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富 發表於 2012-2-3 21:36:24

螳螂拳的『長拳』與『短打』

作者:萊陽裔人

來源:武魂

  『長拳』與『短打』,是螳螂拳法中兩種不同類型的技擊招法。說到『長拳』、『短打』的名稱,武術界盡人皆知,但是,對其含義卻不盡明了,至今沒有一個合理的釋義。僅就筆者所見各種詮釋,皆與明代命名原義相悖,從而影響了人們對它的理解。為此筆者查閱了一些古代武術典籍,並參照幾種字書,對『長拳』『短打』,逐一剖釋,力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頗有領悟,現願將所得與武友諸君同享,並歡迎探討交流。

  一、『長拳』與『短打』之由來與釋義

  最早論述『長拳』與『短打』的書籍,是明代唐順之編著的兵書《武編?前卷五•拳》,書中講到:『趙太祖‘長拳’,山東專習,江南亦多習之。三家‘短打’,越[人]亦頗能』, 『逼近用短打,若遠開(離)則用長拳』(下文所引唐順之語均出自此書)。唐氏所言簡明扼要:遠用長拳,近用短打。『長拳』與『短打』是相互對應的兩種招法,在山東專練(後來成為螳螂拳中的技擊招法)。

  (1)在《漢語大字典》中,『長拳』兩字的釋義分別為:『長:凡空間時間距離較大者。又指長度;遠,不近』。『拳:手;屈指卷握的手,即拳頭』。

  在拳法中,將『長』與『拳』組合命名為『長拳』,其義即『長手』招法,是用於遠距離擊打的技擊招法之名稱,即唐順之曰:『若遠開則用長拳』。
  『長拳』一詞現在的釋解易產生歧義,如果變通一字,即把『拳』字變『打』字,成為『長打』,就通俗易解了。『長打』與『短打』相對應,這不是筆者想當然,明代原有『溫家‘長打’七十二行著(招法)』之說(唐順之語),此言證明唐氏時代,指招法而言,既講『長拳』也說『長打』, 『長拳』 『長打』通用。那時候所說的『長拳』,既不是『拳術類目名』,也不是『拳種名』,更不是現代長拳的套路風格名目,而是指因為與對方相距一定之距離,而施以相應的招法打擊對方(值得注意的是,進入清代,就不再出現『長打』之稱了)。
  (2)『短打』之義,在《說文解字》中:『短:有所長短』。『打』字在宋代以前各種字書未收,宋代徐鉉校注本《說文•手部》新附打字:『打:擊也』。《漢語大字典》中:『短:不長』。『打:撞擊;敲擊』。

  拳法中命名『短打』,即近距離擊打的技擊招法謂『短打』,明代又與『短拳』相互通用,『短拳』也與『長拳』的招法名詞相對應。戚繼光言:『(長拳)接‘短拳’之至善』,即與對方交戰時,施用長拳不利,速接短拳相擊纔能制勝。延至清代『短拳』與『短打』同時存在,『溫元的短拳』、『馬籍的短打』(見弗遑道人《羅漢行功短打》)。『短打』並不是『拳術的稱謂』,亦不是『拳種名』,更不是『武術分為長拳與短打兩個派別(類別)』,而是一種招法的稱謂。

  『短打』相對於『長拳』,在武術界的應用與詮釋,較好理解。『逼近用短打』(唐順之語)。此語明言『短打』是比『長拳』更近距離的技擊招法。距離究竟有多近,纔能施用短打?按『長拳』為一臂以外之距,『短打』則在一臂之內近身短靠擊打,在面對面的險境中所施展的招法稱『短打』。明代把擒拿鎖扣亦歸『秘傳短打法』之中(謝三賓訂正《武備新書》),其歸類是正確的。

