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002|回復: 1

《內功心法》的認識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0 13:2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0 13:22 編輯

作者:靜磨劍
清朝著名學者黃百家的《內功心法》,是內家拳訓練法則,它非常形像地說明瞭內家拳的訓練要領。 內家拳並非狹義上的一種拳術,而是泛指所有追求整體勁力的拳術。內家拳並非狹義上的一種拳術,而是泛指所有追求整體勁力的拳術。 其發力是從人體內的腰脊開始,而不像外家拳打的是局部勁力,發力是從人體四肢開始的。其發力是從人體內的腰脊開始,而不像外家拳打的是局部勁力,發力是從人體四肢開始的。 黃百家在《內功心法》中寫道:“不丁也不八,平視頭略拔。腰要如束帶,肩要卷緊壓。二肘顧二肋,二股跨其夾。三尖要相照,勁力內心發。神清意自得,繩墨傳無差。”下面結合本人習武認識解義。黃百家在《內功心法》中寫道:“不丁也不八,平視頭略拔。腰要如束帶,肩要卷緊壓。二肘顧二肋,二股跨其夾。三尖要相照,勁力內心發。神清意自得,繩墨傳無差。”下面結合本人習武認識解義。

“不丁也不八”,指的步子的要領。 “不丁也不八”,指的步子的要領。 步子既不是丁字步,也不是八字步,而是介於丁字步和八字步之間,稱為“丁八步”。步子既不是丁字步,也不是八字步,而是介於丁字步和八字步之間,稱為“丁八步”。 “丁八步”的具體站法為前足基本直順(不絕對),後足呈45°斜位,前後足相距約一肩,左右相距約一足寬。 “丁八步”的具體站法為前足基本直順(不絕對),後足呈45°斜位,前後足相距約一肩,左右相距約一足寬。 二腿都要彎屈呈鈍角,不可伸直。二腿都要彎屈呈鈍角,不可伸直。 丁八步是經實戰逐步完善的一種優秀步法,而弓步、馬步、僕步、歇步、丁步、虛步在實戰中逐漸被淘汰,因其無多少實戰價值。丁八步是經實戰逐步完善的一種優秀步法,而弓步、馬步、僕步、歇步、丁步、虛步在實戰中逐漸被淘汰,因其無多少實戰價值。

“平視頭略拔”,指的是頭的要領。 “平視頭略拔”,指的是頭的要領。 頭要挺拔,所謂“虛領頂勁”,但頭拔不可過分,否則頭頸僵硬,因此為“頭略拔”。頭要挺拔,所謂“虛領頂勁”,但頭拔不可過分,否則頭頸僵硬,因此為“頭略拔”。 視線水準觀敵,頭直目正,不可左顧右盼,仰視俯視。視線水準觀敵,頭直目正,不可左顧右盼,仰視俯視。
“腰要如束帶”,指的是腰部要領,這裡採用形象的比喻,腰如同束紮了一條寬邊布帶,由後向前束捆裹抱,使腰部陽面肌得到有效的鍛煉,並和下肢連結成一個整體。 “腰要如束帶”,指的是腰部要領,這裡採用形象的比喻,腰如同束紮了一條寬邊布帶,由後向前束捆裹抱,使腰部陽面肌得到有效的鍛煉,並和下肢連結成一個整體。

“肩要卷緊壓”,指的是肩部要領。 “肩要卷緊壓”,指的是肩部要領。 肩要卷起來,由外向裡卷,而且要卷緊。肩要捲起來,由外向裡卷,而且要卷緊。 在卷緊肩部時,最易產生“聳肩”,為了克服聳肩的毛病,所以要特別強調“壓”字。在卷緊肩部時,最易產生“聳肩”,為了克服聳肩的毛病,所以要特別強調“壓”字。 肩部的要領相對比較困難些,一般來說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真正掌握。肩部的要領相對比較困難些,一般來說要經過較長時間才能真正掌握。 有不少人在站樁時尚能將肩卷起壓下,可一旦試力發力就不由得聳起了雙肩。有不少人在站樁時尚能將肩捲起壓下,可一旦試力發力就不由得聳起了雙肩。 雙肩一聳,必然使橫隔膜發緊,而橫隔膜一緊,全體皆非也。雙肩一聳,必然使橫隔膜發緊,而橫隔膜一緊,全體皆非也。

