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29|回復: 2

《太極拳經論·歌訣精義解·譜》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8 14:57: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8 14:59 編輯

既然是“太極拳論壇”,就發表一些太極拳的文章,談談自己的認識,以與同道探討、交流、溝通,以期達到共識。
太極拳經歌訣(七言四句六首)
其一
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
爲因開勁兩捶爭,五指抓地上彎弓。
其二
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
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
其三
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
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
其四
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快手慢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
其五
掤擠按四正方,採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其六
極柔即剛極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
開展緊湊乃縝密,待機而動如貓行。

【題名解】
此乃七言六首太極拳修煉、建體、至用的經典歌訣。六首歌訣的內容各有所論的主題。
如:第一首歌訣主論身法五弓的內容,但是從“足弓”法的細節處著眼立論的;暗含有手背要扣的“手弓”法和身法中的“臂弓、身弓、腿弓”的五弓法之內容。
第二首歌訣主要論述內氣的基本運用法則、法式,及內氣外形匹配合一的虛實妙用之精義的。強調了內氣的修煉、運用,乃是後天返先天的基礎功夫內容。
第三首歌訣主要論述的是內氣功夫,是由“氣沈丹田的潤身”的系列方法修煉而得的,才能具備動分靜合的“哼哈”二氣之精妙的攻防之作用。但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一定要順隨爲法,才能將拳法一理貫而通之。
第四首歌訣主要是論述內氣外形剛柔相互爲用時的錯綜變化,達到太和一氣的妙境,才能具備一羽不能加的不攖人之力的神明拳道的藝境,達到拳道的藝境時就具備了“牽動四兩撥千斤”的精密良好的攻防功夫了。這不在於手動的快與慢,而在於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妙法之實施。
第五首歌訣主要論述掤、、擠、按,採、挒、肘、靠,四正四隅之八法和進退顧盼定五步法之內容的。
第六首歌訣主要論述運用五行八法的太極拳術,要柔極生剛才能得到虛靈妙境的真攻防功夫,運勁如抽絲還要處處明白讓力頭打力尾的“避向擊背”的法式,才能靜以制動,動若貓之輕靈,才能內動而令他人不知。
總之,這六首歌訣,簡單的論述了太極拳修煉的的基本功夫內容,藝境昇華的內容,及攻防功夫的拳道之基本標準的內容,是修煉太極拳術攻防之道必須精心研究的內容之一。
【注解】
、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身法要領:上有虛領頂勁的頂頭懸,沈肩墜肘的兩膀松活;下有收束脅中之氣的松腰坐胯的尾閭中正神貫頂及撐襠開胯的底盤穩健。
原譜“束脅”爲“束烈”二字,文理、法皆不通。有寫爲束肋的,束脅爲是。因爲肋與脅是有區別的,肋,通指肋骨;脅,腰至腋下的軟組織部位而言。《內功四經•納卦經》中說:“脅者協也,如魚有腮,一開一合,氣有升降矣。合則下協于丹田,後協於兩腎,中間一股大氣,自蓋骨下從兩襠內直沈至湧泉穴而止,複向後由足大筋向上翻出,自兩委中穴上由尾閭穴透入達夾脊,則與脅相交。••••••。胸雖出而不高,脅雖閉而不束,隨張而不開,此中元妙,有難以口授者。脅須以意出,以氣勝,以神率,則爲合式。非出骨出肉出筋也。用脅以氣之呼吸爲開閉,以手之出入爲開閉,一身之縱橫爲開閉,若求之于骨肉皮血之間則左矣。”據此則將“束烈”更正爲“束脅”。
所謂“束脅”,乃收束脅中之內氣,下入肚臍,由肚臍再收入到腰中命門穴,再由命門穴將內氣分兩股至股骨外端頭,內勁意以會陰穴爲中心將股骨外端頭左右對拔撐開,此即拳家所說的“撐襠開胯”。這樣,底盤自然穩健,步法動變就靈活自如了。
、爲因開勁兩捶爭,五指抓地上彎弓: 只因爲有了撐襠開胯的勁勢之目的,是爲了增強兩拳之對拉拔長的爭力的攻防效果。何謂爭力?《拳經拳法備要•用力》條目中說:“前手如推石柱,後手如扯拗馬”的兩手勁勢相反而又相互吸引呼應的勁勢。就是古拳譜中所說的“身如繩束”的周身一家的勁勢在雙手之間的體現。撐襠開胯的勁勢,又有利於雙足的五指抓地而足弓彎起,就是足弓要扣,雙足才能進退輾轉動變的輕靈敏捷穩健而得力。而“上彎弓”三個字,結合前兩句訣言的精義,以全身的身法說,又有腿弓,身弓,手臂弓的五弓之含義在內。以上這些具體內容,才是本歌訣立意的完整統一之身法內容。
原譜“爲因”二字,誤抄寫成爲“胃音”二字,這于文理、拳理、功法皆不通。故複以“爲因”二字代之,“爲因”就是因爲。之所以說成“爲因”,是因爲歌訣朗讀上口的音律需要而變通的用法。因爲撐襠開胯勁的法式,才有兩捶更好的爭力之運用。爭力,是拳家的術語,即自身對應相關部位對拉拔長的法式。如:撐襠開胯,是兩胯尖頭的左右爭力;兩捶爭力,就是“前手如推石柱,後手如扯拗馬”的開弓法式。體現了上以下爲根的呼應之法式的內容了。而外形手足的上下相隨的四象動變的法式,就是全身外形之虛實的最大的對應相關部位對拉拔長的對爭法式。而對爭法式的正確與否,不在於力量運用的大小,而在於是否勁意正確!
、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雖然身法以備,然而攻防進退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亦要輕靈爲佳。何謂輕靈?即攻防進退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如“蜘蛛遊網”;發招用勢似“荷葉滾珠”。具體的說就是身輕如羽、撐拳托掌若風煙的“不攖人之力”的法式,方能達到“來無影,去無蹤,一陣清風疏忽”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制勝之效果,謂之輕靈。這須要神氣內斂,就是“心能普照”自身,才是“氣自周全”功夫之火候,方能有外邊輕靈的禦敵制勝之功夫。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8 15: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8 15:01 編輯

