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81|回復: 3

王薌齋先生談拳學要義 答記者問 ..... (1)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0:3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1:00 編輯

答記者問(共計27條問答)
編者按:以下訪問作答,均錄自19406月北京《實報》之“大成拳宗師談拳學要義”及《新民報》之“大成宗師訪問記”。內容略有雷同,可作互相參證。

【題名解】
王薌齋先生答記者問,約計一萬一千字,談論拳學要義。在所談論的內容中牽扯到拳學的源流,當時習拳者的現實狀態,及王薌齋先生的拳學報復之展望。可以說應有盡有,無所不談。這段回答記者問,對我們今天的傳統拳術愛好者來說,正是瞭解王薌齋先生拳學思想、理念觀點,修煉功法內容,攻防功夫藝境及其對傳統拳術發展的態度之最真實的歷史資料的一部分。

因為這是在19406月發生的事情,應該歷史的理解王薌齋先生當時論拳談道的客觀環境和時代背景。這樣才能真實的認識王薌齋先生的拳學之理法的精旨妙諦!

故而,我亦只是就傳統拳學中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內容進行注解、點評的,不涉及其它方面的內容。凡每一問答的小標題皆為我所加,便於讀者抓住每一問答的核心意思。

北京《實報》刊載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訪問記

大成拳宗師王薌齋先生名重南北,素為全國武術家所推許,最近卜居京門,為觀摩拳術起見,特定每星期日下午一時至六時,在大羊宜寶胡同一號招待各界,藉以與拳學名家交換意見,使我國術日益發揚光大,意至善也。昨日記者走訪王氏,與作下列之問答:

一、王薌齋先生的學拳生涯及其拳學抱負

1、問:王先生拳術高超,素所欽仰,敢問先生對於拳學之報復如何?

答:承一般友好以大成拳之代表者相推許,真使我羞愧交集。鄙人自光緒卅三年(西元1908年)離師後,即奔走四方,藉廣交遊,足跡遍大江南北,所遇名家老手甚多,飽償風霜,卅餘年所得代價,就是良師益友,相互切磋,對於拳學自信老馬尚能識途。日前張玉衡先生于報章先後評述,唯恐各界人士不明內容,致生誤會,故極願將本人真意掬誠奉告。餘年漸衰,生活尚可自了,名利之念更無所縈心,所急急於此者,願趁此軀尚不十分頹唐之際,與海內賢達,負起艱巨,將人生故有之“本能”①“武德”提倡而光大之,並革除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絕非博人虛譽,以圖欺世盜名者比也③

【題名解】

此段論述,首先交代了自己23歲開始“奔走四方,藉廣交遊,足跡遍大江南北,所遇名家老手甚多,飽償風霜,卅餘年所得代價,就是良師的點悟益友的印證,相互切磋的總結認知,對於傳統拳學自信老馬尚能識途。”當年王薌齋先生已經是55歲的人了!可以說是一個飽經風霜功夫在身的行家裡手在談拳論道了,其說老馬識途其言可信也!可信其能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談論清楚了。

但是,能否將初練者一直到神拳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的修煉次第的法分三修,遊歷三境,歷經九個階段成功一也之路途談論清楚,則是另外一回事情!只能就其所談論的內容來認識了。

【注解】

①、本能:
這裡有兩種解釋:一是,自己無形的法身道體,就是內勁的意思,亦可以理解成“健順合之至,太和一氣”;一是自身與生俱來的“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及其相互為用” 的攻防能力。這兩種理解都是正確的。

②、武德:
武者,用也;德者,得也。武德者,有攻防之體、用的能力者也;將武術功夫不視為自己私有,又能實話實說、化育萬方的品德。這都屬於“武德”範疇中的內容。
下面的論述乃體現的是這些方面的“武德”內容。

