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84|回復: 5

如何養心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0:57: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對一個人來說,“養心”是養生的重要一環。不管是男女青少年的生理機能的生機勃勃,還是男女老年人的生理機能逐漸衰退老化,但是,身體的衰退老化和年齡不是並行的,與主觀心理的老化並不一定是平行發生的,事實上會“養心”者才能善養生,善養生者才能長壽。一般地說心為十二官之主,善養生者首推要善養心,前賢總結七條養心的基本法則,錄之如下:

善養心七條
心正:
《論語•雍也》“仁者壽”,就是說仁德者高夀。所謂仁德者,就是修練的具備道德心,仁義心。也就是“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法身道體之“心”。
心靜:
靜能養神,靜可生慧。心靜就是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高深雅致之境界。明代《養生四要》曰:“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也不殆”。

心安:
《黃帝內徑》雲:“心,安而不懼,志閑而少欲,氣從以順”。保持內心安詳,可以克服浮躁,細品人生。

心寬:
《禮記•大學》有雲:“富潤屋,德潤心,心寬體胖”。此說的“胖”是體內容量寬容廣大,身體安詳舒泰的意思,心廣即心寬。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對他人的寬容,也就是自己的解脫。

心忍:
祖國醫學認為“怒傷肝”,肝為心之母,母傷必累子,則心必受傷。故而,養心就要和氣,和氣必須忍心,忍心者,柔和心性之謂也。即能忍受和排解一切敗壞心性、心境的因素。高夀詩人陸游常說:“忍字常須座右銘”,“掃盡世間閑忿欲”。一忍過後,心胸坦蕩暢然,妙味無窮。

心善:
善心待人,自處助人的境地,即樂善好施的生活氛圍之中。大德者樂施,善心待人,乃樂施捨的大德之修。施善可養生者,此也。好人長壽者,此也。養生之首,貴在養德。養德之首,貴在好施。好施捨之首,貴在善心待人。故心善待人,乃不修之大修者也。

心誠:
《中庸》曰:“誠者,天道;誠之者,人道也。誠于內而形於外”。為人胸懷坦蕩,誠實懇切開誠相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心境,以仁愛之心視物,以仁慈之心待人,這是明智者的選擇。
上面雖然論述了“養心”之養生的七個方面的內容。但是,何者為“心”?也就是“心”為何物?如果不弄懂這個問題的根本內容,則上述的七條“養心”的基本內容就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而心之“正、靜、安、寬、忍、善、誠”等就沒有著落了。故而需要“明心見性”,只有明心才能見到本性為何!即“心”之所指為何物?

三心說
傳統文化中對“心”的認識,有如下幾個內容:

一是心臟的心:
心臟的健康與否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命,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是具體的臟器及其功能正常與否的事情,心臟健康者長壽,心臟非健康者的生命壽數就嚴重的受到影響。這是最直接的,因為“心臟”乃十二官之主,一身中主明則身健;主昧則神昏,一身多疾病而影響健康,甚者威脅壽命。

一是心理活動的心:
一個人的心理活動,從外表上看就是自身對外界事物的喜惡取捨的內心活動,但從內在看,乃是五臟功能與大腦功能的強弱來決定的。雖然心裡活動與一個人的知識修養水準經歷的經驗等有關,但這點先不予以考慮,只從心裡活動的機制來認識心裡活動的心就可以了。

一是修煉的自己無形之“法身道體”的心:
這乃是通過內功修煉而達到明心見性之“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心,此心又名理心、道心。
一是中心的心:

此心乃是借用而已。
有了這樣的分析,就從根本上認識到“養心”之說,是養的什麼“心”?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真正之修練大家,能夠達到健身、技擊功德藝境並行不悖,而得神拳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的無上境之正果。就是通過系列的內外功法雙修,動靜功法雙修,而能明心見性,來達到“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目的。而這“養心”之道,乃養的是自己的“道心”,即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心”。

因為,根據上面所論述的七條養心之道的心正、心靜、心安、心寬、心忍、心善、心誠,都不是養心臟的心和養心理活動的心所能夠做到的,只有專心培養自己的“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心,即道心,才能夠切身體會到心正、心靜、心安、心寬、心忍、心善、心誠等內容的真實含義。才能具備健康的心理活動,才能具有健康的心臟功能。由此得出“養心”不是養心臟,不是養心理活動的內容。而是養自己的道體法身的“心”。
因為,心臟器官功能的不正常,就需要醫生的及時正確地治療;心裡活動的不正常,就需要心理醫生的及時正確地治療;而一般人的養心之事,就需要修煉家的系列功法的傳授,自己系統的修煉,達到明心見性,即“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才能真正自覺的做到心正、心靜、心安、心寬、心忍、心善、心誠而成為一個有道德修養的而高尚的文兼武備之有用的人才。

