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52|回復: 1

我對太極拳捋勁的體悟 ....... 魏坤梁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3 07:25: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3 07:29 編輯

    太極拳的“捋”是怎樣的?現代太極拳界也有多種說法,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概括起來就是:順著對方用力的方向用力向自己的身體側旁弧形引領。歸納起來可以概括為三個要素,①順著對方用力的方向。②自己始終要用勁力。有稱為“橫力”的,有稱為“在對方勁力之上再略加向旁側的小力”的,有稱為“用力引帶”的。③動作的運動軌跡是向自己身體的側旁。有稱為“向自身又向兩旁”之“斜線”的,有稱為“螺旋式的劃弧”的。至於這“弧形”的圓心在何方,從一些音像製品與網上的視頻來看,幾乎都是以自己的身體為圓心的。然而,對照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近代太極拳家的論述、一些老前輩的指導與我的體會,這些說法至少是片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論析於下。

(一)沾粘連隨之“捋”

    應該認識到太極拳的“捋”或“捋勁”是“掤”或“掤勁”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說“捋” 或“捋勁”既具有“掤勁”浮力與阻力的基本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捋勁”也是可以分為沾粘連隨的與發勁的兩種。古歌訣《打手歌》所描述的“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其實就是指沾粘連隨的“捋”。《打手歌》所描述的則是太極拳以“人剛我柔”致“人背我順”典型化解的總特徵,“捋”是太極拳沾粘連隨的主要體現,無論在太極拳的套路、推手、實戰中都是最普遍存在的。《打手歌》所謂“牽動四兩”就是“牽動以四兩,也就是“以四兩牽動”。“牽動”什麼?不是“千斤”,因為“千斤”是屬於被“撥”的,這“牽”與“撥”並不是同一個物件,就如鄭曼青先生根據楊澄甫先生的傳授在《鄭子太極拳十三篇》中所說的“此牽與撥是兩回事”。應該認識到這“以四兩牽動”的是自己的肢體;而這個“牽動”的力量只能用“四兩”,不能超過“四兩”,如鄭曼青先生在上書中所說的“然牽之之勁只要四兩足矣……牽之之勁不可過重,重則彼知之,可以變化脫逃也,或則借牽之勁,換其所向,得以襲擊之也”,就是說這“牽動”的力量只要是被對方發覺了就是“過重”了,非但沒有用了,而且是有弊了。具體地說,所謂“牽動四兩撥千斤”就是要在自己的手臂與對方接觸的前提下,任由對方攻擊,自己只是憑藉對方攻擊的力量,以很小的力量作用于與對方所接觸的手臂,在對方感到所接觸的手臂毫無主動的情況下使所接觸的手臂似乎是順著對方的用力方向發生運動,然而其運動方向卻因為對方自己的用力而發生了改變,實際上是受到了我的控制,按照我的意圖發生運動了;這樣的運動結果又往往造成了對方的被“引進落空”。 打個比方,這種沾粘連隨之“捋”化解對方攻擊的原理,就像是溜冰鞋對溜冰者腳的作用、滾木對於要搬運重物的作用,鐵軌對於行進中火車的作用。溜冰鞋能夠滑動而將溜冰者承載著“撥”到很遠的地方,但是,溜冰鞋本身是沒有動力的、是不會自動的,溜冰鞋滑動的動力是溜冰者所提供的;滾木可以滾動而將要搬運的重物“撥”動,但是滾木本身也是沒有動力的、是不會自動的,滾木滾動的動力是人推動的重物提供的;鐵軌可以控制火車行進的方向,但是,鐵軌是不動的,而且既對火車輪的行進幾乎沒有阻力,又對火車輪的旁側是具有阻力的,而且是不能被火車的行進力量所移動位置的,火車按照鐵軌限制的方向行進的動力是火車自己提供的。太極拳的這種“捋”,可以將對方“撥”到落空的方向,明顯是手臂發生了運動,其實手臂正是起到了似乎溜冰鞋、滾木和鐵軌的作用,“捋”的沾粘連隨動力是對方所提供的;手臂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的“捋”,是與自己身體體位等的變化分不開的,而自己身體體位等的變化既有自己“四兩”之勁力發生作用,又主要是對方的攻擊力量提供動力的,同時體位的變化又具有沉著不易被牽動的特性。總的說:沾粘連隨之“捋”的原理是這樣的:在對方攻擊力量對自己的作用下,自己的手臂主要是由於對方力量的作用而發生運動,自己也有很小的力量由腳通過腰胯傳遞於軀體而作用於手臂,只是這種力量很小,被稱為“牽動以四兩”,自己的身體雖然發生轉動和移動,但卻是沉穩的;由於這樣,結果由於自己手臂的運動而將對方的手臂“撥”到落空的方向去了。