③、並革除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絕非博人虛譽,以圖欺世盜名者比也:
所謂的“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就是指“武煉法、橫練法、糊塗煉法”的人而說的。將這種不利於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發展、發揚光大的旁門異道的偽劣現象必須革除;我這樣論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不是為了浪得虛名,亦非欺世盜名者所能比的了的

【點評】

這一問答,清楚的表明王薌齋先生對傳統拳學的虔誠的態度,堅定的信心!並為維護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盡力廣泛的宣傳之的決心、態度。

尤其是“革除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的堅決態度,實具有前賢之風範。例如:曹煥鬥在《拳經拳法備要》一書中批判“誤己誤人之旁門異道”的表現時說:

嗣後支分派衍,漸失其真,間有能崛起,名震一時,大都皆筋努骨突任氣用力,••••••須宜實致其功,粗事細磨。斷不可用努筋突骨之功,而致百身之病。而猥知鹵莽,是彰乎知。

有關這一點,歷代前賢所著作的拳譜中,都有“正本清源,疏途塞歧”的論述,自可查證之。

二、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何者為基本

2、拳學以何作基本①?

答:拳學之基本原則究竟為何物②?雖人言人殊,但習拳套,講招法、練拍打,皆屬於表面者③。套路流行即久,實屬誤人太甚。

【題名解】

其言外之意是說:

試由天而地,以近索乎人。人為萬物之靈,其即仰觀天以執行,俯察地以建極,居覆載之中,首出庶物者也。仰人何謂乎先?涵養之以靜以蘊其繼,靈妙之以動以暢其用。體非無以立其大本,用非無以徹其元功。離之中坤其靜基也,《易》之卑法地者此也。然靜則功力綿綿不息,其體至柔至剛。非柔則原委難於無間;非柔中剛,未免有作輟之時。柔者靜之體,剛者則又柔之體也。坎之中幹其動機也,《易》之崇效天者此也。非無則空靈猶恐障蔽;非無中生有,奚以見變應之奇?


就是先要“建立攻防機體、機制秩序”,然後再說攻防至用的內容。因為,“體非無以立其大本,用非無以徹其元功。”到底王薌齋先生的拳學思想,究竟如何建體?如何至用?這兩個問題,一直貫串《王薌齋先生全集》的內容之始終,亦一直貫串《王薌齋先生全集 •注解•點評》一書的始終。這是觀讀《王薌齋先生全集》一書以及觀讀本書之關鍵的著眼點。

【注解】

①、基本: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基礎、根本。按王薌齋先生的解釋,乃成了“原則”問題了。

②、拳學之基本原則究竟為何物:
既然論“物”,就是以“內勁”為基礎、根本,才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的根本原則。
這從孫祿堂所說:“在天曰命,在物曰理,在人曰性,在拳曰內勁”的論述中就可以知道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0:38: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0:39 編輯

但是,內氣和內勁又存在什麼區別呢?這是習拳者必須要弄明白的關鍵問題的內容之一。簡單解釋如下: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這是內功修煉、藝境昇華的通用模式。內氣者,純陽之物,可以強身健體。如果不經過特定的方式方法之修煉,尚不能稱為內勁。可以知道,內勁具有“知來藏往”的功能;內氣可以不具備這樣的功能。這就是內氣和內勁的差別所在。內勁是拳家必修的建立攻防機體功能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建“健之體”的內容。(另一方面是建立“順之體”的內容和建立“健順德之體,道之體”的內容。)這樣才能具備“健順參半”的“意氣君來骨肉臣”的匹配如一而用的攻防能力

③、雖人言人殊,但習拳套,講招法、練拍打,皆屬於表面者:

有關這一觀點,運用前賢的論述,就可以得到證明了。如《渾元劍經•劍髓千言》中說:
至如近世所學之劍,以舞之者,類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淺而至鄙者也。

