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300|回復: 1

可悲的太極拳現狀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6 09:07: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16 09:22 編輯

作者: 車星辰

太極拳,向來被譽為中華民族傳統武術文化中的獨特瑰寶,甚至被視為中國武術的象徵與代表。尤其在改革開放的這些年代,太極拳運動更是蓬勃發展,傳遍海內外。隨著太極拳的這種運動大潮,我國也相繼湧現出一批批的“太極大師”、“太極掌門”與“太極傳人”。令人吃驚與不解的是,現在居然又冒出些“太極拳特級大師”來.真不知這“特級大師”是“特級”在什麼地方?

其實,從表面上看起來,我國的太極拳運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也的的確確被弘揚得熱火朝天,轟轟烈烈。但是,只要我們實事求是地透過這種表面現象去仔細地看看其內在的本質.就會發現太極拳的這種現狀是十分可悲的,也是令人十分憂心的。

首先,從學練太極拳的群體上來說,多為離退休的老年人和體弱多病的中年人,青少年則寥寥無幾。因上述中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毫無武術基礎,所以他們練拳都是由著自已的性子隨心所欲地練,根本就無法按照拳術本身的規格要求去做。這就使得我們看到的好多太極拳習練者。幾乎都是近乎站著練拳,並且是一舉動周身皆錯,諸如撅臀貓腰、聳肩縮。脖、挺胸腆腹、低頭斜身等毛病比比皆是,不一而足這些“滿身皆錯”的練習’者,練習時間一長,便自然而然地又成為別人的“老師”與“教練”,如此以訛傳訛,錯上加錯,形成太極拳錯誤傳播中的惡性循環,只能是越傳越錯.越練越糟。試想,這是太極拳的普及與發展嗎?

傳統的太極拳,據資料記載和一些民間太極占拳的繼承者說,都是快慢相問,剛柔並濟,忽隱忽現,輕沉兼備的。反觀現在的太極拳,除極個別的傳統老拳外,幾乎都是鬆軟緩慢、一柔到底的軟拳與慢拳。甚至好多練習者(包括一些著名的“太極拳家”)認為,太極拳越慢越出功夫,越鬆越出功夫.越軟越出功夫。殊不知太極即陰陽.陰陽即剛柔、緩急、虛實、隱現等等對立統一的矛盾體,純陰(軟、緩、虛、隱、曲等)與純陽(剛、快、實、現、直等)皆非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都是病拳與錯拳。一味地慢、一味地軟,非但在技擊上呆滯鬆懈、笨拙緩慢而不堪一擊,就是在養生上也因過於著相緩、柔而使心神呆傻,心性受拘而靈光泯滅。其實,太極拳的松不是懈,柔不是軟,而是在經過抻筋拔骨的基本功訓練後,使筋腱伸長、骨縫拉開後進一步錘煉所得的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的彈性膨脹力。這種力鬆沉自然,肌鬆力棚,鬆中有緊,緊中有鬆,柔內含剛,剛中藏柔,靈動活潑,變化自然。如今的太極拳練習者,從不進行各種抻拉筋骨的腰腿基本功與站樁功練習,一上手便直接學練套路,眯縫著眼睛懶洋洋地尋找體會著所謂的“鬆”、“靜”、“緩”、“柔”。試想如此的練拳者,除了將自己練呆練傻、練軟練懈外,又能練出些什麼?

常聽練太極者眉飛色舞地說柔的目的是為了剛,慢的目的是為了快,並說“柔久自剛”,“慢久自快”。但在現實中.我們所遇持上述觀點和按照上述理論練功的人,卻從未發現他們身上有真正的剛和真正的快,除了遲鈍緩慢與鬆懈疲軟外,便是硬如木橛似的“頂牛勁”和蠻人打架般的“胡掄濫擊”。

誠然,柔是剛的前提,慢是快的開始,可我們拳術家所求的柔是真柔,慢是真慢。有了真柔和真慢,還必須要進行剛和快的專項訓練,不經此項洲練,任憑你的柔慢基礎多好,也是無法真正的剛起來和快起來的。所以,原傳的太極拳在柔行慢練之後,必須要結合忽快忽慢、忽剛忽柔、躥蹦跳躍、式快勁剛的拳架進行太極真功的練習.從沒有柔一輩子、慢一輩子而練出真正的太極功夫的太極拳家。

