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72|回復: 1

某些太極拳前輩的一個不傳之秘——“空肩”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0 20:0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10 20:05 編輯

作者 魏坤梁

練太極拳者之所以能夠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和“處處落空”,從而能夠不用力地化解掉別人的攻擊也就是實施沾粘連隨,與使得全身傳遞性的力量暢透地貫通到手臂攻擊別人,肩關節放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關鍵。無怪乎僅168個字的6首太極拳古拳譜,第1首的第1句中就有“兩膀松”之語。肩關節放鬆在外形上的反映就是楊澄甫先生所首先提出、近代1925年至上世紀末百年間被各太極拳家的著作紛紛奉為經典引述的《太極拳術十要》中的“沉肩墜肘”。通過實踐探究可以知道:太極拳的“沉肩墜肘”之所以能夠具有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和“處處落空”的效果,除了手臂對於其動作不能有主動用力而始終象軟鞭子似的外,還必須使得肩對於手臂的動作,僅僅是提供身軀力量傳遞至手臂的輸送通路,是不給予主動力量的,或者說就力量的提供與支撐而言,肩就像是不存在似的。“不存在似的”也就是“空”的。因此,練太極拳者之肩關節放鬆也可以稱為“空肩”。這就是說:如果肩關節放鬆沒有“空肩”的效果,那就不是太極拳的肩關節放鬆。比如氣功鍛煉的肩關節放鬆是沒有“空肩”效果的,因此氣功鍛煉的肩關節放鬆與太極拳鍛煉的肩關節放鬆是兩回事。

李雅軒先生就用了“空肩”這一個詞,他的《發勁歌》的第1句就是“空肩軟臂一身松”。這“空肩軟臂一身松”顯然包含了楊澄甫先生所反復教導、但還沒有形成明確文字表述的一脈真傳,是包含于《楊氏老譜》所說的“決不可失其綿軟”、“外終柔軟而迎敵”之中的一個舉足輕重的重要要領。李雅軒先生所說的“空肩”顯然是就效果與方法對楊澄甫先生所說的“沉肩墜肘”的重要說明。因此,只有具有“空肩”效果的“沉肩墜肘”才是太極拳的“沉肩墜肘”;但“空肩”也就是“太極拳的肩關節放鬆”顯然又不等於是“沉肩墜肘”。因為“沉肩墜肘”主要是反映了練太極拳者肩臂肘之外形狀態,而外形狀態不等於就是效果與方法;“空肩”效果並不僅僅是“沉肩墜肘”的外形狀態所能夠包括的。這就是說“空肩”還包含了“沉肩墜肘”之外形所包括不了的內容。

2010年有一次在滬遇到一位著名傳統太極拳老前輩的弟子,我向他談起我對“空肩”的體會,他說:“你既然這樣說了,我也就告訴你:這空肩是我老師的對外不傳之秘。”確實,就目前而言,許多練太極拳者並沒有真正明白太極拳鍛煉的肩關節放鬆是怎麼回事,“空肩”在許多練太極拳者的認識中是一個空白,不少網上視頻與音像甚至反映某些被稱為有正宗傳統師承的人對此也是渾然不知的,“空肩”對於許多練太極拳者確實是一個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秘密”;這樣的“秘密”如果不瞭解,恐怕苦練幾年、幾十年,甚至一輩子也是得不到“空肩”效果的;當然,許多練太極拳者由於沒有“空肩”的概念,自認為做到肩放鬆了,其實並沒有明白太極拳的肩放鬆是怎麼回事,這是太極拳失傳蛻變為外家拳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許多人感到太極拳有不得其門而入之太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難怪某些太極拳老前輩要將其視為非弟子之人的不傳之秘了。這種情況反映出不少正宗傳承正如陳炎林先生在《太極拳刀劍杆散手合編》中所說的是屬於“泰半失傳”、“闕而不全、略而不詳”,甚至是“亦僅皮毛耳”的,並不是所有的正宗傳承都是毫無失真之完整合格的。然而,另一方面,既然“空肩”的武術效果就是肩關節之肌放鬆與能夠實現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處處落空”之沾粘連隨,那麼,從通過實踐追求這樣的武術效果出發,根據古代太極拳經典拳譜已經明確介紹的要領旁推側究,“空肩”的方法也是完全可以被漸漸悟通而洞悉無遺的。那麼,太極拳的肩關節放鬆也就是“空肩”究竟是怎樣的呢?我的體悟如下:

