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656|回復: 2

白猿通背拳譜摘錄 通背拳論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1 07:4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6-11 07:41 編輯

拳法是一人敵,兵法萬人敵。重于此者,熟讀孫武兵書,深明韜略;而學拳術者亦讀書窮理,以理推術;可以明五行生克,四時運轉,通人事之感應,達世運之興衰;進退存亡之道,吉凶禍福之濟;舉非常變化之理,略敵知勝敗,觀陳知虛實。如不是精而精,巧而巧,難以保家保身,濟難扶危。諺日:“國亂之時不亡文事,太平之時不可廢武備也”。


在未研究勢法時,先研究理術。勢有善有不善,理順無有不善於之勢法;法有清有不清,理清無有不清勢法。凡學拳學者務要先明其理,理通無有不善之勢法。拳術未出在於我,拳已出在於彼;我雖拳急眼快,出手老成,亦難保必勝。我術至善,安知天下無有善於我者;我術至精,安知天下無有精於我者。生克變化一定之理,天下無有必勝之英雄。要知勝敗全憑虛實,實則易破,虛則難攻!若彼虛我實則性貪,貪則性猛,猛則出手無虛,遇敵一變束手矣。

" u1要攻彼顧自身自手,手隨心到防敵變化。如不探視,有進無退,敵一變束手無措,雖有術亦無所施也。凡敵、心宜靜,勝則氣莫浮,拳法之要論也。手法,身法,步法,身手不可固執。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忽進忽退,忽曲忽直,忽高忽低,拳如流星,眼如電,腰如蛇形,腿如鑽,運轉如飛。時如猿猴入洞,時如大鵬展翅,靈快便捷,方為如一,守株待兔,當先觀其運靜,察其神情再向前,後,左,右。進退虛實先知其動而後破之,斯為得法,若彼招已發,吾隨後退之必不濟也,諺日:“手不見手,手要見手必丟醜。

【題名解】
從拳論中清楚的說明拳法通兵法的問題,並說欲想精通拳法必須熟讀《孫子十三篇》兵書戰策,深知戰鬥用兵的計策謀略並且要研讀經書窮理盡性,以性理推求攻防技術功夫,這才是正道坦途!

然而,強調修練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同時熟讀、精通“兵法策略”的觀點並非“通背拳”一家也!前賢自有一篇“拳家•拳法通兵法論”的文章,以資對照,錄製如下:

拳家•拳法通兵法論
引文前言
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拙著的《兵法篇•拳術攻防之道解》一書的宗旨教義,特意先將前賢著作的一篇《拳家•拳法通兵法論》的文章,作為引文,引導讀者從兵法角度來認識、理解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及攻防功夫藝境昇華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內容;將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成為自己躬身自厚,自學成“文兼武全將相身”的濟世人才的事業來看待,何愁不能功成藝就呢?古訓:“功成於勤而荒於戲。”就讓我們從運用兵法的角度,來認識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的系列方法,系統工程內容吧!

交手法
歌訣雲:
從來拳勢通兵法,不識兵書莫演拳。
堪笑世人習把戲,徒於口舌占人先。

拳家奇正變化及進退、虛實、動靜與兵家用兵之法同。運用之妙,如天地陰陽四時迴圈無窮。故善出奇者,其勢險,節貴短,勢如強弩,節如發機,紛紛紜紜,似亂非亂,使敵不知吾之所為也。進攻不能令敵防禦,退守使敵無可襲擊。敵雖靜待我,而我以利誘之動;敵如以動攻我,而我以忍制其動。故善守者,使敵不知所攻;善攻者,使敵不知所守。微乎其微,至於無形;神乎其神,至於莫測。臨敵應用,不露虛實;出奇制勝,猶貴能詐。見勇者而故示以怯,遇智者而故露若愚,俟彼心驕氣浮,然後乘機而進。靜如處女,動若脫兔,直搗中堅,著著緊迫,敵之手一亂,則我之大功告成矣!故曰:“拳家奇正變化及進退、虛實、動靜與兵家用兵相等也。”第兵家以眾敵眾,拳家以個人敵個人,或以個人敵眾人,勢雖不同,而理則一也!

