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30|回復: 0

陳式太極拳研究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2 18:5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人(not me)習練陳式太極拳多年,通過學習研究,發現現在練習太極拳的同道,無論在心理、生理及方式方法上均存在著很多不足或錯誤。為了太極拳活動更廣泛地普及,筆者就此談一點個人之見。

首先是頭部的訓練。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都講「虛領(靈)頂勁,頭勁懸」,這些都是歷代太極先賢的心得體會之概括。但我輩中人對頭部在練太極拳中的重要性卻沒有足夠的重視,導致眾人認為太極拳不能技擊之「高論」。其實掌握頭部訓練要領,方法非常簡單,只要下頷水平略微平移後靠,即達到領直項豎之功,而且百會穴自然有下陷之感,而不是一些「大師」們所謂百會上頂。由於下頷的平移後後靠,導致頭部與身體(脊椎)形成整體,按照中醫經絡理論,氣通督脈及後腦則不難。同時下頷的平移後靠,在搏擊中對整體身法的移動速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不妨試驗一下,受試者坐在沙發或者小凳上,一人雙手用力按住受試者的頭部,只要受試者做到下頷平移後靠,就可很自然地自如起落,而不受對方施加之力的阻止。讀者不妨一試。

再談太極的含(函)胸與拔背。本人在開始習練太極時,老師也曾講過要含胸拔背,可究竟處境樣做,老師也是含糊答非所問。直到練了多年以後,我才發現含胸拔背之方法。即:讓習者仰面躺在床上,雙手抬起在胸前方與身體成垂直線。掌心相對或外撐,此時,雙肩略用力向上,只要後背(脊椎)兩邊肌肉著床,而不是後背雙肩胛骨頭床,即已做到「含胸」。此時的胸大肌、肩部(斜方肌)均自然放鬆且富有彈性,此即含胸同步肱背。所謂拔背,是背部自然向雙肩膀頭方向拉拔,後背成弧形,此時即含胸拔背。但僅做到以上幾點,仍然達不到拳論講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境界。因為人體是一部高度精密且複雜的機器,任何一部分做得不正確,都會妨礙整體力的發揮。比如頭部的平移後靠、肩部(斜方肌)的松沉導致背闊肌的繃出,肘部的橫撐定位,手部勞宮的摶氣,及含胸、坐腰,胯部的拉伸量,膝關節的定位,腳部的摶氣形態導致踝關節至腿的筋腿同步膨脹,同時呼吸在運動中始終在小腹部位(即氣沉丹田)等。當真正具備整體力後,隨便一動拳或腿,即具穿透力。筆者在訓練實踐中,讓學員拿了個腳靶(約35~40厘米厚)放在胸部或腿部,讓習練半年以上的學生隨便打一拳或踢一腿,對方即一股強大的力量透過腳靶而作用的身體上,且會產生一種恐懼感。
_________________
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覺蹲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杜牧贈別
悟拳中的庸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3:33 , Processed in 0.007382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