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8390|回復: 17

大履推手勁法談 …… 李和生、王致靜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4: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履推手,在方位上,是以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四個隅角求四正。在手法上采、挒、肘、靠四種勁法,也各有其勁源。現敘述如下:
  (1)采勁,在八卦中是前三連(三),方位西北隅。五行中屬金,發此勁要短脆。人體對應竅位是性宮和肺俞,此三穴屬膀胱經。

采勁,要輕靈,好像採摘花朵或果實,使用采勁時要特別注意技巧。如對方進攻時,用左手或右手執對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與履略各同。欲使對方前傾時,而乘機使其重心向前。此采非用手,手采則功效小,須用勁源與腰腿勁相合,加以意氣。采如得勢,能使對方頭暈目眩,由腳跟全身采起,跟起即可發之。惟采人不可同時采兩邊,只采一邊,可使對方重心偏于一側,否則反被其借勁而穩定重心。采時手輕而意念要重,方能有效。采時宜己身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氣沉丹田,眼神下視。太極拳經所雲:“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即此謂也。太極拳架中,海底針一勢即為採用法。海底針後連以扇通背,即采後隨發之意。
  (2)挒勁,在八卦中是坤六段(三三),方位西南隅,五行中屬土。人體對應竅位是中丹田穴,此穴屬脾經。

挒勁在太極拳中,不甚應用,故知者甚少。不知棚、履、擠、按、采、靠等勁為大家所熟悉。然此勁實甚重要,學者不可不知。譬如自己在前傾後仰勢背之際,欲使轉順,即須運用此勁。挒勁用於履或采之後,用法一手按住對方之臂,另一手用手背放于對方腋下式胸勁部反挒之,使對方後仰傾跌。如自己被對方用野馬分鬃,至勢背後仰之時,即可用挒勁以轉背為順,反借其勢,使之後仰。挒又分橫挒、采挒等法,也有叫不上挒、下挒者,但均應用勁源配合腰腿之勁,而不用手勁,用此勁應注意與對方之距離,不可過遠,遠則無效。故當用身法步法,使之靠近,方能有效。
  (3)肘勁,在八卦中是艮覆碗(三三),方位東北隅,五行中屬土。人體對應竅位是肩井穴,此穴數胃經。肘勁是通過勞宮穴於勁源肩井穴相合而產生。左臂打肘勁時,意想左手勞宮穴先找右肩井穴,立即滑向左肩井,肘勁立即產生。右臂打肘勁時,意想右手勞宮穴先找左肩井穴,立即滑向右肩井,肘勁也即產生。
  手之攻擊對方,包括指、掌、拳、腕,應有合適距離。太遠易犯手未到,而勁已斷之病;過近則勢閉,而又不能發。故欲彌補此缺點,在距離過近,用手不得勢時,惟有用肘勁以助之。手前足前為人之第一道防線,肘前膝前為人之第二道防線,較手為近。近距離發之得勢,較手為猛,可直攻擊對方心口窩或軟肋,是為毒手。發時與膝相合,加以意氣。身體正直,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閭收住,眼神注視對方。大履中用肘,含于被對方用履之時,以肘還擊之。推手中用肘,含于被對方手之時,一手執對方之手,一手用肘擊其胸口,此勁雖屬兇猛,如用不得法,反為對方借勢,故用時不可不注意之。
  (4)靠勁,在八卦中是巽下斷,方位東南隅,五行中屬木。人體對應竅是玉枕穴,屬膀胱經。
  靠勁,乃以肩或背靠對方之胸口,其勁又較肘勁更厲害,用於已身與對方距離更近之處,助肘之被閉而不能發勁時。靠時己身中正,肩與胯合。靠勁分肩靠與背靠兩種,它的內勁由兩穴相沖而產生。如重心在右腳,左環跳穴找右肩井穴為背靠。不可以用肩硬撞對方,須在已身與對方皮膚稍相接觸之際,以肩胯合勁,加之意氣靠之,或上或下,隨機而行。至於自己之身法步法,尤應注意。順步前腳順插入對方之襠內,成丁字形,否則不能得勢。靠在大履中,用之最多。惟靠時應虛領頂勁,含胸拔背,尾閭中正,眼神注視對方。此處更順防護自己面部及所靠之臂。不然一有疏忽,則易被人擊面,或有撅臂之虞。故靠時另一手須護於靠之手臂肘彎處,以防不測。能發靠勁雖體弱勁小者,亦可攻擊力強之人,因靠勁較手勁、肘勁更大。
太極五步
太極五步是太極十三總勢中的五種步法,即指進、退、顧、盼、定。這五種步法同樣也對應著人體經絡臟腑的有關竅位,同時也與五行對應,即金木水火土。現將其對應關係分述如下:

(1)前進:在五行中屬水,方位正北。人體對應穴位是會陰穴,此穴屬腎經。此勁的勁源在會陰穴,如欲前進,只要意在會陰穴,眼神向前上方看,身體即自然前進。從外表看,此勁只表現在步法上。蘊於內者,即粘勁。
粘勁,主前進。粘勁帶有主動性,系用自己的手、腕、臂來粘對方的手、腕、臂,將對方粘起,使對方引進落空,達到牽動四兩撥千斤的目的,為太極拳推手中最重要之基本內勁。粘勁要求輕靈,周身放鬆,手上絕對不可用力。粘勁好像釣魚,身體好似魚竿,特別是脊柱部分,要中正安舒,胳臂好像魚竿上的軟線,手和腕部可比做魚鉤。要想用粘勁將對方粘起,此勁一定要由它的勁源會陰穴發動,通過臂達於手或腕部,胳臂必須鬆軟無力,手和腕部要輕靈。此時主動粘或被動粘對方,都能達到理想效果。否則,胳臂有力,臂部僵硬,好比用棍子釣魚,棍子一動就會將魚驚跑。

(2)後退:在五行中屬火。火能化萬物。方位正南。人體對應竅位為印堂穴,此穴屬心經。勁源在印堂穴,如欲後退,只要意想印堂穴,眼神向前下看,身體便會自然後退。從外形上看,只表現在步法上。蘊于內者,即連勁。
連勁,即連貫也。連綿不斷,不脫離,無停無止,無聲無息。太極推手,實應有進有退,有化有發,退如得勢,則發亦自隨矣。其上身看似往後退,而意氣已前迸矣,此為以退作進之法。進則要有粘,退則要有連。誠奧妙無窮焉。反之,初學者在對方用力推來時,沒有連勁,身體單純後退,形成兵敗如山倒之勢,被迫跌出,乃不懂連勁也。真正懂連勁之後,即能得屈、伸、動、靜之妙,開、合、升、降之效。見進則退,遇出則合,看來則讓,就去即升。果能到此地步,即人懂勁境界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5:46 | 顯示全部樓層

(3)左顧:在五行中屬木。木屬直性。方位正東。人體對應竅位為夾脊穴,此穴屬肝經。此勁的勁源在夾脊,如欲側轉前進,只要意想夾脊穴往實腳之湧泉穴上落,身體便會自然地側旋著前進。從外形上看,表現在步法上。蘊於內者,即黏勁。
黏勁,如粘如貼,不丟不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松,丟之不開,投之不脫,黏勁在太極推手中可化解棚、擠、按等進攻手法。當對方進攻時,我周身放鬆,特別要放鬆自己的手和臂,不與來力抗拒。否則手用力反抗,即暴露了腰部勁源,反抗之手或臂即成為自己之勁端,易被對方通過勁端,擊中勁源。應在對方來力末接觸自己身體之前,即全身放鬆,立即意念夾脊穴,對準來力接觸我之部位,輕輕黏住往側面移動,使對方發力落空。注意黏勁在對方來力落空未跌出前,不可離開。

(4)右盼:在五行中屬金。方位正西。人體對應竅位是膻中穴,此穴屬肺經。此勁的勁源在膻中穴。如欲側轉後退,只要右手抬至與乳平(即以拇指與膻中穴相平),同時左手抬起至肚臍與心窩之間,而左右兩手心均向下,意想膻中穴微收,眼神順左手食指往下看,身體便會自然地側轉後退。上述為左虛右實,反之亦然。從外表看,表現在步法上。蘊於內者,即隨勁。
隨勁,隨即順從,跟隨之意,緩急相隨,不即不離,進退相依,不先不後,舍己從人。對方主動我為被動,隨其後而行。所謂亦步亦趨也。太極拳有舍己從人之術,對方接觸自己身體何處,該處即應相隨而靈活,假使接觸手,手不單要放鬆而要保持靈活;接觸肘,肘放鬆仍要靈活;接觸胸部,胸要放鬆靈活,周身處處都應如此。但應注意,接觸手時,意念集中在勁源的膻中穴上,膻中穴對正手輕輕相隨,如此類推,對方接觸我何部位,膻中即與該部位微微相合,隨其動而動。如意念集中在接觸部位,即為意之雙重。但應注意不丟不頂;對方進一尺,我退九寸,少退一寸即為頂;對方進一尺,我退一尺零一分,多退一分為丟。只有不丟不頂,才能引進落空,借力發人皆此意也。