綜觀現在的太極拳運動者,從“名家大師”到一般的愛好者,莫不神采飛揚地大侃特侃太極拳是天下最好的拳術.是真正的“以柔克剛”、“以慢打快”的“內家拳”,此“內家拳”在技擊上以“內氣”擊人,觸人即出,放人即飛,在養生上可治療百病,返老還童。一提少林、八極、劈掛等拳,他們便撇著嘴露出一臉的鄙夷與不屑,輕蔑地恥笑道:“那都是些門戶大開,不堪一擊的‘外家長拳’,一搭手到處是漏洞,並且不能養生,是自促死亡的戕生運動!”事實上.凡是練上述“外家長拳”者找這些“內家高手”切磋時,他們要麼立刻換一副尊容,滿臉堆笑地對挑戰者說:“我這只是修身養性、強身健體而已,哪能跟人動手!”要麼說:“太極拳視技擊為末技,其技擊手段主要是推手,你們練長拳的沒練過推手,沒法交流。”對此,“外家長拳”練習者們只好無可奈何地“退避三舍”。

“太極大眾”張口“內家拳”,閉口“外家拳”。殊不知這種可笑的見解,早在清末民初時.就被武林巨擘宋世榮宗師和孫祿堂先生完全否定並對其進行了精彩絕倫地論述。“太極大眾”今日還以此淺見誤人誤己,實為笑話!若從宋世榮宗師對拳術內外家的分析來看.當今的“太極專家”與“太極大眾”,其實都是地地道道的“外家”,與真正的“內家”連邊都沾不上。

再看“太極大眾”的“養生成果”,一個個到老年時大腹便便,肥肉堆積,手腳笨拙,動作遲緩,宛如大象。但被“太極大眾”鄙視之極的一些“外家拳師”,到老卻依然清臒矯健,行動敏捷,身手靈活,精力充沛。這種擺在眾人眼前的真實現象,實在是對以“健身益壽、養生延年”的“內家太極拳”的一種極大諷刺。

“太極大眾”還認為太極拳的技擊性是天下最科學、最厲害的。他們經常口誦“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砬,動緩則緩隨”、“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禦眾之形‘,快何能為”等拳論口訣,拉著學生的胳膊“大顯神通”,向旁觀者講解演示太極拳“天下無敵”的神奇技擊性、實用性。講到興頭上,還要時不時的將為自己支好靶子的學生摔上幾個跟頭,推出幾個踉蹌,以顯示自己深厚的太極功夫。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我所遇到的上述眾多“太極高手”,在放開手腳與人搏鬥時往往沒反應過來便已痛遭連擊或“匍匐”在地了。這是為何呢?很簡單,現在的“太極大眾”誤將“推手”與“拆招說手”當做實戰技擊,認為“推手”和“拆手”便是太人極拳技擊的最高層次,常將在自己學生身上使用成功的一些方法誤認為是真功夫而誇誇其談。他們哪裡知道,原傳的太極拳中都有專門的喂手、散手訓練,在散手技擊上與其它武術門派非常接近,無非太極拳突出了一個“粘”的功夫。但這個“粘”字,要在激烈的真實格鬥中隨心所欲地使用,談何容易!從古到今,能在散手實戰中充分運用“粘”法贏人者,實屬寥寥。張三豐、陳長興、楊露禪、楊班侯、王蘭亭、李瑞東、孫祿堂等這些以太極技擊功夫立足武林的前輩,其輝煌成就早已成為歷史。自露禪之孫澄甫開始.太極拳便逐漸走向單純表演、健身路子。近一二十年來,太極拳的真東西丟失得更多。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前的太極拳已大多是一具空殼,散手功夫也基本上淪為“廣陵散”,難得一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情況,決非鄙人糟蹋太極拳。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6 09:11:55 | 顯示全部樓層
說句讓“太極拳大眾”難堪的大實話,當前武術界其它門派研究技擊的武人,對太極拳根本就不屑一顧。在任何時候,他們只要一聽對方是練太極拳的,便立刻對其“敬而遠之”,根本不屑與之談拳、交流。

如今的武術刊物上,有關太極拳方面的文章比比皆是。但仔細一讀便會發現,這些文章大多出自“晨練操友”之手,淺薄空洞得根本不值一讀。另外,還有一些妄談陰陽、故弄玄虛的“文人太極拳家”,大談特談玄之又玄、空之又空的空理。一系列惑亂人心的“太極玄理”層出不窮,令人啼笑皆非。有時,放幾張弄虛作假發人放人的照片,以顯示自己的功夫。那麼,照片上觸人即起的“太極高手”,敢不敢與我們這些不會推手、只會散手的一般武術愛好者試一試呢?我真希望你們能輕鬆自如地用太極將我們彈飛或擊起,讓我們親身感受一下太極神功擊人的滋味兒。

總之.現在廣泛普及的太極拳,是徒具外形的“理論拳”與消遣玩耍的“老頭拳”.與真正的太極拳與太極功夫有著天壤之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3:54 , Processed in 0.009419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