(一)要做到“空肩”,就必須做到所有手的動作都是“其根在腳”與“主宰於腰”的。許多練太極拳者與練外家拳者都說其動作是“其根在腳”、“主宰於腰”的,其實許多人所謂的“其根在腳”、“主宰於腰”與太極拳的“其根在腳”、“主宰於腰”是兩回事。太極拳的“其根在腳”、“主宰於腰”,從力學角度說,是說所有手的動作其力量都主要是腰脊以反作用的形式傳遞提供給手的,腰脊的力量則是始於腳的;這樣,手的力量運動方向與身軀的力量運動方向往往總是相反的,古太極拳譜所說的“有前即有後”就包括了這種情況;而且,在這種情況中身軀是不發生主動力量的,身軀對於胯就像是載於船上的貨箱對於船,身軀的前進、後退、左右轉動等運動都是胯載著發生的。這樣,手臂向各方向運動與身軀的關係、身軀之朝向運動方向的一側與背向運動方向的一側的關係,就像是被推著行駛的手推車之朝向行駛方向的一側與背向行駛方向的一側的關係似的,或者就像是飛行的火箭與火箭噴發力的關係似的。行駛著之手推車的前部分是後部分所推動的,火箭的飛行是靠著向運行方向相反方向的噴發力由於反作用的轉換與傳遞推進的;太極拳之身軀的腹背或左右兩側的關係、手臂與腰脊的關係也是如此,身軀朝向運動方向的一側是背向行駛方向的一側所推動的;手臂向前運動的力量是由於腰脊向後撐發生的力量由於反作用而由身軀傳遞至手臂的,手臂的向右運動的力量則是由於腰脊向左撐發生的力量由於反作用而由身軀傳遞至手臂的等等。比如攬雀尾按,胸腹部是背部所推動的、手的向前按的力量是由於腰脊的向後撐所引起的,因此,雖然整個身軀是被後腿推著向前移,其實整個身軀是向後撐的;雲手中身軀往左移,身軀的左側是右側所推動的(身軀右側又是向右撐的)、手由上向左雲的力量是由於腰脊的向右撐所引起的,因此,雖然整個身軀是被右腿推著向左移,其實整個身軀是向右撐的;由於力量的傳遞必然會發生衰減,因此攬雀尾按腰脊向後的力量必然大於手臂向前的力量,並且越是靠近手臂運動的方向,就越是放鬆也就是越“虛”;這種情況可以用“前虛後實”來表示,這個“前”是指運動肢體也就是手臂的末梢即手,“後”是指軀體中的運動中樞就是腰脊。拳術諺語中有“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之語,這句諺語反映了肩在力量傳遞過程中發生了支點、積蓄與轉換的杠杆作用。然而,對於太極拳而言,肩就像是手臂在體內的延長部分,手臂就像是直接長在腰脊上的,或者說肩在力量傳遞過程中,就像是一條彈動的鏈條中的一個環,因此,肩在力量傳遞過程中是沒有中轉杠杆作用的。也就是肩對手臂的運動是沒有支撐作用的,這樣肩才是可以始終放鬆的。因此,“肩催肘”是違反“兩膀松”與“力由脊發”的,對於太極拳學練而言是錯誤的。很多人練太極拳,手臂的向前運動是整個身軀的同方向推動所引起的,這樣,由於沒有反作用力量的發生和傳遞,手臂是不可能成為太極拳所說之放鬆的,肩在手臂的向前運動中也是不可能不發生同向之支撐作用的,肩就必定是僵硬的,也就是說“空肩”是不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中,腳僅僅是對身體的下支撐,對於手臂的力量是無關的,腰對於手臂的力量也是無關的,因此,這種情況對於太極拳而言是不能稱為“其根在腳”與“主宰於腰”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0 20:06: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10 20:06 編輯