    再稍具體地以平圓單推手為例來說,自己的右手臂與對方攻擊的手臂相接觸,對方向我推按,我的手臂就順著對方攻擊的勁力,既有阻力又不加頂抗地被動地借對方推按的力量向自己的胸部正中移動,同時含胸拔背,這時,右手的小臂、肘、大臂、右肩、背、左肩就形成了一個半月形或彎月形,對方的力量作用在這個彎月形正中底部,而這個彎月形的支點卻不在正中底部,而是在左胯,也就是在這個彎月形的左側,而且這左胯還可能略微有所左移,結果,如果是全身放鬆的,加上自己的腳往上傳遞的很小的力量作用於手臂,這個彎月形在對方力量的作用下就必然要向右、向後、向左轉動了,右小臂也就發生向右偏轉了,而這左胯又很沉穩,就像是火車鐵軌;對方手臂又是緊緊地作用於自己的右小臂,這右小臂就成為溜冰鞋和滾木了,結果對方手臂的用力方向必然偏向右方而落空了。在使得對方用力方向改變直至落空的過程中,其實自己對於對方的手臂是根本就沒有施加過什麼勁力的,而正是沒有施加過什麼勁力,才能夠一方面保證對方的力作用不到我的身軀,另一方面保證自己的肩、肘、腰胯、膝等保持十分的放鬆的運動,從而形成了“捋”,借對方的用力而成功地將對方“撥”到落空的方向。如果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肩臂稍微用了一點勁力,就立即會使得對方有了力量的落實,對方也就有機會改變攻擊方法,就極難使得這樣的“捋”成功了。所以,太極拳沾粘連隨之“捋”是必須“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的。同時,這樣的“捋”形成的運動軌跡必然是圓心在對方方向的一條弧線。向上的或是向下的立圓單推手“捋”的原理也是這樣的。

金仁霖老師的“平圓四正推手”讓我最先體驗和印證了太極拳的“捋勁”是必須“不用力,不主動,不動手”的。前些年,金老師囑我應該學一學“平圓四正推手”,一次有機會到上海去,八十歲的金老師親自與我搭手教我“平圓四正推手”,並介紹葉大密先生曾說“三先生(就是楊澄甫先生)就是這樣與人推手的”。這“平圓四正推手”正是相當於上面所說的過程,我後來觀摩楊澄甫先生《太極拳體用全書·推手》中的四張推手圖照,才醒悟這幾張推手圖照原來就是金老師教我的“平圓四正推手”。此後,我遵金老師之囑不斷在推手實踐中運用“平圓四正推手”的方法,太極拳“捋勁”的概念才越來越清晰了,對《打手歌》的理解也越來越有血有肉了,也才悟到原來太極拳幾乎每一個拳式都是以《打手歌》的過程開始的,也就是說太極拳幾乎每一個拳式都包含了《打手歌》的內容,包含了沾粘連隨的“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3 07:27: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3 07:27 編輯

(二)完整的“捋”

太極拳沾粘連隨之“捋”的作用是置人於背勢,直至“落空”,而緊接其後要將人發出還是需要發勁之“捋”的。當然,這兩者沒有絕對的區別,兩者銜接部分可能會是驟然發生力量變化,也可能沒有力量明顯驟然變化的發生;另外,推手中如果不發人,就是只有沾粘連隨之“捋”而沒有發勁之“捋”的。但是,一個典型完整的“捋”是包括了沾粘連隨之“捋”與發勁之“捋”的,不過必須認識到發勁之“捋”的力量不是手臂局部的力量,而是腰胯的力量。這就像是起重機的吊臂將重物從東搬到西,吊臂本身並沒有動力,轉動吊臂的動力在起重機塔身中的電動機中。

四正推手中太極拳典型完整之“捋”的姿態,如《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所說的就是“一手(掌緣近腕處)沾人腕部,一手(肱部)粘人臂,捋其至己身後”,是“乘其前僕即引捋之”。具體地舉例說,就是當對方的兩手接觸到了自己的右手臂推按過來,自己的左臂則與對方的右臂外側相接觸,兩手臂都毫不用力地讓對方推動我的右手臂,那就是楊班侯拳訣《八要》所說的“捋要輕”。就是讓自己的右臂成為對方力量的承載,反映為李亦佘先生在《撒放密訣》中所說的“擎起彼勁借彼力”。因而自己的右手臂就成為溜冰鞋了,從而將敵人承載到落空的方向去。而這“承載”的實質就是“捋”,敵人被捋的力量幾乎全是敵人自己的力量,我只是給對方提供了一個被捋的軌道和溜冰鞋或滾木而已,是對方自己用力將自己捋出去的,這就是沾粘連隨之“捋”。沾粘連隨之“捋”幾乎都有一個將對方向我引進靠近的過程,因而,沾粘連隨之“捋”的手臂運動軌跡幾乎都是圓心在對方的一條弧線;而到了對方被“捋”至將接近或已成為落空態勢時,我就驟然以自己的左胯為軸發勁,將對方向我的右後方拋發,拋發的軌跡是一條以我的左胯為圓心的弧線,對方被拋發既有其自己的運動慣性被我所利用,也有我自己腰胯之勁力;太極拳完整之“捋”就是這樣的。這樣完整之“捋”的軌跡就必然是一條先是圓心在前方的弧線接著是圓心在己方的弧線所組成的S形的弧線。這種完整的“捋”應該是太極拳典型的最經常的完整的“捋”。

