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8242|回復: 75

雲手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24 17:52: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24 18:24 編輯

雲手,是要動手的〔也為了這點,足足跟他辯了20分鐘,他一直不願配合做分解動作讓我細看,我只好自己想像,揣摩〕。

以前看他的手勢,只覺得自然,如行雲流水。但是他的斜行手法,翻掌〔鬆垂如貓掌〕,磨掌/按---在在讓我覺得,還好有得到這些東西,不然,被他罵了快一小時,真不值得。
斜行,才符合立體圓的意義,而抱圓的翻掌,磨/按動作更是圓的具體表現。
翻掌,為下個動作蓄勁〔可能是按,也可以是鉤〕。

磨掌,正是蓄勁。尤其是以腰帶轉,雙手互磨時,氣感強者可以感覺到雙手間勞宮穴的隱隱牽引/共振。以腰帶,由於腰胯的牽引,由丹田附近發動的氣傳到雙手勞宮穴一帶,經雙手的互磨又回到丹田剛好一個循環〔引證中;由於當時一陣爭辯,情緒不好,加上有些許的受傷所以僅為當時初練2分鐘內的感覺,僅為參考,待日後細細反芻〕。

但是接下來的雲手轉腰開手部分---我忘了。事實上也不能再問了,再問要打架了,他被我問到都快翻臉了。
唉!求道難矣。

4年前練雲手招式時就已經有察覺到,這個招式應該是4個『勢』合成的手法---『掤』,『捋』,『採』,『按』等4式合一,但是昨天他終於讓我看了他的手法〔跟他死纏,被他唸了半小時〕終於又得到更進一步的印證了!

首先基本的,『雲手』並不是以手為主發力源而是以腰動來驅使 ;以腰帶手,而腰帶手中又寓含了另一個意義;當這個招式演化出來時,是哪隻手在攻的?
因為手離敵最近;當敵有隙時,為配合前鋒部隊進襲,後援的發力單位立即支援,所以哪隻手在攻決定哪邊的胯在帶動,甚至應該說是;當時對敵的情形是以哪個角度可以攻隙,兵法云『因敵致勝』;因為敵方所呈現那個角度我可進襲,所以我可以決定從這個招式裡面的哪個部位來發動進襲---又;因為太極是一個圓,所以圓形的任何一個點上都是相同的,皆可攻,皆可守。

再者,因為太極有陰陽雙極的因素,所以當此手為攻時,另一手即為守---同前理,太極是一個圓,當圓形一轉動時,圓上的任何一個點皆會跟著轉,所以當此手為攻時,另一手自然為守了。
這是去年他願意講的部分,或許是因為很難練所以他才願意講吧---我猜的。

沉彈勁
剛開始第一次問雲手時,天ㄚ,雲手的腳居然比手還重要?!
我當時對於自己能發現雲手是採,按,掤,捋4勢合一這件事時就已很自豪了,但是當他講說雲手的轉胯,腳的發勁時,原來,這個我蠻重視的招式居然還有這麼深的學問是我沒有注意到的!〔也對,因為當時都是在練架子,太注重手了,只以為腳就是負責移動,甚至是支撐身體而已〕

他先講沉墜勁,再談沉彈勁。沉墜,瞬間軀體下墜,以體重為主,輔引手的抖勁或是腰胯的轉動,挾對方之手下墜,對方輕者重心被破而傾倒,藝高者,甚可造成受者脫臼或更嚴重之後果。
沉墜是向下姿勢的攻擊方式,而太極者,有陰必有陽;向下既是攻擊發力,也是蓄勁的一種。大凡習者都知彎曲以蓄勁;既已向下彎曲,當然可以將向下所蓄之勁向上回彈送還對方『或是再加上自己的力』,於是變成了沉彈勁,先沉後彈。因此,可以是單單沉墜攻擊,也可以單單是沉彈『僅以己力,不倚他力』攻擊,甚至是先沉墜後沉彈,成為二次攻擊造成更大的傷害。

光是沉墜勁我就已經覺得很難練了;所以囉,他要我練轉胯---類似〔熊經〕的動作,但,又兜了一個圈子。
唉!

雲手要先能轉胯,轉胯要先開胯,於是變成重練基本動作,站立的姿勢,太極拳的馬步動作......。於是便從弓步的進退,重心的轉移等細節動作開始練起。也因此,讓我我參悟體會到原來所謂的『掤』是要配合重心的轉移,必要時甚至是加上體重......。

但是,可能是誤會,也可能是他未說清楚,我的太極馬步,練一陣子後腳開始會痛了,於是便中斷......。
一直以來,總認為雲手是太極拳裡一個很具代表性的招式,在這個招式裡,我看到了真正圓的觀念,全身整體的搭配,十三勢的融入〔掤,捋,擠,按,採,裂,肘,靠〕,整個十三勢的應用相當充分而且明確。