道心說
何為“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道心呢?
天心者,妙圓之真心也,釋家所謂“妙明真心”。心本妙明,無染無著,清淨之體。此心是太極之根,虛無之體,陰陽之祖,動靜之機,天地之心,故曰“天心”。元神者,乃不生不滅、不朽不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天心乃元神之主宰,元神乃天心之妙用。(故拳道者,以如如不動妙圓天心為主為體,以不壞不滅靈妙元神為用,養生,技擊皆稟於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0:59:21 | 顯示全部樓層
《王重陽•五篇靈文注》
然對此“天心”“元神”之體、用,曆觀古人個有取法。昔孟子雲:“浩然之氣,至剛至大,直養無害,塞於天地之間”;夫浩然之氣,在於天地間,則保合太和之氣,以之生成,在人則空靈無間之氣也,即真氣;夫健順和之至也,太和之氣也;靜者為性,動者為意,妙用則為神;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悟法後所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是對自身性體的最具體之描述;孔子曰:“成性存存”。但觀上述諸論,就“天心”、“元神”之體、用,皆不為最完備。皆言體明用或以體言用。而使習拳者不能通透體、用之精旨。

拳家對自己道體法身的“心”之通論曰:放之則彌六合,其大無外,無所不容;卷之退藏於密,其小無內,無所其入;卷放得其時中,絲毫無差,無不切機。

內功破七殼說
但是,如何能夠正確地“養心”呢?世人通用的基本法式,就是內功法中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修真之系列法式,達到真人的“肌肉若一”的藝境,古傳有內功“破七殼”的說法,錄之如下:
嘗思天下之物,皆具靈氣,況人乎哉?人為萬物之靈,受命而後性理鹹備。果能從生後識開之侯,窒欲懲忿,使七情六塵永息無生,則人心日死而至灰揚,道心日明以至純粹,則基乃固矣。且心中各具七殼,尤得當訣以通,斯可矣。

  七殼者:曰玄通、靈根、妙鑰、統真、通樞、涵神、洞幽,左輔元龍,右輔白虎。
  玄通殼開:則甘露每夜子時升於泥丸,每日午時,流貫周身,則皮膚鮮嫩。
靈根殼開:則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久則皮潤澤生,光眼清爽,永無生眥、發熱發脹昏迷;雖數夜不眠,亦無倦怠,面色如金。有歌訣兩首為證:


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暗玄又玄,
靜侯靜待無煩惱,靈根洞開入九淵。
霹靂聲聲飛龍起,一片通明九重天。


此時天人合一體,便與天地通氣機,
可借精華補自己,靈神圓滿香寰宇
根竅通時百竅通,此竅通時知天機。
  妙鑰殼開:則心性含香,陽和遍體,而立主宰,外則芳氣襲人,身活如綿,發招捷速。
  統真殼開:則目讀心契,理無畛域,虛靈圓滿,耳通真言。
  通樞殼開:則身活骨輕,百節生胎,日夜不眠,永無怠倦。
  涵神殼開:則氣無湧出,神生泥丸,普照湧泉。左目日也,右目月也,故日照臨下土。
  洞幽殼開:目生真精,而天文地理奇偶之妙,變化之神,自然豁通於心矣。耳塞能通,清音可聆,役使勿停。
  元龍白虎殼開:則周身三萬六千毛孔皆開,通天地之氣。功夫至此,周身氣候,節之運行,與天地無違,久則孔孔生胎,則外三寶始稱堅實,無六淫之感冒,可謂疾魔退矣。

針對原文稍作闡釋:
嘗思天下之物,皆具靈氣,何況人了。人為萬物之靈,命立而後性理也就全都具備了。即人降之初,目能視、耳能聽、鼻能聞、口能食、皮膚能觸。顏色、聲音、香臭、冷熱、輕沉、五味,皆天然固有之良知之覺;其手舞足蹈與四肢身體動變之能,皆天然運動之良能。思及此,是人孰無?因人性近而習相遠,迷失固有。果能從生後識開之侯,即七八歲開始,窒息欲妄,懲處忿怒,使七情、六欲永息無生,則人之凡俗心日死而至灰揚。要想還我固有的良知、良能。非習武無以尋求運動之根由,非修文無以得知覺之本原。是乃運動而知覺也。即內修精氣神合一,外修筋骨皮合一,以靈神合內外而歸一。道心明以至純粹,則根基乃堅固矣!道心者,即以天心為主,以元神為用的性體天心爾。

  然人修煉傳統手戰之道,之所以不易通之,乃心氣不達、不通之過,故習者乃先通心氣為法。“氣沉丹田德潤身”是為初通心氣之法。古人雲:“心,乃七竅玲瓏心”。而此七竅被七殼所蒙蔽。故心之七竅不開,如心氣通達七殼全開,則于傳統手戰之道自能通之。只因心氣不能衝破七殼以自通之。尤當得內功訣以通之,斯方可矣!俗雲:“一竅通則百竅通”此一竅者,乃心竅也。心竅通,則手戰之道百法皆通之也。據古人所雲:“七竅玲瓏心”,故此經文有此“七殼”之說。“七殼”之名,曰:玄通、靈根、妙鑰、統真、通樞、涵神、洞幽,左輔元龍,右輔白虎。

