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295|回復: 2

虎法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6 15:54: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16 15:54 編輯

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驚嘯,猛虎搜山,餓虎剖食,猛虎搖頭,猛虎跳澗。

揣其性靈,強而精壯,橫沖豎撞,兩爪排山,猛進猛退,長撲短用,如剖食,若搖頭,猶狸貓之捉鼠,頭頂爪抓,鼓蕩周身,起手如鋼銼,用斬抗橫兜順,落手似勾杆,用劈摟搬撒撐,沉托分擰,伸縮抑揚。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難行。甯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猶生龍活虎,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壯哉如龍虎之氣,臨敵毫不虛,安有不勝之理哉?

總之,龍虎二法,操無定勢,勢猶虎奔三千,氣若龍飛萬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連。非口授心傳,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盡詳。

【題名解】

同樣,古有《龍虎經》流傳,拳家有:“如龍靈便,用力不見力而山莫能阻;似虎快利,出爪不見爪而物莫能逃”的說法。故知,“虎法”之說,亦取自此意之中而單獨立論的。

其文章亦分三為部分:第一部分乃是虎法六式的名稱,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則亦是取自“心意拳決”中的內容,乃參與了王薌齋先生的總結認識之綜合的論述。

這篇文章在20世紀中期的社會環境中發表,那時的習拳者都不知道這些事情,故而在拳術界確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轟動效果。

以《龍虎經》的基本觀點來看:青龍為春天季節的象徵,春天氣象萬千萬物復蘇,生機勃勃,以象徵人的無限生機之氣勢;白虎為秋天季節的象徵,秋天氣象肅降萬物結實,碩果累累,以象徵人的有限變化之形態。這就是“太極拳經”中所說:“健順參半”的修煉、建體、至用之宗旨。

這一觀點正如《易經•繫辭下傳》所言:“幹陽物也,坤陰物也。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稱名也,雜而不越。”

運用上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觀點,來認識、理解“龍法、虎法”的內容,來認識、理解王薌齋先生的拳論,就能夠作到“以文觀法”,按法而修,自能“以形鑒真”了。

【注解】

①、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驚嘯,猛虎搜山,餓虎剖食,猛虎搖頭,猛虎跳澗:按《龍虎經》的意思理解:虎者,形也。虎法乃論的是形勢。猛虎出林,是虎撲勢;怒虎驚嘯,是驚彈勢;猛虎搜山,乃周身鼓蕩橫衝直撞排山勢;惡虎剖食,乃狸貓撲鼠勢;猛虎搖頭,乃用頭頂撞勢;猛虎跳澗,手法、身法、步法的騰挪勢。

虎法六勢,皆出自“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的說法之中。

②、揣其性靈,強而精壯,橫沖豎撞,兩爪排山,猛進猛退,長撲短用,如剖食,若搖頭,猶狸貓之捉鼠,頭頂爪抓,鼓蕩周身,起手如鋼銼,用斬抗橫兜順,落手似勾杆,用劈摟搬撒撐,沉托分擰,伸縮抑揚:每一勢都要揣摩其性能靈動的要妙,強在外形柔和內勁勢壯,才能橫衝直撞的遊刃有餘,猛進猛退,進則人所不及知,退則人所莫明速;兩手具有排山之力,長短互用;如狸貓撲鼠勢的頭頂、爪抓、尾掃,渾身解數依次全面發揮;這需要自身全體透空內氣鼓蕩之勢,才能起手如鋼銼,運用斬手橫擊截打,參以兜順的勁勢;落手似勾杆,運用劈拳、摟手、搬打撒放的勁勢參以撐抱的勁勢;或沉或托或分或擰,都要具備伸縮揚抑的勁勢。