兵家講天時、地利、人和,拳家亦然!如居於北方,於隆冬寒冷之際,筋肉收縮,動作較遲,人身所禦之衣,硬而且厚,交手時宜擊其頭部,或用摔法擲之。若在氣候溫暖之際,人皆著單衣,拳擊其關節穴孔,最易制勝。此故天時關係,而運用手法不能一致也。

拳術之應用,又不能不注意地勢。地勢如何,亦與交手有密切關係。比如:在曠野平坦之地,則宜用大勢上法,或進猛,或退速,乎左乎右,任意轉動,不必有所顧忌。若遇敵於室中,或狹小之巷內,則宜用小勢上法,翻拳肘靠,抓打擒拿,分筋錯骨,迎面扒擊,令敵退不能退,逃不能逃,然後方能制勝也。此又因地利關係,而運用手法不能一致也。若遇敵雖弱,,而無輕視之心;遇敵雖強,亦無畏懼之色。處以鎮靜,旋以謹慎。攻則如摧枯拉朽,期其必倒;守則如深閉重門,令勇者莫進。不求有功,但求不敗。此又因心理關係,而運用手法不一致也。比如是,乃可謂得人和也!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既得,其妙用尤在無形,在乎一氣。陰陽變化,虛虛實實,借人之力,順人之勢,舊力過去,新力未發,始克得而勝之。又曰敵人若驚則往前攻,敵人心坦而肅然交手,最忌使猛力及全力。力猛則易為人制,用盡全力則難退難收,一切變化,當然遲滯,失敗之機,即伏於此。所以名家交手時,須於動靜上用功夫。靜又不能專靜,內中暗伏以動;動又不能全動,心神存之以靜。動而不靜,則敵知我攻也,彼將注意於守;靜而不動,則敵知我守也,彼必猛力進攻。故動靜無常態,奇正多變化。諳天時、知地利,盡人和,自然戰無不勝,攻無不取,交手之方可為盡得其妙。噫,亦難矣!

交手要訣一
凡與人交手,務要先定自心,不可失之於忙迫。蓋定而後能靜。任敵人手舞足蹈,我惟靜以待之,蹈其隙以乘之。兵法所謂“以靜制動”,此也。
凡與人交手,務要壯起膽來。蓋膽者心之輔,膽壯則心亮,手腳自不忙亂。此兵法所謂“將有謀而士卒從令”也。
凡與人交手,不可掉以輕心。如敵弱於我,亦要小心翼翼,不可欺弱,稍微大意。兵法雲:“驕兵必敗”,蓋此也。
凡與人交手要去貪心。我微有不便即不可冒險圖功,必蹈其隙而後乘之。此兵法所謂:“觀隙而動”也。
凡與人交手,不可太老實,必誆騙、引誘、虛詐,使敵人入我圈套。兵法所謂:“兵不厭詐”者是也。
凡與人交手,不可專恃勇力。如敵強我弱,來勢過剛,我手不能遮架,當用“以柔克剛”之法,或滑手以進之。或借彼勁以取之。兵法雲:“逢強智取”是也。
凡與人交手,不恃有遮攔之巧,而恃有攻取之方。拳經雲:“雙手逼他單手,單手克雙雄”。此兵法所謂“制人而不制於人”者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1 07:4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凡與人交手,不可枉費氣力。如彼來勢兇猛,我只可坦然承接,彼氣竭,我力方盈,以盈敵竭,未有不勝。兵法雲:“以逸待勞”,此之謂也。
凡與人交手,要善用誆騙,如我欲打其上,先向下以取之;彼防其下,則我轉而向上。欲取其左,先向右以誘之,使彼防右,則我轉而向左。此兵法所謂:“兵行詭道而人莫測”者也。
凡與人交手,宜知乘虛。如彼手向上則下虛,彼手向左則右虛。我乘其勢以攻之。兵法所謂“兵避實而擊虛”此也。
凡與人交手,要善賣破綻。誘之使入,我可乘機間取之,使其不可及防。兵法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者是也。

