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9618|回復: 6

吳氏太極的方架子 ..... 舊論壇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3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24 13:45 編輯

大雄:
方拳的由來
1. 孫南馨在'吳式太極方架' 一書中指出方架為吳鑑泉宗師晚年定形的其中一種拳法。
2. 李璉在 '太極拳架真詮'一書中亦有一段其師吳圖南對方拳的敘述及演練方法:[太極拳練架中的定勢與連勢] : 太極拳練架是一種傳統練法, 乃是與用架相對而言, 一般稱為行功架, 而行功架中又有定勢和連勢之分, 此兩者從體形動作看是一致的, 祇是在連貫動作上有所區別。 定勢要求在每一動作完結後停一至六個呼吸, 而連勢要求如行雲流水, 不能有絲毫停頓。 然而這種認識祇是在表面上的。 實際上兩種練習方法在太極拳的修練上, 既有表面的分別,又有內在的側重。
而太極拳定勢乃太極拳傳統練法之一, 吳圖南先生曾說: [定勢是吳家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架, 其目的在於加強對自身的毅力, 體質的修練, 使太極拳的內功得到不斷的增長。 定勢的練法, 要求每一個動作保持姿勢不變、 停一至六個息。 所謂息者, 初為一呼一吸為一息, 續漸隨著深、長、細、 勻而形成內呼吸。 由於姿勢不變, 本身就如同站樁, 雖然有些姿勢是相同的, 但在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要點需加留意。 全套拳架共有三百多個動作, 因此猶如幾百樁法。]
3. 以下是一些懂得方架的人士及資料以供參考:----
名家有張達泉,吳耀宗,朱廉湘,楊孝文,郭啟通,丁晉山,丁德山,李仁柳,戴英,裴祖蔭,等人,上世紀50-80稱雄上海灘,現已相繼過世但流風所及,吳家太極拳方架仍有一大批傳習者。吳家嫡傳吳大揆, 吳雁霞, 吳大新,吳大齊,吳光宇等人,已遍佈海外及東南亞地區。60年代初香港鄭天熊出版《太極拳精鑒》一書中拳式也為吳家太極方架! 當然鄭榮光先生亦是。
在上海張達泉一支的傳人有-----傅玉堂,楊西亮,陳庚申,顧明偉(在加拿大)等人
裴祖蔭的傳人----洪宗南(在美國),劉繼發,蘇寶泉。。。等人
吳鑒泉宗師的侄兒吳耀宗一脈傳人-------姜勝華,鄭章成,林太民,瞿興華等人
4. 吳家太極拳方架----練功的好方法,長功快,勁路明而長,開勁足而大, 是研究推敲周身的勁意安排的練功架子 , 一手一勢, 節節貫穿, 緊中找松---松周身筋骨是拉開拔長,節節開張 ,是易筋骨的的好功法
5. 拆開來練-----筋骨皮的傳統練法,精氣神的養法! 練至"骨肉分離"的真實體感!
筋骨等張性的拔開,肌肉纖維是拉長,不單單是變粗!---質變! 骨節能節節的拔開,骨節通靈的基礎,知己工夫的基礎!
6. 吳家太極拳的"排算盤珠"的單操功法!----脊椎骨節節拔開! 學過幾何的人都有體會,通過空間若干個關鍵的定點,可以連接成一條光滑的曲線,吳式太極拳方架就是從時間和空間上分解動作,形成一動一勢的定樁,並從人體生理上解決了勁的整體性,而勁、氣、意、神更是勢勢合拍順達……
7. 空間分解。就是把同時進行的動作在空間上分解。例如起式後的提手上勢(按老譜的方式),先伸一足,再舉左掌,再出右掌,然後弓步上擠……按馬岳梁的說法,是容易示範,也容易學習。但是馬岳梁老師認為方架有缺陷、凹凸和斷續的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8. 時間分解。就是在時間順序上分解形成一動一勢。像動畫片,每一動作的每一動可作“定格”,有靜態的雕塑感,勢勢為樁,勢勢築基……時間分解是方架的關鍵,也最多。
9. 練太極拳的人都有體會,“十個徒弟十個樣”。這就是架勢不易定型,而且日久不少人浮于遊滑變形,而太極拳方架恰恰便於規範定格,不會或不易年久練習而丟失“零件”,而且拳勢工整,明晰,很多細節也交代得很清楚。
勁路清晰、完整,上下相隨,內外相合,一動一勁勢,一動無有不動,形方、勁方意方,但有方中寓圓,方圓相生,所謂“方”,根本就不存在凹凸和斷勁的問題。
10. 方架與圓架的關係, 學會方架後可以展方成圓,學起圓架反而更覺得心應手;而先練圓架的人要打成方架是不太可能的。方架有獨到之處!
以上貼文, 乃小弟以往搜集的資料, 僅供各網友參考。 最後介紹一套粵語長片給大家------新馬師曾與鄧碧雲主演的---1956年出品-----荒唐鏡三氣胭脂馬-----內裏有一幕用了很多人在背景上練習吳家的方架, 1、2、3的好不熱鬧,更有人在演練 '鐵腩神功', 相信這是最早有關吳式方架的錄像, 大家看看有沒有你熟識的人在內?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38:30 | 顯示全部樓層
Peterman :
現將楊禹廷的事迹和楊禹廷太極拳的優點列後:
  (三)治學嚴謹,技藝精湛,勇攀太極巔峰。
  無論對何種拳術,他在學、練、教、研諸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每一動作,每一姿勢都求真窮理,選優至善。在繼承先輩的基礎上通過修煉的實踐,教學的提高和理法上"穎、妙、神"的研悟,並結合人體的機能、功能而改進了太極拳勢結構與動作方法,使之逐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合理化的道路。在拳法的創新有:
  1.制定"八方線",以此確定步法、身法、眼法、手法,使拳式動作有規矩方圓可循。
  2.將83式太極拳分解爲326動,每式都是以"奇偶數"動作組成。把複雜難作的拳式化爲開合的單動,以合於陰陽變化和運動生理,呼吸自然和內外相合。
  3.以練拳者的肢體爲尺寸,以五行八卦爲方向角度,進退屈伸爲佈局範圍,結合肌體的本能,設計出標準合理的動作路線。
  4.特別強調軀體松靜和用意念在肢體的某處引領及運動過程中如何轉換,到達時在何處顯現,眼、神恰當密切地配合動作,使形體與神意高度和諧,內外統一,身心雙修。
  (四)以畢生精力,全部心血和所有智慧,精雕細鏤地形成自己拳術姿勢、動作、理法的獨特優點:
  1.中正安舒。身體的中軸線、重心保持垂直在步法組成最大的支撐面積內最佳位置上,得機得勢而穩固。
  2.員垠廣闊。步法合理,單腿承重進退幅度大。放鬆舒展可控的範圍最寬最遠而不失重。
  3.端莊平穩。四平八穩而適中,吞吐變轉而端直。意念應上觸九天,下凝大地,不離寰中。
  4.松靜自然。不僵不硬,不萎不疲,松得乾淨。動作時不使自身對面機加諸作用力。
  5.純以意行。練拳時依靠大腦和心理高度控制指揮,一動一靜都是意念變化産生的結果。
  6.精細巧妙,屈伸旋轉上下左右的尺寸和角度精確縝密,動作變化協調一致。
  7.心神體合。心之思、心之想、心之念等一切內在因素,都投入融化於松淨的動作之中。
  8.以意導體。"以意導體,以體導氣,以氣運身"。呼吸深長自然順隨,氣感可循經絡運行。
  9.內外合一。一舉動應由外及內再從內返外,達到內外相合。無外則無內,息息相通。
  10.返樸歸真。返樸者還原也,歸真者除僞也。所謂肌體各部位器官組織的自然機能,使大腦可控的軀體各處都能靈活自如,隨心所欲,意動即至,觸之則返樸歸真,就是消除後天形成的習慣動作,恢復能黏走變化無往不利,以達到舍己從人之境地。
大雄,
楊禹廷師同吳家的方拳....如何唧?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3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雄 :

