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沈明 來源:太極網
一、 運動性質和目的的不同。
武術散打是競技運動,它的競賽規則使運動員既能充分發揮搏擊潛能,又能有效保護運動員的人身安全。在技法上,除不許用損身的拿法外,任何流派的打法都可以運用,充分體現了傳統武術鬥勇、鬥智、鬥力、鬥技、爭霸的精神,是十足的對抗性運動項目。而太極拳是以拳載道,以拳演道,以拳求道,是修行的方法之一,太極拳理是以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八卦等為理論基礎,修先天,補後天,練成內丹,以達到取坎填離進而延年益壽的最終目的。而在練拳的過程中,產生的技擊能力,只能是一種小技,是副產品。所以,太極拳和武術散打是性質和目的不同。
二、訓練方法不同。武術散打的訓練方法,是非常專業的大運動量訓練,按照散打競賽規則,千萬次攻防動作的重複訓練,以達到攻防動作下意識的反應自動化。在快、准、狠的實戰演練的訓練中,以提高意識品質,適應比賽環境和條件,這種專業訓練可以使先天條件較好的學員在二至三年就可以達到參加比賽的條件,而且還可以獲得好成績,用一句俗話說“學了就管用”。
反觀太極拳運動,練意不練力,主要要求是松、靜、勻、穩,這裡任意一個字,要想練好它,少則一年半載,多則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同時還有加強理論學習,學懂弄通《易經》,《道德經》等經典古籍,以便理論指導實際,這些過程也需要大量時間。再說,學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比較複雜,從站樁開始練起,先練靜功和動功,再到行功,而後再學套路,這才進入推手(包括發放手)階段,最後才是不受抑制的散手(包括斷手,拿手),這一套下來真應了“太極十年不出門”這句話,但真出了門,你也不會打,因為你還沒有實戰經驗,相同時間練拳,練散打的十年後可能已經退役了,或者當教練了,而練太極拳的人,才剛剛出門,更不會出什麼成績。
三、推手“遊戲”與散打比賽的性質不同。在散打擂臺賽上,常見一方選手將另一方選手推下擂臺,這種“推”是見機行事,乘勢借力,是無可厚非的戰術。但如果只靠推,那麼就只能等著挨打。而在太極拳界,很多人把練拳架和推手當成全部內容,把搠、捋、擠、按、采、捌、肘、靠這八法當成太極拳的主要攻防技法,很少人練散手,其實是本末倒置,進入誤區。真正的體用是散手,太極推手是十分初級的對抗性練法,它不但能夠提高雙方搭手時大腦反應和皮膚觸覺的靈敏度,還能夠檢驗雙方樁功和各種勁力的效果。它溫文爾雅,友好和諧,並帶有遊戲性質,與武術散打相比,散打的遠踢近打貼身摔,不管雙方距離怎麼變化,都能機動靈活,隨心所致,只要揚長避短,對症下“藥”,就會取勝。所以推手高手大多只會推,不會打,必然失敗。
四、太極拳散手與武術散打打法不同。現在武術散打突顯少林拳打法的實用性。用四條原則來說明它的打法,這就是:第一,以長打短;第二,以硬打軟;第三,以快打慢;第四,以強勝弱。事實證明,這四條原則是完全正確的。而太極拳的推手和散手也有四條原則,這就是:第一,以慢勝快;第二,以靜制動;第i,以柔克剛;第四,以弱勝強。對於太極拳的這四條原則,只有實力與對方相差無幾的優秀運動員,或者太極練到了“階及神明”的高級階段,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時,才能隨心所欲的應用這四條原則。如果與對手實力相差懸殊,太極功夫又沒有真正上身,就不要生搬硬套的運用這四條原則,否則,事與願違,失敗的更快。最好的辦法是以奇勝快、以變制動、以剛柔相濟勝剛、以勇勝強,正可謂“兩軍相逢勇者勝”。
由此,太極“高手”上不了武術散打擂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