凡與人交手,要後人發,先人至,至極眼快,防不勝防。此兵法所謂:“兵貴神速,迅雷不及掩耳”也。
凡與人交手,妙在靜亂分清。如敵靜以待我,我先用虛手以晃,使彼眼亂。眼亂則心亂,然後從而乘之。此兵法所謂“虛張聲勢以誘敵心”者也。
凡與人交手,欲以柔克剛,莫妙於順人之勢,借人之力。此兵法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者也。
凡與人交手,不可備式。今人交手先講備式,不知此最吃虧。如敵備式,我從旁審視,可知其先出何手。如彼之備此式,並意我使某手打他,他有備此式以備我。我若不然,則彼束手無策矣。故師雲:“凡與人交手不可備式,恐敵人窺我虛實也。宜站立如平時,不可稍帶形跡,使彼不知我虛實”。此兵法所謂:“出其不意”者也。
凡與人交手,要帶一些儒雅氣象,使敵人視我文弱無能,心懈力怠,不知格外防備,我方可乘其怠而攻之。兵家所謂:“以羸師誘敵”,此也。
凡與人交手,先用眼光注彼膀尖,不可旁視。膀動則手出,我可予為之防。兵家所謂:“以靜觀動”者是也。
凡與人交手,要識破為哪一家。如彼上身,我亦上身,棋逢對手,固無不可;如我為上身,彼善用腿,我則當用硬攻直進,挨身靠打,使彼不能離開,則腿不能使上。兵法雲:“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凡與人交手,兩手要站中間,救護、攻取方能得力。此兵家所謂:“依山傍水,勢據險要”,此也。
凡與人交手,務要將家看住。如右手即出,則左手看家。不然,一手即出,而另一手恍如無事,敵必乘虛而入矣。兵法雲:“有攻取者,必有守護”,即此。
凡與人交手,兩手務要抱住,慎勿散亂,如行兵與紀律。兵法雲:“紀律不亂,敵不敢攻”,此之謂也。
凡與人交手,前腿要向裡合,以防腿踏。兵法所謂:“行陣嚴整,不畏敵攻”者也。

凡與人交手,如讓我先打,我則虛打一手,著則更好不著即疾速將手徹回,作為引手。逼如用手來破我手,其出手之時,即我下手之時。此兵法所謂“及其陣未定而蕩之”者也。
凡與人交手,若用虛手,務要虛中藏實。比如能破,我手則虛;彼不能破,我手則實矣。此兵法所謂“虛則實之”者也。
凡與人交手,敵疑我強,必先小敗以驕其志。蓋志驕則欺敵,然後乘其疏而取之。此兵法所謂“驕其志而攻其怠”也。
凡與人交手,莫妙於善用詐語。如我欲取其上,先用招呼向彼下路,使其全神貫注在下部,則上路破綻全賣出矣。此兵法所謂:“聲東擊西”也。
凡與人交手,敵或敗走,我不可遽追,當審其真偽。即或追之,亦要處處留心,勿亂手腳。此兵法所謂:“步步為營”者也。
凡與人交手,我只一人,敵亦一人,固宜“逢強智取,遇弱力擒”,為己所長,不可怯弱,無往而不可。正兵法所言:“帝王之師,前無敵”者也。
凡與人交手,我只一人,敵或四五人,或十數人,乃至數十人。若於城邑院落之內,固宜先占地利,或據隘巷,或據窄口。若在平原地闊之處,則宜以縱跳為主,必不冒險入重圍,相其空閒之處,即我托足之區。彼眾趕來,轉身即走,頻頻回顧,逼近者即乘勢打之,著與不著,徹身又走,出險即息。詈之使趕,又複如前,則一可敵百矣!正如兵法所言:“在運動中消滅敵人”者此也。
總結
拳家所論,四篇“交手法”的內容,句句拳法皆以兵法注釋之,精煉而又精闢矣!所以說:兵家經典,就是拳家經典的認識,是非常正確地!拳諺說:“從來拳勢通兵法,不識兵書莫演拳。”要想修煉好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觀讀兵家經典著作,學習兵法,乃是提高攻防功夫藝境的一條正確地路徑。這也是我撰著這部《兵法篇•拳術•拳道解》一書的原因、意義所在!

