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Tree

太極拳致用訓練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29:48 | 顯示全部樓層
Dr. John K. Fung 寫到:
易然 寫到:
Dr. John K. Fung 寫到:
勁原在背後是,用的是背光,也就是整勁。高層次勁原上手時,用在手的也=一小背光。

腳也不須用力,因為胯圈也=地圈。接圈=接地之力。


拳諺:[其根在脚, 發於腿, 主宰於腰, 藏於背, 形於手]

以本人所知, 這句話包含了三個勁源。一, 是脚。二,是腰。三, 是背。馮先生何以只言[勁源在背?]


易兄,

勁源是勁收集跟散發的地方,和易兄所說的是兩回事。

初練,明白勁源運用是很重要。高級時就不必太用意,它會自然做事。

太極馮正

汪永泉先生的書內說[勁源] 是:位於背部两肩胛骨下角連線正中, 是控制內勁集散之所。

這與本人所學[起于根, 宰於腰, 藏於背] 三源中的背源相同。而汪先生只特別强調[背], 不提其他两源,必有其因, 可能是因為一般練太極拳的朋友, 當勁自下而上藏於背時,就不知如何運用和傳遞,以至發不出勁來。汪先生在書中沒有寫出如何運用[勁源] 去發勁, 可能是他門內秘密。

以下是本人所知, 僅供參考:肩背發勁是利用前胸向後含入, 後背拔起, 沉扣两肩, 使上身歸中, 產生根節勁力, 利用此根節勁力, 從背部勁源,分向左右兩肩, 反向作用下傳遞到手肢上過肘到腕達指彈送出去。  .......  Fred Hao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1:12 | 顯示全部樓層
Dr. John K. Fung 寫到:
太癡 寫到:
Dr. John K. Fung 寫到:
還有,太極要練到前臂無力,所有勁都是通過肘靠發出。
用的是整體勁,不論是拳打還是肘打,威力都很大。在實戰中非常有用。

太極馮正


請教太極馮正先生,

閣下認為太極"所有勁都是通過肘靠發出。用的是整體勁,.."

那閣下太極的拳,掌,腿的發勁是否都是通過肘靠發出? 太極中的掤、捋、擠、按、採、挒等勁也只能"通過肘靠發出
" ?

。這是汪袓師爺口傳下來的。越練越無手易,腿在knees以下也應該沒有就更難。《前面沒有,甚麼都在後面》這是魏老師親口對我說的。

如果大家再看看汪師爺發人的片段,留心聽他也對王師姐說《在後面》。

再有機會見面我會親自示範。

太極馮正

汪永泉先生在書中將太極拳八勁:掤, 捋, 擠, 按, 採, 栵, 肘, 靠分別說得非常清楚, 其中肘勁和靠勁有部份是這樣說:肘勁根据動作的需要向側面前方或側后方發出, 且總是與靠勁結合使用。……靠勁多與肘勁相結合, 作為援助力配合手部的動作而起作用。肘靠內勁的混合運用, 多在發出掤, 按, 擠或採, 栵, 捋混合內勁之后, 肘靠勁混合成平行的折扇形向側前或側后方發出。  .......  易然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2:09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然 寫到:
Dr. John K. Fung 寫到:
勁原在背後是,用的是背光,也就是整勁。高層次勁原上手時,用在手的也=一小背光。

腳也不須用力,因為胯圈也=地圈。接圈=接地之力。

拳諺:[其根在脚, 發於腿, 主宰於腰, 藏於背, 形於手]

以本人所知, 這句話包含了三個勁源。一, 是脚。二,是腰。三, 是背。馮先生何以只言[勁源在背?]

請問"藏於背"之拳諺出於何經何典?  .......  太癡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3:17 | 顯示全部樓層
Dr. John K. Fung 寫到:
太癡 寫到:
Dr. John K. Fung 寫到:
勁原在背後是,用的是背光,也就是整勁。高層次勁原上手時,用在手的也=一小背光。

腳也不須用力,因為胯圈也=地圈。接圈=接地之力。


謝說明.

閣下說的:

"勁源在背","所有勁都是通過肘靠發出" ,"越練越無手"

"勁原上手"

中間有沒有矛盾?