③、頭要撞人,手要打人,身要催人,步要過人,足要踏人,神要逼人,氣要襲人。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較技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難行。甯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有意莫帶形,帶形必不贏。猶生龍活虎,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壯哉如龍虎之氣,臨敵毫不虛,安有不勝之理哉:頭的頂撞人,手法的能打人、放人,都是身法催動的結果,而身法的催動都是步法的蹬踩過人來完成的;所以,足要能具備蹬踩勁勢的踏人,神要具備威嚴逼人的氣勢,內勁勢才能襲擊人而有效。這就須要具備“靜以待動有上法,動中處靜有借法”的知能互用的能力,借人之力的方法容易掌握,而 “以知用能”的上手方法是難以掌握的攻防技術,還是靜以待動的“以知用能”的上手方法最為先要掌握才是正法。攻防較技本是見境生情、寂感遂通、隨機應變而用的事情,所以在較技時不可犯有思想思索的錯誤而延誤戰機,犯有思誤者寸步難行而必被擊矣!故而在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時寧教一絲進,莫存一絲退意。雖然有意進取莫要在外形上帶出來,如果外形上帶出要進取的現象、對方必能覺察而有備焉,當然不能取勝了,這就要做到“內動不令人知”方能勝人。還要拳勢“如龍靈便,用力不見力而山莫能阻;似虎快利,用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其拳勢猶如吟嘯叱吒,谷應山搖。其拳勢壯哉如龍虎之氣勢,臨敵毫不膽虛氣餒,安有不勝之道理存哉!

④、總之,龍虎二法,操無定勢,勢猶虎奔三千,氣若龍飛萬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連。非口授心傳,莫能得也,聊述其大意,未克盡詳:總之,龍之氣、虎之形匹配如一所形成的拳勢,氣勢磅礴若龍飛萬里,內外虛實相須,一而貫之生生不已,源源不斷, 滔滔不絕。如有勁斷則意連而不斷,意斷則神連。這種攻防功夫藝境非明師口傳身授,自己修煉體認,印證清楚,是不能得到的,簡略的論述其中大概的意思,未能盡述其中修煉次第之詳細內容爾。

【點評】

即以虎言,主要論述形勢的方法法式。故而,虎法六勢皆以外形法式論之,較為貼切。繼之,以古拳譜中的拳論,詳細的論述了外形的種種功能;亦談到了外形的運用方法、準則,最後,總結了龍虎二法的拳勢,應當具備“一而貫之的形斷意連,意斷神連”的生生不已、源源不斷的攻防機制,有關自身“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的攻防機制的說法,歷代前賢亦多有論述,以資對照,錄而並解之如下:

十三勢行功心解

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①。
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②。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③。
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④。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⑤?
形如搏兔之鶻,神入撲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從人借,勁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複連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6 15:56: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⑦。

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縝密矣⑧!


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淨,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⑨。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⑩。 拙著《太極拳經論•歌訣•精義注解》


【題名解】


此文須與武禹襄所著的“太極十三勢行功要訣”一文相互對照觀讀,效果最佳。因為這兩篇文章都是從解釋王宗嶽《十三勢歌訣》之練、用的精義立意而成的。凡修煉太極拳術攻防之道者必須精心閱讀這三篇經典文章的理法內容,如法認真的修煉,自己要一一對照,功成藝就有望矣!


【注解】


①、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此“心”,乃指意識活動功能;此“氣”,乃指丹田所修煉成真元之氣,即內勁。此乃指初練者形拳招熟及氣、意拳懂勁的神知功夫以前的說法。內氣收斂入脊骨內,內氣由腰上升至兩肩入臂膊至肘手為開;由兩手肘回至兩肩複下至腰為合。此乃命意源頭在腰隙的精義。以氣運身者,遵從內主外從的法則,氣主形從,氣率形動;外形從內氣而動靜則不會妄行亂動了。務令周身外形順隨內氣的運行而運動的純任自然,乃能外形從心而動,就能靜中觸動動猶靜也。就是“便利從心”之精義。此論又一次說明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意氣君來骨肉臣”的練用宗旨。


②、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精神能提得起,就是虛領頂勁的頂頭懸;氣沉丹田,尾閭中正神貫頂。正所謂“一神領起,全身無懶骨”。身法中正安舒,不偏不倚,自然攻防動變沒有遲緩滯慢的病拳現象發生了。身法乃體也,以體求用,乃順序也!


