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170|回復: 7

萇氏武技全書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0:49: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0:54 編輯

汜水萇乃周著

卷一

論正氣

志一撼動正氣,氣至動志,磨礪持志,善養浩然之氣,剛大充塞天地,人之賦性稟受,輾轉悟寐思維,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費而隱兮隱而費。


勇氣根源
天地正氣集吾中,盛大流行遍體充,孟氏所謂浩然者,更有何氣比其能。


中氣論
中氣(元氣,元陽)者,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名。此氣即先天真乙之氣,文練之則為內丹,武練之則為外丹。然內丹未有不借外丹而成者也。蓋動靜互根,溫養合法,自有結胎還元之妙。俗學不諳中氣根源,惟務手舞足蹈,欲入元竅,必不能也。人自有生以來,稟先天之神以化氣,積氣以化精,當父母媾精,初凝于虛危穴內。虛危穴前對臍,後對腎,非上非下,非左非右,不前不後,不偏不倚,正居人一身之當中,稱為天根,號為命門,即易所謂太極是也。真陰真陽,俱藏此中,神實賴之。五臟六腑由此而生。氣之聚也,由百骸畢具而寓,一而二,二而一,原不可須臾離也。武備如此,煉形以合外,練氣以實內,堅硬發如鐵,自成金丹不壞之身,則超凡入聖,上乘可登,若雲敵人不懼,尤其小焉者也。


中氣歌
莫道嬰姹兩難分,中有黃婆作奇姻,顛倒交媾黃屋裡,相偎相抱更相親。


肝起肺落
終始萬物春與秋,陰陽升降一氣周,欲明肝起肺落者,只在呼吸個中求(注:肝木肺金一氣者兩相交也,交于中宮)。


蓋肝屬木,故能生火,肝火動則氣自下而升于上,陽也(坎宮之陽);氣者,力之所由生也,而氣力之根源在命門中極,故曰陽氣在下。肺屬金,金克木,故能約肝氣而使之下降。降者,陰也(離宮之陰),故曰陰氣在上。在下之氣發動而不可遏者,陽氣上升也;在上之氣納閉而不使出者,陰氣下降也。二氣相交于中宮,故曰中氣。


中 氣
氣由腎發,自後而前,由襠中過來,自下而直往上沖,必須下閉穀道,氣方不下泄,至氣上沖至胸上,幾乎欲出矣,必須用口盡力一吸,上閉咽喉,氣由上而直下,至丹田,兩肩一塌,兩肘一沉,兩肋一束,氣自擎于中宮,不至胸中無物矣。吸氣即所謂納氣如吞川也,氣須在身正中,直上直下,只可以意知之,以神會之,若必持而求其模樣若何,形跡若何,則鑿矣,摸矣,不惟無功,而且得病不輕。

陰陽入扶論

練形不外陰陽,陰陽不明從何練起,督脈統領諸陽經,任脈統領諸陰經,故背為陽,腹為陰,二經下交會陰,上會齦交。

俯式為陰勢,卻是入陽氣,益督脈,領諸陽經之氣,盡歸於上之前也;仰式為陽式,卻是入陰氣,益任脈,領諸陰經之氣,盡歸於上之後也。

一、入陽附陰,入陰附陽說

以背為陽,太俯而曲,則督脈交任,過陽入陰,陽與陰附合也。腹為陰,太仰而彎,則任脈交督,過陰入陽,陰與陽附合也。陰催陽,陽催陰,迴圈無端,凡斛鬥旋轉勢用之。

二、入陽扶陰,入陰扶陽說。

以俯勢入陽氣,不將陰氣扶起,則偏于陽,必有領拉前栽之患;仰式入陰氣,不將陽氣扶起,則偏于陰,必有掀推之憂。故俯勢出者,落點疾還之以仰勢,使無偏于陰也。陰來陽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落點還原,即是此法。推而至於曲者,還之以伸,伸者還之以屈,高者還之以低,低者還之以高,側者還之以正,正者還之以側,以及斜歪紐縹,旋轉來往,無不皆然。逐勢練去,則陰陽交結,自有得心應手之妙,永無失著矣。

三、陰陽併入,陰陽並扶說。

此側歪勢也。側勢陰陽各居其半,故左勢側者,右邊之陰陽併入,以左邊之陰陽並扶之。右勢側者,左邊之陰陽併入,以右邊之陰陽並扶之。

四、陰陽分入,陰陽分扶說。

此平膊開合勢也。開胸合背者,陰氣分入陽分;開背合胸者,陽氣分入陰分。勢分兩邊,故氣從中劈開,分入分扶之 。

五、陰陽旋入,陰陽旋扶說。

此平輪勢,紐縹勢,搖晃勢也。勢旋轉而不停,氣亦隨之而息,陰入陽分,陽入陰分,接續連綿,並無休歇,右旋左旋,陰陽旋相入扶也。

六、陰陽斜偏,十字入扶說。

此斜偏側身俯仰勢也。左斜俯勢,陽氣自脊右下提于脊左上,斜入左前陰分;右斜俯勢,陽氣自脊左下提於脊右上,斜入右前陰分,斜劈斜邀手用此;左斜仰勢,陰氣自腹右下提于腹左上,斜入左後陽分;右斜仰勢,陰氣自腹左下提於腹右上,斜入右後陽分斜攉提手用此。

七、陰入陰扶,陽入陽扶說。

此直起直前不偏不倚勢也。直身正勢,陽氣不得入于陰分,陰氣不得入于陽分,各歸本位,上至百會穴而交,下至湧泉穴而聚,陰陽入扶,只在兩頭也。

八、陰陽亂點入扶說。

此醉形式也。醉形者忽前忽後,忽仰忽俯,忽進忽退,忽斜忽正,勢無定形,氣亦隨之為入扶也。但亂之中隨時而布,陰陽不相悖謬,亂而卻不亂也。

以上總論一身之大陰陽,其入其扶如此。其它局部如腳尖之伸翹顛踏,膝胯之屈伸提落,雖用法無窮,而陰陽之入,自有一定。形合,則氣不牽扯;形不合,則氣必濡滯。逐處體驗,無遺纖屑為妙。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05:0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9:07 編輯

