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2-3-10 20:13 編輯
3.2 飛鶴拳的技術與技擊特點
飛鶴拳是以“飛”為主要技術特點的。“通之為飛”, 所謂通就是舒展之意。飛鶴拳其特點比其它鶴拳更為形象、舒展、大方。飛鶴拳多模仿鶴的飛翔、跳躍、展翅拍擊等動作, 吸氣上提似飛, 常以聲助力, 動作形象優美。飛鶴拳在訓練中步法上要求兩腳尖內扣。步法以梅花樁為主, 技擊時進退變化似三角馬。身法上也講吞、吐、沉, 兩臂的動作較多, 有如鶴翅拍擊水浪之勢。飛鶴拳的技擊特點: 兩臂象徵著鶴鳥的雙翅, 出手時雙手肌肉高度緊張, 兩手不斷地發出一陣陣地顫抖之勁, 有時還發出長鳴之聲, 以發聲助發勁。多用鼻吸氣,以口呼氣。吸氣時氣沉丹田, 應保持有上提之感, 從而發出一種“顫抖”之勁。手法上有擊、勾、摔、點、貼、蓋、壓、剪、彈等, 做到步步逼近對方, 手到勁即到, 處處步步控制對方重心, 時時處處受制於我。
3.3 鳴鶴拳的技術與技擊特點
鳴鶴拳是以“鳴”為主要技術特點的。善用掌, 以發聲助力。以意為神, 以氣催力, 拳勢激烈, 上肢動作較多。身法要求沉肩垂肘, 含胸拔背。步法要求穩固, 落地生跟起, 氣沉丹田, 腰、腿、臂貫穿一氣, 力求順達, 講求蓄勁。在發勁後, 勁力到達各關節時, 有明顯的“顫吹之勁”。福建人稱這種勁叫做“痹”。每次發出“顫吹之勁”時, 兩手有顯著的彈勁, 不斷地顫抖, 待勁催達頂端時突然出擊, 使之有“寸勁”。鳴鶴要求在訓練之時應注意頭要頂、項要穩, 要含胸拔背, 要沉肩垂肘, 注意力集中, 使目光敏銳有神, 動作矯健機靈, 神態安詳, 以頭、身、手、足四種力勢為三戰步法的根基。鳴鶴拳在技擊上的特點是: 在技擊上也講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變化。在剛與柔之間要求做到剛而不僵, 柔而不軟, 勁力透達。在技擊時就能“觸即變, 發如箭”, 當你一接觸到攻擊手時, 就善於觀察其攻勢, 即時變化自己的手法而擊敗對方。在引進對方時應注意見力生力, 見力化力, 見力棄力, 做到知人力, 而我力不被人所知。退手、退身、退步; 進手、進身、進步。做到攻擊時發勁準確有力, 力透達。
3.4 宗鶴拳的技術與技擊特點
宗鶴拳是以“宗”為主要技術特點的。“宗”方言, 難以用確切的文字來表達, 只能說個大概。我們知道, 狗從水裡爬上岸時, 身上總是發出一種彈抖之勁,把身上的水在片刻之間彈掉、抖淨。狗的這個動作叫“狗宗身”, 這種彈抖之勁就叫“宗勁”。所以我們說,“宗”有“彈、抖、撞”的含義。宗鶴拳在訓練中就是要求每個兩臂彈抖之功, 以及兩腿縮繃之勁, 要求做到“兩手如竹繩, 兩腳如車輪, 進如猛虎出林, 腿如老貓伺鼠。”身法上則要求做到;“龜背鶴身, 蝦臂狗縱身。”訓練時多以套路形式出現, 就更加突出吞、吐、浮、沉, 剛柔相濟的特點。宗鶴拳在技擊上的特點是: 見力生力, 見力化力,見力得力, 見力棄力, 注意不注氣, 注氣注不力。手上講求金、木、水、火、土五行變化, 善用“斷手”、“挪手”、“沖手”、“摔手”。腿上常用“返腿”、“踩腿”、“掃腿”, 講漸打漸進, 漸打漸退, 講閃躲帶打。
3.5 食鶴拳的技術與技擊特點