③、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也:觸處成圓,須要意氣換得靈,外形才有圓活之趣味,說的是形隨氣動的氣形合一的“轉變虛實須留意”才能作得到。


④、發勁須沉著松靜,專主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立身中正安舒,自能靜中觸動動猶靜也,此乃能八面動轉無滯礙,為之支撐八面,就有八面威風。但須內具八面玲瓏的攻防機制,才能運用自如。發勁時外形務令松靜沉著則有根,內勁專注一方則有勢。正所謂:“外形松的乾淨,內勁發的乾脆”之精義。


⑤、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夫氣起于丹田,升於泥丸,降於背,入於肩,流於肘,抵於腕,至十指尖,此氣之上貫也。氣生丹田,入於兩腎間,降于湧泉,此氣之下貫也。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久而聽探、順化及其相互為用的能力自然加強焉。式如行雲流水,無停無滯,瞬息存養,動靜清輕而靈,入手神妙,可以進退如意,此即百煉成鋼之精義。形無定門,非斜非橫,忽高忽蹲。功夫到此,一觸即發,無堅不摧之精義也。可謂通真而至拳道合一也。


⑥、形如搏兔之鶻,神如撲鼠之貓。靜如山嶽,動若江河。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後發。力從人借,勁由脊發,步隨身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斷而複連:其形手不離胸,手不離肋,其靜如山嶽,威風凜凜而不可侵犯。全神貫注,蓄勢如張弓則伺機似撲鼠之貓,伺機而隨時都可能順勢借力的向對手發動致命(擊敗對手)的攻擊;動若江河乃如搏兔之鷹隼之疾,靈活穩准而發勁如放箭疾矢其勢不可擋。此時此景,正如拳經所言: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奪占一分,我據形勢,一夫當關,萬人失勇。


防守之法為曲蓄,曲蓄的充足;再在曲蓄中求得直發,這裡有三求的內容,一曰何處直?是方位;二曰如何直?是方法;三曰直多少?是分寸。求得明白,三求統一而用才能即時發的乾脆。但是,一定要牢牢的記住,力要從他人而借,機由自己把握,勁可由自己脊中發出。步法要隨身法而變換,才是正確的方法。如果內氣外形匹配如一的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話,收就是含蓄著發放的機勢;發就是含蓄著收宿的機勢。如果內氣外形產生了斷的情況,就要即時續接,如形斷氣連,氣斷意連,意斷神連。這就是“斷而複連”的自己補救之精義。


⑦、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能呼吸,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含形隨應至變,皆從他力取法,故而因敵變化的輾轉往復須有折疊之法式,進退須要轉換的自然,才有靈動圓活之出神入化的黏走相生,化打合一的以靜制動之神奇效用。外形的極柔軟,才有內勁的極堅剛之制勝的妙用,此即“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句的精旨妙義。內氣的吸提呼放自然而然,外形才能隨之靈活的變化運用。太極拳修煉時內氣的隨勢運行,就是直接保養身體的最好之方法;而用於較技的時候內勁是以曲蓄的法式才能富富有餘而用之不盡的。這就是“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句訣言的精義。


⑧、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縝密矣:心為出令之官,氣為行令之旗幟,內勁為將,全身各部位為眾官兵,腰脊為大旗(即實中)。此乃運用軍隊的編制以比喻自身內外各部位器官的職能。修煉時先求攻防拳勢方正開展,勢勢開展大方的極限到位,乃明勁的練用法式;純熟後再求攻防拳勢的圓活緊湊,勢勢圓活緊湊到極小無內,乃是暗勁的法式。只有如此的修煉,才能達到“皮彈抖打震死牛”的氣、意拳懂勁之功夫成;再進一步修煉“毛髮松彈守三陽”的大成藝境,才能修煉的法身道體之功成。即從“有形練到無形處,練到無形是真功夫”。無形之法身道體的功能作用如下:


放之則彌六合,其大無外,無所不容;卷之退藏於密,其小無內,無所其入;卷放得其時中,絲毫無差,無不切機。


⑨、又曰:先在心,後在身。腹松淨,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除上面所論基本法式內容外,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運用,乃本著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的內主外從之法式。先在心明,然後身隨心動而明,謂之由己。這就須要腹部松靜氣騰然,才能進一步氣斂入骨,精神提的起,則神舒展而形體安靜,自能刻刻留意在心頭,聽探的清楚,順化的明白。切要牢牢的記住:攻防之勢乃神、意、氣、勁、形、中六合一統,神一動則意、氣、勁、形、中無有不動;神一靜則意、氣、勁、形、中無有不靜。這才是動靜分明而有序的周身一家之攻防功夫。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16 15:58:15 | 顯示全部樓層
⑩、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在意則靈。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似車軸:太極拳的攻防變化之施招用手、施手用招,遵從 “以不動之腰脊,催動動之手足”的內主外從的法則。故而,攻防手法的牽動往來都要有內氣貼背以轉鬥的法式為主宰,而內氣要斂入脊骨內才能開合升降運行自如而內動又可不令人知道。這樣氣動形靜的法式,就是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精義。邁步之勁意在足踝,進退輾轉步法圓轉自如,謂之如貓行;勁勢運行沿路纏綿細膩熨貼,無過不及而均勻,謂之運勁如抽絲。雖然太極拳的運動是意氣運動,但是,全身之意在於專注法身道體的運動上,而不在口鼻之氣的呼吸上。如果將一身運動之意專注在口鼻呼吸之氣上,則一身的運動就會受到口鼻呼吸之氣的制約而滯阻,故曰:在意則靈,在氣則滯。以口鼻呼吸帶動全身運動者乃是無純荏自然之力的表現,無口鼻呼吸之氣者自然之力純剛無比。內氣周身運轉如車輪,腰為中樞似車軸,故而觸之自能左右運轉自如而應物自然如有神助一般。

太極字字解

搓、揉、捶、打於己、人,按、摩、推、拿於己、人,開、合、升、降於己、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①。

屈、伸、動、靜於己、人,起、落、急、緩於己、人,閃、還、撩、了於己、人,此十二字於己氣也,於人手也②。

轉、換、進、退於己身、人步也,顧、盼、前、後於己目、人手也,即瞻前眇後、左顧右盼也,此八字關乎神矣③!

斷、接、俯、仰,此四字關乎意、勁也。斷接關乎神氣也,俯仰關乎手足也④。

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勁、意、神俱斷,手足無著落耳,則俯仰矣!俯為一叩,仰為一反而已矣!非斷而複接不可⑤。

對待之字,以俯仰為重。時刻在心,身、手、足不使斷之無接,則不能俯仰也⑥!

求其斷接之能,非見隱顯微不可。隱微似斷而未斷,見顯似接而未接⑦。接接斷斷,斷斷接接,其意心、身體、神氣極於隱顯,又何慮不粘黏連隨哉⑧!

《清代楊氏傳鈔老譜》

【題名解】

太極拳中有關的術語用字的“字字”之解釋,就是“太極字字解”一文的本意。然在此文中論述了“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勁、意、神俱斷,手足無著落耳,則俯仰矣”的續接之法式!並說明功夫藝境高者達到虛實相須,內外一而貫之 的自動化攻防功夫,攻防拳勢本就連而不斷,自然不須續接之法了。為戰勝對手仍然可以運用俯仰法式以勝之。這就是對俯仰法式的讚美之辭。

【注解】

①、搓、揉、捶、打於己、人,按、摩、推、拿於己、人,開、合、升、降於己、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搓者,同挫字法,逆力揭掀之指法;揉者,隨貼環轉相隨,而物難逃離之指法;捶者,攥拳如頂釘之拳法;打者,諸種攻擊之方法;按者,手控腰攻之技法;摩者,二力合一,內外吃靠之法也;推者,手腕之力指上聳、單、雙掌外合推相應而動也之法式;拿者,手指分筋錯骨的技法;開者,開以開法打之的法式;合者,合以合法擊之的法式;升者,揭掀之升舉的手法;降者,披砍之垂下降墜的法式。這十二個字都指的是自己、對方的運用之手法而言。