“二肘顧二肋”,二肘要顧著左右兩肋,對二肘進行有效的防護。 “二肘顧二肋”,二肘要顧著左右兩肋,對二肘進行有效的防護。 不可“散”開肩架來胡掄亂打,街頭打架往往是掄起胳膊來打,是典型的“散打”。不可“散”開肩架來胡掄亂打,街頭打架往往是掄起胳膊來打,是典型的“散打”。 為了做到“二肘顧二肋”,可設想腋下夾一小球,肘向兩邊橫撐開來。為了做到“二肘顧二肋”,可設想腋下夾一小球,肘向兩邊橫撐開來。 切不可將“二肘顧二肋”理解為二肘貼住二肋,或腋下夾的球過小,這樣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犯“肩架癟了”的毛病,必然被動挨打,很難有效地進行反擊。切不可將“二肘顧二肋”理解為二肘貼住二肋,或腋下夾的球過小,這樣沒有多少迴旋的餘地,犯“肩架癟了”的毛病,必然被動挨打,很難有效地進行反擊。 傳統武術一般雙手較低置於胸前,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搏擊的快節奏打法,故王薌齋將雙手提高,這是“二肘顧二肋”的發展提高昇華。傳統武術一般雙手較低置於胸前,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搏擊的快節奏打法,故王薌齋將雙手提高,這是“二肘顧二肋”的發展提高昇華。

“二股跨其夾”,股,即大腿股骨,二大腿股骨要相爭相合,相爭表現為“跨”,有拉開的感覺,“開胯爭襠”。 “二股跨其夾”,股,即大腿股骨,二大腿股骨要相爭相合,相爭表現為“跨”,有拉開的感覺,“開胯爭襠”。 還要“夾”,襠要圓,一般有夾球的意念,所以說二股的要領是既“跨”又“夾”,跨中有夾,夾中有跨,不可有任何偏向,一味“跨”,形成開襠散式的病態,一味“夾”,形成尖襠的毛病。還要“夾”,襠要圓,一般有夾球的意念,所以說二股的要領是既“跨”又“夾”,跨中有夾,夾中有跨,不可有任何偏向,一味“跨”,形成開襠散式的病態,一味“夾”,形成尖襠的毛病。 不可不知,一般人很容易犯片面之病。不可不知,一般人很容易犯片面之病。

“三尖要相照”中的“三尖”指的是前手尖,鼻尖、前足尖。 “三尖要相照”中的“三尖”指的是前手尖,鼻尖、前足尖。 這“三尖”要相互照應,上下一條線,不可左右偏離。這“三尖”要相互照應,上下一條線,不可左右偏離。 如果“三尖”不相照,必然使肩架散亂,而“內家拳”的本質特點就是“整”。如果“三尖”不相照,必然使肩架散亂,而“內家拳”的本質特點就是“整”。 “散”是“整”的大敵。 “散”是“整”的大敵。 肩架“散”,必然是四肢局部之動,是“散”打之動。肩架“散”,必然是四肢局部之動,是“散”打之動。 所以,作為內家拳修煉者,要把“三尖相照”牢記於心,時時注意。所以,作為內家拳修煉者,要把“三尖相照”牢記於心,時時注意。

“勁由內心發”。 “勁由內心發”。 是講心意的主導作用,以形為基礎,以意為統帥。是講心意的主導作用,以形為基礎,以意為統帥。 發勁時,要先由心意發動,然後才是骨骼肌肉的爆發運動。發勁時,要先由心意發動,然後才是骨骼肌肉的爆發運動。 如果心意沒發動或沒充分發動,就隨手一擊隨足一踢,力量必然有限,一般人正是如此。如果心意沒發動或沒充分發動,就隨手一擊隨足一踢,力量必然有限,一般人正是如此。 有些人在恐懼、慌亂中面對攻擊者本能地反抗,拳打腳踢,正是缺乏這種“勁由內心發”的意識刺激。有些人在恐懼、慌亂中面對攻擊者本能地反抗,拳打腳踢,正是缺乏這種“勁由內心發”的意識刺激。 能否“勁由內心發”,是能否“意與力合”的重要標誌。能否“勁由內心發”,是能否“意與力合”的重要標誌。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0 13: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神清意自得”,講的是無論平時訓練還是實戰搏擊,精神一定要清醒,神清氣爽,不可萎靡不振,無精打采。 “神清意自得”,講的是無論平時訓練還是實戰搏擊,精神一定要清醒,神清氣爽,不可萎靡不振,無精打采。 不僅要掌握外形,更重要的要掌握內在神韻。不僅要掌握外形,更重要的要掌握內在神韻。 精神自然開放,得心應手。精神自然開放,得心應手。

“繩墨傳無差”。 “繩墨傳無差”。 是說以上所談要領、標準,要嚴格做到,絲毫不差,如木匠用墨線一樣,不差分毫。是說以上所談要領、標準,要嚴格做到,絲毫不差,如木匠用墨線一樣,不差分毫。 師傅傳授內家拳給弟子,要按規矩,否則,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師傅傳授內家拳給弟子,要按規矩,否則,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 。 師傅要按規矩傳授,弟子要規規矩矩地學習。師傅要按規矩傳授,弟子要規規矩矩地學習。 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內家拳基本上已沒有其真髓,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方面的東西更是遠了。現在社會上流傳的內家拳基本上已沒有其真髓,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方面的東西更是遠了。 只有按“繩墨傳無差”的要求,才能保持內家拳學本來的風貌。只有按“繩墨傳無差”的要求,才能保持內家拳學本來的風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6-2 13:50 , Processed in 0.041047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