食鶴拳是以“晾之為食”為主要技術特點的。食鶴拳多用指, 有如鶴啄食狀, 動作輕巧、快速, 手上也講五行變化。要求以靜為主, 靜以養神, 一靜百靜, 一動百動。它的靜是以意守氣, 養其浩氣。動時快速勇猛, 講究精、氣、神、手、眼、節的配合。拳勢有時較為激烈, 上肢動作較多。步法穩固, 練時以兩足為根, 力由根起, 勁在腰頭, 氣沉丹田。腳上講落地生根, 吞身逐臂, 井井向上, 動作整齊清晰, 身正步穩, 穩靜內在, 內外合一。運動起來給人以沉著、穩靜, 靈活多變, 勇猛而剽悍的感覺。手法則要求四平八正。馬步常用三角馬。食鶴拳在訓練中要求吸氣和吐氣經常發聲。食鶴拳在技擊上的特點是: 講突然出擊的, 拳諺說:“食鶴變, 五行變”。技擊時腳上是“無搭不伸腿”的( 即手上如沒有纏住對方身上某個部位時是不起腿的) 。步法有落地生根與不生根兩種, 進實退虛, 棄力借勢, 跟進如拔河, 蝦退狗宗身, 出手如刀眼, 交手似羽毛。手法上分天、地、人、和四個字, 天手如潮( 上挑之勢) , 地手如刷( 下踩之勁) , 人手為撞, 和手為彈。
4 五種鶴拳技術特點同異處 4.1 相同點
鶴拳的共同特點是頭頂項穩, 拔背松腰, 松肩松胯, 提襠吊肚, 步法穩固, 上下各關節連貫一致, 講求“落地生根, 五點金落地”( 即指及五趾用力抓地) ; 手法要求“天對地”( 即手足相對) , 強調兩臂能發出強烈的彈抖勁,搖身駿胛。拳訣雲“鶴法全靠搖宗手”,“搖”為柔, 主化勁;“宗”則剛, 主彈勁。要求剛柔相濟, 見力生力, 見力化力,“收手軟如棉, 出手弓送矢”。鶴拳講求精、氣、神的高度統一, 也講究精、氣、神、手、眼、節的配合。練時凝精鑄神, 同時尤重運氣, 以意行氣, 氣沉催力, 勁發於腰。它們在技法和訓練要求方面也有許多共同之處, 比如它們初學時除站樁立馬外, 都講三戰( 即頭正、身正、馬正) 與三變( 即手變、身變、步變) 為基本;都講氣沉丹田, 練丹田功, 以氣補勁。由此它們的呼吸特點都是由胸式呼吸引向腹式呼吸, 呼吸要求深長、均勻、有節奏, 故身法上也都要求其稍含胸( 含胸更有利於使呼吸深長細柔) 。技擊時都要求內外合一, 有明、暗勁之別, 來源於明見於外形, 暗潛於內在, 借助明暗二勁。都是手上的動作較多, 手法都要求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變化, 講求相生相剋。在訓練時都自始自終得保持著吞、吐、浮、沉的變化。它們都是講求短打。腿法一般都要求“無搭不出腿”, 也就是說不纏住對方的某個部位不起腿。
4.2 不同點
它們作為相同的技術拳種, 但又各有其特點和獨到之處: 縱鶴注重“縱勁”, 注氣求靈活之力; 宗鶴注重用“宗勁”, 剛柔相濟; 鳴鶴以聲催力, 激烈勇猛; 飛鶴舒展大方, 動作形象; 食鶴輕巧快捷, 靈活多變。在技擊方面, 縱鶴拳以飛、鳴、宿、食之精髓融入顫抖之震動, 即兩臂彈抖之勁、震撞之功以及兩腿屈伸之勁, 制敵於機先。宗鶴拳擅長全身發勁, 講究五撞, 即在進攻時用頭撞、肩撞、肘撞、胯撞和膝撞, 又善聽勁,順勢撞抖, 擊敗對方。飛鶴拳兩臂動作多,猶如鶴翅擊拍水浪, 形象生動。鳴鶴拳多用掌, 動作如梳理羽毛, 機警靈活, 另有發聲,如鶴鳴叫,鼻吸口呼, 腹式呼吸。食鶴拳用指似啄食狀, 動作輕巧快速, 亦兼用腳, 手腳並用。在勁力方面, 縱鶴拳講求發出一種震勁, 這種勁又稱之為“催勁”, 就是指收縮力加強, 加上氣沉丹田, 以氣催勁, 以聲助力發出; 宗鶴拳講求發出一種彈力, 就是指只要手觸到對方身體任何部位, 都會使對方感到觸電似的“麻痹”; 鳴鶴拳講求發出“顫吹”之勁, 由柔而剛, 由剛而堅, 就是剛而不僵, 柔而不軟, 勁力透達; 飛鶴拳講求發出一種“顫抖”之勁, 這種勁並非全是剛勁,它是剛中帶柔, 柔中帶剛, 總的來說是偏剛; 食鶴拳講求使氣助勁, 武術家稱之為內功或氣功, 就是穩靜在內, 內外合一, 似柔似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