這一論述就充分說明:單純修煉套路,練習拍打的方法,是修煉不出無形拳道攻防功夫的。修煉套路,屬於拳皮子功夫,練習拍打,又用力則屬於戕賊自害的武練、橫練、糊塗練的法式了,這乃是歷代拳家前賢一致的認識、結論。

④、套路流行即久,實屬誤人太甚:
拳術套路有拳術套路的存在之意義及其價值。但是,拳術套路不是拳術的根本,故而說拳術套路屬於拳術攻防“建體、至用”的表面內容,不能成為拳術“體、用”的根本。有關這點,前賢亦有明確的論述,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至如近世所學之劍,以舞之者,類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淺而至鄙者也。昔伏牛氏祖雲:果爾志向上,當先靜以築其基,存之深養之熟,內外三寶合一,渾化歸一。正所謂——

內外全無渣滓質,養成一片紫金霜。
陰陽造化都歸我,變動飛潛各有常。

推其有內工外工,內驗外驗之別,故統以內外篇名其經。究其所以內功外形得內外驗者,又其誰乎?則人之靈神耳。 《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這段論述中的“以舞之者,類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淺而至鄙者也”的說法,就是對專門講究修煉套路為根本的人給予了嚴厲的批判。但是,究竟套路修煉的誤人太甚在何處呢?還要繼續觀讀下文,方能曉得!

【點評】

套路有套路演練的作用、存在的價值;攻防招法有攻防招法演練的作用、存在的價值,它是傳統武術文化整體範疇中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得之內容。故而,不能一概否認!

例如,小成形拳招熟的階段,攻防招法制勝的因素還佔據主導地位呢!只有到大成神拳神明藝境,攻防招法的運用價值、作用才不佔據主導地位了。

當然,武練之“拍打”的方法,確實應該取締!因其害人非淺,只是一般人不清楚其中道理而已。

我早期曾經寫過一篇《論套路》的文章,清楚的表明了我對套路的觀點,以資對照 ,錄之如下:

論套路

 問:中華拳術各門派,各拳種的拳術套路有什麼意義,有什麼作用,有什麼價值?如何學習套路、如何修煉套路?學習拳術套路與修煉拳術的攻防技擊的技術,功夫是什麼樣的關係?修煉拳術攻防之道是先學套路,還是後學套路、各有什麼利弊?為什麼有的拳師反對以練套路的方法修煉技擊功夫?有的拳師主張專習套路而能修煉好技擊功夫?

答:欲求上述問題的解答,首先要知道拳術套路內容的實質為何,從各種拳術套路中明顯看出是由“起式;各種拳勢組合而成,拳勢由招式組成,招式由手法組成;收式”組成。

陳複元《太極拳論》中的“變化”條目中講的更為明白,抄錄如下:“變化者,有一手之變化,有一招之變化,有一勢之變化,然無論一手一招,一勢,其變而能化,皆由簡單漸至詳密,以開合為一手之變化,以轉關為一招之變化,此即上傳下接之義,惟身法步法,旋轉緊湊方向之變,皆屬一勢之變化也。由開展至於緊湊切莫逾手範圍,亂其順序,自能積手為招,招合為勢,勢聯成套,始練似覺有界,久練功夫嫺熟,自能豁然貫通,運化自如,千變萬化,隨心所欲矣”!

從引用上邊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分析,套路是由手法組成招式,由招式組成拳勢,積拳勢而聯成套路。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套路是拳勢、招式、手法、身法、步法、腿法的倉庫;套路是手法、招式、拳勢的各種變化運用的方法、準則、規律的倉庫;而又蘊藏著由最簡單而至詳密的“閃展騰挪,拿打踢摔”八法攻防變化的方法、準則、規律的倉庫,以及各種手法招式拳勢,八法攻防變化運用時,自身內部結構機制的確定,變化,轉換運用的方法,準則,規矩規律的內容。可以說:不管拳術所編排的是短套路“八勢”還是長套路一百二十八勢,每個拳種的其中一個套路,精細研究,可以確認都蘊含著中華拳術攻防之道的攻防變化運用的法則,規矩、規律,自身內功,外功的全部內容,又可以理解“每一個拳術套路就是中華拳術攻防之道的全部技術功夫內容的全身的縮影”,這才是最全面最正確的認識拳術套路的正確的觀點,對拳術套路的各方面的價值,就不會有偏見的看法了。

