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海大富

王薌齋《斷手述要》註解·點評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8 17:33:0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18 17:34 編輯

  元之玄機,即“玄則元”,馭靜以動。即以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動中亦靜,是說在順化的動變之過程,亦隨時也聽探著對方的變化呢。只有以自身的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則自己法身道“體”之正,方能有出奇制勝之用。才能有自己法身道體的元之玄的出奇之進退之機,遲速奇正的幻轉之妙,全部出於無心,系自然之運用。即達到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運用,便是出於無心。有感而應、應物自然,是修煉出來的聽探順化相互為用的功夫藝境.此存在體內和中樞中。

  只有自身的攻防機制,精熟到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功夫藝境時才能達到因時而變,因力制人的出奇制勝之功夫藝境。因時致變,因力制人的功夫,乃出於不攖人之力的順其勢,借其力;讓力頭,打力尾的順隨之法的修煉、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運用過程中的積累。只不過這樣的用法,達到了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藝境時,就是“出於無心的自然之運用”的功夫藝境了。即“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三皇聖道所傳之法。

  至於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這裡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中的“方圓立體”指何而言?二是“自然之神”指何而言?

  首先說“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中的“方圓立體”是指何說!如按“神、氣、形”三者的本體而言,則“神”,即自身的自然之神。也就是“靈神”,乃是“圓融”無形無象之體。有論為證:“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乃言全體之神是圓融之體的意思。神不圓融則不靈。內氣象天乾,故內氣的本體亦是圓融之體;外形象地坤,故外形的本體自是六合方正之體。此本于古認識論的“天圓地方”說,自有其理存焉!此乃以“體”而論的。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亦以此而論之。

  如以用而論。神與意合,神圓意方,內氣體圓又自有方之用。外形體方,亦自有圓之用,因坤從乾以顯其德。故外形從主於內氣。自然可知靈神、內氣、外形三者渾合如一之法身道“體”乃外圓內方之存在,也自然有立體方圓變化之妙用了。此乃“萬象不出一圓一方。拳之萬象亦不出此一圓一方”之論斷的精義。

  而在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中的攻防變化之運用,皆本“曲化直發”的法則。曲化者,圓曲走化;直發者,方正直擊而發。曲化者為靜,從本“體”而論;直發者為動,從至“用”而論。故有“曲直變化”之妙的論說。即“以柔用剛”的方圓變化之法,存在“形曲圓而勁方直”。

  而此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乃言內氣外形“方圓立體”的發用之妙。而最重要的一點,此“方圓之立體”非形也,乃超出象外的“法身”之立體的方圓,即神、氣、形三者渾合為一的道“體”所成之方圓。而此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也是說自己的道體“法身”之方圓的。

  自然之神,乃自身與生俱來的聽探之良知和順化之良能的相互為用的綜合之最佳功能,謂之自然之神。《易》說“神明”,道家言“靈神”。皆是此自身內的綜合功能的最佳狀態。是通過系列方法系統修煉而得之的。

  什麼是“為無為無不為也”?無為者,不先物為之義也。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練、用,皆本“無爭之爭為爭”。即遵依“道”的順隨為法,便是法“無為”的修煉。無不為者,是因物之所為也。即不攖人之力的順其勢、借其力,以柔用剛,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以此為法,可達無不為之藝境。

  所以,傳統拳術攻防之道,不管是以內氣、外形來論;還是以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的渾元法立論。或是以聽探的良知和順化的良能相互為用;外柔內剛的“以柔用剛”之二元合一法立論。還是以“動,靜動,動”的三元合一法立論。皆以內外的動靜互為其根為“伏機”,陰陽迭神其用的。此中陰陽迭神之“神”,即前面所說的“陰陽互蒂之神”。也就是“自然之神”。也就是“生之制者之神也”。

  非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似萬物的原始之初,即無形無象之“道”體的狀態。如何能得其元之玄機妙用。又,非有渾合如一的初始之修,又如何能得元玄之妙用。此乃是對“渾合之極,元始為尊”句的解說。

  非元之大,無所不能包容,無以顯渾合如一之道“體”之德。此德乃上德,正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所以說:“渾元者,其即無生妙有也”。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如萬物原始之初始,即無形無象,無狀之狀,乃道體本“無”。只有從此“無”中,才能生出元之玄機妙用來。此正是“無生妙有”之精義。有無相生之至用。

  此乃遵從老子所論的“有從無處生”,“無”乃萬物之大祖的意思,而論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基本法則及其概念的。此乃傳統拳學之特點。