煉氣訣
(此書所言煉氣,皆外壯。若內壯,在易筋經。)
氣以心為體(氣必隨心),心以氣為用(心能運氣),五行本一心,陰陽無偏重,
上下周一身,部位各不同。前陽而後陰,仰輕而俯重,
陰還陰處結,陽還陽處動,上本是陰始(即離宮),下卻是陽充(即坎宮),
上下凝乎中,中氣甚堅硬,周上沖乎天,周下勢如山,
左歸須右轉,右歸須左牽,前進若流水,上打如舉山,
落點似飛石,機發離弩弦,氣發若風聲,氣納如吞川,
前奔星趕月,後退如蓬轉,指須勾連用,兩肩如運鉗,
上下一氣結,民富國自安,曉提此中訣,煉之自無難。

凡一身之進退動靜,以心為主。心君也,出令者也。心無形,惟無形故能形形而不形於形,以意知者也。以命門為輔。命門,氣之所從生,乃一身樞紐,宰相也,傳君之令也。以頭倡率手足。頭為眾臣中之主事者,為總督元帥,欽差大臣之類,皆是也。手足庶尹百持事之類也。故每一勢之操縱收發,心先,命門為次,頭又次之,手足則次而又次之。

神動天隨,純任自然,若一矯揉造作,則鑿矣。操縱在手,變化從心,隨機而動,人力不與。

卷二

陰陽轉結論

陰轉陽兮陽轉陰,陰陽轉結互有根。欲知陰陽轉結理,還向陰陽轉處尋。

天地之道,不外陰陽,陰陽轉結,出於天然。故靜極生動,陽繼乎陰也;動極而靜,陰承乎陽也。陰必轉陽,陽必轉陰,乃造化之生成,故能生生不窮,無有止息。人稟天地之氣以生,乃一小天地,其勢一陰一陽,轉結承接,顧不論哉。故高者為陽,低者為陰,仰者為陽,俯者為陰;伸者為陽,屈者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正者為陽,側者為陰;進為陽,退為陰;氣往上沖為陽,下納為陰;出手為陽,回手為陰,不可持一而論。勢高者必落之低,陽轉乎陰也(若高而更高,無可高也,勢必不連,氣必不續);勢低者,必起以高,陰轉乎陽也(若低而更低,無可低也,勢必不連,氣必不續)。俯仰屈伸,動靜側正,無不皆然。間有陰複轉陰,陽複轉陽者,此一氣不盡,複催一氣以足之也,非陰盡轉乎陰,陽盡轉乎陽也。明乎此,轉關有一定之勢,接落有一定之氣,無悖謬無牽扯矣。蓋勢之滑快,氣之流利,中無間斷也。一有間斷則必另起爐灶,是求快而反遲,求利而反鈍也。

三尖為氣之綱領論

凡事專一則治,以有其主宰,有統帥,雖有千頭萬緒之多,而約之歸一轍也。如行軍有主帥之運籌,治家有家長之規矩,方同心協力,於事有濟。練形練氣,動關性命,其氣之統領,氣之歸著,可不究哉。頭為諸體之會,領一身之氣,頭不合,則一身之氣不入矣。如俯勢而頭仰,則陽氣不入矣;仰式而頭俯,則陰氣不入矣;左側俯式而頭反右歪,則右半之陰陽不入;右側俯式而頭反左歪,則左半之陰陽不入。側仰式亦然。直起式頭反縮,則下氣不得上升;直落式頭反頂,則上氣不得下降;旋轉而右,頭反左顧,則氣不右入;旋轉而左,頭反右顧,則氣不得左入;三陰止於手之內,三陽起於手之背,為臂膊血氣之道路。指法之屈伸聚散,手腕之俯仰伸翹,一有不合,則膊氣不入矣。如平陽手直出者,而反掌勾手,氣亦不入;平陰手直出者,而反掌勾手,氣亦不入;陰手下栽者,掌翹則陽氣不入;陽手上沖者,掌翹則陰氣亦不入;平陰手前蕩者,腕勾則陰氣不入;平陽手栽打者,腕勾則陰氣亦不入;側手直打者,跌手則氣不入;側手沉入者,翹手則氣亦不入。餘可類推。三陽止於足之背,三陰起於足之下,為腿胯往來血氣之道路。一足之尖根楞掌,腳脖之伸翹內外,一有不合,則身氣不入矣。如仰勢踢腳,若尖伸,則陽氣不入;俯勢栽腳,若尖翹,則陰氣不入;起勢直竄,若尖伸,則氣不得上升;落勢下墜,若尖翹,則氣不得下降。

三尖照論

練形不外動靜,動則氣擎不散,靜如山嶽難搖,方能來去無著。每見俗學,動靜俱不穩妥,蓋未究三尖之照與不照也。三尖照,則無東斜西歪之患;三尖不照,則此牽彼扯,必有搖晃之失。如十字左腳前右手前者,右手正照左腳尖,頭照右手則中下一線,不歪不斜,必穩;側身右腳前右手前順勢者,頭照右手,右手照右腳。餘仿此。

三尖到論

三尖到者,動靜一齊俱到也。不此先彼後,不此速彼遲,互有牽扯而不到也。蓋氣之著人,落點雖只一尖,而惟一尖之氣則在全體。一尖不到,即有牽扯,身氣不入矣,自練不靈活,催人不堅剛,皆是此失。凡練形者,須刻刻留意此三處方為合竅。