  (3)長拳、短打由來及命名原義如上說,而今一些人的理解和詮釋之所以與以上引證相悖,其原因有兩種,一是理解不深而誤釋,另是見誤釋後而被誤導。今人對『長拳』做出『拳術類目名』或『拳種名』的詮釋,主要是依據程宗猷《耕餘剩技•問答篇》中『長拳有太祖、溫家之類,短打則有綿張、任家之類』之語。豈不知程氏《耕餘剩技》晚於唐氏《武編》55年纔問世,程氏所言,亦是源出於唐順之《武編•拳》一書,只是變通了唐氏原說,其原意也是指招法,並無誤,而是今人領會之誤,作出是武術兩個派別和拳種的解釋。其實,除了程宗猷,唐順之以後戚繼光、何良臣、王圻等人著作中記載武藝、拳的部分,也大都汲取了《武編》的內容,此不贅述。

  二、『長拳』與『短打』各含哪些招法及作用

  螳螂門招法要訣有『七長、八短』,『八剛、十二柔』。這都和長拳、短打有關聯,所謂『七』、 『八』、『十二』等數詞,只是個概數,如唐順之即講『長打‘七十二’』,實際的招法不止於此,僅是用之以便於表述而已。

  (1)『長拳』包括『七長』和『八剛』,是長拳中的代表招法。『七長』有:迎面直衝、反身疾入、剿手破掌、纏封雙掌、繞步入手、順步擎手、胸前掛印。『八剛』有:泰山壓頂、迎門直攻、順步雙掌、疊肘硬攻、貼門靠臂、硬崩伏底、左右雙掍、摔捋兩分。以上『七長、八剛』只是長拳稱謂中一些主要招法而已。螳螂拳師郝恆祿曾曰:『(此)是長拳之優要也』。

  長拳招法中『迎面直衝』佔『七長』之首,勢勢之中,招招之內,出擊打人,不離是法。長拳出擊手腳展,閃賺進退要神速,技法靈活善變,還須腿足便捷。恰是『足如脫兔身如風,長拳迎門往裡闖,觀其‘三關’左右中,拳打兩肋於中心』。另在『全身十二捶』中有長(拳)短(打)技法,其中包括四長、八短分上下,四長為手腳,長拳施招用手腳,『趙太祖‘長拳’多用腿』,『用手用低腿』;還有『二十四尋(長)腿』等(唐順之語)。直攻硬上是長拳之要旨,『八剛』是長拳之靈魂,『八剛』招法比『七長』更凌厲、速決,一招見分曉。

  (2)『短打』包含『八短』和屬短打范疇的十二柔、摔法、擒拿(後三種各名稱太繁瑣,此略)。『八短』有:迎面頭捶、靠身臀捶、蹲身肩捶、近身雙膝、游襲雙肘(雙肩、膝、肘各為二短),此又在『全身十二捶』的招法中。十二柔是專克長拳之法,長拳招法講主攻,十二柔是見手纔入手的次於『剛』手之招法,『八剛、十二柔』,即明代已形成的招法名稱。
  『短打』即施之八短,頭捶、膝、肘等,『山西劉‘短打’用頭、肘』(唐順之語),短打招法多擊打要害處,還要『以熟為乖』,近身用靠打、摔、拿之招法,環環相扣,見隙而發,使對方無反抗能力為止。如施長拳有反復(躲閃、倒地再起等),短打則一招制敵。但短打是不得已而行著的近身短靠技法,能施行長拳招法而慢勝,也不落在險境中用短打。

  七長八短所用要分明,『長拳』中『八剛』有虛手(招),『短打』中『八短』是實手。此正合唐順之說:『‘長拳’變勢,‘短打’不變勢』。『變勢』即施用長拳招法擊打,一招不靈,可再換另一招,短打則不行,短則險來不及換招,所以稱『不變勢』。概言之,放長擊遠謂『長拳』,距短靠身用招,謂『短打』。

