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71|回復: 2

十三勢歌真意為探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 16:47: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 16:48 編輯

導讀  

先說說中定;當我剛開始學拳時問啟蒙教練(麗雪)何謂中定,他說不知道,回去請教他的老師,得回來的話是:每一式的定式就是中定。心中對是否得到明師產生了第一個問號!

H文章有一大半談得是中定;她把”中”放在三維座標的原點,而”定”把它當作”勢”未起前的狀態,是很好的理解途徑;或許各位會認為H談中定和定式不是同樣意思?

否,差得很遠;定式是一個勢的走完的狀態,若是,則要中定的目的何在?H的意思應該是”勢”之未起前的狀態,所以中定是在找出”勢”能發展的最佳途徑,二者差異真的很大。當我在練熊氏其中的按時,林清智老師每次都說先有中定再按出,若是定式,何須強調先有中定?

依此,「十三勢」的棚、履、擠、按、採、挒、肘、靠、顧、盼、進、退皆有中定。

當然文章中有些地方的解釋隨興了點,諸如無使凹凸處,或談雙重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可以拉出來成單篇討論的,或許下次大家可就其中的問題集中來談,但H的這篇文值得閱讀,因為可以打破目前許多視為當然的謬見。
=================
重讀「命意源頭在腰隙-向愷然練太極拳與推手(以下簡稱“向文”)」,先是讀到王潤生先生見作者做攬雀尾時笑說「不應練了,開不成開,合不成合」,暗忖著:「所以做任何太極拳動作一定要有開合囉?」,接著又讀到王先生手拿摺扇一開一合問到作者:「這個開合是怎樣產生的?」,….指著扇把子的「紐」說「需要有這個東西才能開合」;再指著房門道:「就和這門需要有這個樞才能開合一樣」,讀到這裡,腦海中出現自己唯一會做的熊經畫面,突然了解:當我把重心放到其中一腳,固定腰部以下向前不動,再讓腰部以上做轉身動作時,我就是以脊椎骨為樞,在腰部以上做了開合的動作。

繼續往下,王先生又提示作者:「你但知道主宰於腰,卻忽略了「『命意源頭在腰際』(註:應為「隙」字)的際字,和『刻刻留心在腰間』」的間字。你要知道這兩個字是太極拳的命脈所在,他就是太極拳名稱的來由;找不到這個,十三勢便找不到中定」,這時腦海出現第二個畫面:太極的陰陽轉動和我「鳥瞰」自己做熊經轉身的動作合而為一!而如果這「隙、間」兩點竟能被無限上綱到太極拳「命脈所在」、「名稱由來」;甚至堪供尋找「中定」,那我就不免想大膽假設:「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做出來都應該要像太極圖裡的陰陽兩極一樣,在一個定位系統裡面,繞著一個定點或軸線來「轉」動了」,在此假設下,首先決定先確立定位系統(也就是探尋”中定”),然後依此系統依序開演。

由於此文中所有對於太極拳之體會,悉數盡出於”向文”,並且是一個點一個點的了解而來,因此下面主要將先報告自己得之於該文而可能與該文未盡相同或有所體悟補充的幾個想法,最後再就十三勢歌中的部分文句,大膽提出自己的假設,以待前輩斧正。
================
正文

【三維座標立體定位-兼定論「腰隙」所在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XYZ三軸立體座標?做太極拳動作,首先必須完成立體座標定位,也就是尋找中定。(以下推論的發想過程過於瑣碎,拙筆難以盡述,茲不贅)

以基本立正姿勢來說,腰隙(命門)就是立體座標原點,脊椎骨是Z軸,X軸是從原點向身體左兩側延伸並與Z軸垂直的水平線,Y軸則是從原點像身體前後延伸並與Z軸垂直的水平線,三軸兩兩相互垂直,而腰間之所指,就是這個立體定位系統。