十二節論

三尖為氣之領袖,乃氣所歸著之處,人但知彼三處宜堅實猛勇,不知落點宜全體堅硬如石,方能不懼人之衝突,不慮我之不敵也。其所以堅硬者,則在逐處之骨節。骨節者,空隙也,乃人身之溪穀,為神明之所流注。彼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屈之不能伸,伸之不能屈,氣力方全。手有肩肘腕三節,腿有胯膝腳脖三節,左右相並,共十二節,乃人身之大骨節。手之能握,足之能步,全賴乎此。如石砂袋,逐層填實,雖軟物可使之堅硬。但氣落隨勢,有前後內外上下之分。如側身直勢,雙手前攉者,肘心氣填於上,手腕氣翹於上,肩俱脫;膝彎後凸,氣填於後;腳脖伸展,氣填於前;胯俱內收,氣頂於內;側身雙手下劈者,肘心氣填於前,手腕氣聚於下,前肩脫下,後肩提起;前膝曲頂膝蓋,腳脖撅填脖,後胯曲,後膝衍伸,外側腳脖伸蹈,外側顛提,胯提,正身前撲;雙手側豎前打,肘心氣填於中,手腕氣實於外,肩俱脫,膝蓋前頂,氣實於前,腳脖曲握,氣頂於後,胯曲握;小四平,兩手平托,肘心氣填於上,手腕氣填於內,肩俱脫,膝外擺,氣實外側,腳脖內側著力,外擺開。餘可類推。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9:10 編輯

論足

足履地兮勢如山,頭顛平踏自天然,惟有隨跳與亂點,擎氣多著在腳尖。

古人雲:頭圓象天,足方象地。又雲:手有覆有反,以象天;足有覆無反以象地。能載一身之重,靜如山嶽,有磐石之穩;動如舟楫,無傾仄之憂,如地之鎮靜而不動,平穩而難搖也。其用法有虛實,有兩腳一虛一實者;有兩腳前虛而後實,後虛而前實者;有左虛而右實者,右虛而左實者;有一腳之尖根楞掌,應虛而應實者。總之,不實則不穩,全實則動移不利,而有傾倒之患;不虛則不靈,全虛則輕浮不穩,而有搖晃之憂。虛實相濟方得自然之妙。足有伸翹:足尖伸而下入者,氣下降而沉栽也;足尖翹而上勾者,氣生而浮飄也。有橫順:有兩腳齊橫者;有兩腳齊順者;有丁字步,一腳橫一腳順者;有八字步,兩腳微往外開,如八字樣也;有雁行步,兩腳半順排列一樣,如雁行之齊也。有輪擺:輪有半旋輪,側栽車輪,俯仰無底斛鬥輪;擺有外擺,內擺。有灑蹬:灑腳後伸,蹬腳前伸。有踢跺:踢腳前翹,跺腳橫截。有擰搗:擰腳尖旋,搗腳跟翹。能催送一身之氣,身去腳不去,則牽扯而氣散,何以扶助前手之力。前手之氣在後腳,後腳不隨,身氣不入,終只半勒,氣不充滿。足為百骸之舟楫,一身之領袖,少有不合,全體之氣俱不入矣。步法之用,不可不細為區別。側勢前捕者,雁行步,半斜半順也;十字步前探者,丁字步,前微橫,後全順也;倒踢曳身者,亦丁字步,前步後橫,後步顛順也;小四平墜落者,八字步尖往外開;直身上竄者,雙顛步並齊展,腳尖直堅也;起縱步一腳起一腳落;前進步者,後步先動;後退者,前步先動。起要翹腳尖,落要伸腳尖。擠步側身進者,俱橫步;擠步正身進者,前步微橫後全順。俱是後步先動,擠步前進,後催前也。搶步仄身前進者,俱橫步;搶步正身前進者,前步橫,後步順。俱是前步先動,搶進攜後,前帶後也。拉身側身後退者,兩腳俱橫;拉步側身後退者,右剪先動左步,起翹腳尖,落伸腳尖也。落點無定點,兩腳尖擎點任意也;紐縹步,輪旋腳俱顛,落點外楞著力,推我後退;兩腳尖顛擎,推我不倒,外摟前栽,弓背磕頭,兩腳齊顛,硬膝退剪,車輪腳伸尖直腿,不可勾腳以退,氣平徜步,兩腳猛踢,平身直竄。略舉大概,以明變化,總以隨勢為妙,不乖其勢,不逆其氣,步法之用斯得之矣。

平肩

兩肩擎起似運擔,擎氣全在肩骨尖,前開後合天然妙,雙峰對峙自尊嚴。

仄肩

一肩高兮一肩低,高高低低不等齊,低昂遞換多變化,七旁十勢亦出奇。


兩手垂兮兩肘彎,三請諸葛人難防,屈可伸兮伸又屈,看來用短勝用長。

論手

兩肩垂兮十指連,生克制化五行全,敵吃橫推看三至,當面直入是三傳。

吳氏曰:手有五指,中指屬心,主夏,獨長,火也;小指屬腎,主冬,獨短,水也;食指屬肝,主春木;無名指屬肺,主秋金,二指等齊,春秋平也;大指屬脾,主土,旺於四時,兼乎四德,獨當一面,故四缺其一二,尚能持物,若無大指,則無用矣。其相合之妙,不假借,不強制,自有天然之巧。其指法,研手,氣落小指外側;蕩手,氣落後掌,此二手五指並排一片,指尖翻翹,餘手俱宜五指圈撒,羅列周圍,指節勾握如弓,方擎聚散。