這就要求自己的攻防拳勢,勢如長河,滔滔不絕,連而不斷。如果出現勁勢的斷而不接的現象,要懂得續接的方法。這就是“勁斷則意連,意斷則神連”的方法。因爲,自身攻防機制內主外從的關係,神圓意方,神到則意到,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力到。故而,形斷則氣連,氣斷則意連,意斷則神連,神內斂則圓融,故而無斷。故而說:莫教拳勢出現斷而不接的情況;如果拳勢不管出現了哪一層面上斷的現象,就要及時的續接補救;如果能保證拳勢不出現斷而複接情況,就要在“一氣”周全圓融上研究清楚。根據拳理知道,神氣本一也,神氣本一圓融的道體爾,即自己的法身道體。這個法身道體,具有知來藏往的功能,故而無斷,才能拳勢如長河,滔滔不絕,攻防勢勢相連。這就須要不斷的修煉氣貫周身的方法:“氣隨心到,心逐氣穿,心能普照,氣自周全,順隨爲法,時至神知,久而能力自加焉。才能式如行雲流水,無停無滯,瞬息存養,動靜清輕而敏捷,入手輕靈自神妙,方可以進退如意。”此論也就是“神內斂”的全部內容。以上所論,就是“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一句訣言的練、用之精義所在。

、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攻防拳勢,左攻右防,右攻左防;上攻下防,下攻上防。攻防部位不同,則自身具體的虛實匹配的部位、程度,亦不相同。但是,內氣健之體爲實,外形順之體爲虛,內實外虛匹配如一的法式不變。這與柔外剛中的法式是一樣的,上乃是虛實法說,此乃是剛柔法說,其機理相同。因爲自身是內氣、外形的陰陽逆從、勁形反蓄的雙控機制,故而每一拳勢中都能自覺的做到:有左必有右,有右必有左;意上則寓下,意下則寓上,拳勢的上下左右環顧而周之,勢勢自然而圓融。這就是從有形的後天,反還到先天的太和一氣的功夫藝境了,也就是自己的法身道體成的功果。這就是第二首歌訣的全部之精義的所在。

、拿住丹田練內功,哼哈二氣妙無窮:修煉太極拳的內勁功夫,有靜煉法式、動煉法式兩種。此兩句口訣是說“打展手”的吐氣開聲法動煉法式的,詳細內容可以觀看“武譜•打手撒放”一文中的注解。