此所謂之“心”。非指具體心臟器官而言,乃指“道心”。心身一元的良知、良能的中心之“心”。即口、眼、鼻、耳、舌、身、意、等根、樞,及終端功能所在。即各種功能之根本中樞之地。不明此則不明“七殼”開通之法。開通“七殼”之法,即是“內功心法”爾。修煉內功,以真氣為念,以意為嚮導,意到氣到心到神亦到。心遂氣穿,七殼自開,神能普照,氣自周全,神自圓融,久而自然之能力生焉!七殼陸續地必然通開。手戰之道必能達神化之功的神明藝境。

內功心法,基本上乃“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的三個步驟。然開七殼,本經文中所列的“六字訣:提、催、靈、潤、妙、工”和“三字訣:清、靜、定”。都是非常實用的功法。我亦在闡釋七殼開的景象時,隨後附有我之修煉的“內功心法”之名稱,已經證驗有效。以明“內功心法”乃修煉內功方法爾。而此中方法,自古流傳,數不勝數,故不能說哪好哪不好,只有通過證驗有效而無弊病者最佳。我是這樣認識的,運用如何,也全在練功者把握,悟性之明昧而分之。下面具體解析之。

  玄通殼開:殼者,兩音,一為皮殼之殼,一為竅解。此七殼,未開時,乃以皮殼之殼而言,如雞蛋外硬皮名“雞蛋殼”。已開後、殼破碎化無。則以“竅”名。故玄通殼開,亦可名玄通竅開。七殼皆可以此而理解之。

  玄通殼:玄者,一指天,一指氣,合指深邃之意。玄色黑,其象洞深。此“玄通”二字,乃指自身內景如天之象,色黑,深邃無疆界,氣沉丹田,真氣自生,而出現“氣升液降”的景象,可為玄通殼開。
此“玄”乃“有無相生”同存同在同出之名也。內氣由會陰或湧泉而升至百會,複由百會而降至會陰或湧泉,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即是“子升午降”之精義。此乃“身中之時”也,會陰為子,百會為午,此乃小“子午周天”法;湧泉為子,百會為午,此乃大“子午周天”法;。此正經文所言:“則甘露每夜子時升於泥丸,每日午時,流貫周身,則皮膚鮮嫩”。之精義。此夜升午降,非自然界之日夜爾,乃自身中之日夜子午之日時說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1: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內功心法:應在“無極天一生水樁法”,內氣由雙足踝至百會穴的升降漲渺同期運行。日練兩次,每次兩小時,日收兩次功,可收兩粒,百日築基,克以成之。一點清明者,此也。

  靈根殼開:真氣生則聚而生黍米粒。此即本條目所言:“則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流走上下”。此乃自身覺知之內景象。有此景象,謂之“靈根竅開”。久則皮膚潤澤,生機勃勃,眼光清爽,永無生眥。眥者,眼屎。俗名“吃模糊”;也不會發熱,肚腹不會脹滿,頭腦不會昏眩、癡迷。此乃強身之效果。雖數夜不眠,亦無倦怠,面色如金。即數夜不眠,尚見其有倦怠之現象,面色黃而發亮,實自己不覺倦怠。可知是精滿氣足神充的初俱之候。然此“先天之精,刻添一粒,日夜生九十六粒”的說法是取梁武帝受佛教影響推行印歐文化體系的九十六刻“制”而言說的,可知畢坤先生沿用此說。現今的一日九十六刻制是清代以後,中國再次受印歐文化體系影響改行九十六刻制,今天的4刻/小時乘以24小時/日等於96刻/日,就是從那時定下來的。實際上,古代以十二時辰的十二進位配地,以百刻的十進位制配天,使人類生活、練功於天地交諧的時間場中,受場力影響而陰平陽秘身體康泰,有很深的意義。

  拳訣雲:“精養靈根氣養神,萬兩黃金不與人”。靈根者,即靈性體之根,丹田也,丹田不開,是名地戶,又名坤戶。開者稱為天門。內功訣雲:“死我地戶生我門”。下者坤戶,上乃乾宮,此上下乃一地也。此乃按“上天下地”的性質而言的“上下”也。未開者為地戶坤宮,已開者為天門乾宮。老子曰:“天門開合,能如雌乎?”即此天門乾宮也。也可稱為“玄竅”。靈性體所生之地也。此即經文所言:“一竅開時便通天,初時幽靜無所見”的初開之景象。經久修煉,便可內明。即經文所言:“一片通明九重天”,可從此玄竅直通自然之天。即與太虛同體。便可與天地之氣資訊相通。借日精月華以補自身。道家言:“不得此竅不為真”。即此竅也。

