Tree 發表於 2010-12-6 01:26:09

太極拳致用訓練

首先如果你接受過太極散手訓練,尤其是上拳賽的訓練,就會明白是以身體素質的提升為主,加入臨埸反應的練習,距離感和對戰心理訓練,每一招散手只是說給你知可以如此,但不一定如此,例如撲面掌,一按一撲,可以是左手也可以是右手,左右互撲,有拳套就連拳套一手拍過去,這就是變通,搬攔錘不一定要搬完再打,可以是虛招後直接一拳打過去,簡單講,套路是要你明白如何鬆開身體和明白基本拳理結構,太極功是提升身體素質,推手是了解太極的運動方式和試驗身體結構的完整性,再過渡至散手訓練,由散招到真正的自由對練。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0-12-24 08:34:31

推手是貼身及離身技法的初階。推手練的是感應(聽勁)。這感應包含兩種意義。一種是「感」,一種是「應」。你「感」到對方的來意而作出反「應」。

在一般的打鬥中,很常有機會纏在一起(修為差異大的例外)。糾纏時,就需要這「感應」的功能去發揮作用了。相纏在一起,你需要聽勁來施展你的摔技。離身搏擊時,揮出去的手被擋格或被抓拿的一瞬間,也必須有這「感應」的功能去應變。應變本領的基本條件是「鬆」。這「鬆」,是肩膂關節的鬆,與及肘關節的鬆。沒有這鬆,反應難達敏銳的程度。

推手雖說是「推」,也不可忘記練練「被拉」時應作何反應的練習。這是簡單而又容易上手的訓練。初學者不可疏忽。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0-12-29 13:58:22

打鬥時會前後左右的走動(步法)。跳繩是靈活步法的最佳輔助運動。跳繩不需要很大的空間,亦無需笨重昂貴的器械。況且十分便宜。

跳繩可以增加雙腳的彈力,使你的前進後退、閃展騰挪的步法更加敏捷靈活。這樣簡單有效的輔助運動似乎被很多國術界的拳手所忽略。也許有人認為這是西洋拳的訓練項目之一而不敢用於國術。

大多數太極拳的老師更認為太極有很多 “內在的東西” 可練,比跳繩更超越萬倍而不屑一顧。結果是,練了幾十年 “內在的東西” 仍練不出實用的技擊。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0-12-30 13:27:37

練散手時還需練習如何接手。網上有很多散手的演示,但在接手之法大多不夠流暢。很少人能用上「粘、連、綿、隨」的接法。這四法在慢動作的推手中較容易用得著。在快速的散打中較難運用。但事在人為,需多練習罷了!

這四法中的「隨」不是真的跟著人家走。主要是「不頂抗」。在「不頂抗」的同時要把來力引開(引進落空)。

可參考我在另一專題《接手》中的談話。在該專題所談的內接手,演示者把攻來直捶向外橫拍。其缺點是:對方可以借被拍的力度把拳彎上擊頭部。若用履法,則可把來勢向後下引空。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1 06:04:39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1-1 06:20 編輯

學拳目的是要用來自衛的話,只在拳館內練習散手大概也可應付一般的突發需要。一般的惡人都不是技擊好手。隨了一對一的訓練,也要學習一對多人的戰略。更需要審察週遭環境形勢的敏銳感覺。

說來是老生常談了。還要跟不同拳派的朋友交流切磋。跟各個不同門派、不同技藝水平、與及不同性格的朋友切磋,可以提高自己的應戰能力與經驗。 一旦遇上也懂得一點拳腳的惡人的話,那才好應付。

Tree 發表於 2011-1-1 08:54:52

非常同意師兄的訓練目標,對於接手與否,東西方有不同方向,西方武術是較喜歡離手打點,中國武術,尤其內家拳,較喜歡以步打人,所以接手帶失對方或改變被攻擊的來勢然後反擊就較為常見。這中間的訓練就如師兄所指,步法的配合是極其關鍵,引進落空不是用手去引,而是整個人以步帶引,可以後,可以橫,一引之後可以是再引,得機得勢才一發或一打,甚至連續攻擊。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2 08:22:17

淺談側上步

為了避開敵方強勁的攻勢,側避是戰略之一法。為免對方連環追擊,最好在避攻的同時馬上還擊。若果使用橫步閃避,會拉開了敵我雙方的矩離而不利還擊。因此,小斜步側上是較好的選擇。