初學者如何學習拳術套路?歷來就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頂針續麻”法,即是積手為招,招合成勢,拳勢聯成套路,言說的是初習套路時,以招為單位,學會一招,明白招內有幾個手法的運用,是外部的用;再明白自身內部如何變化,如何運動而能產生外部手法招式的運用,此乃以體明用的方法,即是內外齊修的練法,動作規矩熟練了再學下一招,亦是如此的運動變化是否正確,外用攻防的意境是否清楚,基本上符合要求再繼續學招式,拳勢,直至一套拳路學完,雖然學完一套拳時間花費的長一點,由於是循序漸進,一旦學完一套拳時心中己然明白了好多,身體也適應的很好。為以後自已盤架子繼續練習拳術打下了好基礎。這種方法適用于初習拳術的人。

一種是先學拳皮子,俗稱“畫道”,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學完一套拳的套路,然後自己再分段重複,弄明白每手每招每拳勢的自身內在的變化,外用攻防的意境,也是打好以後盤架子的基礎。這種方法學套路適用於有一定拳術基礎功夫的人,可以節省學套路的時間。

“盤架子”即每天修煉套路拳術的行家的用語名稱,因為所學的拳術套路中的手法招式拳勢已經很熟了,為了吃透套路中的精華,體會套路中蘊含的全體大用的功夫藝境,就要每天不斷地盤架子來體認,心領神會,這是很吃功夫的方法,諺雲:“拳打千遍其理自現”就是指這種修煉方法,說是練拳,不如認為是每天用拳術攻防的手法,招式,拳勢在練已更明白。即是用招式手法拳勢天天訓練自己的手眼身法步,肩肘腕胯膝是不是符合手法招式拳勢的“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的要求,即每天盤架子都要嚴格關注自身內部和外部各個部位的協調性,是否符合手法招式拳勢的精確要求,開始覺得上一手下一手,上一招下一招尚有界線的區別,熟練精純,自然形透神明,豁然貫通,自身內外動轉自如,拳術功夫由此上身。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0:40: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0:41 編輯

然後再按“行拳運勢”和“行招打手”的方法每日反復修煉套路中手法的銜接、招式的轉化、拳勢的起承轉合,做到“拳拳伏應”久練精熟運轉自如似行雲流水,認真仔細地體認每一手一招一拳勢,自身內的勁勢的轉化,形體的變化,內外合一的法則規律及如何導致出的每一手一招一拳勢的攻防內容、技術要領特點,參透明招、暗招的轉化機制,再認識明招暗招及各種不同手法招式拳勢的普遍的共同特點,這點相當重要。因為能知拳術套路是明招中的暗招才能徹底明白拳術套路的真實含義,這是修煉拳術套路功夫藝境昇華的景象。
這樣再修煉套路的每個拳勢,每招,每手皆具精義,自然能內外合一,形神兼備,一氣貫通,周身一家,行拳運勢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手眼身法步,處處交待清楚,肩肘腕膝胯,隨招運勢,輕重緩疾,時時運轉自如而能隨心所欲,可謂拳術套路中的手法招式拳勢演練純熟,自得運用之精義,自能體會出自身內部的運作機制而合規矩,又自有規律,能自明手法招式拳勢蓄放攻防的意境。

如能達到拳術套路演練的高藝境即:“一心在拳勢運行變化之中而不知有己的行拳功夫”,乃得拳術動中能靜的精髓矣!然非十幾年的純精功夫是不可能達到的,此乃行拳功夫達到爐火純青的藝境。

