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3625|回復: 2

楊氏班侯太極拳講座 ..... 已更正錯誤內容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9 20:0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9 20:02 編輯

主辦單位:香港楊式班侯拳太極內功協會

內容:A.楊式太極班侯架、楊式小架示範及應用

B.掤、捋、擠、按四正手練習方法及發放 

C.什麼是整體勁?常見的推手毛病

D.推手與散手的關連

E.站樁、養生功及柔筋法(鬆功)講解

時間: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下午2時至4時

地點:九龍窩打老道79號H怡安閣A座三樓中國文化協會
(何文田窩打老道九龍中央圖書館斜對面,請由窩打老道入口後樓梯上去)

因座位有限,採取先到先得,有興趣者,請致電51380839或電郵登記(留低姓名、電話、出席人數)

電郵地址:

演講者:蘇學文老師

簡介:蘇學文先生1966年出生在永年縣前司郭莊村,自幼酷愛武術,15歲始學練楊式太極拳,先後拜楊兆林傳人翟文章、楊澄甫傳人趙斌、楊班侯再傳弟子賈治詳、楊露禪外甥、楊班侯姨表弟教練堂的再傳弟子李竹林為師。在學練楊式太極拳、劍、刀、桿基礎上,專心研習楊班侯、楊少侯的技擊功夫。 1993年成立“永年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並任會長”。技擊與功力有了長足發展。 1998年,隨著太極拳走向市場的大潮,隻身赴深圳設場授拳。在高手林立、競爭激烈的深圳教拳決非易事,常有人登門試手較技,其結果自己有時勝,有時平,有時竟不敵對手。感到自己楊式太極拳的真功夫還是沒有學到家。遂下決心踏遍大江南北誠心訪師求藝,把楊家早年流傳到外地的太極拳奧妙學到手帶回永年。歷時兩年多行程三萬餘里,耗費大量資金,先後拜訪楊少侯再傳弟子蔣林先生、武術名家趙顯珠先生、楊少侯再傳弟子李順波等30多位名師隱士,得親自指點,心傳口授,特別是得到了一整套太極拳內功心法,老師親自看功,本人刻苦磨練,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不怕挨打,千遍萬遍習練到身,終得太極拳真諦。回深圳到各地授拳後,被聘為深圳市太極拳研究會顧問兼推手總教練,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4mIUeCvQRE

班侯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HrOy8Ty16I&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Dd8d72NC4s

太極散手講解

http://hi.baidu.com/%D3%C0%C4%EA%C0%EE%D5%BC%D3%A2/blog/item/dc4be53eb686aae554e723ba.html

單式發力演示

http://www.letv.com/ptv/vplay/1021207.html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1 07:49:22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3 08: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高手蘇學文談拳

作者:崔彥彬
文章來源:太極雜誌


金秋八月,桂花飄香,在這碩果累累的美好時節,師弟蘇學文帶著沉甸甸的“禮物”從深圳授拳回鄉探親。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我請學文先生數十次給學生講學,演練,聽眾場場暴滿,喝彩掌聲不斷。二十天朝夕相處、切磋探討太極真諦,受益頗深。透徹的拳理拳論,精彩的演練試技足以證明:蘇學文先生不愧是當代的楊式太極拳高手。

蘇學文先生1966年出生在永年縣前司郭莊村,自幼酷愛武術,15歲始學練楊式太極拳,先後拜楊兆林傳人翟文章、楊澄甫傳人趙斌、楊班侯再傳弟子賈治詳、楊露禪外甥、楊班侯姨表弟教練堂的再傳弟子李竹林為師。在學練楊式太極拳、劍、刀、桿基礎上,專心研習楊班侯、楊少侯的技擊功夫。 1993年成立“永年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並任會長”。技擊與功力有了長足發展。 1998年,隨著太極拳走向市場的大潮,隻身赴深圳設場授拳。在高手林立、競爭激烈的深圳教拳決非易事,常有人登門試手較技,其結果自己有時勝,有時平,有時竟不敵對手。感到自己楊式太極拳的真功夫還是沒有學到家。遂下決心踏遍大江南北誠心訪師求藝,把楊家早年流傳到外地的太極拳奧妙學到手帶回永年。歷時兩年多行程三萬餘里,耗費大量資金,先後拜訪楊少侯再傳弟子蔣林先生、武術名家趙顯珠先生、楊少侯再傳弟子李順波等30多位名師隱士,得親自指點,心傳口授,特別是得到了一整套太極拳內功心法,老師親自看功,本人刻苦磨練,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不怕挨打,千遍萬遍習練到身,終得太極拳真諦。回深圳到各地授拳,被聘為深圳市太極拳研究會顧問兼推手總教練,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蘇學文先生的精彩演練,使我們從理論和實戰的結合上活龍活現地看到他太極功夫的五大特點。

