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435|回復: 0

為何飲酒會傷身 ?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2-19 16:16: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又到了過年過節的時間了,這段期間許多朋友們常常會喝過量。但是飲酒過量怎麼傷身的機制,了解的人其實還不多。以專業的角度來講,底下這些文章寫的足以回答這些問題,特收錄於此。
--------------------------------------
適合飲用酒所含的酒精,只能是乙醇(Ethanol)。既有「乙」,當必有「甲」、「丙」。甲醇(Metanol)又稱為木精,服食之後可會嚴重影響視力,甚至失明。至於丙醇(Propanol),能抑制細菌生長,主要用作消毒劑。那麼,是否乙醇很「安全」?非也。有一些人是一點點乙醇也不能進口,因為乙醇去到肝,可會被轉為乙醛(Acetaldehyde),能促使作嘔,引致皮膚發紅(Flushing)、頭痛、甚至心痛。至 於一些善飲者,體內有一個醛去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DH),能把乙醛進一步化為乙酸。不過,飲「大」了後,太多的乙醛,ADH應付不了,會令人非常不舒服。有一位知名作家最近說把酒戒了,原因是「配 額」(Quota)已經用完。他是有自知之明,感到自己應付酒已力有不逮;在生理的層面,其實是肝功能下降,尤其是醛去氫酶的分量少了,再也不足以化醛為 酸。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 酒癮, 2006-12-19

啤酒內有一種成分,叫琉化氰(Thiocyanate, SCN),是在其他的酒精飲料中找不到的。SCN也是香煙中的一種有害物質。原來,甲狀腺內的小泡(Follicule),對SCN非常敏感,部分可因而壞死。SCN的另一個害處,是能引起大動脈收縮,甚至去到痙攣的程度(Toxicol. Appl. Pharmacol. Vol.157 pp.77-84)。對已有潛伏血管硬化者,啤酒內的SCN更會加速硬化,殺人於無形。....即使是啤酒,低至一液體安士(Fluid Ounce,三十毫升ml或十分之一罐),已有足夠的酒精令胎兒的腦神經細胞死亡。須知胎兒酒精綜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所帶來的智力遲鈍問題,比唐氏綜合症(蒙古兒)和注意力不足╱高度活躍症(ADHD)還要厲害。原來,當大腦的海馬區 (Hippocampus)在生長發展時,它的神經細胞對酒精極為敏感。比方,一個體重百一磅的孕婦,只要是吸收了一點五毫升(ml)的酒精(可來自十分 之一罐啤酒),便可能令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組織開始自滅。其實,孕婦應該連酒釀丸子也不要吃。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 切勿小覷啤酒, 2006-06-24

從一個生理學的角度,當半消化的食物從胃進入十二指腸後,腸壁上的I細胞立即 分泌一個激膽囊素(Cholecystokinin,CCK)。CCK黏在胰「腺泡細胞」(AC)表面的接受體,刺激細胞內的內質網,釋放儲存在其內的鈣 離子。之後,鈣離子令胰小泡(ZG)和細胞膜溶合,從而把ZG內的酶原,分泌出細胞。

飲 了酒之後,酒精能破壞AC內的物流系統,令ZG無法接近細胞膜。同時,酒精令小腸分泌CCK,促使鈣離子充斥AC。ZG雖然不能和細胞膜溶合,但可以和細 胞內的溶為體(Lysosome)溶為一體。這便出事了。因為,溶酶體內的組織蛋白酶Cathepsin B,能把沒有功能的胰酶原,轉為有消化功能的胰酶。就是這樣,胰開始消化自己,導致胰臟炎;繼之可以是一個非常棘手的胰臟癌。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 胰臟炎, 2006-04-03

酒內的乙醇,會被唾液中的酶,稍稍改變為乙醛,之後,再改變為乙酸。不過,以喝了酒滿面通紅的人而言,他們基本上不能把乙醛轉為乙酸;結果,有毒的乙醛便會傷害到食道壁的上皮細胞。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 禦防食道癌變, 2005-09-29

在胃與十二指腸接合的部位,叫幽門竇(Pyloric Antrum)的地方,可以找到一種G細胞。這名稱來自胃的分泌物胃泌素(Gastrin)。胃泌素能夠刺激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s)增生以及分泌胃酸。胃壁在研碎食物時,受到損傷,因而要增生細胞,為的是補充失去了的細胞。至於胃酸,當然是用來消化食物
當蛋白質的食物進入胃腔後,其中的色胺酸(Tryptophan),會刺激G細胞分泌胃泌素,後者進一步促進胃酸的分泌。另一方面,G細胞也會在胃呈鹼性現狀時,分泌出胃泌素,利用胃酸去中和鹼性的物質。上述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不過,若胃壁被幽門螺旋菌(Helicobactor-pylori)盤 踞後,這細菌的排泄物(阿摩尼亞氣體),能與水結合,變成一種非常鹼性的物質。那便不妙了。因為這些鹼性物質會不斷刺激G細胞去分泌胃泌素,而胃泌素又會 不斷刺激胃壁細胞分泌胃酸及增生。久而久之,便會達致胃潰瘍或胃癌。