、動分靜合屈伸就,緩應急隨理貫通:動分爲陽,靜合爲陰。內氣外形匹配如一,陰陽逆從,勁形反蓄,自然種種攻防拳勢中就自然的體現出“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動互爲其根”之分合同時存在的法式了。攻則爲動,守則爲靜,攻防動靜皆從他力取法,自然是隨屈就伸而不妄爲了;急則急應,緩則緩隨,乃是“道”的順隨法式之應物自然的一理貫而通之的。

、忽隱忽現進則長,一羽不加至道藏。手快手慢皆非似,四兩撥千運化良:太極拳的粘連黏隨之攻防技法中,具體有內氣、外形匹配合一而用的三種基本法式:內吃外靠法、內靠外吃法、黏走相生法。三法交互而用,源源不斷,故曰:忽隱忽現進則長。由於採用順隨的靠吃法、黏走法,自有不攖人之力的巧妙存焉!具備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毫不受力的特點,故而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皆因於此法之巧妙爾!能如此施招用手、施手用招而較技者,已經精通太極拳的攻防之道了。太極拳崇尚的是“以靜馭動,動中亦靜,動靜互爲其根;柔化剛發,以柔用剛,陰陽神其用”的無爲法式的攻防之道。簡曰爲:尚巧不尚力,尚意不尚力。如以“粘連黏隨”的法式來看,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同動法式,不存在手快手慢的線速度之情況,故曰:單純的強調手法的線速度之快慢,力氣之大小,這都不是太極拳攻防中的核心關鍵問題。太極拳中運用的“順隨以爲進退的四兩撥千斤”的法式,才是化解對方攻勢最佳良方。當然,這也不否定太極拳法中的“逆力以爲揭獻的借力打人”之法式,亦是絕佳的良方呀!

、掤擠按四正方,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八卦八勢說

掤:音朋,是修煉出來的內氣、外形匹配合一而形成的一種不軟不硬,能夠不即不離的無尺寸之勁勢。此勁勢與“頂頭懸”的勁勢相同,故會了“頂頭懸”的功夫,再理解掤勁法式就容易掌握了。掤勁具有觸處成圓的不丟不頂之走化的功能作用,故“十八在”中說:“掤在兩臂”。而這裏所說的不在兩臂之形的圓撐不圓撐,而是兩臂之勁勢的圓滿不圓滿。經雲:“至疾至迅,纏繞迴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精煉至極,極小亦圈”。此言語中的“離形得似,何非月圓。”就清楚的指明了“掤勁”在於兩臂之勁勢,非在兩臂的如月圓之形。況且,掤勁在周身皆具備著,並非單獨兩臂具備爾!這是理解掤勁的關鍵之所在。掤勁,可勢重如山,即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亦可輕靈如羽,即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由掤勁可以順勢轉化爲、擠、按、採、挒、肘、靠等諸勁法式的攻防之用;有掤勁爲先鋒,才得以有進、退、顧、盼、定等諸步法式的變化之運用。故在太極拳十三勢中“掤勁”爲練、用的第一法式之的說法,即根與此。

:讀呂,訣言“十八在”中說“在掌中”。此訣言充分說明法,乃是雙手、單手的順勢帶之法式。此雙手、單手順勢帶的基本法式,乃是將對手向自身之左右側後方的帶。

擠:“十八在”中說:“擠在手背”。擠法,是一種擠他虛實現的“問”的技術方法;又是發放攻擊制勝的技法。是一種緊逼不舍的侵淩對方的法式。不單擠在手背,勁勢圓滿者,渾身觸敵之處皆可運用擠法以“問”彼之虛實,或運用擠法以勝之。這就是“擠”法勁勢的妙處所在。

按:訣言“十八在”中說“按在腰攻”。按勁法式,爲勁形複合法式的技術內容。如在推手過成中,雙手按住對手的手臂之腕與肘時、而勁意卻是按住了對方的後腳根,再用腰頂的功夫前送過身軀,“以重擊中”,彼必翻跌矣!但是,在腰頂攻擊之過程的始終,雙手按住彼之後足根的勁意不能有絲毫遊移離位,方能奏效。這是運用“按法”勁勢的秘訣竅要。

採:訣言“十八在”中說:“採在十指”。此充分說明“採”勁的法式,是運用手指功夫的技法。拳法中“採摘”技法不分,上用摘法,下用採法。採法,就是運用手指的合勁順勢往下帶對方的手臂以制勝的法式。但是,採法運用的是“驚彈”的勁勢,勁發突然短促而激烈迅猛。勁勢輕靈者,可使對手立撲于地;勁勢重沈者,可使對手造成腦中一片空白,甚或造成腦震蕩的症狀等不良後果,故此法不可輕試。謹記!

