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14 09:40 編輯
王宗嶽在太極拳行功論中講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這一太極拳的高深境界對於我們眾多的練拳愛好者們來說是非常困惑的。什麼叫“九曲珠”,怎麼才能練到如此的功夫層次呢?
前些年我曾看到過一篇文章,它介紹了一位太極拳前輩講過:“九曲珠”是將人的肘、肩、膝、胯的八個關節與腰共成九個大的關節,經過太極拳的不懈練習將九大關節練得靈活圓潤以內氣貫穿而形成為“九曲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他講的是有道理的。但是,在長期練習太極拳中,由於個人理解不同,因此所得感受也不相同,下面就我個人練拳對九曲珠的體會見解略談一下。
太極拳在行功走架和招熟階段時,一定要認真把每一式練得圓潤飽滿,又由於長期的練拳中按照要求做到氣斂入骨,所以就可得到四肢動作輕靈圓活且又氣斂入骨至各關節、骨骼的滾動內外合一的形式。應用此方法訓練半載或一年後,在動作中繼續要求極輕極靈,神意貫注而不可執拙,慢練太極拳式、甚至在每一個式子中部能做到輕慢均勻,這時練者明確地體會到其中的靜態與動態(實際上就是每一個無極、太極的空和段,無極為空的表現形式,太極為弧線段的表現形式。)。窺入瞳勁門徑後,練者以靜悟與揣摩德(默練)為主,每一個太極拳的圈(無論大小、正斜、平豎圈)都分成很細和無數的弧型線段,此太極圈也就是由許多無極、太極的小空小段組成。因人而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這些小段又被磨練成更小的太極球,太極拳的弧線和內力將這些小球串聯起來,長久練習則不難達到“渾身處處是太極”的高深境界。練功至此,內氣充實、內力深厚,手足自有起落之處,五臟六腑各有安放之位,在內“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在外與他人打輪推手時,可使對方感覺出粘手的外圈形式是由成串的圓潤珠子處處滾動而組成,每一個珠子都含有棚勁、化勁、引進落空等輕微勁力,練者自己也可通過每一個珠子的處處滾動得到更高明的聽勁。這串珠子的滾動也可以在推手中不讓對方感覺出來,想讓對方知道否基本上是由自己決定,它符合太極拳的“氣斂入骨”、“臻於縝密”、“忽隱忽現”、“絲毫無有間斷爾”,同時它也符合道家老子的哲學思想。練功至此階段,太極深奧的造詣已遠遠超出拳(拳頭、拳擊、技擊、勝敗)的意義,符合“欲使天下豪傑延年益壽”、“拳為末技”的宗旨。
值得說明的是,推手時對方從聽勁中可以感覺到“九曲珠”的存在,而練者自己默練時也可明顯體驗到“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的舒適感覺,這個境界從外形上是根本看不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