除了因細菌感染,可衍生出胃潰瘍和胃癌,飲酒過量也會有機會「領嘢」。在 各式各樣的酒中,某些酒特別容易導致潰瘍和癌,另一些則比較安全。其中的分別,在於釀酒的過程。只有威士忌、干邑這類的烈酒,才會經過蒸釀;其他的酒,例 如葡萄酒、啤酒、香檳、些厘(Sherry)酒等,只經過釀,並沒有蒸的過程。所以《笑傲江湖》中西域吐魯番的葡萄酒,不應是「四蒸四釀」。

那麽,難道蒸釀過程,與胃潰瘍和胃癌有關連?猜對了。在《腸胃》學報上(Vol.40 p.49),一組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員,發現沒有經過「蒸」的酒,特別容易刺激胃泌素,從而令胃壁分泌胃酸及增生,增加潰瘍和癌的機率。至於酒精成分高達40%以上的威士忌和干邑,反而不會令G細胞分泌胃泌素。

若想降低患胃潰瘍和胃癌的機率,首先要避免在「空肚」時飲葡萄酒、啤酒、香檳或Sherry酒。假如知道胃已經有問題,便要盡快請醫生檢查。若真的有細菌寄居在胃壁中,亦毋須驚慌,幾劑抗生素便可以清除這個內患。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 胃泌素, 2005-07-21

飲酒後臉紅,是因為身體先天缺乏了一個可以「代謝」酒精的功 能。原來,酒精(又叫乙醇,Ethanol)進入人體後,首先會被肝細胞內的酒精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轉化為一類在化學上稱為乙酉全(Acetaldehyde)的東西;接着,肝細胞內的(乙)酉全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趕快把這個有毒的乙酉全進一步轉變為「乙酸」。不過,在 與乙酉全接觸時,肝細胞內的粒線體(Mitochondria),會因此中毒而發脹,之後,肝細胞自滅。這便是為什麽酒能傷肝,能造成肝硬化,再演變為肝 癌。回頭再說酒後臉紅者,他們的酒量極淺,因為先天缺少化解乙酉全的ALDH。當血液中的乙酉全分量愈來愈高時,能傷害微絲血管,令血液滲出微絲血管,引 致面紅和耳熱。

不過,乙酉全也是令飲者興奮及上癮的原因。在中腦(Mid-Brain)內,有一個部位叫Ventro Tegmental Area(VTA)。在VTA的神經細胞,若是被(上了腦的)乙酉全刺激後,會分泌一種有興奮作用的神經傳導物,叫谷胺酸。因此之故,如果要飲到興奮,必須要有足夠的乙酉全能「上到腦」;換言之,乙酉全的分量,須多到連肝的排毒功能盡了全力,都不足以應付。在這過程中,很多肝細胞一面在排毒,同時也被乙酉全引致自滅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新的戒酒藥, 2005-07-09

很多人以為酒可以提升情緒,其實剛剛相反,酒是一種抑鬱劑 (depressant)。當血中的酒精濃度到百分之零點一時,所有的肌肉活動都慢了下來,變得遲鈍;到達百分之零點二時,腦已經不能具邏輯地思考;達到 百分之零點四,大多數人會昏迷;到了百分之零點五,甚至可以引致呼吸停止。要飲多少才會到百分之零點五?以一個七十公斤的人來計算,他身體內有大約七公斤 的血,或七千毫升。只要三十五毫升純酒精,就可以「攞佢命」。

為什麼酒精會傷肝?目前有兩種理論。第一、肝 內有一種酉每可以把酒精變為乙醛(Acetaldehyde)。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動用了很多還原型谷胱甘肱(Reduced Glutathione, GSH)。GSH是保護細胞、抵抗氧自由基的東西。肝細胞失去了GSH這保護罩,能受氧自由基破壞;當受損到某一程度,細胞內的p53機制,會命令細胞自 滅(Apoptosis)。

第二、當 酒精去到大腸,會刺激大腸內的細菌分泌毒素,同時令腸粘膜的滲透性增加。於是,毒素能進入血管,再去到肝臟,刺激駐守在肝臟的巨噬細胞,分泌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後者令肝功能急速上升,因而消耗大量的氧氣,令肝細胞一度缺氧(Hypoxia)。等到氧氣的供應回復正常時,細胞內出 現一大堆氧自由基。總括來說,兩個理論都是用「氧自由基作用」去解釋肝細胞受傷的原因。

皮膚受傷後,便會結痂。同樣,肝臟受傷後,也會結痂,又稱為肝硬化(Cirrhosis)。當愈來愈多肝組織硬化後,肝功能愈來愈低,終於達致衰竭。另一方面,肝內的少量幹細胞,會嘗試製造出一些新的肝細胞。不過,酒精引起的氧自由基,同樣把幹細胞弄傷。結果,幹細胞癌變。這就是為什麼肝硬化會演變成為肝癌的一個主要原因。

顧小培, 信報財經新聞,陰府的《酒干倘賣無》, 2004-04-17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PengTitus/16004493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5-1-9 06:26 , Processed in 0.02805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