斜步側上的目的是要在敵方這一攻勢未盡而難以變招的一剎那迫近他。迫近他是要取得控制優勢及即時乘勢反擊。

斜側上不是隨便上左上右。對方用右拳攻來,我側上他的右側。他若左拳攻來,我側上他的左側。理由是:他的右拳攻了出來而我走到了他的右側,他左手離我較遠,攻不過來。這形勢下,我好比用兩隻手去對付他一隻手。

相反地,對方用右拳攻來而我側上他的左側的話,我不能控制他的右手,而他的左手又可以即時應變。就算控制了他的右手,他仍然有隻自由活動的左手。這對我很不利。

練「撲面掌」可同時練側上步法。你若是慣用左馬的(左手左腳在前),側上左或側上右都不需換馬。慣用右馬的亦然。要注意手法、身法、與及步法的配合就是了。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19 03:10:53

給初學太極拳技擊者參考

談太極拳技擊的文章多如天上繁星,但都不是容易了解的。為了易於入門,最好從簡易的外形著手。僻如十三勢中的八門(掤、履、擠、按、採、肘、靠)。先不要理會抽象的東西(如:意、氣、神…等),而祗去認清楚八門的意義。

「八門」的意義沒有一個標準。似乎各家各人各有不同的解釋。但這不重要。依照自己老師的教導便是。怎樣的解釋都不會影響你對散手的練習。練散手時何勢是掤、何勢是履、何勢是擠……等等,其實對該散招並無影響。重要的是---熟練!

你的老師在學拳時可能未得刻苦的散手訓練,但不重要。他縱然未得刻苦訓練,他也知道散手的用法。你衹要依照他的教導,自行找些同門經常的勤練便可。專心專意的練好「手、身、步」的配合運作。熟習「外形」後,便易於了解抽象的「內在」。

雖說老師會用散招,但你仍需用點心思去思考。教人散招的老師未必具備實戰經驗。招法可能有漏洞,你需運用你的常識。你要不忘太極是由陰陽合成的一體。「守、化、消」是陰。「攻、打、發」是陽。你要認清你的招法是否包含陰陽成一整體。「有陰無陽」、「有陽無陰」、「先陰後陽」、「先陽後陰」…都不是完整的而是有缺陷的招法。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21 06:21:45

一定要找人對練

有人說「有法有破」。不錯的。但千萬不可因此而誤信招法無用。雖知最好的技擊手都是從最基本的手法練起的。況且,同是一法,張三用來得心應手,李四用來可能一敗塗地。還有。同是一法,你用在阿甲身上很有效;但用在阿乙身上就不一定靈驗了。這是說,招法的巧與不巧、靈與不靈,要看主觀與客觀的條件。所以,基本的招法還是不能不練的。不但不能不練,還要經常的勤練。我深信熟能生巧之說。熟練,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可誤信「反應是先天之能」的說法而失練。未經訓練培育的「先天之能」是不可靠的。僻如說:你看到惡漢突然用猛拳揮向你頭臉,一般有兩種反應。一是被嚇呆而不知所措;一是要立即擋格卻來不及遞手。未練過散手的人,或實習不足的人,會眼巴巴地看著人家的拳頭打到自己身上。要消除恐懼、要能夠及時並適當地作出反應,後天的訓練絕不可缺少的。

練散手一定要找人對練而不可單憑想像。憑想像,是實際對練純熟之後的自我訓練。兩人對練時,一人餵招而另一人則作防守及還擊。初時衹求姿勢動作正確。攻者慢,守者也慢。

逐漸熟習後,速度也漸加快。在初階段看到快拳會感忙亂。但很快就會習慣,反應也隨之而增快。在手法方面,初時也會因怕被打到而把手擋開一點。逐漸熟練之後,手法就應收緊。僻如你要把打向你頭部的拳頭撥開時,你衹要把來拳稍為移離目標就夠,而不需把它格開一二尺遠。手法縝密,漏洞小、需要運作的時間也相對減少。

Zoce 發表於 2011-1-21 16:49:24

太極的套路,也有巧妙之處。就是連續做幾次,或是幾招連環。即是接、控、打、收。
套路的中路門戶大開,因為不是實際對敵的情況。搞幾下手就明白,破綻百出。:'(
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太極拳致用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