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海大富

太極拳推手與拳架合一說.....等推手的文章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24 19:34: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6-24 19:35 編輯

標題:淺說推手之掤、捋、擠、按
來源:《武當》2005年第2期, 作者:嚴昭法

推手又名搭於、擠手、打手,是彼我近身訓練太極拳用招的方法。本文僅講“捌、捋、擠、按”四正手定步推手技法。棚、捋、擠、按四個要點,即沾、帖、連、隨。提高拔上為之沾,我正人背為之粘,知己知彼為之連,舍己從人為之隨。

  一、棚,即粘化。用手背接住彼手,有橫棚、直棚、上掤、下掤。一要沾粘,貼住對方手或臂,憑手上的觸覺,俗稱聽勁。彼輕我也輕,彼重我亦重。這不是雙重,是粘勁,如膠似漆地粘而不丟。二要輕靈,沉著松靜。用太極的陰陽圓圈,在不知不覺中將對方往上引拔,使其腳跟站立不穩,全身松不掉,沉不下,也出不了力,處在十分被動狀態,我且得心應手。棚者,擋也。但決非硬頂也。形在身前手背和臂外緣,圓掤,是陽面,有其形看得見,須知意在脊背掤之,有前後對拉之勢,接手時,身退手不退,手退身不退,留有充分轉化餘地。因背後是陰面,看不見,人體的腰椎是棟樑,也是轉動的軸心,要以萬向形,左、右、上、下球形轉動。有其意無其形,完全是心意粘化,使彼方摸不准我的力點,奈何我不得。故人也有“氣貼背”之說。

  二、捋,是用手掌心粘住彼方手臂,另一手以手背貼住對方手腕,仍帶有棚意,須知捋中有棚,捋者即化也,是用圓圈牽動對方,順其來力的方向,我用斜捋、平捋、向上、向下捋來化解。形在手,意在六合,即外三合:肩、胯、肘、膝、手、足;內三合:精、氣、神,即心、意、氣、力。用平圓、立圓、大圓、大圓、小圓,無數圓圈走化。這個走是內意,不是外形,不能用雙腳移動來解脫對方的封勁,要根據來勁的大小、方向,因勢利導、引勁落空、長勁長化、短勁短化,不要先動、多動、亂動,保持自身平衡,方能小力勝大力。


  三、擠,即發勁。擠,用手背向對方轉動進擊,並用另一手掌跟搭住擠手,腕或臂加以輔助發勁,也就是用兩手之勁合發,無論直擠、橫擠、向下擠、向上擠,處處用弧線。擠勁要狠,用意識將對方斜向穿透發之,使其驚嚇不堪,呆若木雞。

  四、按,既有封意,又是發勁。封,要有太極圈的覆蓋意識,一搭手就控制對方,雙手象個大罩將對方無形罩住,用自己的腰胯鎖住其身,使對方覺得與你排手退也不是,頂也不是,確有如封似閉之感,全身不得動彈。按即撳心,兩臂如彈簧,彼高則高,彼低則低,勁含而不露,向前發勁時,有穿透其身後遠方發出;向上發有無限往上提拔,發之跌出較遠;向下發則意將對方發人地下,使其無法彈跳,原處倒地。用長勁發對方遠而猛烈,發勁須沉著松靜,不是外在之力,而是體內意氣彙聚集中傳遞,發整體勁,一個人的瞬間爆發力,可以達到自身體重的三倍以上,在得機得勢的情況下,可以把人發出數米之外,迅猛乾脆,無堅不摧。太極拳運動是意氣,虛實為主體,柔小有剛支配所有動作。以腰為分界線,捌、捋時上下分得開,上身輕靈,下身沉著穩固。擠、按時上下合得攏,成為整體。發勁時能快速如迅雷不及掩耳,讓敵來不及考慮已被發出。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28 10:25:10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培生傳吳派太級活步推手大捋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521-1.html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21 08:44:57 | 顯示全部樓層
標題:談談我的推手體會
作者:葉大密

推手為鍛煉太極拳中主要部分之一,如不得勁,不能從心所欲怎麼辦?照我的經驗說來,決不是專以動手動腳為原則的。歸根結底,究竟如何,才可以算是走上正確的大方向呢?假使方向不對頭,會叫你枉費功夫嗎?是的,乾脆的說一句很有可能。所以不能不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提出問題,不然的話,就不能落實了,因茲必須分析研究如下的幾個問題,方可得到結論。

1、 身動手不動;

2、 腳動身不動;

3、 腳暗動步不動;

4、 腳運用聯環形不停的動;