前手為『掤』
翻掌為『採』
後手為『按』
當勢扣敵臂為『捋』
或進探合敵關節則為『裂』
或合手為『擠』
凸肘為『肘』
扣敵後近身可『靠』

如單鞭一式,似乎就沒這麼多的應用整合了 〔他曾提及這是蛇 + 鶴,不過那又是題外話了〕。
再加上這應該是一個攻多於守的招式,而且若要搭配近身的攻法時,就衍生了『左顧』及『右盼』的步法了。所以說只要一開始演化太極就式式接引而出連續不絕。
至於勁的話,由於是8個手法的充分應用所以至少有,按勁,沉墜勁,沉彈勁,掤勁,分筋〔據說似乎失傳了〕,錯骨,纏絲,旋轉勁等等。

至於『氣』的部分,他一直不強調太極拳裡所蘊含的『氣』。他的態度是---有的話就讓它有吧,沒有的話,也不必強求。相對於坊間一直過分強調有『氣』才是太極,倒是明顯的差異。不過因為我的拳友們〔包括他的自述〕他最強的部分是氣功,因此關於太極裡『氣』的部分我也就不會強求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w!Zc5dYRCRFRtNm43Y7w_eJxPTBP0./article?mid=126&prev=130&next=124&l=f&fid=6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身似行雲的對應感覺比雲手之名來的舒適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18:43 | 顯示全部樓層
手非手 全身手 的表現 - 雲手

雲手至少我學的- 沉胯或切胯
轉腰非轉胯 主要是要維持膝對腳尖 才不會受傷
當然 我學的雲手肩胸轉腰幅度很大 160.

重心的轉移之際 一直下沉
瞬間軀體下墜好像是推手時的應用
不是打拳時的用法
然此或許是爭議 是對太極拳究竟練啥而不同  ....  Eric Lin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19:57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劍流星說的雲手,較合我的脾胃,我把他的貼稍微整理一下轉貼此網站。
他自稱不是學太極的,如沒練過幾年太極,對雲手是說不出這些道理來的。
—————————————————————————————————
太极那些含糊籠統的理論太害人 作者 ﹕ 天劍流星

手心向外.我叫它撥手,撥手不是用手撥,手是架,用身子轉去撥.手心向外便于加大轉
時產生的离心力.可以用手臂的圓型將對方直線的攻擊撥開,便于自己重心离開對手
.撥不開的,是因為用手去撥.撥得開的用身去撥,本身就是借力過程.

從幾何角度看時,自己手臂与肩背形成圓型,而對方的攻擊成為圓外割線.
手心向內,雖然原理相似.但在轉体中,加大的是向心力,便于自己的重心接近對手
各有所用,

拳的基本是為實戰服務的,所以任何的形都應從實戰中找答案.只憑空想像勁是怎麼
出來的是不會明白拳勁真正的意義的.

至于拿不拿到手肘,手的各關節如腕肘肩形成一個圓,人家想拿你時,你這個圓可以如
輪般整体轉動的話,他自然就拿不住

重要是人來時,自己步法黏貼要緊,身体要整体轉,由腳轉開始,不用腰擰,肩展.手臂
撐圓,以身轉勁如旋風化敵拳勁,同時黏滾如漩渦將自己身勢移至敵側,成我順敵背之
勢.則近打,跌拿無不便利.是後發先至,以靜制動.
—————————————————————————————————
另外五雲樁提到﹕ 「步法在鎖扣,身法在吞吐。還要在接手的一剎那破掉敵勢,使
來勁落空」也很好﹗
—————————————————————————————————
子鈞提到實際的東西:「其實咱們推車,挖泥,打鐵,砸石子,投鏢鎗,擲鐵餅,推鉛球
,誰真的是用手了? 技擊中最精簡的西洋拳祗用手能打出那麼的力量?」
—————————————————————————————————
xp說得也不錯﹕「雲手一式本身就是上引下進或是左(右)引右(左)進,化打結
合,結合腿法的套封插逼,我以為是變化無窮呀。練法上可快可慢,圈可大可小,
架子可高可低。處處体現一陰陽,最強調圓轉如意,無一處不可發勁,又無一處不
可化勁。如練單式,可能大有益處,如內气鼓蕩,內勁順遂,周身一家,直至散打
接手等等。体悟越多,奧妙無窮。這大概是太极之所以引人入勝的一招吧?
陳氏一路出現三次雲手,据陳照奎老師講,式子有用法明顯与不明顯之分,不明顯
的其含義更廣,雲手就是不明顯的式子。
—————————————————————————————————
我提一下我對楊式雲手手心向內的看法﹕右手手心向內是以前臂捧接對方從左方來。
右手手心向內時,整個手臂比較鬆柔,容易內收。以沾黏為主。陳式雲手手心向外
表示這是接採對方來手。比較不易內收也就比較硬。棚勁較強。稍微比劃就知道了。
青菜蘿蔔自己挑﹗

_________________
我天天都在想太極拳為何要從慢練起﹖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講到雲手
身就癢
這是最能表現能禦眾之形
活似車輪,其滾轉之跡如龍捲風不定
多人試了才知這無往不利
希望公公能摸出門道來
要拍這還得找一堆人來當靶,還得有人負責拍
想到就累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24:01 | 顯示全部樓層
海公公,

給你提供一個簡單的練習方法.但這是楊式雲手,陳式的我不懂.