的。而有的人雖然也做到了手臂與身軀的運動方向相反,然而沒有做到“主宰於腰”而以腰骶部位的腰脊作為整個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肩對手臂的運動發生反向支撐作用了,肩也必定是僵硬的。而沒有“空肩”之人當肩胸部遭到別人的攻擊,要想具有使得攻擊者“終不得力”和“處處落空”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做到“空肩”,不僅要做到“其根在腳”,也就是將腳撐地產生的反向力量傳遞至手,而且要以腰骶部位的腰脊作為整個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這樣才是“主宰於腰”。太極拳古拳譜所謂的“力由脊發”的“脊”指的只能是整個身軀的最下部位即腰骶部位。而要做到太極拳古拳譜所謂的“其根在腳”與“主宰於腰”的力量傳遞,手臂與身軀沒有肌放鬆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做到“空肩”,必須首先要做到全身肌放鬆;做到全身肌放鬆能夠“其根在腳”了,再達到能夠“空肩”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將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移到腰骶部位。當然,太極拳初學者一般做不到全身肌放鬆,出現傳遞性的力量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氣功鍛煉有素者也是如此,因為太極拳所謂的“放鬆”主要是建立在使用相反力量基礎上的動態的放鬆,因此,太極拳初學者應該先做到手臂與身軀力量方向相反的方法練拳,可以先將背脊約第5至第12胸椎這一部位作為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這樣當一定的反作用用力,能夠有傳遞性力量發生傳遞時,身軀反作用支撐的部位就會有微微發脹的感覺,要刻意避免肩部出現發脹的感覺;然後再在以後的鍛煉中,將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漸漸往下移,直至移到腰骶部。只有到了身軀反作用的支撐點移到了腰骶部,隨著傳遞性力量的發生使用,手臂與身軀才會真正達到太極拳所謂的“放鬆”;“空肩”才可能實現。

(二)要做到“空肩”,很多動作之胯與手臂的體位運動方向應該是相反的,並且手臂與肩的運動是由胯(髖關節)之以被動為主的運動所帶動的。具體概括地說,很多的手臂往前運動,胯是在腰骶部通過腳的作用下同時暗暗往後運動的。這是因為很多往前運動的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很可能首當其衝接受到敵人攻擊,而由於胯的體位是往後運動的,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部位在接受到敵人攻擊力量時,這一側的胯不僅不會頂抗,而且能夠借敵人之力“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地發生“隨人而動”的被動的向後弧形運動,從而帶動手臂與這一側的肩胸部位也“隨人而動”地向後弧形運動;由於肩胸部位的運動是被胯的運動所帶動的,因而肩胸部位是放鬆的和不發生頂抗的,敵人的攻擊力量就作用不到己方身軀的重心。而敵人就會感到對方的肩胸部位就像是浮在水面上的葫蘆,會“不先不後”、“緩應急隨”地隨其攻擊而動,不僅這攻擊力量不能在對方的肩胸部位落到實處、作用不到對方的身體重心,而且敵人往往會因為攻擊落空而形成背勢,甚至站立失控。比如右手腕相搭的四正推手,雙方搭手瞬間,往往一方左手上滑至另一方的大臂上部或肩胸部位與右手同時前推,另一方往往會被發出;而另一方如果達到了“空肩”,身軀就會發生向後弧形轉動,這一方的攻擊就必然落空。這“空肩”效果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另一方右手前伸與對方手腕相搭時,其右胯是暗暗往後轉的,因此在對方突然攻擊時,另一方的身軀能夠借對方攻擊的力量隨之往後往左弧形移動(即身軀右轉),而且這弧形轉動的快慢與幅度全是由對方攻擊的快慢與幅度所決定的,因為這身軀弧形轉動的動力近似全是由對方攻擊的力量所供給的。這就是說這種“空肩”的化解主要不是自主的主動反應,身軀弧形轉動的化解中存在著很大的被動成分。所以,另一方的這種“空肩”化解能夠不假思索地緩應急隨、無過不及。由此可見在這種化解因素中,“空肩”效果的表現在肩胸部位,操縱樞紐是在腰腿,動力提供是在對方。