  這裡要論一論“玄”,何為“玄”?老子在《道德經》首章中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文中說明:“無有同出,同謂之玄”。此說法表明了什麼意思呢?不好以理而言說以論之。只好舉例而言了:如用瓷土做個茶杯,當有瓷土時,沒有茶杯。當茶杯做成了,無有瓷土了。誰也不會將瓷土叫茶杯;誰也不會將茶杯叫瓷土。有了瓷土,無茶杯;有了茶杯,無此瓷土。當我們以瓷土做茶杯,在整個製作過程中,瓷土是由有化無,茶杯是從無到有。故老子說:此兩者即“有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老子在這裡表明了:“對待世間任何事物及其變化都要用這種“有無同出”的觀點去認識對待,就能把握成功。這樣以有無同出的“順逆”觀點認識、看待事物變化的始終過程之法則、規律,是名玄觀,研究用玄觀的方法觀察認識事物變化始終過程的內在本質規律的學問名“玄學”。故知“玄學不玄,認識最全”。

  而《渾元劍經》基本上就是用這個玄觀的方法,來認識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一切內容的。故知,其之所論,皆是真實的學問,修之可以證驗,故是真實。

  玄學的基本觀點:修煉皆應起於萬物之初始的狀態。即“道”體的存在狀態。求得萬有,再能回歸到道體的狀態。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靜”功法,乃是複歸本真於道體存在的狀態,再求攻防變化之萬有的招法。雖已生萬有,然最終修煉還要回到這個道體的存在狀態上來。是名“能與道合”。能與道合,方明至用。

故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初始從無到有,是無中生有的造化過程。有到極限,又由有化無,是以有入無的神化過程。能修煉到以有入無的境界,便是“無為無不為”的無上之道境了。即“寂感遂通”的應物自然之神明藝境。功到此時,可謂“絕學無憂”矣之絕學了。傳統拳術攻防之道的練用之學問,即此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18 17: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由《渾元劍經•劍髓千言》的這段論述,可以清楚的看出,其他門派、拳種與意拳、大成拳的體、用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⑥、此正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由於當時王薌齋沒能看到《渾元劍經•劍髓千言》中的這段論述內容;再加之當時修煉者的情況,因此他才說出:“此正是他人所無,而我所獨有者也”的言語來。

⑦、習學大成拳,不盡在年限之長短,與功夫之深淺和體質之強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動作之快慢,要在於有無真實篤誠之力。如有此種篤誠之力,又能運用立體發力之方法,則於拳道就不難升堂入室。然于學者,平日亦須用此發力方法將本能活力加以訓練,否則,亦不成功夫。此即“後天返先天”之謂也:學習、修煉大成拳,不盡在年限之長短而在於所受真假之秘傳,與下的功夫之深淺和體質之強弱而在於得法,更不在方法之多寡而在於精,動作之快慢而在於恰當,總之,要在於有沒有無形法身道體的真實篤誠之能力力。如有此種無形法身道體的篤誠之能力,又能運用立體方圓蓄髮能力之方法,則於拳道藝境就不難升堂入室。然於學習、修煉者,平日亦須用此方圓立體蓄髮能力的方法將良知、良能相互為用的本能活力加以訓練精熟,否則,亦不成功夫。此即“後天返先天”之謂也。就是後天有形拳術功夫藝境返到無形拳道功夫藝境。
真實篤誠之力:無形法身道體的感而遂通,應物自然的能力。

⑧、本文所欲闡述者,亦即如何訓練人之本能活力,以期達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之境界也。舉一反三,我希望學者不要囿于我所說者,要從我所說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說者,如是才可貴也:本文所欲闡述的內容,也就是如何訓練人之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相互為用的本能活力,以期達到“感而遂通”的“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的感而遂通,應物自然的自動化之境界也。學習、修煉意拳、大成拳者要具備舉一反三的悟性,我希望學習、修煉意拳、大成拳的人不要囿於我所說的內容,要從我所說的內容之中推出我所運用語言難以說明的內容,如是才可貴也。

【點評】

“前言”這篇文章,乃總述“斷手述要”的綱領性內容。主要是否定了崇尚注血之力為主的修煉、至用的內容;而提倡無形法身道體的尚巧為主的修煉、至用的內容。尤其是強調了返本還原的強化與生俱來的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及其相互為用的與生俱來的這種活動能力,徹底掌握了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及其相互為用的活動能力,才是意拳、大成拳之“斷手”的真功夫藝境的內容。

至於“信他所無,為我獨有”的說法,在當時卻是具有誘惑力的,這無關緊要。只要修煉者達到無形拳道藝境,誰也不會認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就我看當今修煉傳統拳術攻防之道者的攻防功夫藝境,也會產生如是的認識、結論的。因為那些修煉套路及運用注血之力的人之修煉理法是錯誤的。所以,還是接下去看下面的內容為佳!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9:30 , Processed in 0.015705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