單推手:

雙方右腳在前,右手搭右手.對方右手如向我最左邊推過來,我的右手如何應付?

我會右手劃個小圏,掌心向外,以雲手(的下手)把對方右手(連人)帶向我的左後下方.如果對方的右手發力的方向剛好是我身體向右轉動時的圓切線,那就很容易把他帶跌. 如果不是,就很難說....Timing問題.....自己慢慢體會吧.

還有....我這楊式站的是川字步.

Leen-Hoo Choung 寫到:

—————————————————————————————————
太极那些含糊籠統的理論太害人 作者 ﹕ 天劍流星

手心向外.我叫它撥手,撥手不是用手撥,手是架,用身子轉去撥.手心向外便于加大轉
時產生的离心力.可以用手臂的圓型將對方直線的攻擊撥開,便于自己重心离開對手
.撥不開的,是因為用手去撥.撥得開的用身去撥,本身就是借力過程.
.....  小毛頭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9 20:24:49 | 顯示全部樓層
為甚要高?又為甚要低?若是「練」時....可分人少時與人多時或有鏡頭時,後者常會想越打越低。故練時的高低只在「心態」,與了知體的「狀態」。練怎麼打人?練就能打那,那個不是「拳無敵」?練不是打想高有高意,想低有低情,跟分高低有甚關係?

若在用時,就以打群架來說,腦是想著高低還是外在動態?若還有拿傢伙的?

三七式也好,108式也罷,高低快慢,清運緩盪只要練完不是都一個「合太極」或「收式」收尾?這收後,三七在哪?108又在哪?若是一收一合後,有練的與沒練的是差在哪?若不動時都一樣那還練甚麼?還是只分」「知道」拳怎麼打,雲手怎麼比就算?或就只急著告訴人怎麼「碰」?然後丟一句「心照不宣」走人?

拿37顆石頭在臉盆裡,再怎麼「攪」怎麼「拌」,三七顆還是三七顆,但若拿一臉盆「水」呢?.....難道不管練的是甚麼式的拳架,到頭只是一身的「輕靈待動」的「全」身?

「雲」不是「打」,是「運」,見阿里山「雲海」是感其「運化」。又晨起雲霧會葉稍沾露是因會「合」。片裡的是手法,主動性太強,且後之「靠」發也屬斷靠與斷發,在講練可以。但聽者不敢妄動。

在推手裡「掤、履、擠、案」是形於外的「法」,「採、列、肘、靠」是藏於節的「意」。故不管哪家的哪式,都只是這八法的複雜化用而已。故「拳」到後只稱待動之「意」與合外之「氣」。意已「醞」起於內,氣已成「勢」於外,故言「先」。

片中手法哪式都有,我只見「影響」人不見甚麼「雲」式。且每一式都在「運」,也每一式都要「合」,高低是為不使離「合運」。內能運,手不接而直接彈、發、抖、震而出的手如「青龍出」「黃龍攪」,哪不是雲之「運」用?若手接而能「合」外動以帶隨機變,哪需要故裝「雲」?

沒所謂三七,只有「八法」的活用,更別說是有所謂「雲手」。若有,可能只是給有志氣者想像的空間..........或許。
_________________
賣老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0:35:43 | 顯示全部樓層
今天那個Daro
說到了一個譬喻學功夫,如剝洋蔥,一層一層剝掉,最後到了中心
你覺得跟你的問題有關嗎? 這球體如只在外層的幾分之幾
我還真不會答,也不知這問從何而來?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0:36:40 | 顯示全部樓層
為貓掛鈴!

依稀記得這樣的一個寓言…

一群老鼠慣在屋內橫行無忌。
一天,屋主帶回家一隻貓。貓勤於捉鼠。鼠輩惶恐,急商對策。
久經商議,苦無良計。終於,一鼠提議說:「可掛一鈴貓頸上。如此,
牠走到那裏,我們都可預先知道而避開。」餘眾鼠一聽,都同聲說是
「妙計」。眾鼠正在高呼難題解決之際,忽有一鼠問:「誰去為貓掛
鈴呢?」…這一問,眾鼠你眼望我眼、說不出話來!


在網上談拳腳,都是有聲有色。招式如何用法,有紋有路。但最重要的,
是在接招的一剎那。卻不見人提及。你的妙招能否施展開來,在接招時至
關重要!

敵我互動千變化,要怎樣在接招時就立即奪取優勢,是考慮的優先!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5-1-9 06:38 , Processed in 0.01729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