勁源上手,是一種上成功法。手勁源的運用,就等於一個《小》背勁源。發的也有如一個小肘靠。特點是比背快,和力不過點。其實,當做到勁源上手時,也代表週身每點都可以發人。

但話須如此,一般實戰來說,背勁源比較實用。

謝謝先生分享您的心得.

筆者曾拜訪的前輩中,
有的喜用距接點較遠的勁源, 筆者以為, 這種用法較容易控制, 發的效果容易做到更大更遠.
有的喜用而勁源與接點很接近, 或幾乎重疊, 筆者以為, 這種用法較控制難度很高,
不過較之前者更速, 變化更圓活, 相對於前者更容易成功運用在實戰中.

一點淺見.  .......   太癡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4: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2 10:35 編輯

Dr. John K. Fung 寫到:
....。以武服人易,以武德服人難。
......
太極馮正

正是.
學武的目的, 是學止戈(停止暴力, 紛爭)之德, 而不是製造暴力, 紛爭,以強凌弱...

筆者以為, 武之真義, 是止戈为武, 也是武德所追求之一.

筆者曾拜訪某前輩, 問及如何能"中正安舒"?

答曰: 若心(態)不能中正安舒, 無論身形上如何的中正, 肢體如何的鬆, 皆不能中正, 皆不能安舒.
習武(包括練推手)的, 往往不斷想如何把對方擊倒放出, 想打人, 如此, 心(態)即不能中正安舒, 即不能守中定, 即有偏有倚了.
不能中正安舒, 那能真正的不偏不倚, 完整一氣, 那能真正的四両撥千斤, 那能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

筆者以為, 止戈, 不單是指外間的爭執, 惡鬥, 暴力, 戰爭等.
也指人內心中的打人之心, 以武服人之心, 強凌弱之心, 征服人之心, 嗔心...


止戈之德, 大概是追求自我控制自己內心, 消除自己打人之心, 以武服人之心, 以強凌弱之心, 征服人之心, 嗔心...的結果.

太極拳公認是一種高境界之武學, 私以為, 不單是以柔克剛之故. 更重要的, 太極提倡之心靜, 中正安舒, 彼不動, 我不動等要求, 也是一種修養, 一種高尚武德, 也合止戈之義.

"武服人易,以武德服人難", 令筆者想起前輩的一席很有啟發的話, 筆錄與網友分享.

一點淺見.   .......  太癡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止弋為武,以德服人」

止弋為武」能制止干弋的就是武。人家用武力攻來,你以武力止武。若果
不用武力就能制止干弋的,就沒有武的存在了。......不用武而可以止戈的,
是和談、協議。...但和談與協議並不是「」,也沒有「」的成份。

武學是用來自衛的。教人學武,要讓人學到自衛的本領。每談到技擊,
太極
大師
都喜歡搬出那一套什麼的「止戈為武」、「以德服人」。 蒙塵實實在在
看不慣。既然「以德服人」,何須練武?...........莫非是,「德」服不了人,
才去用「武」???

對著惡人欺凌,你怎樣以「德」去服他???你可以跟他講耶穌嗎?叫他信耶
穌就得救嗎?..不!你有兩個選擇。一是溜之大吉;一是以「武」止他的「武」。

看過50年代的黃飛鴻(關德興演)電影系列嗎?每集片中的黃師父都是以
德服人。但在能夠用德之前,都是先要以武止武的呀!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6:07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太兄。

Mr. Mon, 學武者,當然每個都想打得。很多時候,也因為要保護自己及親人,最惡毒的招式也要使用出來。不過,學武,只是為了好打嗎?

Mr. Mon, 你多年鍛鍊得來的功夫,是用來幫人,還是用來欺負人呢?

如果一個人以自己功夫好,聲音夠大來欺壓他人,會受弟子和別人的尊敬嗎?

武德,你覺得不重要嗎?

太極馮正
_________________
www.imperialtaichi.com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 10:36:52 | 顯示全部樓層
不! John! 網上只是說自己想的 找自己覺得好的吸收 that,all !!

and Believe me Nothing more What,s else anyway?