如豎敵手,回勾手,大指與小指相對領氣;陰手平陽手,大指與中指相對領氣;仰邀手,大指與食指相對領氣;陰繃手,大指與無名指相對領氣。是金木水火-無土之不可也。知此,則指相合有一定不易之理也,分毫有錯,氣即不入矣。至於用法,則有九則:直去直回,一也;仰上攉挑,二也;俯下沉栽,三也;外勾外擺,四也;內勾抱摟,五也;斜攉右上,六也;斜劈左下,七也;斜領左上,八也;斜摔右下,九也;四正四隅,兼以直出中路,又合九宮焉。

論拳

拳者屈而不伸,握固其指,團聚其氣。其握法,以大指尖掐對食指第三節橫紋,四指卷緊握固一齊著力,必使分之不開,擊之不散,方為合竅,此乃土貫四德,五行團聚之法也。其用法亦有四正四隅,合之中宮九法,其氣亦非鋪滿身,落點有一定之處,隨勢體驗,不可混施,陽平拳下栽者,是指二節領氣;平陽拳上沖者,中指根節領氣;側拳上挑者,大指二節領氣;側拳下劈者,小指根節領氣。不拘側平直沖,小指根節二節中間平面領氣。明乎此,餘可類推矣。

卷三
論外形
頭為一身之領袖,身使臂,臂使指,而命門乃一身之樞也。頭似蜻蜓點水,拳似山羊抵頭,腰如雞鳴卷尾(卷則氣由後往前,收而不散),腳似紫燕入林,襠口前開後合中間圓,咽頂百會穴在頂,湧泉穴在足心,會陰穴在二便之間。百會氣往下聚,湧泉氣往上提,會陰氣擎住一身,上下之氣皆收中宮,是為之合。

大小勢
合勢不嫌其小,欲氣合得足也;開勢不嫌其大,欲力發得出也。非徒長身為大,屈身為小。


借行氣
借行氣者,借人之氣方行而打之也。蓋彼之勢既發,已近我身,尚未落點,我即趁此機會,發我之勢,彼欲退不能,欲攔不及,再無不妙之理。若稍前,則彼尚可退回;稍後,則我已吃虧。所謂後發先至者,此也 。如此,則迎機赴節,隨時得宜,不患技之不高矣。諸家所謂將計就計,借力使力,不外此訣。所謂驚戰計,正於此時用之。

奪氣
聞之,與人交手,先有奪人之氣。志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又曰:其勢險,其節短。又曰:貴神速,以逸待勞。此意須善會。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11:2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9:14 編輯

承停擎
天地交合萬物生(陰陽交也,交則力生而勢不空矣),不偏不倚氣勻停。
千秋萬歲常擎聚,惟有和合一氣通。

老少相隨
(格打一氣,不稍停留,方謂之隨)
少隨老兮老隨少,老少相隨自然妙,
同心合意一齊出(疾疾疾,手快打手遲),哪怕他人多機巧(疾者,後發先至乘彼之間而動,借其氣之方行,勢之未止,迎機而發則愈疾愈妙)。

論打
直出彼繃並攀送,繃插送跺攀用攀,剛柔相濟如輪轉,恰似無意燃火星。

論攔
彼擊左兮吾擊右,何須一處苦相求,豎來橫截勇如電,我承彼沉只用丟,
攔架之法不外開合挑壓四字,攔住以後方直入。有往外撥為開,內撥為合,上撥為挑,下撥為壓,前去為直入,此開合非練氣之開合,勿誤認。

論手足
出手脫肩裡合肘,左右扶助似水流,擊動首尾一線起,打法何須繃攀勾。

捷快用法
(目不及瞬,如炮燃火動)
懈又懈來松又松,吾氣未動似病翁,忽然一聲春雷動,千軍萬馬把陣沖。

卷四
論初學入手法
宜以涵養為本,舉動間要心平氣和,善氣迎人方免災殃。

不可輕與暴虐人比試,輕則以為學藝不高,重則觸其惱怒。見時以奉承為主,不可貶刺,則彼心悅意解,彼亦樂推戴我矣。

宜在靜處用功,不可向人前賣弄精神,誇張技藝,方能鞭策著裡,論語雲: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信然乎。

宜鄭重其事,不可視為兒戲,則無苟且粗心之病。

宜明其理,傳其神,顧其名,思其形,方能精妙入細。

宜心領神會,博聞廣見。凡人所不知者,我必知之;凡人所不能者,我必能也。審端則竟委,聲入則心通,如此方可作人師。

宜專心致志,殫心竭力,方能日進一日,若浮光掠影,揚揚自然,視為己成,而不知早見棄于大雅也。子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味深哉。

先看二十四正勢,再看一套偏勢,正以立其體,偏以行其用,偏正相濟,體用兼全,不憂武藝不高人矣。

初學莫言練氣,先將身法步眼比清,不可先記住大概,熟時仔細再正,再正則終不正矣。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又不可使力,須因勢之自然,徐徐輪舞,務將外形安放一家,再食輕活圓熟,轉關停頓,操縱開合,一一如式,勢勢展施,將筋節骨骸,處處鬆開,方得為妙。

一勢精靈,約得千遍,方能練熟。若不熟練,還是千遍。

先以用功為主,一身血氣周流,方能渾元一氣。

靈活之法無他道謬巧,總由熟而生,由靜而得。

功夫總在呼清倒濁,尤在養靜。

頭隨勢轉,陽亦陽勢,陰亦陰勢,不陰不陽,頭亦不陰不陽,有斜歪扭縹,兩肩務要松活,不可強硬。兩肘務要內連向下,不可外圈。

兩胳膊俱要柔活,切不可使著力,方能練到疾快猛地位,不致落於強硬死筋墜裡。拳頭要握得緊,與胳膊平直相對,不可上仰下勾外斜;拳頭握得緊,直對胳膊,方能練出筋法出來,及粘著人皮時,渾身如打電形象,怒力一齊,三尖照落,方能打得結實著筋,而人難招架矣;若拳頭上仰如抬頭狀,下勾如提勾形,外斜如扭頂樣,不惟用力不出,打人不著重,落到人身必致損傷自己手脖,而難用功矣。兩手不可探遠,探遠則轉關不靈,下勢不生。兩手之左右曲伸,則因人之勢,遠近近而用之,實無一定之規矩,總因人手之遠近高低,我手亦隨之高低曲伸;無論偏正,反側諸式,宜將身子擱於兩腿中間,直起直落,方能穩如泰山,而無歪斜不停之病。少有歪斜,便是東扭西裂,南倒北屙,豈不蹉跎可笑矣。身之俯仰,亦必不先不後,一齊俱到也。