本是同根生
不過似乎王茂齋一系的吳式對於功、理、法保存得比較好, 亦較有系統, 特別在書本錄像記載方面, 都比較統一。 相反吳鑒泉系的吳式, 就祇有各自各精彩了, 好似方拳為例, 上海鑒泉太極社說沒有這個拳種, 但明明很多嫡系又繼續在外流傳, 很多書本亦有記載。 但在我來說則沒有所謂, 因小弟睇多個做。 就以peterman 兄所貼的上文而論, 太極拳來來去去都是這些東西, 無所謂高與底, 況且早期的太極拳都是一式一式的練, 最後才將其任意連貫, 所以重要的是個人體會。 上述文章已看過很多片, 而楊禹廷師的弟子翁福麒先生演譯的83式326動的錄象, 就有齊閣下貼文的要點了, 不知你看過沒有? 我個人就較喜歡他所說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1. 如沉水底。
2. 如立水中。
3. 如站水面。
閣下認為如何?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40:24 | 顯示全部樓層
Peterman :

大雄兄,
小弟理解這些拳境如下:
1. 如沉水底是"阻力感",亦即是追求沉重。係伸筋沈骨既鬆沈功夫。
2. 如立水中是"浮游自如",四肢力往身回縮.。係腰轉心不隨(沈丹田)既中定功夫。
3. 如站水面。係根在腳(不倒翁)既輕靈功夫。
4. 沙地立竿>>身體是一個沒有阻力的導體, 所以任何力都不應留在身上. 要讓它通過. 這是要全體透空. 所以何來枝葉花朵呢?(空空)

但係沒有以下五種練柔指標,一切都是空談:

柔1(身柔似婴儿)>>四肢百骸,关节肌肉,都要柔软得象婴儿一般。也就是把全身的筋骨、皮肉,一切的"肌腱髀枢",全部放松,不可带一点儿硬性和使用一丝的气力。

柔2(气柔沉丹田)>>把真气储蓄在丹田里。其概要“升、降、开、合”以下丹田为“依归”。分经运行,以下丹田为出发点。导引归元,以下丹田为归宿地。

柔3(呼吸要柔,绵绵不断)>>吐纳要作到“绵绵不断”,“若存若亡”的要求,也就是把呼吸要调整得细而又长,如象春蚕吐丝一样,吐纳连续,无有尽止的样子。

柔4(动作要柔,蛇行蛹动)>>是说练动功、打架子、一庄一式,一举一动,“挥手抬腿”,“掉头下腰”,“伸屈指掌”,“凹腹吸胸”,一切动作,都要做到“柔若无骨”的要求。大的关节肘、臂、股,腿、好似蛇行,盘旋夭矫,昂头摆尾的状象。小的关节腕、指、脊、颈、好似蛹动,蠕蹑迂迟,进而又退的状态。

柔5(触觉要柔,流水穿堤)>>是指两种因素,1是对外面接触的人物和气候的因素,2是对内里接触的脏腑经络交会流注的因素。也就是说外面拳脚运动,各式架子的操作,内里吐纳呼吸,分经运气的循环,把它统一结合起来,内外一致,不论触觉到外来人物的击袭,或者风寒的侵犯,抑或触觉到内里脏腑的气脉阻碍,都运用"柔道"的原理和方法。对待这些内外触觉的病因,运行"真气",予以流水般的冲击,好似流水潺潺不断,涓涓不塞的情状,一直对准它所触觉有阻碍的场合,发出以柔克刚的作用,犹如"流水穿堤"的情况,则全身气脉通畅,病邪不干,而能祛病延年了。

你點睇呢?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43:0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雄兄:
吳圖南要人用定勢來練站椿,而不是用定勢來打拳,請看清楚你的引文:「吳圖南先生曾說: [定勢是吳家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架, 其目的在於加強對自身的毅力, 體質的修練, 使太極拳的內功得到不斷的增長。 定勢的練法, 要求每一個動作保持姿勢不變、 停一至六個息。 所謂息者, 初為一呼一吸為一息, 續漸隨著深、長、細、 勻而形成內呼吸。 由於姿勢不變, 本身就如同站樁, 雖然有些姿勢是相同的, 但在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要點需加留意。 全套拳架共有三百多個動作, 因此猶如幾百樁法。]」內裡無一出提及他用此法行拳。陳炎林在他的書內,也是如此介紹楊家的椿功。
事實上,當年吳鑑泉一早說明:「我死了,你才可以教你的。」此事,馬岳梁的老弟子都可以作證。吳公儀就是在父親死後,才教張達泉,吳耀宗,朱廉湘,楊孝文,郭啟通,丁晉山,丁德山,李仁柳,裴祖蔭等人。其中最麻煩的是張達泉。此人在1942年6月拜吳鑑泉夫人閻氏為師,由吳公儀代母教拳後,張達泉居然敢膽說自己是吳鑑泉師弟。張氏其徒戴英其後也招搖一番。
孫南馨也是吳公儀此段l來港前教的弟子。
至於鄭榮光呢,是吳鑑泉1935年來港期間,所收的三個弟子之一,其餘兩人是鄧幼亭、唐希文。吳鑑泉教的,當然不會是公儀教的,加添楊少候小架的方拳,這個我也用電話向鄭榮光弟子求證。
唔會讀死書 最鍾意問老人家故事的吳知上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3:44:14 | 顯示全部樓層
吳知 寫到:
大雄兄:
吳圖南要人用定勢來練站椿,而不是用定勢來打拳,請看清楚你的引文:「吳圖南先生曾說: [定勢是吳家練習太極拳的基本功架, 其目的在於加強對自身的毅力, 體質的修練, 使太極拳的內功得到不斷的增長。 定勢的練法, 要求每一個動作保持姿勢不變、 停一至六個息。 所謂息者, 初為一呼一吸為一息, 續漸隨著深、長、細、 勻而形成內呼吸。 由於姿勢不變, 本身就如同站樁, 雖然有些姿勢是相同的, 但在不同的時期又有不同的要點需加留意。 全套拳架共有三百多個動作, 因此猶如幾百樁法。]」內裡無一字提及他用此法行拳。陳炎林在他的書內,也是如此介紹楊家的椿功。

上述資料來自吳圖南徒弟李璉的'太極拳練架真詮'一書, 內容提及練架的兩種方法, 一為定勢, 一為連勢, 除小部分招式有異外, 大致和和鄭榮光所傳的差不多, 所以節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Tree 發表於 2010-12-24 14: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令人懷念的吳知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7:22 , Processed in 0.012758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