②、屈、伸、動、靜於己、人,起、落、急、緩於己、人,閃、還、撩、了於己、人,此十二字於己氣也,於人手也:內氣外形匹配如一的靜屈動伸,起落的緩急,閃化還擊,撩了之靈而活便應無滯機,不防之防的運用之妙法的。這十二個字乃是指自己的內氣之運用的法式、而又指對方的攻防手法而言的。

③、轉、換、進、退於己身、人步也,顧、盼、前、後於己目、人手也,即瞻前眇後、左顧右盼也,此八字關乎神矣:擰轉、旋轉者,交手換勢者,攻防進退者,這三點內容是說自己的身法功夫的,同時是指對方步法功夫運用內容的。左顧、右盼,瞻前、眇後,這四點內容是指自己的目視眼功的,同時又是指對方手法運用內容的。就是瞻前眇後、左顧右盼也,這八個字關乎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隨機應變之功夫。

左顧右盼:這裡的左右,是指“左為明、右為暗”而說的;顧盼,說的是:顧三前,盼七星。就是:要明眼照顧到自己的眼前、手前、腳前,不使受到任何障礙限制;心中要暗自盼望對方的頭、手、肩、肘、腕、胯、膝、足的七星部位如何來攻擊,以便能夠隨其變化以制勝。此乃武備之隨時都要做到“有備無患”的法式。

④、斷、接、俯、仰,此四字關乎意、勁也。斷接關乎神氣也,俯仰關乎手足也:運用俯仰之法式,自可拳勢斷而續接,這四個字關乎到意在人先、形隨其後的運用能力。即起伏進退,得先者王的精義。能斷而續接的內在機制,又內關乎到神氣的一氣貫串的能力;外形俯仰關乎到手足的上下相隨的功夫。

⑤、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勁、意、神俱斷,手足無著落耳,則俯仰矣!俯為一叩,仰為一反而已矣!不使扣反,非斷而複接不可:拳勢的勁斷,意不斷自然可以續接;意斷,神不斷自然亦可以續接。如果勁、意、神俱斷,手足無著落耳,此時則必用俯仰法來續接,方可自救。俯為一叩,仰為一反,動作如此簡單而已。不運用扣反的俯仰法式,拳勢俱斷又如何能複續接呢?如果不使用扣反的俯仰法式,非得具備斷而能續接的能力不可。

⑥、對待之字,以俯仰為重。時刻在心,身、手、足不使斷之無接,則不致俯仰也:故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比武較技過程中,是以俯仰法式為重要的攻防法式來修煉、運用的。如果對待中能夠時時刻刻在心中觀注著自己的身法、手法、步法三法合一的法式,不使其斷之無接,則不致於運用俯仰法式也。

⑦、求其斷接之能,非見隱顯微不可。隱微似斷而未斷,見顯似接而未接:隱者,神氣也;顯者,外形也。見隱顯微,就是虛實相須,內外一而貫之的功夫藝境。

要求得自身拳勢的勁斷意連,意斷神連的自動化的續接之功能,非達到懂勁的知己知彼的能力,是不能作到的。見隱是自己的拳勢之神氣似斷而非斷,一氣貫串,靜中有動;見顯是自己拳勢的外形似接而未接,連而無斷,動中有靜也。拳勢的運使靜而無靜,動而無動,不是無動無靜,乃真動靜也,明此是謂“見隱顯微”的功夫。自可攻防動靜變化明察秋毫了。

⑧、接接斷斷,斷斷接接,其意心、身體、神氣極於隱顯,又何慮不粘黏連隨哉:種種拳勢攻防變化的接接續續、續續接接之生生不已,滔滔不絕,勢如長河。這就須要自身的神、意、氣、勁、形、中內主外從的六合一統而又極於虛實相須,內外一而貫之的能力。又何必顧慮粘、連、黏、隨法的功夫不能運用自如而又精熟呢!

這兩篇文章的內容,已經將攻防拳勢的形斷意連,意斷神連的方法、準則論述清楚了。由此可知,“拳本一家”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系列方法之宗旨不二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12 , Processed in 0.02153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