挒:音lie,讀如列。訣言“十八在”中說:“挒在展肱”。肱骨,大臂骨。挒法的運用關鍵是展開肱骨,其勁勢爆發突然,其勁勢的方向是對手之身的左右側,觸敵部位是運用自己的手或小臂瞬間挒開對方手的手臂,造成對手失勢或落敗。亦可運用挒法採用彈抖的勁勢擊打對方的曲池、中府、雲門、期門等穴位重創對手,即可放翻對手,並非傷害對方。因爲這些部位受到攻擊,對手的這些部位是無法出力反抗的原因所致。挒法和法是一對對應互根的手法,故常前後配合連續而用。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8 15:0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8 15:03 編輯

肘:訣言:“十八在”中說:“肘在屈使”。這裏有兩個攻防技術方法的內容,一是屈肘的運用肘之部位的攻防技法,俗稱“肘法”。一是“肘勁”的法式,此乃不用肘的部位之直接擊打勝人,而是運用肘的勁勢之攻防作用以制勝的法式。如對手制住我的手腕之勢,我不驚擾對方而運用自我屈伸肘的法式,意在肘勁的順從以爲進退的四兩撥千斤,或意在肘勁的逆力以爲揭獻的借力打人,都可以取得勝勢。這一肘勁的法式之運用,可以屈伸肘而用,亦可不屈伸肘而用,皆可至效。這就是八法、八勁別、八勢中,爲什獨此運用身體器官之名“肘”,而言勁別的道理。

靠:訣言:“十八在”中說:“靠在肩胸”。靠法運用的是肩、胯、胸、背等身體部位攻防技法;而靠法運用的是崩炸、抖搜的勁勢;乃是自己重心位移的“以重擊中”的法式。故靠法的攻防威力,在八法中的威力最大。從攻防技法,勁勢的運用也是最難實施的。故拳諺雲:“沒有“潑皮膽大功夫純”的藝境,不可輕易運用之”的說法,可以證之。而靠法主要運用肩胸部位,實亦含背、肋、腹、胯、臀等諸部位在內,故知靠爲攻防常用之法式,傳承有六靠十八跌的說法。錄之如下:

六靠者:
即雄靠、威靠、裏靠、舂(沖)靠、挨靠、伏靠也。
十八跌:即雄靠三跌:順子投井、右千斤墜、靠山坐子;
威靠三跌:霸王上弓、鍾馗抹額、井攔倒挂;
裏靠三跌:搜山騙馬、蘇秦背劍、雙推亮槅;
舂(沖)靠三跌:橫推八馬倒、倒拽九牛回、黃龍三轉身;
挨靠三跌:猛虎翻身、秦王倒槊碑、鷂子穿林;
伏靠三跌:餓虎撲食、抽梁換柱、仙人過橋。
拳譜雖稱六靠,然招有左右之分,勢有正側之別,簡而言之,根本之法,僅三靠也。
雄靠、威靠都是管腳(別腿)靠跌;
裏靠、舂(沖)靠皆爲撞打靠跌;
挨靠、伏靠則均屬擒足靠跌。
其餘諸法,皆爲應用之變化也!

