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拳術的練、用之方法真是千般變化萬般顯象,說也說不完,數也數不清。然萬變不離其宗。就其至用而言,故只有以攻防法則的“順其勢,借其力,避向擊虛”建立起來的自身的聽探、順化,相互為用之攻防機制的最終完善,進而達到這個攻防機制體系的自動化程度,才能精于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練、用”,才能透過傳統拳術攻防的千般招法,萬般變化的表面現象,看到其內在的本質。才能體認到那個“無形無象”但確實存在的“道體”,即“天心”。藝臻此境,才能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理、法、術、功、形、意、體、用,閃、展、騰、挪、拿、打、踢、摔等,一系列內容之認知,沒有疑點和難點之處了,因已至“精”,至精則通,通而貫之自然無疑難了。藝臻此境必然是個拳術通家了。
需要清楚地知道:中華傳統拳術攻防之道雖然千門百派,究其修煉、建體、至用的秘訣、要點,是沒有本質上的差異的,沒有漏洞的。這就是前賢所言:“理雖一貫而法萬殊”的精義。是完整的一套拳術攻防之道的真實學問,這套學術體系具備“大制不可割”性的特點。只有傳統拳術功夫的通家才能夠通明的知道此意。
只要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能夠將“順其勢,借其力,避實擊虛”的法則統一在“會意用力”所建立起來的自身這個自動化的攻防機制體系中,操練得精熟,在與人較技時,必定具備先知于人之功,先機於人之能,則奪人之勢,穩操勝券了。而這個以聽探用順化的“自動化的攻防機制體系”之機關,是永遠用不完的。即“心之所向力隨往,上下一線是金梭”。至此點透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秘訣、要點,本無差異。由此一點入手便可貫通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修煉、建體、至用”的本末始終,功成之先後的精義了。從中可以看到“傳統拳術本一家”的實質了。
由此看出,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是以建體、至用為本末關係的。套路修煉只是其中一種方法而已,並不是全部。
四權
要擇心性相投,為喂手之助。要彼此盤較,必以真心,不可偶倦。要規過勸善,各勿嫌忌,要常演習。更不許依強淩弱。偶或較力,凡無可奈何時,與外門較,當謙卑自處,不許以藝淩人。心虛神完,慎中再慎,庶免致害。如其得已,還是勿較為是,己躬自厚之學也。
總歌訣
數條戒律記分明,禦敵心和氣貴平。
若不如斯當致敗,隨機伸曲莫狂輕。
闡釋:
拳者,權衡利弊、輕沉,故古有二權之說。即知權和事權之二義。知權者,發揮審敵料事的聽探之良知,意在人先,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掌握了靈活機動之戰機,故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謂之知權。事權者,自身周身內外如一,聽探、順化相互為用一致,故能前後進退合機,左右逢源得勢。必能以弱勝強,以小力打大力、以慢勝快,以靜制動,此謂之事權。因以聽探之良知而用順化之良能,兩者相互為用,故能順其勢、隨其變,因其勢而勝之。此乃“權必勢形”之精義爾。順勢利導、隨勢變勢、因勢所發,乃傳統的拳有三勢之說。即神、氣、形合一的順人之勢、隨人勢變而變之勢、因人之勢而發之勢。又有二傳之論。乃說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傳承、承傳之途徑。有家傳的血統之傳;有師徒相傳的師承之傳。結合前面所論的內容,乃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二傳、二權、三勢”之說。
而畢坤先生在此戒條律例之中,論出了“四權”的內容。故此要深刻的理解、領會其中的精旨妙義,以為己之所用。現在,我們可以根據其所論,而能知四權內容的究竟了。即其意義究竟在哪裡呢?作用又是什麼呢?
要擇心性相投,為喂手之助
闡釋:
此為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繼內功修煉內氣的天得一以清;外功修煉外形的地得一以寧;自練法的運用靈神,渾合清、寧而為一的修煉基本攻防招法純熟的知己功夫有成之後。又一種為實戰而能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修煉方法。即“喂手”的訓練。
所謂“喂手”。即有喂招、喂勁、招勁齊喂等數項細節內容。學者可從中體認各種具體攻防招法實戰運用的含義、精髓,及其相互轉化變換的機制、要領。故喂手可由慢到快,由簡入繁,最後達到快慢相間,繁簡皆能應變自如。攻防實戰的功夫藝境水準,由此法而漸臻昇華的。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必須經過的路程。其重要程度如何?如果沒有“喂手”過程的修煉,欲想得到實戰的攻防藝境,幾乎是不可能的。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武事攻防之用,雖然是粗事,但要細磨。而“喂手”和下面要論的“盤較”方法,都是細磨的過程。只有通過“喂手”的知用和“盤較“的體認,方能獲得較技攻防的真實功夫之藝境。此乃按法而修,循序漸進的頓悟之上法。
知“喂手”修煉方法、系列過程之重要,故能給自己“喂手”的人,必是心性相投者,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作為自己練招法攻防的“喂手”之助手。這是對“喂手”者的選擇之權。助手得當,練習順利。攻防功夫進展就扎實而事半功倍。故能給自己喂手的人,要由自己來選擇。
通常一師之徒中,“喂手”者皆同門師弟來充當。然最初之“喂手”入門,皆由師父親自喂手,或由師兄喂手。因“喂手”是一個演示攻防技法細膩而需要持續時間較長的修煉過程,最少也要半年至一年時間,故需有相對固定的助手為妥當。也可由幾個人輪流來充當,則效果更佳。可適應更多人的勁道和變化路數。
我當年在家鄉隨祖輩習拳時,皆由祖、父輩或兄弟輩等為我“喂手”、“盤較”的武伴。歷經了十四年之久。深知此法練拳之妙不可言。今見《渾元劍經》中有此方法,故倍感親切。深知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一脈真傳之宗旨,練、體、用諸法,本真無二矣!
由於喂手的修煉,可使自己的攻防機制達到全面的建立而功能趨於全面完善。攻防變化轉換的避實擊虛,順勢借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加強了對“曲中求直,蓄而後發,以柔用剛”的基本動變方法的認識理解和多層面的應用能力。徹底明白地認識到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以聽探之良知,運用順化之良能是為“馭靜以動”;順化之中亦聽探著是為“動中亦靜”而合者就是“動靜互為其根”的機制。並立此為基本動手角技之法則。但必順勢借力才是良法。
總之,喂手系列方法、系統過程的修煉,是自身攻防實戰能力的基礎功夫時期。是以實戰訓練方法,全面理解、認識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體、用和理、法、術、功之精髓及其妙義。並能於實踐,又能理論與實踐自身達到統一的時期。是對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真正瞭解並能正確認識的開始之時。可知喂手修煉的重要性了。知道了喂手修煉系列方法、系統過程的重要性,為了保證喂手修煉之豐富內容的品質,可知能給自己喂手之人的重要作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