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41|回復: 0

拳學規矩避免入門“三害” 正確練習方法最重要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0-12-7 18: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18 17:33 編輯

來源:武魂
作者:李洪鐘

筆者幼年即隨侍祖父李敦素先生左右,學習形意拳、太極拳等內家拳法,常聽祖父告誡弟子要謹守拳學規矩,勿入“三害”歧途。祖父去世後,又從父親李茂林、伯父李長林研究拳術,經自己多年練拳體會,與觀摩同道演練拳術,對入門“三害”有了一定的認識。
  一、
何謂“三害”
  孫祿堂先生曾明確告訴人們:「一曰努氣,二曰拙力,三曰挺胸提腹。」,又云:「三害不明,練之可以傷身,明之自能引人入聖。」,筆者認為“三害”之中,拙力是核心,使用拙力練拳勢必伴隨努氣和挺胸提腹。故本文雖名為談“三害”,實際主要論拙力,戒除拙力,則其餘“二害”自可迎刃而解。
  1、
使用“拙力”的主客觀原因
  使用“拙力”的原因有二:首要的是師傳不真所致,也就是說老師就是那樣教的,由此可以看出明師的重要性。第二方面原因是近年來太多的比賽誤導的。用“拙力”練拳,看起來虎虎生風,氣勢逼人,外行人一看好像功夫很大,異常兇猛,既能博得掌聲,往往還能得到較高的分數。
  2、“拙力”的表現
  “拙力”往往表現在用心勁太大,擰眉立目,前手用力過大,重心前移,拉動後足,其結果勢必造成氣往上湧,呼吸急促,氣不能沉入丹田,腳下無根,輕如浮萍。付諸實戰則陰陽不分,虛實不辨,剛柔不能相濟,招勢變換不靈,易為對手牽動。如此長期苦練,也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弊病,有罹患高血壓、頭暈、心慌,甚至胃氣上逆等疾病之虞。
  二、
如何避免“三害”
  1、
練拳要建立在中和之性(氣)的基礎上
  練形意拳的最終目的是通過正確的鍛煉,克除拙氣、拙力之病,恢復人的良知良能,達到中和之氣質。故自練拳之始就應該把心態放平,不要先存一個一拳把人打死的心態,要以變化氣質、修煉武道為目的。去掉急於在短期內出高功夫的急功近利之心,需知功夫是經過長期正確的鍛煉,於不知不覺中積累起來的,切不可揠苗助長。
  2、
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
  首先要在“放鬆”上下功夫,要獲得肢體的放鬆,需用“九要”之規矩站樁。久之,腰、胯、肩等部位,自然鬆開。二是在練習基本拳法時要尋求松整勁,初練時對上肢要求:發出的手儘量少用力,相反,收回的手要多用一點力。這樣可以形成二爭力,也利於氣往下行,入于丹田。用後手催前手,所謂前手打人,後手用力。對下肢的要求:重心放在後腿(墊步時除外),後腿踩實,以之為軸,用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在身體轉動同時以肩催肘,肘催手,勁力由內發於外,從輕鬆自然和諧中求剛整。沒有松的基礎,談不到剛,只能叫僵硬勁。
  以上只限于初學者應掌握的部分形體要求,熟練之後,還應在松活的基礎上,將人散亂於外的神氣,順中用逆,縮歸於丹田之內,與先天元氣相混融,漸漸積蓄,自微而著,自虛而實。所謂順中用逆就是往外打拳出掌時,往回拉的手多用意和力,氣就不致於外跑,而能回歸于丹田之中。另外,打出一勢停頓時要用縮勁。所謂縮勁就是肢體打出後立即鬆開,用意將手心、頂心、足心之氣往回收引,尤其要與松腰(腰向後松)提肛相配合,收回丹田(古譜所謂“三心要並”)與人體先天元氣(腎間動氣)混和,進而將後天氣化成先天氣,從而提高身體健康層次。
以上是筆者粗淺之體會,由於水準所限,難於表達於筆下,錯謬之處,恐難避免,聊以抛磚引玉。望武林前輩、同道批評指正。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3:07 , Processed in 0.010776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