5、 發勁是接勁,接勁是發勁;

6、 發勁既不是手,又不是腳;

7、 要練成非收非放的基本功;

8、 能接得彼勁,彼自跌出;

9、 靠壁運氣(牆壁、板壁、門都可以)自在無礙(此法是先師河北永年楊澄甫老先生在滬時來我家親自傳授,師娘不知道,在他家是不會傳我的,故我異常感激,特志此以為紀念)在胸部畫成一個橫的無形無象的聯環形(如∞字形);

10、根本的基礎是建立在聯環式的步法上去,方能使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好方法。


1967、6、12.於滬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9-16 21:5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9-16 21:55 編輯

標題:推手的妙法


一、“後其身而身先”一般推手都是後其身而手先,因而使對方有機會可待,有機可乘。此非上法,不能操不戰而勝之故。
        
二、“外其身而身存”這是忘物自然之境,置身於度外,此時已達到周身松淨,使對方不知我而我獨知人。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彼跌出而無疑。
        
以上的兩句,是我於1967、8、15下午五時後在復興公園西北部地區,離批判宣傳館不遠的人行道上,對丁受三學生某某已學太極拳八九年之久推手時說的。
        
葉大密志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0-29 17: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0-29 17:19 編輯

標題:太極拳推手練功“心法"趣談三則
作者:張寶銀
來源:太極網


一、炊事員與就餐者

太極拳推手練功初期,應當對方是炊事員.我方是就餐者。對方的職責是做飯,我方任務是吃飯.消化。如何做飯?
如何消化?需要雙方天天切磋,認真研究。

推手練功初期.切不可雙方都當炊事員。如果雙方都當炊事員,爭著搶著做飯,誰也不想吃飯,不想消化,雙方勢必非“頂”即“抗”,處處“雙重”.此乃推手練功之大忌。
二、公車與乘客

推手練功初期,應當對方是司機.駕駛著公車,我方是乘客。公車行駛速度的快與慢.是司機的事,與我方沒有關係。作為乘客坐在車上應穩穩當當,隨車而行:不可坐在車上亂動,胡動。如果坐在車上亂動,妄動.一者違情悖理,大可不必:二者必然會導致被動與危險。
三、陸軍、海軍與空軍

推手練功初期,不論任何人都習慣於用力氣,這可以叫做“陸軍”。因為“陸軍”戰爭方式經常是陣地戰。但這不是太極拳練功修煉的方向。

太極拳練功修持方向.應當是由”陸軍”修煉成“海軍”。”海軍”取一個“水”字。太極拳功夫.形體應當“如雲似水”,極柔極軟,遇阻則止,逢隙則入。

太極拳功夫,還須將”海軍”修煉成“空軍”。“空軍”取一”空”字。”由重練成輕.由輕練成空”“全體透空”“妙體空空…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這才是太極拳功夫修煉的最高境界。

太極拳推手練功,“心法”為上.“身法”次之:“修心“為上,“修身”次之。“明理,得法.多練”,是太極拳推手練功的三步曲,愛好者對此必須認識清晰。如能不折不扣地照此修持,定會成效卓爾,功夫漸進。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1-25 11: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標題:閒聊推手
作者:賣老

別老是把「推手」當成是想推人的手,如果.....幾千年所累積的精神文化,若只是種想把人推出的技術文明,那....「太極」就已不是太極。

學推先不要老想推人,想推人就會挨人推這是天理循環。若天道只是意味著人若受怎樣的壓力就只能如何的反抗為應,那就真不需一大推教條真理與經典範論,也真不聖賢哲老費盡口舌,而喋喋不休幾千年

練「推手」之意不管人又是有何見解,總不以離由生疏到習慣,再由習慣到熟巧吧?生疏時總會頂撞之「實」,習慣後又較能活「有」,又因體會又會由活有轉成輕巧    故太極裡所謂的輕只是意指熟後的巧不是輕

高手當然更能在連碰都不讓你碰時已人到拳到,但試問,這時學生除了挨打能學個甚麼?除了被養成老呆呆等著被打的犧牲品,他又真能體會到甚麼?