  凝神照氣穴功法:此乃文火溫養法。工久即可開少腹丹田為玄竅,即靈根竅。此乃地戶變乾宮之法。
即“靈根竅開”,不開此竅靈性體不全則不靈也,即不能達虛靈妙境。即不能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爾。

  妙鑰殼開:何為妙鑰?即能開啟生香的內竅,散發芳氣的外竅之功法,稱為玄妙的鑰匙,簡稱妙鑰。關鍵在“陽和遍體”,乃真氣獨立,即正陽之氣。“而立主宰”,乃一身之主宰之物。能夠“身活如綿”。但“心性含香”,乃是能夠生香,散發芳香之氣的根本誘導原因。即有了純陽之氣也不可能發放香氣,只有“心性含香”才能最終達到內有“心性含香”,外能“芳氣襲人”。也只有了這兩條的體現,才能有陽和遍體,而立主宰,身活如綿,發招捷速。之兩者兼有的效果。

  至於是如何之香味,據我之知,有檀香、蘭花香、茉莉花香、佛手香、桂花香、蓮花香等等數種,較為常現。乃練功的“生命化學反應”之產物的徵象。

  無極地二生火樁法:日練兩次,每次在兩小時,日收兩次功,冬春秋煉之以火,夏季煉之以蓮花。百日築基,克以成之。此即“二點靈光”之精義。

  統真竅開:統者,統一管理真氣生成運行之竅的部位。即煉氣化神之頭中元神部位。可理解為腦中樞部位,及其所屬之各級官能部位。皆稱為“統真殼”。故此殼開通,有目讀心知,理而一貫,內外虛靈,功德圓滿。基本表現是“耳通真言”。即能與元神說話。此乃談的“煉神還虛”之元神還到虛靈之體內的境界時,所能夠產生的一種內功景象。有此,是“統真竅開”的表證。無此,是竅開得不完滿。尚欠功夫之火候。

  金蓮童子功法:日習兩次,每次兩小時,克成百日,基礎堅固矣!

  通樞竅開:通者,通道也。樞者,機樞也,中心關鍵之謂也。通樞者,通達中樞之殼也。自身有“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即“知能”之“樞”,故“樞”有內外之別,大小之分。故通達中樞之道亦非一也。然,“虛實相需,內外一貫”,又非二也。由內至外,由外至內,乃通樞之法,雖有兩種,實為一功德,即通樞竅開。

  其功法乃“陰陽8字勁道開發功法”,得法隨時練,分皮、肉、筋、膜、骨、髓,各層運行,直通肺、脾、肝、心、腎之五臟,內達口、眼、鼻、舌、身、意六根之中樞,可虛實相需、內外一貫,神、魄、魂、意、志、形,六合一統,精足不思食,氣足不知疲,神足不思睡,形虛身活骨輕,百節生胎,乃通樞竅開之明證也。

  涵神殼開:涵者,含也。有其處有其物而神藏於其中,謂涵神之殼。古人雲:“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可知,神者非一個。全體,就說明了這一點。按本劍經中所言,就有“陰陽互蒂之神;陰陽迭用其神;自然之神;先天之神”數種之說,而古人所論“陰陽相薄謂之神;一氣靈明而不昧者謂之神;元神”等不同的說法。可知:內外全體之神,非一也;涵神之殼,亦非一也。然從“精足氣清,氣足神靈”一說中可知,氣足則涵神竅開,竅開神自靈的意思。便知:氣達自身至幽至明之處所,將自身氣化無形,便是涵神殼開,此乃簡便之法也。諸神殼開,則自顯諸神之靈通,五官之神,五臟之神,皆能神其用爾。

  如意金箍法:日練兩次,一次兩小時,百日築基,克以功成。再輔以六丁六甲功法,變化之神的功能,則更妙之。

  洞幽殼開:洞幽者,洞,乃竅穴也,幽者,至深之處。至靜之地。修真一派認為是“會陰”部位。然此文所說“則氣無湧出,神生泥丸”又似非指“會陰”。此“洞幽”二字之“洞”字,乃動詞“觀、看”解。“幽”字,乃至深至暗不明之事、之物解。以此意揣之,此乃知是涵元神之處的殼開。人身之元神在頭中,則開泥丸才是此條“涵神殼開”之本義。元神藏于泥丸宮中,泥丸宮不開,元神不能返還身中以事事、以做功。其講“神生泥丸,普照湧泉”。乃照臨下土。可知開泥丸就是涵神殼開了。