兩腿不可過寬,過寬則轉身不利,難免傾跌之患;兩腿之曲,卻有一定規矩,前腿固不可太曲,太曲失於跪膝,又不可太直硬。後腿之曲直,全視步法之大小;大步法後腿舒展,力方用得出;小步法後腿曲直,與前腿曲直不大差別。

務須腳尖著地,決不可平放。全腳履地,將力用死,致犯轉勢不捷,起腳不利之病。惟用腳尖著地,落點一盡,方無不穩不靈之患。前腳必須向前踏實,要腳尖點地;後腳必須斜放,亦不可太實,使全腳履地。凡打勢不論何勢,欲打人著力穩當,前腳不拘在人腳內外,須腳尖搶進他身後,三尖照落方好。前腳橫立,大足指心氣宜往內勾,後腳豎立,後根往外一擰,兩膝相對,既無不牢之病,襠亦護得住了。

步法不可貪速,恐倉惶失措,不無傾跌,但能跳的高,不愁不遠矣。高字當在遠字之上,遠字當在高字之下,良有以也。

三合:腳手眼相合也。凡出手要比何勢,打人何處,我眼神所注,手之所打,腳所進,須一齊俱進,一齊俱到。

六合:腳與手合,手與眼合,眼與心合,心與神合,神與氣合,氣與身合,再無不捷妙靈和處。
第一要三尖照(頭手腳,三尖也),其次要氣催三盡(盡者,齊也。頭手腳三齊也)。

左動必右應,右攻必左輔,左右相生方得陰陽周流之妙。

通身俱要氣擎,頂心往上一領,然後發勢,用盡平生之力,方能強壯,如獅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則全神畢赴,自無堅之不破矣。若曰我本無力,不亦已乎。


力要用得出,氣要留得住。用得出,處處如戰;留得住,步步要擎。擎中有戰,戰中有擎,出沒變化,不可物相,物相則非矣。

停頓處宜著有力,轉關處宜活潑隨機,起勢時氣要松活。氣要擎而不硬,落點方一齊著盡,使盡平生氣力,始得剛柔相濟之妙。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15: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9:17 編輯

卷五

合練中二十四勢
合練之法,為練形之第五層功夫,乃形氣合一,成功之法也。其中起落高低,側正俯仰,斜歪紐縹,各有一定之法。

上二十四勢,起縱飛舞也;下二十四勢,地盤滾伏也;中二十四勢,不起縱,不地盤,中平之勢也。蓋人稟天地陰陽之氣以生,其升其降,自高而低,高而複低,三才分配,自然之理。但起縱地盤,初學不能驟習。惟中二十四勢,雖不能盡中勢之變,然從此入手,可為初學階梯,習之殊覺易易。如勢練成,再將上下四十八勢練熟,則奇正變化,自然生生不窮。

前此練腿,練膊,練手足,練頭,練肩,練肘,練身,練內氣,練引氣,練元氣諸說,皆是分練之法。至於頭手腳,如何合法;勢已轉接,如何連法;宜剛宜柔,如何用法,不經此番講究,此番磨練,則三尖不照,落不穩當;三尖不到,此前彼後;陰陽舛錯,氣不接續;剛柔顛倒,牽上拉下。欲求穩如泰山,捷若狡兔,必不能也。蓋形以寓氣,氣以催形,形合者氣自利,氣利者形自捷,非兩事不假借也。練之之法,勢勢窮,則三尖配合;動靜驗,則三尖畢集;陰轉陽,陽轉陰,勿隔位而另起爐灶;柔過氣,剛落點,須相濟而莫失倫次;上氣在下,下氣在上,詳其牽拉;前氣在後,後氣在前,理其阻滯;勢無三點不落(頭手腳),必三點方落點;氣無三催不至,不至三催莫出手(心氣神);殺勢審其變化,救勢詳其周密。如是練去,熟極生巧,不失規矩,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練形合氣,練氣歸神,練神還虛。形者,手足官骸也;氣者,陰陽周流也;神者,心之靈妙,觸而即發,感而遂通也;虛者,無極也。陰陽本太極,太極本無極,至無而含天地之至有,至虛而含天地之至實,不參色相,不著蹄筌。以跡求之,則失矣。始不著力,方能引出自然之力,且可便於轉換,不至發難。

二十四勢,皆是納氣之法。納氣頭面形容之說:凡納氣皆以頭面為先,頭面往上揚,則咽喉之氣易入。其要只是轉四個圈,左入右轉一圈,右往左轉一圈,前往後轉一圈,後往前轉一圈,皆是皺眉促鼻,上唇後束(往上微縮),下唇前朝,如象卷鼻之狀,所雲納氣如吞川是也;兩小眼角脈往下抱,至兩口角止;脊後之脈,自腰而上,從頂際過來,至口唇止;前心自下直上,至下口唇止。蓋必如以口吞物,盡力一吸,氣方納得充實飽滿,前後左右四圈因勢之自然。一勢只有一圈,非每一勢皆有四個圈。

