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683|回復: 1

空圓轉——太極拳的學與悟

[複製鏈接]
lutongsan 發表於 2012-7-25 10: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八年前,才五十歲,卻開始有力不從心的無奈,左腿一直有舊患,右腳「拇外翻」,走路中心不一,腳呈長短,尾骨酸痛,還要受五十肩的折磨。 孩提時學過少許的少林五祖拳也幫不上,自自然然想到内家拳。在家附近的公園學了兩三個月太極拳,算是啓蒙吧!

偶然看到報章,有「老六路」的講座。講者楊雲中老師講太極拳,從拳架到内功心法,從太極拳的承傳到中國傳統文化,很有内涵。從此,我追隨楊老師學太極,一直到現在,從沒間斷。

楊老師開始教的是老六路,後來逐漸加入王氏水性太極的功法,有較多的扭環和圓轉動作。我們一班同學,無不讚嘆老師動作優美,又圓又滿,能飄能沉,一動無有不動。反觀自己:身體僵硬,動作彆扭,整體協調總是差一點點。

這段時間,有部份同學覺得進步緩慢而選擇離去,我卻沒氣餒,自覺要加倍努力。每天清晨起來便練,如是者九個多月,把整套老六路的架子練熟,漸感身體鬆開,舊患痛症亦不藥而癒!所謂「拳打千遍其理自現」,一些平時沒弄清的拳理,往往在靈光一閃之際豁然開朗。想起那些半途而退的同學,不禁替他們可惜!
從個人的學拳經驗來説,大概經歷了四個階段:(一)肢體導引階段,(二)水性階段,(三)鬆沉階段,(四)氣化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學的第一、二年,主要是肢體動作的重復練習,開始時左右上下常兼顧不暇,身體僵硬不協調,練習之後常有局部酸痛的情況。但過了一段日子後漸漸適應,周身協調能力加強,每次練功後暢快非常。

第二階段是第三、四年,通過丹田帶動,開始體會到身體的鬆柔和流動,拙力漸減,動作如流水,有飄的感覺。

第三階段是第五、六年,身體能做到鬆沉。如對手以力進逼,我維持中定安舒,腳掌黏著地面(不是撐),並在接觸點鬆開,使對方有空的感覺,找不到著力處,這樣便很難把我推倒。

第四階段是第七年到現在,是從水的流動感轉化為氣感的修煉。諸如八卦走轉、如是功,是練開合的功夫,「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將水感氣化,吞吐開合聚散。練太極棒時,舉輕若重,拙力全去,神意氣滿,體悟何謂手上「沒東西」,其妙無窮!自手而腰,現在做前後左右360度螺旋扭擰之際,肚皮尚感到有點東西,只盼來日能練成「空中心」,肚皮能「沒東西」,群環穿梭中心,全身鬆透,豈不快哉!

回顧學拳經歷,看似循序漸進,實際上是山重水複、交叉體悟。期間楊老師教授的招式套路改了好幾遍,功法也有不同的變化,但一理貫之,老師是用太極拳的肢體語言來描繪儒釋道的理念。

楊老師常講「神意氣滿空圓轉」。空就是佛家講的空性,禪宗的「無念」,道家的「以空顯用」,孔子的「中庸」(立如平準,守中用中)。圓就是太極,是宇宙的圓運動軌跡,佛家的「圓覺」,莊子的「齊物」,儒家的「安身立命」。轉就是易經的陰陽變化,金剛經的應無所住,道家的應物自然;轉能生萬法,但終歸一法,一法歸無法,即「道無為而無所不為」。

就拳架的意義上講,「空」是不執著自我,把自身交給天與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圓」是周身融融,神意氣貫注一體;「轉」是周身重量和意氣的流通交換。這些都是老師經常給我們講解和示範的内容,練套路如是,練推手亦如是。

按老師的方法練習,一日復一日,大概是日子有功,空圓轉的功夫日漸在我身上體驗出來!話説我早晚在家附近公園練拳的時候,常有街坊或途人駐足觀看,其中不乏武者及拳師。有時互相問訊之後,大家便想一試身手。通常是對方先要求與我摸手(推手),我一般也願意接受。事實上我也樂於測試一下自己,但我從不計較輸贏,切磋切磋嘛!正如老師教誨,推手是兩人互相幫助,互相進步,要放下輸贏心——恭敬對方。所以,當對方依太極之理推來,我以太極之理迎回,這是順緣;當對方用蠻力推來,我還是以太極之理回應,這是逆緣;無論順逆,都是鍛煉身手的機會。在我經驗中,只要能把「空圓轉」的原則靈活運用,往往能將來力輕輕化之、吞之,並將對手拔根送出,屢試不爽!
蔡國聯口述  (筆錄及整理:路僮叁)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7-25 17:26:25 | 顯示全部樓層
學習了!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1-1 07:53 , Processed in 0.02279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