  一是腰活。拳論云:“腰為主宰,腰為軸,刻刻留意在腰間”,要求“腰頂窮研生不已”。蘇學文先生對此領悟深刻,習練到家,經多年艱苦訓練,其腰、胯已達到松、活、蕩的程度,腰胯之間象裝上了一盤軸承,走架打手,盪來蕩去,柔韌圓活,卻似龍纏蛇繞,慢似蠕動,快似雷霆,令人望而生畏。

  二是骨開。蘇學文先生在名師指教下,經過多年艱苦鍛煉,沿用楊家當年的特殊訓練手段,伸筋、拔骨、洗髓、開胯、柔腰、脫肩、通臂、柔手等,把自身的脊椎關節以及足、膝、胯、肩、肘、腕、指等各部位關節拔開,然後再練到一家,使其伸縮自如,協調鏈動,靠脊椎及各關節的瞬間抖直將人發出,正如拳論所云:“周身節節貫穿,無令絲毫間斷耳”,“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催。”

  三是普熟。拳論云:“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太極拳使用法》上說“今同志專悟懂勁,故不能發人,先學姿勢正確,次要熟練,漸學懂勁。”蘇學文先生正是遵循拳理要求,按照太極功練習法動作姿勢要求,對拳架中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等“母法”和若干個“子法”,數十萬遍枯燥單練,使各種著法了然於心,應物自然,簡直練成了“毛病”。一旦出手,不想打法法自到,隨手湊效,對方應聲即僕。

  四是勁整。拳論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蘇學文先生已化掉正常人用後天拙力的習慣,生出真力,也就是太極的勁力。五弓合一,周身一家,爆發整勁。擊人具有強烈的挫合力、彈抖力、穿透力。他可以讓人站在人肩上跳下來猛蹬他的腹部,憑著瞬間的整勁發放,對方即被發出。

  五是技巧。 《太極拳使用法》上說:“一練順,次練勁,再練巧。”拳論有“四兩撥千斤”、“一巧破千斤”之說,蘇學文發人瞬間變臉發聲似虎嘯獅吼,奪入耳目、靈魂,令人聞風喪膽。且技法巧妙,著法靈活。柔則人不知我,剛則如離弦之箭。化打合一,發勁剛脆,使人防不勝防。

蘇學文先生稱謂太極高手,得益於遵循楊式太極拳的習練程序,按照太極拳的內功心法的要求,堅持勤學苦練的結果,總結他練拳教拳的主要做法有如下五個方面。

  一是學理。他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歷代太極名家的經典拳理拳論,在拳理的指導下學習拳術,不走彎路,事半功倍。

  二是站樁。他說打拳是運動之中的樁,站樁是運動之中的拳,站樁是不養而自養,不調而自調,打拳耗六養四,站樁則耗三養七。因此站樁是習練太極拳自始至終要堅持的要訣。故要求學生弟子“混圓樁”、“馬步樁”、“川字樁”、“馬步轉腰”、“抱球轉腰”、馬步、弓步推山等站樁法。定期交替,每天兩次,從未間斷。

  三是盤架。他在練拳、教拳過程中堅持習練楊式太極拳定型套路,太極劍、太極刀、太極桿,還習練楊露禪太極拳老架,楊班侯太極拳大架、小架。楊少侯小快式等技擊拳架,動作圓活,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獨具特色,從中受益頗深。

  四是推手。他要求弟子在練“單手定步推挽”、“雙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爛採花”基礎上,還堅持習練“雙手纏手法”、 “半搭半打、推打合一”、“散推”、“散手”。力爭達到輕靈圓活,冷彈脆快,以柔克剛,沾粘連隨。隨曲就伸,引進落空,借力發人。

  五是單練。他在學拳教拳中非常注重單練,首先強化基本功的單練,如眼、手、腕、肩、肘、腰、胯、襠、膝、踝、足以及精、氣、神等,他積累了數十種訓練方法。其次是用法單練(或叫單操手),如棚、捋、擠、按、採、挒、肘、靠、進、退、顧、盼、定十三勢的“母法”及若干個“子法”的單練,通過基本功和用法單練,使從學者功底紮實,著法嫻熟,逐步成為太極高手。

蘇學文先生武德高尚,謙虛好學,幹易近人,樸實厚道,願與各界同道切磋交流,共同提高,為弘揚太極做貢獻。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7:06 , Processed in 0.00676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