你說[肘] 人只會說你沒說的 你說[背] 人又只會想從你沒寫的下口 這就是網路

要知文字只能是[點]的應用 語言也只能[線]的表達 但人的思想卻是 [時與空]

的變化 人的靈性更須是能超越 [三度空間]的自我提昇

水面的漣漪 如同人的內在思想 但也是從一個激點才開始沿各方向擴散而出 故在

網路也只是盡點心意 丟個思考點就好 不須要連他家口 鼻 耳 ....全家都餵飽...怎

麼想是人家的事 且再怎麼餵你也餵不飽

且人家寫你沒寫的也只是他各人性的展現 只表他有它懂你所不懂的

But so what ? 就如你說背 人說腳 那我說跟頭髮 跟腳根 腳掌腳

指 腳心 的變化有關 所在的環境 空氣的濕度 但懂這又如何?

故在網路只是要看人 是從甚麼樣的角度切入 而自己又是怎麼樣的角度思考

不是只在比角度 是去[聽]人 不是去[搞]人 真要搞也不是靠嘴

自己有見解就說出 不是只拿人有限的角度來突顯自己的角度 不是在玩要人先出

手後 自己再想剪刀就剪刀 想布就布...就如[沾]雖是始於一點 但接下呢? 還只是

沾而已?但接下的 不是都只是屬於個人經驗上隨性的變化?

John 我見過你故我才有資格說想說的 我個性上不會去佩服人的[好] 但我會欣

賞人的堅持與執著 見到你對自己的堅持所散發出的信心 我就將你當好有友故當

場無需再以甚無畏比試驗證甚麼 若有也是兩人已相知後的相互應證以交心

我說過 如以體形你的付出只在我之上 我只是不會被綁死而較隨性的活

老郭我見過 他求實 其所言自有其想超乎言語想表達的意義 其他怎調適則是你

們內事 我只是因有感而發 我絕對認同你最內在思維 如何表達則只是個人藝

術色彩 但如處理網路情緒 可能才是太極精髓所在 還有 你中文表達越來越溜

已到月底了 寫些感觸應算不為過 況是專為朋友而寫的 賣老!
_________________
賣老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3 06:56:4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癡 寫到:
易然 寫到:
Dr. John K. Fung 寫到:
勁原在背後是,用的是背光,也就是整勁。高層次勁原上手時,用在手的也=一小背光。

腳也不須用力,因為胯圈也=地圈。接圈=接地之力。


拳諺:[其根在脚, 發於腿, 主宰於腰, 藏於背, 形於手]

以本人所知, 這句話包含了三個勁源。一, 是脚。二,是腰。三, 是背。馮先生何以只言[勁源在背?]

請問"藏於背"之拳諺出於何經何典?

拳諺:[其根在脚, 發於腿, 主宰於腰, 藏於背, 形於手]

這句話很久以前在太極拳那書, 那諺, 那文章讀過?已忘記了! 因為看到[藏於背] 三字有補拳經之句之不足, 是以印像很深。而汪先生之書,只特別强調[背], 不提其他两源, 是以不期然將此句重提!

有說勁:藏於背, 藏於脊, 藏於肩;蓄於脊, 蓄於背, 蓄於肩;發於脊,發於背,發於肩。這肩, 背, 脊, 藏, 蓄, 發彼此之關係和作用如何?請太癡兄及網友們發表一下!  .......  易然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3 06:57:15 | 顯示全部樓層
Dr. John K. Fung 寫到:
多謝太兄。

Mr. Mon, 學武者,當然每個都想打得。很多時候,也因為要保護自己及親人,最惡毒的招式也要使用出來。不過,學武,只是為了好打嗎?

Mr. Mon, 你多年鍛鍊得來的功夫,是用來幫人,還是用來欺負人呢?

如果一個人以自己功夫好,聲音夠大來欺壓他人,會受弟子和別人的尊敬嗎?

武德,你覺得不重要嗎?

太極馮正

贊成先生看法,其實修武德,太癡也提了,就是練心,也是種克敵致勝的技術。面臨壓力心理不平衡,很麻煩。

2Sprin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1-1 08:04 , Processed in 0.01978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