胯與手運動方向相反與人類很多日常習慣是相反的。因此是必須在練拳中有意識地培養、強化直至形成條件反射而成為無意識之“懂勁”反應的。套路練習中既有很多動作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是相同的,也有很多動作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應該是相反的,這些胯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相反的動作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與強化。比如攬雀尾左掤抱球的右手往前運動,右胯就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而左手前掤時,左胯也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白鶴亮翅的右手往前提起,主要是體現了化解,右胯也應該是同時暗暗往後轉的。肘底看捶打捶時的左手與左胯的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搬攔捶搬拳時、打拳時右拳與右胯的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雲手時的右手往前往左往上運動,右胯則應該同時暗暗往後轉,運動方向也是相反的。左分腳時左腳前踢是往前運動,左胯也是暗暗同時往後運動的等等;必須明白這種相反運動,不是相互配合,而是體內力量傳遞過程中的先後鏈條與前因後果,即胯的運動是力量鏈條之先、是前因,手的運動是力量鏈條之後,是後果,這就象一條彈動的鞭子,胯是在近把手處,手是在近鞭梢處,鞭子近鞭梢處的彈動是由鞭子近把手處的彈動的延續和所引起的。如果不是這樣,“空肩”也難以形成。當然,胯之與手的體位運動方向相反的動作幅度很小,功夫越高,外形變化越是難以通過觀察發覺。

(三)要做到“空肩”,無論是練拳還是推手、散手實踐中,只要存在著有向哪一側化解對方攻擊的可能,哪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就應該預先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化解中這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所形成的圓弧形要保持基本不變;手臂的動作不能由肩領先和由肩帶動而身軀發生傾斜,要力求避免這一側的肩後部出現發脹的感覺。比如右手相搭的單推手,對方攻擊之瞬間就要保證右大臂與肩內側尤其含胸,這含胸是指由腳上傳的力量引起收腹,再引起鎖骨內側的胸部往內吸,感覺肱骨上端與胸部的連接被拉開而形成圓弧形,不能將肩頭主動往前裹來形成“含胸”,這種肩頭主動往前裹的動作是沒有“空肩”效果的錯誤的“含胸”;含胸化解中右大臂與肩內側所形成的圓弧形要安靜地保持基本不變;也就是在化解至對方落空之前,右大臂肩內側所形成的角度要保持基本不變,這是能夠不假思索、緩應急隨地使得對方“終不得力”、使得對方攻擊的力量作用不到自己身軀的重要條件,也是使得自己身軀的力量順暢傳遞至手臂攻擊對方的重要條件。對於化解對方的攻擊,圓弧形轉身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也是太極拳尤其擅長的特徵性的功夫,而化解方向一側的動態含胸則可以使得不假思索、無過不及地借人之力實現弧形轉身尤其順遂靈活;動態含胸可以使得胸部動態後移甚至達幾公分,這樣的後移就意味著獲得了更多的化解機會和餘地;而由於弧形轉身與動態含胸,會有軀體後背成向後凸弧形的感覺,可以達到手臂直接被腰骶部帶動,這樣,肩部就可以始終處於休息狀態而對手臂的動作不起支配作用,因此,化解方向一側的大臂與肩內側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無疑是“空肩”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含胸反應在練拳中是應該認真培養的,套路中很多動作都存在著有向一側化解對方攻擊的可能,這些動作就必須做到這一側的尤其含胸而大臂與肩內側形成圓弧形。比如攬雀尾左掤抱球的右手往前運動、白鶴亮翅的右手往前提起、右手後移的倒攆猴,這些動作右側主要都是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就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單鞭的左手左移、肘底看捶的左手上提、左手後移的倒攆猴,左側也都屬於化解,左側就要尤其含胸而左大臂與肩內側形成圓弧形。搬攔捶搬拳時、打拳時右拳有可能遭到對方的反攻擊,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雲手時的右手往前往左運動是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左分腳時右手往後分是屬於化解,右大臂與肩內側也應該尤其含胸而形成圓弧形等等。

太極拳的“空肩”與全身各種要領都有整體關聯影響,比如身軀的中正自然豎直是“空肩”的重要條件,如果動作中順肩而肩向動作方向傾斜領先,這一肩是不可能“空肩”的。然以上三方面方法對於“空肩”尤其內在而難以從外在姿態觀察中瞭解,而且也是“空肩”關鍵性的三個重要方法。所以,對於“空肩”的鍛煉,這個三方面是應該尤其注意的。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6:24 , Processed in 0.007866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