把脊椎骨定為Z軸應可理解,因為拿熊經來說,當我們轉動上半身,脊椎骨明顯就是「門樞」,而何以定腰隙為原點呢?這是因為人體凡是在下身站立不動的前提下做一點彎腰的動作,無論彎向哪個方向,都是以脊椎骨的Z軸為直立軸來彎,而且因為身體實際能彎的脊段,就只在髖骨頂點到肋骨下緣這一段(簡稱”腰段”),因此以左右方向的彎腰動作來說,無論彎曲到任何角度,這彎曲的腰段上最彎()的那一點(切點),一定是腰段正中間,而且腰段一彎開,理論上最靠近這個切點的上下兩截骨頭中間就會略開出一個縫隙,(或許這就命名腰隙之緣由),經對照穴道圖所繪,此點正是命門穴所在,因此遂大膽假設腰隙即命門,而將人體軀幹所能做的一切彎曲動作「原點」,定位為腰隙命門所在了。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渺」、「單重則隨,雙重則滯」、「進退須有轉換」、「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

現在,請大家發揮一下想像力,先想像一張董座專用的旋轉椅出來~它的椅背非常寬,就像有左右兩肩一樣,而且還有兩個大扶手,同時還有一個底座旋轉軸,這個軸,我們就當它是人體的脊椎骨:Z軸。現在,我們把這張旋轉椅當成一位太極拳高手來試試身手,用以理解拳譜所述。

所謂「重」,可以理解為受力(重力)點。

當我們面對旋轉椅,用左手單推一下旋轉椅面對我們的左邊扶手,旋轉椅就會作順時鐘方向旋轉,反之則逆時針旋轉。如果我們的施力,只落在旋轉軸的單邊,那麼椅子就必然可以順利旋轉,這便是「隨」,但是如果把力量同時施在旋轉軸的左右兩邊,這便是「雙重」,那麼椅子就無法「轉」動,而稱為「滯」了,一旦發生滯的情形,那麼椅子就不會再旋轉;無法再施展待極拳法,並且會往後退了。而除了雙重的情形之外,如果施力點是直接朝中心軸而來,那麼旋轉椅同樣也會發生無法轉動而會後退或後倒的情形-在面對這兩種外力的情形下,旋轉椅若想不倒,唯一的解決方案,就是變換座標系統位置;也就是把旋轉椅往左或往右移動,就像練熊經時移動重心一樣。但無論如何移動,都必須掌握住一個原則,那就是所選擇的新位置,必須要能讓外力在觸到椅子時,重新讓外力變成是落在旋轉軸的單邊,椅子才能有效作出旋轉動做,這就是「進退須有轉換」。另外,任何一個動作只要完成定位並開始作畫圓動作,在同一個動作結束之前,底座乃至旋轉軸(中定)絕不能移動,否則就會像以圓規畫圓時,畫到一半就移動插在圓心的固定腳一樣,讓所畫的圓發生缺角了,這就是無使有凹凸處。至於無使有缺陷處的情形,無法想像,但問題可能出在原規的旋轉腳,而非固定腳。若中軸(中定)中途移位(指同一動作完成前移位,而非轉換系統),或是所作的動作根本就沒有事前固定好中軸,那就畫不成圓,而會發生「開不成開,合不成合」的情形了。所以關於中定應當注意的事項,應該有以下幾點: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 16:5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 16:51 編輯

1.
為了要能做好畫圓的動作,動作之前一定要先「確認」好那個動作的中軸線或圓心,也就是中定,由於個別的畫圓動作該怎麼做,取決於外力的方向而變換,因此中定的定位也是視外力方向而當下決定的,這就是所謂「定無常定,方為中定。

2.
當某個動作的中定被決定之後,在這個動作完整做完之前,中定絕不能移動,圓才能順利畫完,因此十三勢歌中,要求「尾閭中正神灌頂,滿身輕利頂頭懸」,意思是要求Z軸在同一個動作之中,不能歪斜移動,意即:除了要求「尾閭」這個Z軸下端的點要能中正不動外,「頭頂」這個Z軸上端的點也能懸垂頂正,以確保Z軸中定不歪斜。而之所以說是神灌頂,可能因為脊椎骨其實非如垂線般筆直,而是有弧度的,因此實際要求的是一種抽象性地自尾閭直貫至頂的直。