  妙開泥丸宮功法:常轉上丹,再配以凝神照氣穴功法,效果更妙。一身只有妙開泥丸才見“氣無湧出”之景。

  
左輔元龍竅開:道家修真講“三清”,三清者,精、氣、神,即三才。以人修煉而言,乃“神、氣、形”。形者,精氣陰聚而成之;氣者,陰精所化之物也;神者,生之制者也。陰精者血也。陽氣者,真氣;神者,精氣相互轉化之制者也。故知“血、氣、神”為三才。血以魂言,氣以魄言,魂乃血之神,魄乃氣之神。制之神名元神。又名元始天尊;元龍乃魂之神,又名燃燈天尊;白虎乃魄之神。又名太乙天尊。此三神同居頭中泥丸宮中。元始天尊在中,元龍之燃燈天尊在左,白虎之太乙天尊在右。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1: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元龍、白虎,乃一身內外之靈氣之主。此二神之殼開,表現在:周身毛孔皆開,是肺主皮毛,肝主筋脈之由內至外的最佳表像。可通天地之氣息,故功夫至此,周身氣候,節之運行,與天地無違。即“同步”。久則孔孔生胎,真氣息之謂之生胎,故能潤澤,氣血周流潤養滋育之德的證驗也。功至此時,則外筋骨皮三寶稱堅融矣,無六淫之侯,可謂疾病之魔退矣!

  渾元一氣功法:俗稱“虛體來風沐浴法”得法日習一次便可,百日基礎功夫大成,日習一小時即可。
上述針對疏通“七殼”的效果,談了我的認識、見解,並隨之確立了具體疏通七殼之功法。這些功法具有直截了當的捷徑之妙。如按現行所述大小周天功法,循序漸進,未嘗不可,修真可以,修煉傳統手戰之道,則其法進功昇華費時而慢。我所立諸功法,皆傳統的正統內練功法,具有頓悟立得之效驗。其中任何一個功法專持操練精修,皆可歷盡此經文所述開七殼的各種境界,而能破七殼,以通心氣,但所破七殼之順序、層次,則先後不可測定。故在此處說明之。
從以上所論內容可以知道,內功修煉可以達到養心健身的效果、目的。這是世人通用的內功修煉法式。但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只有如此的內功修煉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必須要有攻防技藝的修煉,才為“養心”的功法完備。故前賢曰:“夫練拳亦當先開七殼,再演外武功。火候有准,武備成道法明,所謂性命雙修者此也”。至於如何修煉外武功,前賢亦有論述,以資為證,錄之如下:

故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功用到此,謂文兼武全將相身,更必出處有道焉。試止以時,不以道殉身,亦不失機,勿貪為主,勿吝為先

我依此論,從簡而述外武功修煉昇華的順序階梯功成內容如下:

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藝境
至於形拳之名,因形練形,後天之功,果能以先天之神為體、用,亦足以向機禦變,因變致神。此乃形拳顧名思義者也。

形拳招熟的攻防招法之運用乃至妙變化之自出。其身法形式忽高忽低、或左或右,似進非進、似退非退,進中退、退中進,近而遠、遠而近,恍惚形如神飛無定。其中有詐誘、誆騙、虛引、驚駭之式,橫豎、斜直、奇正之機,以數式合為一式而出之,能如此者謂之形拳招熟之攻防功夫藝境。然非“身柔若絮、靈活穩准、難以為此也”。要貫徹的是避實擊虛之法則,實施的是曲化直發的攻防變化之技術方法。而關於此形拳招熟之境界的說法,在《神運經》中就早有所描述介紹。其曰:煉形而能堅。故形氣盛而能縱橫。又曰:擊敵有用形,以形擊形,身到後而乃勝。形受形攻,形傷而撲於地。自可以證之了。

形拳招熟,乃為攻防成手功夫的小成藝境,是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必然經過的一個成手的過程。在這裡有三點必須注意:一是攻防招法的至妙變化之自出的特點;二是身柔若絮,靈活穩准的自身外形之功夫標準;三是內氣、外形乃明勁匹配的法式,內氣的收放以丹田為中心。這三點乃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藝境之特點,符合這三點標準時,可謂之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藝境成了。可知:形拳招熟是以父母所賜的報身體為基本素材,修煉而成的法身形之體為攻防機體,建立的攻防機制秩序的,乃有形之術字門的功夫。

攻防功夫藝境達到形拳招熟的小成藝境時,就要及時的轉法了,不轉法則攻防功夫藝境就不能夠昇華。只有及時轉法,才能由有形的形拳招熟的術字門之攻防功夫藝境,昇華到無形的道字門之氣、意拳懂勁的入道築基之中成的攻防功夫藝境中去。至於如何的轉法?都有哪些的轉法內容?只有在氣、意拳懂勁的練、體、用的階段中來論述說明了。

氣、意拳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
至於氣拳、意拳之名:有積氣為拳者,名氣拳,以意用氣,即拳使也,用之為拳,約之於內仍氣也;意者,神之使者也。此乃氣拳、意拳之顧名思義者也。即遵“意氣君來骨肉臣”之宗旨的拳也。