【注解】
①、拳法是一人敵,兵法萬人敵。重于此者,熟讀孫武兵書,深明韜略;而學拳術者亦讀書窮理,以理推術;可以明五行生克,四時運轉,通人事之感應,達世運之興衰;進退存亡之道,吉凶禍福之濟;舉非常變化之理,略敵知勝敗,觀陳知虛實。如不是精而精,巧而巧,難以保家保身,濟難扶危。諺日:“國亂之時不亡文事,太平之時不可廢武備也”

拳法是一人敵一人的功夫,兵法萬人敵萬人的事情;但是,都需要“建體至用”的詭道卻是一致的。故而,重於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者,就應當熟讀孫武子兵書《孫子十三篇》,才能深明攻防之道的計策謀略;而學拳術者亦須飽讀經書窮理盡性,以理推術;方可以明白五行生克制化的機理,四時更替運轉得法則、規矩、規律;精通人事之相互感應的關係,通達世運之興衰的緣由;通曉進退存亡之道路,吉凶禍福之既濟關聯因果;舉非常變化之理法,料敵明勝敗的理法,觀陣知虛實玄機。如果這些方面不是精而又精,巧而又巧,是難以保家保身,濟難扶危的。諺曰:“國亂之時不亡文事,太平之時不可廢武備也”。
韜略:是指《六韜》、《三略》,均為古代兵書。引申為戰鬥用兵的計謀。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6-11 07:4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韜
傳說《六韜》為西周呂望所撰,計六卷。呂望姓姜,字尚,亦字子牙,多謀善斷,長於用兵,他曾助周滅商,封于齊,官至太師,俗稱姜太公。後經研究,認定《六韜》一書乃戰國時人托其名而輯成!“韜”即用兵之謀略,“六韜”為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韜》共60篇2萬餘字。60篇的名字是: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王翼、論將、選將、立將、將威、礪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糧、略地、火戰、虛壘、林戰、突戰、敵強、敵武、烏雲山兵、烏雲澤兵、少眾、分險、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凡是先秦軍隊編制、管理、訓練、行軍、佈陣、攻守、戰具、兵器及其軍事理論,幾乎無所不包。以問答形式進行論述,並有夾註,語言生動,說理充分,是一部普及性的古軍事專著,受到歷代兵家名將的重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

三略
也叫《黃石公三略》,傳說是漢初黃石公(又稱圯上老人)所著,傳授給張良的。共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共3800餘字。《史記•留侯世家》有“張良嘗閒步遊下邳,有一老父……出一編書曰:‘讀此書則為王者師……’旦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的記載。但據《漢書•藝文志》說:“漢興,張良、韓信序次(整理)兵法,幾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於孝成(漢成帝)命任宏論次兵書為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班固、班昭根據這些寫成《漢書’藝文志•兵家》,其中並無《三略》一書著錄。查《漢書》成書于東漢和帝(西元89—105)年間。可見在東漢中葉以前並沒有《三略》這個書名。東漢末年建安年間,陳琳(?一217年)在《武軍賦》中始提到“……三略六韜之術”。魏明帝時,李康《運命論》始有“張良受黃石公 之符,誦《三略》”之說。東晉末年(西元400—417年),李暠為西涼公,征劉{日丙}為儒林祭酒從事郎中,劉{日丙},曾注《黃石公三略》流行於 世(見《北史》三十四卷,魏書五十二卷)。《隋書•經籍志》始著錄《黃石公三略》三卷,。題下邳神人撰。書中自稱“《三略》為衰世作” (見《下略》)。因此《三略》的成書時間大約在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三略》一書雜采儒家的仁、義、禮;法家的權、術、勢;墨家的尚賢;道家的重柔;甚至還有讖諱之說。全書講政治策略手段較多,而直接講軍事的反而較少。但是,亦為武學必讀之書也。