  三、名家論『長拳』與『短打』之精要

  長拳、短打的招法名稱,見於文字記載從明代始,首由唐順之提出,而程子頤在《武備要略•長拳法》『長拳說附短打拿跌』中曰:『長拳兼短打,如錦上添花』,也說得透徹明了。而延續建國前,當時人大都知其含義為招法,並遵循前人論述和應用,後來有了異說,偏離了原來含義。但是,在螳螂門中的老拳師闡述長拳、短打時,都是遵照明代唐順之及清代李秉霄(號昇霄道人)說,現今一部分螳螂拳習練者都有繼承。

  明代唐順之曰:『拳有定勢,而用時則無定勢。然當其用也,變無定勢,而實不失勢,故謂之把勢。作勢之時,有虛有實,……虛實之用,妙存乎人。故拳家不可執泥裡外圈,長短打之說,要須完備透曉,乃為作手技。欲精,欲(愈)多用,欲(愈)熟,欲騪(嗖),欲(愈)狼(狠)(嗖、狠:意即用招法,越快愈狠也)。……長拳變勢,短打不變勢,逼近用短打,若遠開則用長拳。行著既曉,短打復會行著,短不及長矣。……長拳行著,凡打法行著,多從探馬起』。即面臨險境各有選擇,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視對方距離及佔勢,施用長、短技法,以決勝負。

  戚繼光《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篇》圖勢解說:『用長貴短,用短貴長,此藝中妙理。短而長用者,謂其可御彼長。長入短不中,則反為長所誤,故用長以短,節節險嫩,就近身尺餘,法便不老,彼見我長,安心欲使我進深無用,我忽節節短來,彼乃智屈心違,倉卒使彼對我不及。此用長之妙訣,萬古之秘論也』。『探馬(長拳招法)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打)之至善』,『(長拳)雙手逼他單手,短打以熟為乖』(《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戚氏前說雖然不是對長拳短打的專論,但也能說明其義是相通的。對陣雙方交手時,用『長拳』招法出擊,對方應招,如不速勝,必轉化成短短相接,此時施用『短打』,誰精於『短打』招法者,誰勝出也,並且要求『短打以熟為乖』。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2-3 21:37:16

  梅花螳螂拳師郝恆祿在《太極梅花螳螂拳略論•長拳與短打》中曰:『粘、拿、掍、纏、扣、挑、崩、貼、跟、幫,此短之宗旨也。雖然短打亦非完全長拳之身法,而長拳亦多短打之勢。但長拳乃長驅大進,橫衝豎擋。』又曰:『短,此乃短兵相接,貼胸靠背,粘手抵足……然則長拳純剛,短打純柔乎?殆亦習也,乃各有虛實與智變耳。要能夠在心明機警,法熟多變化,剛柔並施而手法綿延而不斷,身爽捷而步實速,長短合作是也,故能長中之細(柔),短中之剛,一相混相助,則無往而不利矣,又何計乎長與短也』。從郝師祖論長拳、短打技法中看出,其言完全符合唐順之論長短技法的原始含義。

  崔壽山拳師《螳螂拳譜•短打緊要》中有:『長短起落,剛柔硬軟,各有所長,慎勿疏忽』。『長短起落,長短者忽長忽短,或一手自為長短,或兩手互相長短,短變為長,長化為短,亦兼出入進退而言之也。起者打下而翻上也,落者擊上而捎下也……』。

  筆者師傅桑永茂拳師是郝氏梅花螳螂拳第四代傳人,他曾講:長拳短靠(打)的技法都屬散手招法。即使招法強利,還要有手臂、腿腳的硬功及神勢、威猛之力而攻擊,纔能獲得成功,反之不見能勝也。

  綜上所述,螳螂拳是綜合了長短技擊方法,並以短打為基礎而形成的獨特拳種,知名於武術界。其技擊招法中長拳與短打,如同筋、骨般密切相連,相輔相成,是技擊的主旨。長拳、長打;短拳、短打,從明代形成的技擊招法,經過幾代武師們實踐演進,最後名稱定為『長拳』、『短打』。當今應消除誤解,還原來面目,以利廣大習武者廣為運用並繼承和發展。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螳螂拳的『長拳』與『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