氣、意拳懂勁:攻防招法乃含形隨應至變之拳法也,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皆從他力取法。要在身心空靈而手靈妙,猝變無心動中徨徨之色,動靜皆自然,非勉強也。貫徹避向擊背之法則,實施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使得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自然之能力,由於習慣而成自然而然矣!如能潛神依法熟練,自可時至神知。明此而能用之確切,謂之氣、意拳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成矣!故氣意拳懂勁的以氣擊氣,手方動而可畏。氣傷者怯也。
由於氣、意拳懂勁遵從的是意氣君來骨肉臣的練體用的宗旨,體現的是二一一二法式的精義。如以“聽探、順化,相互為用”的精義,運用內氣、外形之陰陽、動靜、剛柔所論述的來論氣、意拳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就是:馭靜以動,動中亦靜,動靜互為其根;柔化剛發,以柔用剛,陰陽迭神其用。則正奇進退之機,遲速幻轉之妙,悉出於無心,系自然之運用。因時致變,因力制人。至於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

氣、意拳懂勁,乃為攻防成手功夫的中成藝境,是習拳者由形拳招熟的法身形之體昇華到健順參半的法身德之體攻防功夫藝境來的。此乃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之始終的從有形的術字門之攻防功夫藝境轉化到無形的道字門之攻防功夫藝境的必經的一個過程階段。這裡亦有三個轉法的要點,必須認清知明。否則,不知此三個轉法的要點,便會盲目修煉而出現徒勞無益,久練無功的現象了。這三點:一個是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攻防招法之實施的轉法;一個是內氣在外形體內的運行機制的轉法;一個是自身身法功夫的轉法。下面分別論述之。

攻防招法之實施的轉法:
各種攻防招法還是原來的攻防招法,只是將原來攻防招法的至妙變化之自出的實施法則,轉法到攻防招法的實施要:含形隨應至妙變化,皆從他力取法為法則。這樣,由原來的身法之:身柔若絮,靈活穩准,要轉法到:心身空靈,而手靈妙。何謂手靈妙?就是撐拳托掌若風煙的不攖人之力。而又要做到:猝變無心動中徨徨之色,動靜皆自然,養成自然之能力。這樣的潛神熟練,自可時至神知的藝境了。

內氣運行機制的轉法:
就是內氣的運行之起止,已經不以丹田為核心的收發法式了,而是以雙足踝為氣根的吸提呼放的上下一氣貫串運行的法式了,即上致百會及手指梢、體表;下至足踝。內氣的運行方式為升降漲渺。但是,以升降法式為主,漲渺法式為輔而已。丹田中的定砣之氣仍保留沉靜在丹田中。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1:03:06 | 顯示全部樓層
就攻防招法的實施與內氣的配合,貫徹意氣君來骨肉臣的宗旨、法則,執行全身的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暗勁法式為主,氣道還是陽發陰收的法式,但不受層面的限制了。與人較技攻防時能夠順勢借力的順從以為進退,四兩撥千斤;逆力以為揭獻,借力打人,而勝之。乃為初步懂勁功夫了。此時內勁自成一體,外形虛空松透,就要繼續轉法了。

自身身法功夫的轉法:

乃由身柔若絮,靈活穩准的外形為主的功夫,轉化到身心空靈,而手靈妙的內氣為主,外形為從的攻防機制的功夫上來。如果說身柔若絮,還有形有質。而身心空靈,而手靈妙,較比身柔若絮的境界為高了。何謂空靈?靈妙?身法空靈者,一氣流行,重若泰山之壓;輕如鴻毛之飄。遊揚處,花飛絮舞;變換時,活虎生龍。心空靈者,靜則一塵不染,虛則無處不在,不在無處。故靜則無不應,虛則無不靈,自然物來順應。手靈妙者,憑虛而入,手若風煙自不攖人之力,故能乘時而逢適中彼之竅。若僚之弄丸,迴圈無端。如丁之解牛,遊刃有餘。可知,氣、意拳懂勁已是自身有關學力的健順參半的法身德之體為攻防機體、機制秩序,以從有形之術步入無形道字門的初期的功夫了。故氣意拳懂勁乃入道之門的基礎功夫階段。

就此中轉法的勁形逆從、粘走,皮打的三個階段的攻防功夫藝境之系列內容,每個具體的方法,行功要領,真傳秘訣,皆須由師父及時的口傳身授,弟子專心而修煉、領會、體悟、印證,方能得之。

尤其是攻防招法的實施,亦是在師尊的親自喂手,盤較的引領下,完成攻防招法含形隨應至妙變化,皆從他力取法的轉法。即由形拳招熟的法身形之體的避實擊虛的曲化直發法式向氣、意拳懂勁的法身德之體的避向擊背法的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一點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懂勁之技法的昇華。並將避向擊背法的柔化剛發、以柔用剛的一點子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懂勁之技法,修煉到不期然而然,不期致而致的應物自然之自動化的能力。這種自動化的攻防能力,名之曰:自然力。

時至此攻防功夫藝境,達到氣、意拳懂勁的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攻防功夫藝境了。此乃純任自然之能力的培養的過程,即無形之拳道的築基階段。此時達到攻防招法至妙變化,皆從他力取法,或順從以為進退,四兩撥千斤;或逆力以為揭獻,借力打人。故而能自然的做到:“剛發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的懂勁功夫藝境了。待攻防功夫藝境達到“皮打抖彈震死牛”的皮囊勁的境界時,就是氣意拳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成功之時。這時又要及時向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藝境昇華而轉法了。

