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52|回復: 1

金一鳴老師談太極拳:貴在練拳悟拳 不墨守成規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0-30 09:0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武魂
作者:乙輝
金一鳴老師,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人,生於1911年,逝於2008年。今年五月是金師逝世三周年,也是誕辰一百周年,故寫此文紀念他老人家。
  金師少壯時,供職於蘭州中國銀行,因腸胃病長期便血,為治病健身,於上世紀四十年代學習少林拳、梅花棍、楊式太極拳等。解放後來到南京,于六十年代向陳照奎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金師文化修養很深,悟性亦高,加之練拳刻苦,所以進步很快,對太極拳繼承中有發展,對舊的成果有所突破。特別是在理論上還有新的創見,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的理論。因金師在九十年代後就隱退,所以很多太極拳的理論不為大眾所知,現僅就筆者所知向大家做一介紹,以供拳友諸君參考。
  太極拳特別講究身法,楊式太極拳有“十要”之說。金師通過長期的實踐,對其中一些要點有獨特的見解:
  “含胸擴背”,太極拳身法中有“含胸拔背”一條,金師認為,“拔背”不夠全面,事實上是“擴背”。背部為陽中之陽,為督脈和太陽膀胱經徇行之路。人的背脊是由七塊頸椎,十二塊胸椎,五塊腰椎和尾骶椎連接而成,共二十四塊合二十四節氣。椎體內發出背椎神經,通往上肢和頭部的有臂叢神經,通往下肢的有坐骨神經,通向內臟的有胸椎脊神經,背脊神經與穴位功能相似,肺俞、心俞、肝俞、腸俞都在背部。太極拳強調氣貼背脊,力由脊發,是與生理功能和健身相結合的,每招定式時,頸椎骨往上提,大肩胛往外擴開,尾閭骨微微往前送,這樣才能做到背皮緊貼脊背,摸不到肩胛骨,背皮鼓得緊緊的象鼓一樣富有彈性,這樣才能有利於健身和技擊(單純拔背做不到這一點),是技擊需要的也是合乎保健的,但要注意適度,勿形成弓背。
  關於“沉肩墜肘”,他認為可理解為“松肩扣肘”。肘尖是氣的鑰匙,抬則氣浮,下垂微扣則氣沉。例如雙手前按,肘尖微扣,頸旁肩頭肌會微微上提,促進含胸擴背,束肋下氣,氣沉丹田,這是生理的自然反應,即使意念不想下沉丹田,但只要兩肘微扣,吐氣時很自然地會氣沉丹田。“肩平而齊,胸膊相系”也是指兩肘微扣,這樣才能兩膊相系。其他招式單鞭、白鶴亮翅、摟膝拗步等都是如此。單純“垂肘”做不到氣沉丹田,因此“垂肘”不夠全面,應為“扣肘”較妥切。但也注意:兩肘內扣時要做到肘不貼肋,肘肋間要有一拳之隔。
  另太極拳有一身具備五張弓之說,金師認為應該是有六張弓,足弓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知道拱形結構具有料少堅固實用,最符合力學原理,人的腳是由三個拱形結構組成的,兩個縱弓(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和一個彈弓。足弓比建築上的結構更為合理,從力學角度看,同樣具有用料少輕便和堅固的特點。在跳遠跳高的一瞬間,腳蹬地的力量超過體重6-7倍。如果腳不是拱形的,就必須加厚骨質的壓力,這樣彈性不足也不輕便。而足弓是由很多關節借助韌帶加固在一起的,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彈性。因此打拳時要注意十趾抓地,湧泉上提,立腳就穩,進退轉換,就有貓行輕靈之感。同時十趾抓地也有利於氣往下沉,收腹提肛,習拳者不可不注意及此。
  金師認為學拳貴在練拳、悟拳,不要墨守成規,要善於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練拳,這樣才是自己的東西。在太極拳架上,金師根據多年練拳體會,也作了一些探索與改進。
  如掩手肱捶,一般練拳只出一次右拳,金師認為,拳貴在平衡,可改為三拳。即右拳出擊二次,左拳出擊一次。練時要注意:拳擊出時,要“去時撒手,著人成拳”。即是說出拳時拳是松的,打著人時才握緊拳擊打。抓拳的方法是用大拇指的梢節壓在中指和無名指上。出拳時勁點在虎口,拳腕臂成直線。右拳擊打以後要略回收放鬆,擊打是一種抖發勁。掩手肱捶要求拳出如矢,一沾即起,切勿過頭,腰胯抖發勁,此為陳式之精華。過頭即前貪,前貪會使自身重心上抬,左右旋轉失靈,容易失敗,所以寧欠一二分,斷不可過界一厘。
  關於拳式中倒攆猴的步法。他認為倒攆猴的步法最好是雁行步,又名長三步,向後倒的時候,腳步要弧形後退,定式時上下合住勁,兩腿距離與肩一樣寬,腳尖成平行線,要做到腳趾抓地,前腳腳掌向裡擰扣,後腳腳跟螺旋形地鑽入地下,像生根一樣,重心前四後六,兩膝微扣,利於收腹提肛,兩臂肘尖內合,利於含胸拔背,這樣可保持八面支撐,起護襠作用,小腿迎面骨不宜直接向外,以免被人踢傷。小腿迎面骨不宜朝外,也不利於圓襠及提肛。
  他還根據自己半個多世紀練拳的心得,創編了“綜合養生太極拳”。 這套綜合養生太極拳是以楊式大架為主重新創編的。中間採用當今主要流派的一些有特色的招式,陳、吳、孫三式約占全部動作的三分之一;再穿插葉式運手,東北七星太極拳之野馬分鬃和玉女穿梭;而另一運手採用八段錦中之“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往後瞧”的動作;轉換動作夾有小擒拿手法。整套動作舒展大方,柔軟圓活,造型美觀,氣勢完整,引入入勝。既健身又防身,易於開展,便於學習。
  金師在世時常用的一首詩勉勵大家:“心如行雲常自在,意似流水任東西,終身相伴一太極,百歲長壽定可期。”太極拳是術,更是大道,希望大家能夠享受太極拳樂趣,讓太極拳伴隨我們每個人度過一個美好的人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20:44:52 | 顯示全部樓層
....
....
關於“沉肩墜肘”,他認為可理解為“松肩扣肘”。肘尖是氣的鑰匙,抬則氣浮,下垂微扣則氣沉。例如雙手前按,肘尖微扣,頸旁肩頭肌會微微上提,促進含胸擴背,束肋下氣,氣沉丹田,這是生理的自然反應,即使意念不想下沉丹田,但只要兩肘微扣,吐氣時很自然地會氣沉丹田。“肩平而齊,胸膊相系”也是指兩肘微扣,這樣才能兩膊相系。其他招式單鞭、白鶴亮翅、摟膝拗步等都是如此。單純“垂肘”做不到氣沉丹田,因此“垂肘”不夠全面,應為“扣肘”較妥切。但也注意:兩肘內扣時要做到肘不貼肋,肘肋間要有一拳之隔。
....
....
============
肩頭內扣自然就扣肘。

很多人只顧鬆肩沒注意到肩頭內扣結果造成肩頭外翻,以致肘部外翻變成手有浮起現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5-1-9 06:32 , Processed in 0.02980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