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收即是放
作者:王博正
來源:網路
有人寫信問 王老師,什麼是: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
王老師一看,這位先生很不錯,對太極拳的功夫了解蠻深的。他問的話
出自王宗岳的
" 十三勢行功心解"
但前面還有兩句
力由脊發,步隨身換
後再接上
"收即是放,斷而復連,往復須有折疊, 進退須有轉換"。
1. 收即是放 :
太極f拳練至深時,實際上是無招無式。
首重在"意",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陰陽互換,自如自在,
因此收勢之時也就是放勁前之準備,因此"收即是放"。
這就類似拉弓放箭,拉弓時為收,蓄聚能量,放箭如放勁。
2.斷而復連:
由虛至實由實至虛,必須連環不斷,萬一姿勢中斷,意識上也不能中斷,
立刻連上,一氣呵成.例如:單鞭下勢.或進步栽捶,因其式有起伏,勁力易斷。
勁雖斷而意不可斷。
3.往復須有折疊:
所謂因敵變化是神奇也。
在太極拳法之往復折疊勁中,需所謂的寓 "折疊於一往一復之中間,無一式一動無之"。.
即勁意要向上時已存下意。
類似鄭子太極之所謂的沉勁""提勁' .又例如:擠有正擠.偏擠.加肘擠.折疊而擠或翻.
翻下折疊,均隨當時具體情況而變換之。
請詳讀台灣空手道聯合網--王老師閒聊室之"借地之力"篇。
折疊也是一種勁力的前後.上下起伏。
4.進退須有轉換:
從一個姿勢到另一個姿勢的接續及位置和方向的變化,
是和腳的移動,腰的轉換有關。
一進一退步法腰身均有轉換。
"太極不用手"正如所謂的"手是隨腰如柳條隨風而搖.是風動而非柳枝自動".
也就是所謂的"風吹大樹擺枝搖"。
不久之後,那位老兄問的更深了:
「接、引、進、轉、擊、蓄、留、停」當中,引透及轉關指的是什麼?
看不懂ㄟ。
尤其是轉關,在書中一提再提,什麼"得勢爭來脈,出奇在轉關"?
哎! 這麼深奧! 如果王老師再答下去,好像很快就可以當國文老師了!!
也快被他老兄給問倒了!! 於是王老師想到一個好方法----"公開回答",不再私下用e-mail回答。
到時候自然會有人抗議:
" 死老頭!! 寫那麼深,誰看得懂啊!!"
更會有人說:
"喂!! 台灣空手道聯合網是"空手道"網站還是太極拳網站?"
我想其他版主就會來規勸本老先生,節制節制一下!!
嘿!嘿! 嘿!
那時候,王老師就可名正言順的不必打字打的老眼昏花了!!
各位您看王老師的如意算盤打得如何?
言歸正傳! 打屁歸打屁,該回答的還是要回答。
「接、引、進、轉、擊、蓄、留、停」是太極推手對打心法之口訣。
王老師把keyword打黑,大家自己看,自己琢摩,
接、引、進可用一句台語來講,"牽牛"的牽。
牛有千斤,繩只有四兩。
懂得對方的勁,接、引、進對方的勁,使敵勁落空。
自己再身合如漩渦,轉而向下。越向下,根愈深,蓄力越足,
而敵人則反 之,越進.留.停時間愈長,根越斷,
此乃我得機得勢之時,即出為發勁,一擊而挫之。
太極拳經詳註內有
太極者,無極而生.....進之愈長,退之則愈促....
也就是我前進時,如果我勁被敵順領(流擋)我則長身以相隨,使之無可退避.或敵乘勢前進.吾接黏之後即引而伸之.使敵力到盡頭。
若吾後退,實非真退,乃以退為進也。敵力逼來,則或俯身摺疊,以促折其指睕,或按其臂彎關節,使敵促破不安.而不能再進。
太極拳論"附註"有言:.....
向前後退.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勢,形勢也,得勢乃致勝之形勢也.失機失勢,謂之散亂也.凡此散亂之病,皆發於腰腿.發於腰則上體笨滯,運用輒滯。
發於腿則兩腳癡重,進退無方.[因而說其病必於腰腿求之....
得勢爭來脈
如果能聽勁懂勁,知道對方力道的來龍去脈,加上適當的時機,
正確的腰身步法應對,必能得勢。
出奇在轉關
太極拳的厲害在於交替點。
也就是太極陰陽黑白圖上最銳的那個角,越小越看不見
。 在這一點的轉向是無限大.無限多.無限小和無限短....
大小長短只在一念之間。
這一念即為道,在於陰陽之間。
一位頂尖的太極高手,在與敵手接觸的那一霎那,
在那無限短.無限少的瞬間轉而化無極為太極勁。
手指頭可轉化....
手睕可轉化 .......
腰可轉化............
步可轉化............
全身上下任何一點皆可轉化。
!這樣回答,攪昏您的頭沒有?
好像王老師很行,功力其高無比,
其實沒有那麼厲害啦!!
因為王老師我都快被自己搞昏了!!!
以後請您不要問那麼深的問題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