當攻防功夫藝境達到“皮打抖彈震死牛”的皮囊勁的境界時,就是氣意拳懂勁的攻防功夫藝境成功之時。這時又要及時向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藝境昇華而轉法了,不及時的轉法則攻防功夫藝境不能昇華。故只有及時的轉法,才能由氣意拳懂勁的法身德之體的道字門之入道築基之“中成”攻防功夫藝境,昇華到以有如無的大成之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藝境中去以至道成的拳道合一之無上境。即功德圓滿的藝境。

至於如何轉法?都有哪些轉法的內容?只有在神拳神明的體用階段中來論述了,這樣才能論說的清楚,敘述的明白。

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藝境
毛髮松彈守三陽:
拳諺雲:從無入有皆如是,以有如無能幾人。這個拳術修煉的諺語,充分的說明了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人數量是很多的。而能夠達到有形的形拳招熟之拳術攻防功夫藝境的人,到處都可以見得到;但是能夠達到無形的拳道攻防功夫藝境的人,可就寥寥無幾了。
神拳神明藝境,已然脫化出有形攻防招法運用之境界了,達到無形真功之候,及“以天心為體,以元神為用”的體用一元了,乃真正的全體透空的太極境界。故而不以有形的攻防招法立論言之,惟以無形之內勁的真功夫言明瞭。

因為,此時的攻防功夫藝境,早已從後天真人呼吸法尋得先天真人呼吸處了。即自身的任何一個部位,皆可以作出內氣的漲渺呼吸之法式了。此即真氣呼吸法。亦名真氣吞吐法。功臻此時的攻防功夫藝境,自爾至德全神,神氣圓融,功德圓滿。故而此時攻防藝境具備渾身無處不太極,挨著何處何處發的渾身無處不彈簧的自動化攻防機制。德普三光,周身光芒不斷,溫柔之中八鋒銳利。身法輕靈:往來恰似蜘蛛遊網,沾衣如號脈的自動化的知人之良知;動變猶如荷葉滾珠,粘衣十八跌的順發之良能。故而一觸即發乃成易事。上述乃真正的全體透空的太極之虛靈妙境的功夫。此時的內勁之真功夫的景象如何?即訣言:毛髮松彈守三陽的神拳之初期階段。

神拳神明的攻防功夫之第一藝境,就是“毛髮松彈守三陽”的境界,此乃由尚存在有皮之形的氣、意拳懂勁的“皮打抖彈震死牛”的攻防功夫藝境昇華而來。皮彈,謂之尚存在有形的痕跡。毛髮松彈,已是無形之境界了。守三陽,乃一陽之氣,化為三陽而用之謂也。其中一陽乃化成太極紫金球,住在少腹丹田中以做定砣之用,故能其勢重如山之穩健。有一陽乃成護體的的鐵布衫、金鐘罩,具有來力不入的一定之抗擊打的功能。餘下的一陽乃作為攻防的一氣漲渺之用,其具有無有入於無間,去力無阻的功能。此三陽者,皆太和一氣之所用。有形之外形則虛化無形以氣勢為用,故而輕靈如羽。正如訣言所說:來無影,去無蹤,一陣清風倏忽。此即拳家所說的三功四德境,分解如下:

三功者,內氣三種內在功夫的景象;四德者,四種攻防功夫藝境之表現。說明如下:丹田的太極紫金球,一功也;鐵布衫、金鐘罩,二功也;一氣漲渺,三功也。四德者:全體透空的身輕如羽,不受人之力,一德也;太極紫金球的沉勢,穩重如山,二德也;鐵布衫、金鐘罩的的來力不入,三德也;一氣漲渺的去力無阻,四德也。所謂有德者得之,此也。

上述乃真正的全體透空的太極之虛靈妙境的功夫。此乃神拳神明的第一個攻防功夫階段。還要轉法,才能昇華。

呼吸一體淩空勁:
淩空勁,乃神拳神明的第二階段之功夫,語出見於吳圖南先生所作之《太極拳譜•淩空勁秘訣》中:
彼此呼吸成一體,牽動往來得自然。
此時再學淩空勁,堅持功夫一二年。

由此訣言的論述可以知道,淩空勁就是健順和之至,太和一氣的彼此呼吸成一體的太極藝境了。此時表現的是淩空勁的攻防功夫藝境,就是所謂的中氣的攻防功夫。其攻防能力又是如何的狀況呢?以資對照,擇前賢之論,錄之如下:

至於中氣,能令敵人進不敢進、退不敢退,渾身無力,及其危難。足下如在圓石上站著不敢亂動,幾乎足不動即欲跌倒。此時雖不打敵,敵自心服。
《陳譜•中氣與浩然之氣血氣辨》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8 11:04: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此淩空勁的攻防功夫藝境者,謂之神拳神明的淩空勁攻防功夫階段修煉的功成藝境了。又當及時轉法昇華了。