②、在未研究勢法時,先研究理術。勢有善有不善,理順無有不善於之勢法;法有清有不清,理清無有不清勢法。凡學拳學者務要先明其理,理通無有不善之勢法。拳術未出在於我,拳已出在於彼;我雖拳急眼快,出手老成,亦難保必勝。我術至善,安知天下無有善於我者;我術至精,安知天下無有精於我者。生克變化一定之理,天下無有必勝之英雄。要知勝敗全憑虛實,實則易破,虛則難攻!若彼虛我實則性貪,貪則性猛,猛則出手無虛,遇敵一變束手矣:

在未研究具體拳勢攻防技法時,先要研究道理心術。因為拳勢有善有不善的分別,然而理順則無有不善於之拳勢技法;就是技法有清楚有不清楚的分別,然而理論清楚無有不清楚的拳勢技法。故而,凡是學習、修煉拳學者務必要先明其理,理通無有不善之勢法者也。拳術攻防招法未出時在於我,拳術攻防招法已出則在於彼;我雖然拳術攻防招法急而眼光敏銳快捷,出手老成,亦難保必勝。我的攻防技術至善,安知天下無有善於我者;我的攻防技術至精,安知天下無有精於我者。生克制化的變化是有一定之理法規矩、規律的,天下無有必勝之英雄。要知攻防較技的勝敗全憑“體用”虛實,“實則易破,虛則難攻”!若彼虛我實則是“性貪”的表現,貪則性猛,猛則出手無虛,遇敵一變束手無策矣。

③、要攻彼顧自身自手,手隨心到防敵變化。如不探視,有進無退,敵一變束手無措,雖有術亦無所施也。凡敵、心宜靜,勝則氣莫浮,拳法之要論也。手法,身法,步法,身手不可固執。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忽進忽退,忽曲忽直,忽高忽低,拳如流星,眼如電,腰如蛇形,腿如鑽,運轉如飛。時如猿猴入洞,時如大鵬展翅,靈快便捷,方為如一,守株待兔,當先觀其運靜,察其神情再向前,後,左,右。進退虛實先知其動而後破之,斯為得法,若彼招已發,吾隨後退之必不濟也,諺日:“手不見手,手要見手必丟醜:

拳術攻防之道,即要攻彼、還要照顧好自身自手;所以手隨心到乃是時刻防備對方變化。如果不先探視,則有進無退,對方突然一變化則束手無措矣,雖有術亦無所實施也。凡攻防較技、心宜靜,勝則氣莫浮躁,乃拳法之要論也。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而用,身法、手法不可固執不變也。手、眼、身法、步,心、神、意、念、足形成的整體如一的攻防拳勢,忽進忽退,忽曲忽直,忽高忽低,拳如流星,眼如電,腰如蛇形,腿如鑽,運轉如飛。時如猿猴入洞靈活,時如大鵬展翅磅礴,變化靈快便捷,方為如一;守株待兔的意思是,當先觀其運靜,察其神情再向前、後、左、右轉化。進退虛實要先知其動而後破之,斯為得法矣!若彼招已發,吾隨後退之必功夫不濟也,拳諺曰:“手不見手,手要見手必定丟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23 , Processed in 0.007764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