然而拳術套路中所演示的各種手法,招式,拳勢的具體招式的攻防的效用,還不能直接運用於較技中,尚須要將拳術套路中的各種招式拆解成具體的手法、肘法、靠法、胯打、膝法、腿法等,各法都要單獨訓練,做到自己身體內外各部位要那有那,才是運用招法攻防的自身的功夫。這就是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練好拳術套路後繼而進行的拆手階段。諺雲:“練拳不拆手,什麼也沒有”,經過拆手,亦名拆拳,可以更清楚地明白,套路裡蘊藏的明暗招法應有盡有,現以太極拳:“金剛搗碓”式分析為例說明練拳和拆手的關係,練架子由起式到收式共有八個架式,完成了五對纏絲,一個震腳,由圖中看“明手法”有六手加一個震腳,暗招尚有四個,一個點腳、膝擊、杈喉、反關節小擒拿;變招六個,兩個肘法,一個蹬腳,一個下斬一個上斬,一個劈砸反關節,合計十七手,尚未拆盡,如以挨著何處何處發來理解“金剛搗碓式”運用於實戰中會有更多的運用,從這裡可以知道拳招式的手法蘊含量的豐富,亦表明了套路的招式的價值,能知此藝境可以說明拳術。

尚有拳術套路中的招式因為全是練習拳法的架子,行話說是“亮架,顯架,外場架”,就是供公開場合練拳的“大架子”,故在套路行拳中有舞的成份,故好看而有欣賞價值,但仍然不失供行家裡手觀賞的手法招式拳勢的攻防意境。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的人尚要換成“用架子”即行話說的“暗架,裡架,內場架”就是為實戰攻防用的小架子。行拳中因為實戰而用故沒有舞的成份,行家看“每手每招每拳”,行拳者渾身松靜自然但內外處處蘊含著殺機和變化的技巧,動手較技功夫精熟而深者,行拳時每拳每招拳架,渾身瀟灑自然,其內外祥和反而顯現的處處毫無殺機和變化的巧妙之處,此乃大象無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成若缺的得道之象,故能如此,屬“真人不露象的上乘藝境了”。可以明白拳術修煉水準多層次的道理。

故有的拳種有小拳架的套路,其中招法可以直接用於攻防中,然其中的招法仍可以拆手而用,可知拆手是大小架拳套路須要做的一項必不可少的事情,是修習攻防之道必做的事情。拆拳勢招法而成為手法簡稱為“拆手”。

修煉拳術攻防之道攻防招法,確實存在著練習和運用的分別,即行話說的“大練小使”乃是攻防招法練習與運用的法則,即俗說的“練大使小”,練習拳術套路是謂大練,經過拆手而能用是為小使,也是成手的過程。
修煉拳術套路中蘊含的各種手法,招式,拳勢的攻防變化,運用的方法,準則規矩、規律方面的內容,是完全可以直接在動手較技中運用的。這一點正是“拳術套路”中蘊藏的一項非常豐富的內容,一般習拳者容易忽略而不得其用;尚有身法、步法攻防進退變化運用的法則,規律亦是一項非常豐富的內容,也是較易忽略的內容,而不知在較技中運用;還有拳術套路中蘊含的手法、招式、拳勢、身法、步法體現招法攻防進退,碾轉反側、輕重緩急、奇正相生等變化運用的連續性的功夫、技術、內容,亦是可直接用於較技中的功夫,也是易忽視的內容。上述三點內容所闡述的皆是抽象的存在於拳術套路中,是手法招式拳勢的具體形象反映不出來的功夫內容。