神明神化之功
神拳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的說法,早見於各家之譜中。如《渾元劍經•仙脈闡宗》一文中就有:由明溯至於今,數百載以來,克以劍術成道,“神化之功”曾未聞見也。這樣的記載。

觀讀各家拳譜,有關神拳神明的神化之功,總結而言,歷來有三處描寫,都是前賢實實在在的真功夫藝境的寫照,只有照錄出來,方可明之。
以體而言
放之則彌六合,其大無外,無所不容;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小無內,無所其入;卷放得其時中,絲毫無差,無不切機。

以用而言
猶難者,以柔軟含蓄堅剛,而不外施。用之應敵,以柔軟接堅剛,使堅剛化為無有。神明藝境,化境之極也。
《楊氏清代傳抄老譜•太極下乘武事解

以練而言者
拳術至練虛合道,是將真意化到至虛至無之境,不動之時,內中寂然,空虛無一動其心,至於忽然有不測之事,雖不見不聞,而能覺而避之。《中庸》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摘自孫祿堂《拳意述真•第八章•三派之精義》

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至此“以有入無”的神拳神明藝境,具備神化之功者,謂之至德全神,德普三光功德圓滿的無上境,就是神武不殺之藝境。
我這樣以形拳招熟,氣、意拳懂勁,神拳神明的三層攻防成手之修煉藝境的劃分之論述,並非我的杜撰。依次引數家之明論以證之:

故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功用到此,謂文兼武全將相身,更必出處有道焉。 ——摘自《渾元劍經•劍髓千言》

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摘自王宗嶽《太極拳論》

擊敵有用形、用氣、用神之遲速。被攻有僕也、怯也、索也之深淺。以形擊形,身到後而乃勝;以氣擊氣,手方動而可畏;以神擊神,身未動而得人。形受形攻,形傷而僕於地;氣受氣攻,氣傷而怯於心;神受神攻,神傷而索於膽。

——摘自《內功四經•神運經•言神運之用》
形意拳門郭雲深先生雲:
形意拳術,有三層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種練法。
三層道理:
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
三、煉神還虛,練之以變化人之氣質,複其本然之真也。

三步功夫:

一曰、易骨:練之以築其基,骨體堅如鐵石,而形式氣質,威嚴狀似泰山。

二曰、易筋:練之以騰其膜,以長其筋,俗雲:“筋長力大”,其筋縱橫聯絡,
生長而無窮也。

三曰、洗髓:練之以清其內,以輕鬆其體。內中清虛之象,神氣運用,圓活無滯;身體轉動,其輕如羽。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即此意義也。
三種練法:

一、明勁:練之總以規矩不可易,身體動轉要和順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齊而不可散亂。拳經雲: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勁:練之神氣要舒展而不可拘。運用圓通活潑而不可滯。拳經雲:圓者以應其外,即此意也。
三、化勁:練之周身四肢動轉,起落進退皆不可著力,專以神意運之。雖是神意運用,惟形式規矩仍如前二者不可改移。雖然周身動轉不著力,亦不能全不著力,總在神意之貫通耳。拳經雲:三回九轉是一式,亦即此意義也。 《拳意述真》

以上數家之論,皆可證我之所論,雖是我自身攻防功夫藝境的體認印證,並非我之杜撰之說了。只因為我論拳著說,乃遵“多而不求於心,是為俗學;是以若無事證,決不妄言”的治學之宗旨,而命題立論的。

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內外雙修,動靜雙修,遊歷形拳招熟,氣意拳懂勁,神拳神明,具備神化之功,方可謂成功一也。功至此時可謂拳道合一,乃攻防功夫的明心見性之境界,不單是攻防較技時如此,以此道心通達事物情理,自然做到心正而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心靜之不先物為,自然能物來順應,應無不當;心安和而無妄,無妄思妄動,自然平和安康;心寬而無所不能容融;心忍之柔和而無不利;心善之無棄人棄物;心誠則唯道適從,無事不可成功!有此“養心”七德,自然身心健康,自然能夠長壽。

以上所述乃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養心”之道,就是從內外雙修,動靜雙修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中探討的養生之道,是為實現前賢“打拳原為保身之計”的設想而立論的。從這一論斷中可以清楚的知道傳統文化中的“心”之為何物了!“養心”為何事了!也知道心正、心靜、心安、心寬、心忍、心善、心誠,所說的“心”乃指修煉的法身之“道心”而說的,即“心物一元”中的“心”。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才能通明“養心”之道的養生之內容實質的精義妙諦為何!否則,便是空談養生、養心之道;同理,亦是空談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了。然而,先哲教誨曰:欲修上乘功法“必先具備一點濟世之心,方可功成有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21 , Processed in 0.01904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