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敬補第一闕 首補【中定】 - Nick說中定是力臂支點,此說適補小妹原述,敬致一謝,說明如下:
原本為文時,腦海畫面是以腰隙為中定(圓心)所作出的畫圓動作,實則分析其中力學,正是Nick所說的:是以腰隙中定為力臂支點。 2.至於Nick說其力臂支點(中定)是丹田,這點小妹有疑,說明如下: 首先若是力臂支點,那麼在支點以外的任何一點,都應可以定點為圓心向力臂上任何一點作出施力。經查,丹田位置多有指述,但無一不在臍下,如以常見說法臍下1.5吋為準,那麼理應可以肚臍為施力點,讓肚臍以丹田為圓心畫圓,但肚臍與髖骨頂點同高,丹田在髖骨保護之內,肚臍是不可能以丹田為圓心繞圓的,因此以丹田為力臂支點,恐難成立。 反之,腰隙所在,正是肋骨下緣至髖骨上緣間的中間點,這一段身軀當中,只有脊椎骨,並無外部骨骼,因此正可以之為支點,像此點以外任何一點施力,作出身體彎曲動作,故腰隙較諸丹田,恐更適於論定為「支點、中定」所在。 抑有進者,Nick「申述」的第一段中,不也說腰繫是上下身轉動的轉換點嗎?何以又自棄轉換點而另論其他位置(丹田)為支點?轉換點的同義詞就是「折曲點」,如果從Nick設問的「受擊點:胸部」到支點(丹田)中間還存在一個「折曲點」(腰繫),那麼這段力臂便因存有折曲點而應改以此折曲點定論為支點了。 再依Nick立論思考,從折曲點(腰隙)到支點(丹田)這一段位置,能否作為力臂?如果能,那支點上下兩段就應可以作出彎曲(但並不能夠的!),如果不能,那丹田同樣失其作為支點的可能。 3.【腹內鬆靜氣騰然】--H敬補第二闕,併致二謝! 原本這一句是小妹於十三勢歌當中,唯一沒有定見之處,此次因Nick賜問,小妹已有所悟,說明如下: 由於上句「刻刻留心在腰間」要人小心腰間受到攻擊,因此為了因應攻擊,有了這一句的指示,而這一句破譯正是「腹部放鬆,準備作腰部運動」;亦即:「腹內鬆靜」為「腹部放鬆」,而「氣騰然」則是令人作好腰部轉動的肌肉運動準備。 首先在論述此句之前,想先稍述一點下盤的問題,在此同樣以董座的旋轉椅來說明: 腰繫以下,就如旋轉椅其座墊以下椅座部分~通常稍微昂貴一點的旋轉椅,椅背是可以穩穩後躺的(我猜Nick坐的應該都是這種高級旋轉董座椅吧),有些說不定都快能平躺了~~這種能夠做出類似人體下腰動作的旋轉椅,最重要是底座一定要穩,若是底座不穩,且不說轉不轉得順,恐怕輕一受力就有翻仰危險,又何能穩立不動作出旋轉?因此從腳下至腰隙這一段(簡稱下盤),我相信它最起碼必須承負一項重任,那就是當我們上半身需要轉動或做其動作時,下盤絕對必須穩如磐石,才能讓人在上身轉動期間,腰隙中定能支撐我們做完完美的太極動作,而不致在動作做到一半時,便下盤不穩致使中定隨之移位,造成動作中斷乃至全人翻仰。換言之,小妹認為「大部分時候」,太極的動作是以腰隙為支點的動作。不過在特殊情形下,如果動作更大,而需要延長力臂,讓上下身連成一氣;以腳底直接作為支點來動作,那麼小妹在理論上也不排除中定應下移至腳部,正所謂「定無常定,方為中定」是。 切回正題,這一句腹內鬆靜氣騰然,小妹原本無解,但因見Nick設問時,提到腹部為剛性中空球體概念,啟我所疑,因而得悟如下:
析言之,Nick在提問中所設計的外來攻擊與太極應對方式,我的理解簡化為:對方出拳向我腹部而來,我這個太極拳已練成的人,踢出一腿將他打敗!(對嗎Nick?) 我的想法是:太極拳應該不會這樣應招吧?按我理解,太極拳行者不會硬來,應該會一手聽勁虛接來拳,待方向速度與來拳達成一致時(此謂「合」),迴身一轉,讓對方出拳落空,讓對方順其貫力飛出,然後同一時間我「陰陽相接」;再以另一手自其尾後,與其同向運勁送出實掌,將對方拋出;以便「送你離開千里之外……」。換言之,我的招式,對方受力大小將是「我的力+他的力」,而Nick的招式,對方受力大小則會是「我的力-他的力」,因此,我猜我這種太極拳會比較佔便宜喔….. 而以我的方式接招的話,腰部勢必要做出某種程度的運動,可能是彎腰,可能是旋轉,但無論如何,腰都必須「以鬆代實」,因為實則硬、鬆則虛,硬實之腰何能如鬆虛之腰易轉?若想做出諸如下腰的動作,腰腹是一定要放鬆的,因此囑以「腹內鬆靜」做出前段預備。另,放鬆之際可能便是最忌受力之際,故有上句留心腰間之提醒。 進一步再說,當我甩出對手時,腰部勢須作意使勁配合動作;因為腰若無力,不可能作出有力的旋轉(乃至如前所舉下腰等動作),因此又必須「氣騰然」般,做好類似賽跑前的起跑準備,以便使腰部肌肉隨時可以作出有力旋轉、下腰…等等的完美表現。 -以上敬覆【N1】,併謝Nick賜問啟發,對於「腹內鬆靜氣騰然」隨覆補充破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