二十四字論
陰陽字之祖,應為氣之先,陽者聳乎上,其勢不可攀,陰者伏乎下,如雲之覆山,
莫作呼吸論,只以升降言。承者承乎上,停者氣不偏,擎者不可動(擎者如水立),
沉者氣下攢,開掀如蕩舟,入者如水瀹,盡筋多同轉(盡筋如飛電),崩勢炮飛煙。
創盡勢猛勇,劈筋如刀砍,牽勢如牽繩,推勢如推山,敵者直不屈,吃勢似運鉗,
粘者即不離,隨者如星趕,閃勢多旁落,驚如弩離弦,勾者勢多曲,連者藕絲牽,
進者不可遏,退者如龍蟠,次序休紊亂,大勢須分辨,囑語後學者,此訣勿濫傳。

二十四字圖說

第一式:蟠桃獻壽(陰)
陰手出,陽手收入口下,氣落肘尖。
二士入園,蟠桃取來,仰手捧定,頭獻瑤台。
陰正勢右前左後,兩手皆陽,屈出胸前,兩肘尖氣往裡收,與心氣相布為一,頭往下一栽,氣落頂門,打膻中及下巴。

第二勢:犀牛望月(陽)
轉陰手一推,頭往後仰,氣落枕骨尖。
犀能分水,直伸兩蹄,抬頭一望,玉輪掛西。
正勢步法依舊,兩手轉陰,往前直伸,頭往前一背,氣落枕骨,打臍。

第三勢:雙虹駕彩(承)
兩手鉤背,擱眼角上,氣頂手背。
祥光忽起,瑞滿長虹,五彩駕定,雙橋淩空。
正勢兩足齊立,左前右後。兩肘曲,兩手勾粘於左右太陽穴下,氣擎,手背接胳膊。

第四勢:仙人捧盤(停)
陰手落陽肘後,抽氣壓兩手背。
老祖赴壇,光滿玉盤,仙手捧住,內有金丹。
左足前,兩手轉陽,往下一板,氣落十指背。

第五勢:猿猴獻杯(擎)
兩手摳如酒杯,端於鼻下,氣還大指食指。
飲此玉液,獻爾金杯,勸君更盡,如泥一堆。
正勢轉身,右足前,兩手側摳,如掇酒杯樣子,食指上跳,小指氣摧,硬往上端,駕胳膊。

第六勢:雙飛燕子(沉)
身伏手垂,指摳頭低,氣顛腳尖。
燕兒展翅,兩翼低垂,不是浮水,恰似銜泥。
正勢轉身兩足齊,兩手一撇,兩足尖占地,兩手皆側帖,打鬼眼穴,氣往下插,直入地內,壓住大指。


第七勢:白鵝亮翅(開)
兩手一分,兩拳上仰,氣顛兩腳尖。
沙上群鵝,紛紛白雲,飛起展翅,愛殺右軍。
往前一跳,手齊分,大指往外一扇,肘貼脅,打肱裡肉。

第八勢:美女鑽洞(入)
伸臂下插,低頭而伏,氣滑後腳尖。
洞門有石,鑽之彌堅,美女來此,束手而前。
右前左後。身往足前,頭往下一伏,兩手伸直,手背靠探,打小腹。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19:20 編輯

第九勢:雙龍入海(盡)
雙手猛回來一撞,氣頂中指尖。
僧鯀盡龍,破壁飛去,雙雙入海,誰能當住。
左足前,兩手陰,伸直,步往前即,氣往前去,打兩乳下。
第十勢:霸王舉鼎(崩)
雙手一挑,腳尖站立,氣領中指尖。
鼎峙千秋,重于山河,霸王舉起,往上一豁。
兩足齊立,拳從襠中豁起,直伸頭上,氣落中指一骨節上,打脈槽。
第十一勢:飛雁投湖(創)
頭下栽,手後背,氣射頂門。
鴻雁於飛,在彼空中,上下一扇,投入洞庭。
兩手一刷再一分,右足前入於襠頭往前一彭,氣落天靈蓋上,打中腕。
第十二勢:寶劍雙披(劈)
左膝頂起,兩手分拍,氣歸於一處。
孫權發怒,劈破書案,劉主拔劍,石分兩段。
左前右後。兩手俱側,膝蓋往上一頂,兩掌往下一砍,大指氣催小指,打手脖。
第十三勢:猴兒牽繩(牽)
兩手采頭往懷一栽,氣摳指尖。
頭上有繩,拉拉扯扯,猴兒牽著,倒栽一跌。
左前右後。兩手俱側,氣落十指灑,往裡一摟,肘尖力往懷一收,身往下一坐,氣聚臀尖,抓胳膊。

第十四勢:雙手推山(推)
手出心下,上按胸脯,氣摧手心。
動也不動,穩如泰山,雙手推之。猛往上掀。
右前左後。兩手背帖於胸前,往前一擁,氣出於心。
第十五勢:直符送書(敵)
兩手交叉,伏頭盡力一送,氣盡中指。
奇門誰知,直符隨時,即刻送到,陰陽二書。
左前右後。兩手陰,一交一叉,直伸頭上,往前一沖,氣落手腕兩骨節上,打胸腹。
第十六勢:猛虎探爪(吃)
手轉身接,手往下盡力一按,氣插手心。
猛虎翻身,力用全幅,下插入地,即時立僕。
並足而立,兩手皆陰,大指往上一承,四指往下一卷,如鐵柱一般,拿手腕。

第十七勢:鍾馗抹額(粘)
右拳仰,左拳擱心坎上,氣落頂門上。
鍾馗鎮宅,兩手磋摩,神額一抹,哧退邪魔。
右前左後。兩手俱側,附於兩耳,手往後一帶,頭往上一仰,右手往上一繃,擱於頭上,左手貼于左脅,頭往上一進,貼胳膊裡面。
第十八勢:暗弩射雕(隨)
右手下滾,左手上沖,氣收脈槽。
空中飛鳥,惟雕難射,暗弩一發,他防不住。
右前左後。兩手心向內,一手中指尖往上一頂,一肘尖氣往下一抽,插胲下。