3.
在面臨直衝中定而來或雙重型的外力時,要迅速移動腳步下盤,以變換定位系統的位置;有效拉開觸擊點到中定的距離,也就是要拉出旋轉力臂,以求能依新的中定作出漂亮的旋轉動作,而只要能拉開觸擊點到中定的距離,一旦熟練,距離(力臂)再短都能畫圓,這就是「精練已極,極小亦圓」。

4.
由於並不認識熊經以外的太極拳動作,因此不知是否有哪種動作是以脊椎以外的地方當作中定的,但我想像如果有一種小範圍的動作是只局限於一支胳臂;動作時身軀絕不會動,那理論上中定應該就有可能是肩頭關節等部位,也就是「紐」,總之,每個太極拳動作如果要能夠作出滿分的發揮,那練習時就一定要能確定出每一個動作專屬的中定;做好定位,後能陰陽而轉。
【「捨己從人」、「神以知來、智以藏往」、「聽勁」、「不丟不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引進落空合即出,拈連粘隨不丟頂」、「發勁須沉著鬆淨,專主一方」】

太極拳是一種隨緣拳;即便「虛籠詐誘,祇為一轉」感覺有些主動設計,但終歸還是會等對方上鉤先攻,他才後發一轉,對方若不入籠受誘,他是絕無先發的,這種態度與方式,讓太極拳註定是一種內涵深厚定力與智慧的圓融呈現,所以要想真正體得太極拳的精隨,首先就必須涵養一種隨緣而不主動攀緣的閑適定力;不動時有定的態度,動時更有定的從容,所以講「捨己從人」,因為在應敵時,它並不主動設計攻勢;攻勢的決定,總須先確認對方先攻內容才能在後做出因應決定,這也就是神以知來、智以藏往的真意:他必先知來方有所往,而知來與藏往又是同時發生的,怎麼說呢?先聊聊聽勁吧!

所謂聽,聽者與音聲是並不相觸而存有距離的;耳識聽覺的產生是隔空即可發生;並不像觸覺味覺必須在皮膚、舌頭實際接觸到物體、食物的瞬間,才能發生的。太極拳既是拳法,在武術中又是特別講究拈連粘隨不丟不頂的,處處皆「觸」,何以言「聽」呢?那是因為學習聽勁最重要的,是在接觸不離的原則下,利用與攻擊共同移位的「不丟」去感知對方勁道的「方向」,並用虛不受勁的「不頂」,去感知對方勁道的「虛實」,由於這個接觸過程是為了感知勁道,而又絕不讓這勁道有機會出於彼而入於己,故雖有膚觸,但不謂觸而謂聽,這個聽字,充分表達出接觸唯一目的在於感知,而唯一原則,就是絕不受力;一旦受力,那麼對方勁力至己,就失「聽」而成「觸」了!初習聽勁者,難免多少受勁,但習知既熟,便可達「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境界,並且是渾身可聽,而非僅十指羅紋了。

了解聽勁之後,便知這是太極拳的攻擊準備,但準備至何程度始可發攻呢?~就在感得(「合」)其勁道虛實、方向的「同時」進行發攻(「即出」),你的攻擊力道,必須尾隨其後並與之同向發出(「專主一方」),讓對方承受彼力加己力的攻擊,此所謂陰陽相濟。如果前此聽勁作的不究竟,未能做到「不頂」,那麼頂力便會抵消彼力,減損對方最終所受總力,而來力方向若未能正確掌握,那麼攻擊力度亦會因為發力角度與彼力未完全正隨、角度有偏而致減損。

