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3 07:23 編輯
(一)太極拳之“按”的基本概念
流傳至今的太極拳套路反映太極拳的技法不僅有“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這“八法”,還有“擊拳”、“擂拳”、“穿指”、“蹬腳”、“踢腳”等等攻擊方法,然而從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可知太極拳主要的技法還是“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這“八法”。太極拳的“八法”又稱為“八勁”。而從《楊氏老譜》與近代楊澄甫先生等太極拳家的軼聞中可知,太極拳能夠使得“犯者應手即僕”,主要是兩種攻擊手段,一是“點穴”,就是以指攻擊人;另一就是以掌攻擊人。然而,正如《楊氏老譜》所說的“點穴”很容易造成致傷致死的嚴重後果,因而從楊露禪在京城傳拳開始,可能除了極個別的弟子外,“點穴”是楊家所絕不外傳的了;所以,以掌攻擊人就成為了太極拳主要的特徵。其實用掌攻擊人已經包含了“點穴”技法,因為“點穴”與用掌攻擊人僅僅是手的形狀變化而已。
太極拳的沾粘連隨與發勁攻擊在套路中所大量反映的主要是手掌與別人相接觸的形式。而手掌與別人相接觸在“八勁”中只有“按”。就這一點而言,只要是手掌與別人相接觸,其動態不論是向外向內、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向前向後,不論是有力量還是沒有力量的,都是屬於太極拳之“按”。如果不是這樣去理解,死板地套用一般字典和詞典對“按”的解釋,那麼,太極拳中手掌與別人相接觸的絕大多數的沾粘連隨形式與發勁攻擊形式就沒有稱謂可以表示了。所以,太極拳“八勁”之“按”是不能按照古今所有字典和詞典中的“按”的解釋去理解的,而應該認為太極拳“八勁”之“按”是一般概念之“按”的引伸使用,只要是手掌與別人相接觸的就是“按勁”。正如田兆麟先生的弟子陳炎林先生在《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中所說:“按勁”是“以單手或雙手按人身之謂也”。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所謂“開合按勢懷中抱”之“按”就是這樣的概念。從這樣的概念出發,就應該認為近代以來有的對於太極拳之“按”的解釋是不全面的。
從只要是手掌與別人相接觸的就是“按勁”這樣的概念出發,太極拳許多“掤”與“捋”之中都有“按”。這也就是說太極拳的沾粘連隨絕大多數都表現為“按”。太極拳是“收即是放,放即是收”,也就是太極拳的發勁是沒有先兆的,是任何形態都可以發勁的。或者說,太極拳的任何沾粘連隨化解形式都可以是發勁的形式。在太極拳套路中這樣既是沾粘連隨又是發勁之“按”的形式雖然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單手按與雙手按兩類。單手按的比如單鞭、摟膝拗步、倒攆猴、玉女穿梭、扇通背、雲手等等;雙手按的比如攬雀尾按、如封似閉、提手上勢、手揮琵琶等等;雙手按既有兩手齊頭並進的如攬雀尾按,也有兩手有前後的如手揮琵琶;當然,在使用時,像提手上勢、手揮琵琶這樣的拳式不一定兩手都是按,但是在太極拳使用中是必定有兩手都是按這種形式的。
(二)太極拳發勁之“按勁”的特點
其實,太極拳所有“按”拳式完成式的外形,比如攬雀尾按、單鞭、手揮琵琶、玉女穿梭、扇通背等等,在非太極拳武術中都是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拳式蹤跡的。黃元秀等太極拳老前輩的回憶文章中都有這樣的講述,如攬雀尾按、如封似閉這樣的拳式的完成式在許多非太極拳武術中都存在,往往被稱為是“虎撲”,是一種很常用的淩勵的攻擊手段。正因為如此,不少人如楊澄甫先生所說的“唯外之是鶩”,就容易將太極拳練成了外家拳。其實即使太極拳完成式的姿勢與非太極拳武術沒有什麼大區別,用法卻是大相徑庭的。比如太極拳的玉女穿梭、扇通背這樣的拳式中,一手向上移動是屬於順勢沾粘連隨化解之往後捋的“按”,而現代很多人都將這一手當作了是向上以力對抗的格擋上架,從而玉女穿梭被練成為了弓步上架推掌,太極拳的這一個動作就被練成為外家拳了。而玉女穿梭一掌的前推,看似與與外家拳用法相同,其實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可見雖然太極拳“按勁”拳式完成式的外形與外家拳的拳式較相似甚至一模一樣,卻是不能套用外家拳的用法來理解和解釋的。因為實質上太極拳的“按勁”與外家拳的拳式是根本不同的。最主要的不同有四種:
(1)以引進落空作為先導
許多武術,只要手掌一觸及對方的身體就“一觸即發”地立即發勁攻擊,這種攻擊發生的瞬間,對方往往站立穩固,因此,這“一觸即發”之攻擊效果的實現完全是自己所發生力量的效果;而且自己力量發生效果的瞬間,雙方往往還會出現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大小為自己作用于對方多少力,自己也必然受到了多少力的反作用;這樣往往遇到身壯體重的對手,雖然將對手推動,自己也由於反作用的反彈而發生了站立不穩。這樣的行為不屬於太極拳的“按勁”。因為太極拳“按勁”真正的發勁之前都是有楊家拳訣《五字經訣》所說之“閃賺無全空”的。
所謂“閃賺”就是欺騙敵人的虛招,太極拳“閃賺”的目的就是要將敵人“引進落空”。“引進落空”不僅要在客觀上有拉近雙方距離的效果,而且要使得敵人身體重心在瞬間發生浮動不穩,以及形成不利於敵人自己攻防的背勢。太極拳這種“閃賺”最佳的是自己不主動、不用力、隨人而動地利用敵人一味攻擊的行為、借用這種一味攻擊的力量實施沾粘連隨;另外,“閃賺”也可以是並非真正攻擊目的的自己的發勁。不論是哪一種,具體的動態都往往會如《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所說的“按勁……含有由前往後之一縱圓圈”。這種“縱圓圈”,吳鑒泉先生的弟子徐致一先生在《吳式太極拳·推手圖解》中表述為“向下又向自身的方向用力下沉和引帶的斜線動作”、“沉帶時必須偏向自身右方或者左方”、“一面向下沉帶,一面還要貼住甲的右肱向自身的方向引帶”。必須注意,這“縱圓圈”和“向下又向自身的方向”是指圓心在下的弧線。攬雀尾“按”的雙手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向自身方向引帶的所謂“縱圓圈”的弧形運動軌跡。必須重申:這種向自身方向的“按”不論是屬於自己一點不用力的沾粘連隨的“捋”,還是屬於自己加上了勁力或發勁,都必須有敵人自己的用勁;如果敵人一點也沒有使用勁力,完全是自己使用勁力形成這樣的“縱圓圈”,那就是外家拳的強拉硬拖,就根本不是太極拳的行為了。所以攬雀尾雙手向自身方向,開始瞬間必須是被敵人所用的勁力所作用動的,這樣,由於我是毫不用力抵抗的,敵人就由於其自己的用力推按我這兩手臂,結果將其自己的雙手向兩側分開落空了,並且其胸部不僅與我十分接近與完全暴露在我面前,還方便了我可以就近攻擊;這時我的雙臂由於敵人的推按作用發生的內旋正好手掌貼於敵人的手臂,於是順勢兩手一采,使得敵人驟然發生要向我的一側僕地而倒的向前傾俯,迫使敵人為了維持站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