所以推手是教者多讓學者從生疏的「實有」中自己去體會靈活後的無,而不是老給拳經近虛無的觀念讓學者去用腦「無中生有」。

學「推」不是要教學者如何「推」人,反而是教學者在「推」中,讓學者慢慢從觀念中減少會「被推」的條件,直到其身連下手處都沒有

推手的輕重拿捏與料理的是道裡一樣的,是味道恰到人的胃口才能引出對方「食慾」, 太輕引不出人反常會嚇到自己,過重是人食時頓覺食難下嚥。

推手時的輕重如在知人的「口味」輕重,而不是一味執輕與用重。輕重是一「效益」論斤計兩才有意義。

若學者學推後仍有被教者「下手」之處, 那是教者之「恥」,絕非學者之「愚」。. 故學絕不是只拿學生當祭品,

古人是透「推手」的思考點,來讓學者去學習適應外力的「機制」。但首先,就是要先學習不要想去「推」人,而反是在被推中,觀察推者的心態起伏,與自己情緒的自我掌控。

.剛開始,人往往應不習慣而心緊張身僵滯。但其實只要不想只「以力制力」的衝動,身與心會本能的作某種程度的自我調適,這也就是前人常言的「學吃虧」。倒也不是要學者吃甚麼樣的虧,是勉勵自己,給自己一點「時間」來調適自己如此而已。

若現在所謂的太極推手不將上述觀念強烈貫徹,而因人性認知之上的偏頗,常讓學太極者藉「推手」之美名而行強推人之實。這只會使太極幾千年「柔克剛」「爭無爭」的實質意函喪失殆盡,

「推」是自我調適能力的鍛鍊與提昇。透過教者在仔細觀察學者心性的變化中,以適度的刺激學者以激發其對壓力應變的調變力。尤其是盡量將學者的想動、想抓、想出力抵抗的雙手的衝動,盡量借誘導而改變轉化為是想聽、想感覺、想隨人力變的接受器,而不只是力的發射器。

既要頂著太極的光環學所謂的太極「推手」,就不要有絲毫想推人的念頭。當一個人真的能忍住一時之氣而先安於「受」力,雖未必真能習得處理力的能力,自己的心卻會慢慢較不在意外力,此時身體又會漸漸敏感且較清楚於外力的變化。

說「吃虧」絕對沒甚太吃虧。更重要的是人若真肯安下心來的「體質」會起一定的沈感的質性變化

「推」絕不是「打」,也跟打就心態而言,一點也扯不上關係。否則古人應只稱「散手」而不會還留個推的「拖油瓶」來讓學的又愛又怨。

但為甚要「推」?除了擺明了不是「打」,更是要求學者,不要在推中想打外還要學者透過推,來改變內在體質。

「推」是規矩,在規矩養成的環境下,如溫室栽培的蔬果,提供一定養分與調養下慢慢茁壯,也如幼兒習字,從握姿到耐心的培養直到熟識字意,

習推又如做麵包前的「麵糰」,要有口感必得麵糰已揉得出筋,接下的烘、焙、烤、烙....豈還見麵糰的原形?

習推其實還可分較慣主動推人與較習慣受力兩種,  推人意較強的一方一定是力,反之較想受的反會是如牆受力的效應, 牆不會推人只是受力

當推手在用輕時,大多是不想違背觀念中的輕感,但問題是誰真自信每輕一分,就已佔人便宜三分?

且當在「推」人時,自己的「體重」是被堵在後腳,這就叫「用力」,人一逢用力一定是後腳「撐」前腳虛抬,只因「重」傳不出去,   重既不能傳豈還能稱綿綿不絕?

「推」在過程中的體會就如瞭解「手」之意,手是因為能拿物取物才叫手,但若手一拿物不放而緊握,試想緊握後還能再拿甚麼? 同理若學推時只懂推人  你在推時手還能做甚麼?

「推」不是定死在想推人的推。只是體會即使在外力變動下,仍能自由運作的自主性。

而是一有著不被外在因素設限,不會因外在環境影響而想持續運作的衝動,久而久之就自然會讓身體各部機能產生自我運作的獨立機制

故「推手」不是在你推我推中找卑微的成就感。是在學習或找尋在兩力運作時仍能維持一種不受外力限制或影響,而隨時都能在不被限定的各部位釋放能量的自在感。

推手時的手法本意本就不是「如何處理」攻勢,而是要有那怕是沾黏連隨中, 一下就有能「瓦解」人想進攻的氣勢。

在「推」時只是接人的手,心只是感覺人的重、沈、快、輕,乃至見清人內心的意圖與心緒起伏,絕無一絲想動人、推人的意念,這就是內家。
何不在「不推」人中思考能如何調適自己以處理「人推」的道理與經驗?是否這才較近太極要人學「推手」的真正本意?記住!絕沒有要教人如何「推人」的太極,當然太極裡也就更沒有「要推」「想推」人的手....而這才就叫[太極推手]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1-1 08:36 , Processed in 0.03606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