【十三勢歌試譯】

十三總勢莫輕視  命意源頭在腰隙
破譯:十三總勢之動作,悉以腰隙命門為樞紐中定。

變轉虛實須留意 氣遍身軀不稍滯
破譯:變轉虛實務須時時洞察敵勢,周身靈明以對,切勿稍陷雙重。

靜中觸動動猶靜 因敵變化示神奇
破譯:靜待敵來,既觸方動,雖動無想,隨敵應變。

說明:太極的攻勢是配合敵招敵式所臨機作出的,無須預想,身動意定。

勢勢揆心須用意 得來不覺費功夫
破譯:每一勢均須細加審度其動作原理,既明其理便可運用自如。

刻刻留心在腰間 腹內鬆靜氣騰然
破譯:腰間是太極罩門所在,慎防敵襲。(後半句無程度可解,靜待高明)

說明:腰隙命門所在之腰間,為太極拳行拳樞紐所在,遇襲萬須避開;宜動腳步以變換身體定位系統的位置。由於人體本得以腰隙為樞紐作出一切前仰後俯左屈右彎之太極轉動,但樞紐所在之腰間如若中襲,則立時「轉無可轉、避無可避,無法可解、唯有倒地」!!因此特加提點務必留心敵襲腰間,且無論來自於前後左右任何一方之襲腰動作皆須速避。不過,遇襲腰者變換位置,如果速度夠快,應該更有拉出攻擊點與腰隙間距離(力臂)的預備攻擊意義,那麼收效就更勝單純避守、維持重心了。

尾閭中正神貫頂 滿身輕利頂頭懸
破譯:若求腰隙中定不動,腰下尾閭務須力持中正、穩若磐石,以此為基,讓支撐力達於身頂,周身靈活利索猶如一絲單懸。
說明:頂頭懸是一種抽象形容,意指全身之靈活輕利、上下相隨,猶如一絲單掛;極度形容全身無處不可隨人而動、因敵而轉!


仔細留心向推求 屈伸開合聽自由
破譯:只要能掌握太極拳原理,每招每式均可正確作出最大發揮。

入門引路須口授 功夫無息法自修
破譯:太極拳原理至簡,但作用極大,凡有欲入門者,授拳之人均須細察嚴選,親作口傳,勿使傳於品格不端之人。既得口授,得傳之人即可依其原理,自修不息。

若言體用何為準 意氣君來骨肉臣
破譯:太極拳的宏博之效,全在於原理之掌握與臨機之決意,「神以知來智以藏往」,關鍵全在神、智二字,如能掌握,則周身即可依此拳法靈活運用。

想推用意終何在 益壽延年不老春
破譯:太極拳法之推求,其拳法益身、意態隨緣,可謂終皆有利於延年益壽。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 16:52:09 | 顯示全部樓層
歌兮歌兮百四十 字字真切意無遺
語譯:這首歌訣上面一百四十字,字字都具真實涵義而毫無所遺。

若不向此推求去 枉費工夫貽嘆息
語譯:若無法完全掌握上面一百四十字真實涵義,太極拳就難以學得其精隨。
==================
結語
【中定】
所謂中定,在運用上,他是動作的中心點,要找中定,就找動作的中心點。一旦找到,在以此中心點運動的動作完全作完之前,絕對不能移動這個點,這是定!理由是因為:一旦中心點移動,則物理上便有分力出現,攻擊力因之有所損耗,甚至完全無法發揮,因此研究每個基本動作的中定在哪裡,就是學習太極的基本功課,找到每動作的中定之後,所作的練習才會是有效的練習,將來運用而出之時,才能盡展四兩撥千金的太極智慧。所以中定既是太極的核心,也是太極的罩門,只要攻擊中定,太極動作就無從施展,或許因為如此,所以在歌訣中甚為幽隱,未予明示,今日作此破譯,如若真確無誤,則太極一門歷來慎擇傳人之用心,將破於我手,還望有緣見文者,善用其心,勿將太極用於不善之途,是所至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8:10 , Processed in 0.011444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