太極拳有時也有幾乎沒有沾粘連隨只有發勁的“捋”,不過這種“捋”也是有借對方之力這種成分的。往往是首先以“掤勁”攻擊對方,但是目的不是用“掤勁”發人,而是引誘出對方的頂抗,這樣一可以借對方頂抗之力的慣性,二可以破壞對方的站立平衡。《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對於這種“捋”是這樣描述的:“須故意先用掤勁,掤則對方必起抵抗,有此抵抗力,方可捋也”。這種“捋”的軌跡就是一條以我為圓心的弧線了。
發勁之“捋”有兩個共性,那就是《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所說的:①“三十度左右的斜角線為佳……猶可借人勁也”;②“捋人之主動關鍵全在腰腿與意氣而非手臂也”。這種發勁之“捋”有多種形式,如《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所說的“夫捋之初已身腰腿應略上升,掤至胸口前人背己順時乃坐腿松胯轉腰而捋發之”,這是一種有上弧軌跡的捋。太極拳捋”的軌跡還有平弧形的,下弧形的。如楊澄甫先生在《太極拳使用法·推手法圖解》所說的“甲隨乙按時腰往回坐縮,以左手腕粘乙肘尖上處,亦同時雙手往回捋,此謂之捋。”這種“捋”就是平捋。而楊澄甫先生《太極拳使用法·四正推手法》中所說的“甲屈膝後坐,屈兩臂、肘尖下垂(作琵琶式),兩手分攬乙右臂腕肘處,向懷內斜下方捋”,這種捋的軌跡就是下弧形的了。

總起來說,太極拳各種形式完整的的“捋”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不用力、不主動的沾粘連隨開始,起到讓對方穿上溜冰鞋的作用,順勢“乘其前僕即引捋之”,隨即發勁“捋”發對方,這在太極拳中佔有很大的比例;另一類是象拍皮球那樣先以掤發勁攻擊對方,引動對方頂抗,隨即再“捋”發對方。而無論那一類“捋”,都有三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①對方的被“捋”都有其自己用力的慣性利用;②對方的被“捋”的運動軌跡是弧形線;③“捋”發對方不是肩臂的力量而是腰腿的力量。只有具備了前兩個特點或者三個特點才是太極拳之捋。

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的“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反映了太極拳的特性是每個實戰單位的拳式都是以沾粘連隨開始的。太極拳套路的絕大多數拳式也確實可以直觀地體會到這一特點,尤其是攬雀尾、單鞭、摟膝拗步、倒攆猴、海底針、玉女穿梭等,特別典型的是右攬雀尾的向左平捋。從體現“引進落空”而言,右攬雀尾的向左平捋兩手必定要出現對於胸部由遠至近的移動,移動的軌跡是一個圓心在前方的弧線。這種圓心在前方的弧線“引進落空”的效果只要一經實際試驗就可以證明的。當然套路拳式與實戰拳式往往不是一模一樣的,很可能有的先人動作緊湊,這段捋的路線很短,以至似乎成為一條直線了;但是如果弧線幅度大的話,這條弧線必須是表現為圓心在前方的弧線,不能表現為圓心在己方的弧線。如果表現為圓心在己方的弧線,那麼這平捋是不可能出現“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這種效果的,也就是說是不可能出現使得對方“終不得力”卻由於對方的用力而形成背勢這樣效果的,所反映的只能是外家拳僅憑己方力量之“以橫破直”的強行拖撥了。但是攬雀尾這種以己方為圓心弧形向左平捋的練法在現代十分普遍,這反映了傳統太極拳在現代失真之一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太極拳之“捋”在現代太極拳界也存在著失真。有的人推手中所謂的“捋”往往是在對方絲毫沒有前僕之勢、尚穩定站立時用一手緊緊抓住他人的手腕部,另一手緊緊抓住他人的手臂突然猛拉,完全是用自己肩臂的力量,而且往往用力方向是直線的,這樣所謂的“捋”自然與《打手歌》所說的“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毫不相干的,完全是以力取勝,這樣的技法根本不屬於太極拳之“捋”,而是屬於外家拳的強拉硬拖。

從以上這兩種情況可見現代太極拳界很多人對於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與近代太極拳先人所描述的沾粘連隨之“捋”已經漸趨陌生。而太極拳沾粘連隨之“捋”是太極拳的根本“舍己從人”的主要內容。如果這樣沾粘連隨之“捋”被普遍拋棄了,那麼,太極拳的根本也就被拋棄了。可見尤其用心地重視和研習太極拳之“捋”,對於太極拳的正確繼承發展是何等重要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7:51 , Processed in 0.01598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