五行五步說
進:訣言:“十八在”中說:“進在雲手”。雲手式,乃上撩入門、左右撥手的進攻撩擊下陰的招式。然重點在起手進步上,故而說“進在雲手”。實際上任何攻防手法招式都存在進退的運使法式,不獨雲手爾。而用雲手的起手順纏、接手逆纏勁勢說進法的,關鍵在手足的上下相隨之的四象動變法則的修煉上。即手起足要落,手落足要起和足落手要起,足起手要落的虛實法則之實施上。如此實施,方稱爲手足相隨。否則,便是病拳了,就不能稱爲手足相隨。具體的進法,要同時觀讀後文《九要論•六進第七》一文的論述,方可明白進法之要領。
退:訣言:“十八在”中說:“退在轉肱”。轉肱,乃指“倒轉肱”式,亦名“倒輦猴”式。此乃雙手逆纏的法式形成的退步攻防的法式說退法的,亦遵上下相隨的法式。亦要同時觀讀後文《九要論•六進第七》一文的論述,方可明白退進法之要領。
顧:訣言:“十八在”中說:“顧在三前”。顧者,照顧到的意思。“十八訣”言:“顧在三前”。三前者,眼前、手前,腳前。要隨時照顧好眼前,則眼清明能察對手之攻防變化的機勢;照顧好手前,則手法攻防線路清楚明白;照顧好腳前,則步法進退清楚、到位明確,三者照顧的好,則施手用招、施招用手的攻防到位及時而易致效。拳訣言:“打即顧,顧即打,發手便是處”。說的就是照顧好三前的攻防同時體現的拳法之效果,同時亦體現出“顧”法的有備無患的先爲不可勝的積極作用。以成拳之立式說,則爲左顧。此左者,非左右之左也,乃兵法中“偏將在左”之左也。即指左爲陽、爲明、爲外、爲易知的意思。
盼:訣言“十八在”中說:“盼在七星”。盼者,心觀者爲盼;期盼者、爲靜待。盼者,心觀而靜待者也。七星者,己、彼雙方之頭、左右之手、肘、胯、膝、踝的攻防之點位而言的。以成拳之立式說,則爲右盼。此右者,非左右之右也,乃兵法中“主將處右”之右也。乃指右爲陰、爲暗、爲內、爲難知的意思。

故左顧右盼的說法,就是外顧內盼的意思。這就排除了成拳法式的左右站式之別了,皆爲外顧內盼的法式了。這是明白顧盼法的要妙之所在。
定:訣言:“十八在”中說:“定在有隙”。用法訣中有“以定用手”的說法,說的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法則。結合“定在有隙”的說法,就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必須尋得對手的失于防守的所在而攻擊之,才能有效。此乃是避實擊虛的技戰術之基本法則。然訣言:“逢中必定”。說明要“以中用定”,才能更好的以定用手。否則,雖能以定用手,但未必能夠用必打犯以勝之,甚或有資敵取敗、求榮反辱之不良後果。

以上所言的“十三勢”之內容,乃是三十七式太極拳在練用中的基本法勢。而在三十七式的每一式的攻防動變中,都存在著這十三勢的內容,只是各勢之體現的先後寡、側重隱顯之不同而已。故此十三勢的每勢之法,都要單操精熟;再在結合三十七式拳法,將每式拳法中的十三勢之技法內容單操精熟;再以融化法融化的將三十七式拳法,幻化爲十三勢攻防技法以爲用。此乃從有招有式,化解爲無招無式以爲用的妙法了。這就是太極十三勢提出的意義之所在。這就是太極拳“十三總勢”之說法的根本緣由。

八卦八方八勢匹配圖示:
、五行五步匹配圖示:
、極柔即剛極虛靈,運若抽絲處處明。開展緊湊乃縝密,待機而動如貓行:太極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法則,正如楊譜中所說:“太極之武事,外操柔軟,內含堅剛。而求柔軟之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內之堅剛。非有心之堅剛,有心之柔軟也。所難者,內要含蓄堅剛而不施,外終柔軟而迎敵,以柔軟而應堅剛,使堅剛盡化無有矣。”

所謂的“剛極虛靈”,就是“健順合之至,太和一氣”的身體如同“九重天”的純陽之體;此純陽之體,就是全體透空太極藝境之“虛靈妙境”。

由於在氣、意拳懂勁的功夫階段,內勁在體內運行細膩蘊貼猶如抽絲一般,內勁運行的種種功能狀態得以時時處處心明如鏡,運用起來自能得心應手。

就是實施拳勢之內氣、外形的開展與緊湊的匹配、曲直、方圓變化自能縝密無間。以此功夫與人較技,亦執清靜無爲的待機而動的法則;就是運動起來亦“不攖人之力”而人不能知我,我確能獨知人,故實施攻防招法無不恰機以能制勝。這就是“動如貓行”句的精義。
此文摘錄於拙著《太極拳經論·歌訣精義解·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0:07 , Processed in 0.01550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