第十九勢:白虎靠山(閃)
兩掌一展,身子往後仰,氣閃背後。
白虎洗臉,捨身倒轉,兩掌一仰,泰山壓卵。
一腳前,一腳後,左前右後,頭往後一仰,兩手往後一閃,氣落手背,頭氣落枕骨。

第廿式:雙峰對峙(驚)
雙肘齊起,往懷中一頂,氣點肘尖。
玉門古渡,雙峰豁然,肘尖豎起,打中心坎。
右前左後。兩手腕屈,勾於心窩旁,兩肘尖往前一射,氣落兩骨節上,打短脅。

第廿一勢:螃蟹合甲(勾)
兩手繞外,合打太陽穴,氣堆中指。
螃蟹拱手,金甲一對,合在中間,腦骨粉碎。
右前左後。兩手俱陰,外往裡一拘,氣落十指骨節,打太陽穴。

第廿二勢:童子拜佛(連)
滾手插鼻口,兩背相靠,氣頂十指尖。
善材童子,禮拜觀音,南無陀佛,紅火出林。
右前左後。兩手合掌,如釋家拜佛,往上一頂,氣落十指尖,上頂鼻子頂。


第廿三勢:蝴蝶對飛(進)
手背靠往,伸指搗胸脯,氣催指尖。
穿花夾蝶,款款飛來,莊週一夢,對對戲梅。
右前左後。兩手靠背,往下一謝,往上一頂,打咽喉。

第廿四勢:金貓捕鼠(退)
旋風交腿,雙手外勾,氣注兩眼。伏身叉立。
子乃真鼠,終日畏貓,金尾三擺,有命難逃。
兩手齊飛往後轉,兩腿一紐,兩手分為陰手,往外一分,手腕肘尖俱曲。氣落頂門,腳尖,胯尖,肘尖,足趾頭,手指頭,以為觀望之計。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19: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二十四字偏式
此雖偏式,卻不可廢。蓋體先求其正,用時從取其偏,以正者多板,而偏者多活,正者多寬,而偏者多仄,且利於進退,便於轉換,故附錄於末,以備採擇。
陰:劉海戲蟾。
兩拳相對,曲附耳下,肘尖氣落於小腹左右,頭往下俯,或內外俱攔肱膊。
陽:順手推舟
兩手轉陰直沖,往上一掙,頭往後一背,氣落枕骨尖上,打大腿根。
承:軟手提炮
兩手指勾,貼于眼角左右邊,氣擎手背,打下巴骨。
停:老農旋箕
兩手轉陽,一手長,一手短,大拇指往外一旋,壓肱膊。
擎:蛇入雀巢
兩手轉陰,往上一繃,小指一仰;後手轉陽,往上一沖,氣落中指第一節,打胸脯。
沉:濁水求珠
兩手側壓住,大指摧小指,腳次起,頭往下伏,氣落額角,壓手背。
開:二姑把簪
兩手俱陽可,一陰一陽亦可,小指摧大指往外一擺,或陰手,大指摧小指往外一擺亦可,矯手腕。
入:虎穴探子。
兩手轉陰,氣落中指第一節,頭往下伏,氣落頂門,打乳旁。
盡:雙龍牧馬
兩手俱陰,寸步而前,一頓一頓,氣有三出三入,打短脅。
崩:石破天驚
並足而立,一手側,大指氣一領,從襠內豁起,後手往前肱上盡力一拍,崩其脈槽。
創:紫燕穿林
前手橫貼兩乳,後手直勾,顛于後胯邊,前指大小指皆曲,三指直擦,後手悠起,硬住,前手仍照後手脈上一脈如雷出地奮一般,打小腹。
劈:拔劍斬蛇
十字腳步,前手陽,從下提起,後手直豎,於前邊側劈,大指摧小指,往下一砍,前手氣落中指第一節上,或落小指尖上,打肱背一穴。
牽:猛虎負隅
兩手接住手腕,頭往下一伏,額角往下一墜,氣聚後臀,拿手腕。
推:鐵扇閑門
兩手俱側,捉住肩膀,往前一擁,氣落十指尖。
敵:走馬推刀
兩手俱陰,虎口籠住,往裡一橫,大指氣力齊摧,擒手腕。
吃:白蛇纏葛
一陰手,用虎口擒住大指,攝他大指,手肝氣一入,腳一落,其力十倍,鉗手腕。
粘:金鋼扭鎖
兩手掌相合,一上一下,上手小指往裡一帶,貼往膀窩,後手大指往外懷內一收,左右轉換不離槽。
隨:朱衣點頭
前手抓住他手,飛身剪起,使後手照住頂門一啄,氣落五指尖上,打額顱。
閃:觀音現掌
前手側豎膀窩,後手伸直,附於後胯,腳卻在前,十字勢,前手小指氣落懷內,後手氣落指尖,往前胯,要用即步,撞小便。
驚:金鉤掛玉
兩手一挎,轉身,後腳一掃,氣著五指,腎氣摧心氣,撒腳後根,或跺懷子骨亦可。
勾:牽牛過堂
兩手皆陰,十指下摳,肘曲搭住他肱腳尖,大指當住他足指,膝照他腿彎一棲。
連:張飛騙馬
兩手皆陽,曲肘壓他肱,前足翹起,一落,橫當他腳後根,手轉陰,照面一按。後手托他枕骨或頭髮亦可。
進:暗渡陳倉
前手側勢,往襠一踢,後手直鑽小腹,須上步換腿。
退:華山看果
兩手轉身一刷,再一轉,再一刷,一肩高,一肩低,一胯擎,一胯落,翻身仰看,兩手皆曲,一附於耳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3 20:00: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13 20:02 編輯