(5)中定:在五行中屬土。方位正申央。人體對應竅位是丹田穴,此穴屬脾經。勁源在丹田,如欲立穩重心,只要意想命門和肚臍,立刻會身穩如山嶽。所以說五步應五行,五行在人體中又對應五竅。從外表看,表現在步法上。蘊於內者,即不丟頂勁也。
  不丟頂勁要練於內,形於外,只有內外合才能靈活奏效。中定不離位,含胸把腰松。對方來勢,或高或低,或橫或直,或左或右,或長或短,不能肯定。或先得能定步走化,當走化對方來力,意念要集中在丹田,前方來力,意想肚臍貼命門;後方來力,意想命門貼肚臍。不要與之相抗,當鬆開其來力後,勁源反之則為發,必便對方彈跳跌出。手或臂一覺著力,隨即放鬆變為虛,如遇偏重則松之,遇雙重則偏沉之,隨彼之來力方向而去,瀉去其力,不稍抵抗,使人處處落空,毫不得力,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意念守住丹田,變化在肚臍命門之間,全身松靜,保持我順人背,若能達此境界,對方雖有千斤之力,亦無法施用。輕靈玄妙,能收四兩撥千斤之效。
  粘連黏隨,即不丟不頂之勁。主進退,為太極推手中最需要之基本內勁。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八法,可以用姿勢表現出來,可以比做陽勁。粘、連、黏、隨,沒有固定姿勢可以標榜,可以比做陰勁。此勁由推手而來。初練時兩手不知所覺,猶如木棍;逐漸由手而臂、而胸、而背,乃至周身皮膚,逐漸生有感覺,有感覺如可粘黏,有粘黏始可將敵吸住,為我所制。此種粘黏,須由高明教師引領之。比如蓄電池充電,教師為一發電機,學習者為一無電蓄電池,老師教學生如同蓄電池充電。功練成如發電機已將電充入蓄電池中,以後蓄電池才能單獨發電,俗稱喂勁。故練習此勁至相當程度後,皮膚上有似雲似霧之氣,如漆似膠。一遍對手,即不丟不離。非但兩手如此,周身皆然。其技藝愈高,氣愈厚,而面積愈大。但此氣不能目睹,僅能感覺,故藝高之人,于推手時,一搭手即知對方程度。其理即在彼此粘黏圓圈之大小也。此勁為太極推手中最重要者。初步必須練習,否則不能研究其他諸勁。初學者不可不注意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6:40 | 顯示全部樓層
這些是王培生先生的東西.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彧是楊禹廷先生呢?

........空空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7:24 | 顯示全部樓層
空空 寫到:
這些是王培生先生的東西.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彧是楊禹廷先生呢?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 也直接跟過師爺楊禹廷先生幾年.

不過據他說, 這與楊家的東西是相通的. 老六路雖然講究棚、履、挤、按、采、挒、肘、靠皆非似, 初學時需要把8勁的勁源搞清. 上文即其勁源

........網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8:03 | 顯示全部樓層
空空 寫到:
這些是王培生先生的東西.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彧是楊禹廷先生呢?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 也直接跟過師爺楊禹廷先生幾年.

不過據他說, 這與楊家的東西是相通的. 老六路雖然講究棚、履、挤、按、采、挒、肘、靠皆非似, 初學時需要把8勁的勁源搞清. 上文即其勁源

..........網友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4-3 09:24: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4-3 10:22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20 19:48
李和生先生的吳家太極老師是王培生先生, 也直接跟過師爺楊禹廷先生幾年.

不過據他說, 這與楊家的東西是 ...



上面演示的所謂「大履」,跟李和生大師的釋義相同。是同一脈的人吧!

大履」竟然缺乏「」勢。所演示的卻是「採、挒、肘、靠、」。「挒、肘、靠、」是十三勢中的五勢。「」是十三勢中的另一勢。是那一位大師最先把哪五勢拚入「」勢中的???

大履步推手」練習的是「」與「步」的協調,是走動的大步走動兼配合腰馬。在與對手走動的同時,還要注意粘黏連隨與纏絲。這纏絲也是大動作的大圈纏絲是圈,不是自轉的轉動

空大師 & 香港人要學「大履」的話,到油麻地找何敏駒師傅吧!台灣人、大陸人去香港也很方便呀,不要自行瞎猜了!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4-4 08:09: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4-4 08:14 編輯

大履步推手


上面演示的「大履」,是Youtube上可找到最接近正確的身法步法了。其他的不值一提!
腰、馬、步、粘、黏、連、隨、大圈履手等,仍大有改進之處!
評語:兩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好像“到喉唔到肺”!


..................

Zoce 發表於 2014-4-4 21: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4-4 08:09
大履步推手…

下下出擒拿手,又唔差得晒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4-6 10:27: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4-4-6 10:32 編輯

不是陽勁

太極大師的優點在於別具聯想力。他們不懂太極搏擊技法的運作技巧,但又不能自承不懂。最好的辦法就是大談陰陽五行。把「八勢」說是陽勁,而「粘、黏、連、隨」是勁,是明顯的不懂太極技法。

首先,本欄目談的是
「大履」。但「大履」一勢中竟然沒有。文中談的都跟「大履」無關。大師不懂,就只能扯上一大堆無關的東西。是典型的口水大師症候。

八勢」不是陽勁。「八勢」中每一勢的運用都含陰陽。「粘、黏、連、隨」不是勁,是「八勢」中每一勢的運作法則,與無關。

............................

花留香 發表於 2014-4-9 05:1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4-4-3 09:24
大履步推手..

上面演示的所謂「大履」,跟李和生大師的釋義相同。是同一脈的人吧!

本專題第一篇講大履(手履,下同),這貼文的描述與所認識的楊式類同。楊式大履推手,又稱四隅推手,主練採肘靠,以及步法,位置四斜角;相關的四正推手,練掤履擠按,位置四正方。
有趣的是:馬岳梁傳人的大履推手,練習履擠肘與脚踢,和步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3:32 , Processed in 0.008553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