從上述簡單而又具體的分析可以知道,拳術套路中蘊含的各個方面的內容都直接與拳術攻防技擊有著密切的關係,大制不割即是此理。

如果一個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的人能夠很好地修煉拳術套路,精心領會並能純熟掌握運用其中蘊含的各個方面的法則規律的精華,又能正確地處理好手法招式拳勢“大練小使”技術問題,即用經拆手後的“實用架”的招法訓練好自己,使自身內外各部位做到要哪有哪,做到各種攻防招法運用時,自身形體,勁勢應機到位,自身隨機遇勢而招法攻防做到應隨變化自如,達到隨心所欲的藝境,自然具備一手可有八手變化之能,八手皆任意變化為其中一手而用,乃是拆手破招的成熟階段,較技中即能做到一手拆八手,八手破一招的應變自如的藝境。從古以來前賢得藝的事實證明,凡是動手較技功夫精通者,都對拳術套路有精深的研究和修煉,其所得的功夫藝境皆取之於拳術套路這一寶庫中;也有不習套路而動手功夫好的人,只不過是將拳術套路中的內容分解實練而已。以此不能說明,亦不能抹煞拳術套路的實際價值,即拳術套路中蘊含著具有拳術攻防技擊功夫的實用性價值的內容。其只是變通了運用拳術套路的一種練拳方法而已,究其所用皆是拳術套路中庫存的內容,這就是套路的全融性的特點。

修煉拳術攻防之道是先學套路好,還是後學套路好,這不是主要的,修煉拳術攻防之道要立足於攻防運用上下功夫,修煉自身內功,外功和內外合一而用的功夫藝境,先修拳術套路理解拳術全體大用,還要進行拆手等單項修煉,先進行單項拆手招式修煉,然後再修拳術套路,理解拳術全體大用的功夫內容,這兩種不存在差異。全在各人自己的悟性了。按我的認識兩者沒有區別,最終獲得拳術攻防功夫上身後,每天習練拳術套路是最好的養生強體;鞏固攻防技術功夫;精純拳術攻防之道的最好的方法。這是沒有疑問的,又是行之有效的最簡便的方法。較技水準高,打拳藝境就高。

為什麼有的拳師反對套路修煉?而有的拳師卻主張套路修煉?認為拳術套路蘊含“生生不已”的內外功夫的一切境界,拳術攻防之道的全體大用的功夫是套路的精華,是內修強身健體,外修攻防招法連環而施的拳術獨自的特點是單項修煉不可獲得的,是主張修煉套路之人的重要理由。認為修煉拳術攻防之道,單純修煉套路,不知攻防招法運用中,自身內外功夫的藝境,而有流於華而不實的花拳繡腿的空架子,會白費時間,故而主張單項訓練為好,乃是反對拳術套路的修煉方法的理由。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 10: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 10:42 編輯

前述兩者全在各言其是,無可非議。綜觀各門派,各拳種的拳術套路,皆是前賢所編排的,定有編排的實用價值,然而,時過境遷,人已非是,拳術套路是死的而留傳下來,全在而後的習拳者如何運用,就象棋譜一樣,是留給後人,啟發後人如何領會其中蘊含的精華奧妙。而後人能通過修煉悟通能充分發揮運用其中的精華奧妙,顯示出其內含的神韻,才能最充分的體現出拳術套路全體大用的價值。一個修煉拳術攻防之道較技藝境水準高的人,對拳術套路中的招法,法則,變化規律等,即使是從拳譜中看到圖像解文,都能很好的運用於較技中,而使他人敬佩。如何估量拳術套路的價值,是根據人的功夫藝境不同而結論不同。只有藝境達到“以文觀法,以形鑒真”的功夫藝境的人其給予的估價值是最高的,也就不奇怪了。

對於拳術套路,乃是前賢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拳術文化中主要的內容之一,其功不可磨滅,修煉拳術攻防之道的人應全面的認識其價值,以為練己而用之,定會大有補益,這無可置疑。

【注解】

單純修煉拳術套路,其中的攻防招式、技法,不經過系列的喂手、拆招變手、盤較之系統的修煉,是不能用於攻防實戰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03 , Processed in 0.01063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