卷六
槍法:
一、四大綱領
步法:步法不合,周身之累,紐歪斜縹,難進難退;寬窄適中,丁八雁行,前虛後實,動則靈通。
手法:兩手之用,須分死活,前後收放,曲伸委蛇;前把路走,後把隨之,周身有氣,打紮有力。
身道:身為主帥,五官是將,不能調遣,自尋滅亡。身氣催運,頭目手足,動靜一家,靈快雄壯。
頭面:四肢百骸,頭為領袖,此處不合,全體俱休;譬之兵將,惟首是從,首所不至,眾安所用。
二、八大條目
敵劄:不攔不架,闖然而入,迎機直上,方是正路。踢開則遠路,力微則不將,發遲則不及。
驚戰:夢裡著驚,無意燃火,不見有人,那知有我。養成浩然之氣,靈通之體,觸著即發。
粘隨:如漆似鰾,彼到我到,任你脫殼,走他不了。氣機不靈,身法不隨,火候不到,如何得可。
滑脫:見硬而軟,見動而轉,如虎力大,空往空還。不能形氣合一,人己一元,那得湊巧。
起伏:劄槍之法,不盡中平,忽高忽低,矯若游龍。無高低,則陰陽不轉;無開路,則門戶不清。
進退:知機之士,絕無硬撞,誰敢紮氣,楊家六郎。知進知退,活動不滯,綽然有餘,不入死巷。
崩打:槍之起落,非上則下,往返不空,低崩高打,有消滯,則遍體皆槍,渾身爪牙,敵人極難措手。
提攉:他起我提,他崩我攉。將計就計,的是妙著。趁勢能省力,敵人無變機,行氣借得穩,一發命歸西。
三、十二變通
隨中:他紮我攔,他過我過,不得翻身,總無奈何。似粘非粘,似脫非脫,即離之間,他摸不著。
使中:我過之時,他未之見,猛力紮來,恰中機關,彼方紮來,我趕已到,眼明手快,法力玄妙。
總按:前掌著力,脫肩下沉,直落為按,聳則為總,總沖前走,按直向下,其中勁氣,毛髮之差。
挑撩:騰空而起,在他杆下,挑不離槍,撩則崩炸。挑則隨之,撩則離開,一剛一柔,應發時來。
掇托:兩肩俱松,雙肘下沉,捧盤而入,內有分寸。翻仰而起,一擎一隨,一樣紮法,勁氣不同。
捷靠:肩膀著力,鐵扇閉門,一則攔開,一則硬迮。硝黃急火,連人皆板,杜門而入,沉施為先。
頓領:鎮地不動,引他入竅,內有凹坑,那裡知道。力不能截,引入戰場,機動勢轉,自投羅網。
勾掛:勾分上下,掛別內外,前後手間,俯仰紐縹。硬勾軟掛,陰陽分明,手腕掌榜,錯了不行。
合掌:陰手下沉,陽氣扶之,催力直進,不令他起。非陰不重,非陽不活,相濟而用,名曰沉托。
摟翻:陽入陰進,陰轉陽跟,翻江攪海,振盪乾坤。摟用猛抽,翻用猛頓,陡起陡落,陰陽之分。
勒壓:似退非退,似前非前,中氣下聚,沉落他杆。陰勒脫前肩,沉後肩;陽勒沉前肩,豎後肘。
抽卷:長能用短,直能用橫,隨機應變,心靈身淨。
能抽則善偎者反危,能卷則善制者反傷。
無綱領,則大本不立;無條目,則妙用不行。體立用行,而少變化,則滯而鮮通。此二十四說所宜急講也,更能神而明之。物來順應,方見生生不已之妙。
四、托槍式
側身分虛實,凝神氣如虹,左松右抽滿,杆梢向下垂,
靜能三尖照,動則六合齊,靈活催堅硬,剛柔自相濟。
五、降 手
須借行氣方妙,不然,我一降,彼一轉,又到我杆上矣。或曰,降手如聚勢落點一般,心十分吃住他杆,他不能轉,方可用。
槍法惟有降手能,刷敲科砍遍人還,識得破時微微笑,只將前勢仍還原。
詩曰,自上而下謂之降,高山墜石不可當,氣勢還原身法進,斬關奪隘鬼神忙。一人敵不為工,垓下戰項重瞳,長阪坡趙子龍,百萬軍如童蒙,一杆槍如蛟龍,落上發氣下攻,擊乎西聲乎東,低掃堂高雲頂,崩搖擺攉挑驚,腰背胯賽旋風,出沒變化影無蹤,虛實實虛誰能定,豈必觸山與扛鼎,始臨大敵呈英雄,知此方為精。刀與劍無雙,單欲成功則善鑽,閑用硬,忙用軟,步要隨,器要粘,頭手足,貫相連,要膀胯,務靈便,不近身,總不攔,彼自忙,我自閑,識化工,永無難,為問其中玄妙理,仍是斜行與單鞭,萬殊一本貫不貫,丈夫由來自有真,浩然之氣胸中藏,勸君養成剛大體,充塞宇宙古強。
槍拳要以神氣為先,機勢次之,專講力量斯為下矣。人人有路通玄關,靈活容易化則難,人有無處我無有,人還去時我去還,劈提崩打任火藥,手足膀胯如雲煙,過此便是蓬萊客,三而一兮一而三,長知短,不要搶,短敵長,不用忙。
論 棍 法

千言萬語,總是哄他舊力過去,新力未發而乘之。
響而後迎,迎而後響,分別明白,可以語技矣。
將棍頭穿入他棍頭下,或左邊一起一剃,或右邊一起一剃,要有響為度,總是一理。
凡認棍不認人,此語最當。
決不宜貪心去傷他,待他動後我再動可也。
我入被他打即急跳退,切記。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3:49 , Processed in 0.01126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