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5-22 07:36 編輯
我們從孫先生的這兩段精彩的論述中,能更明確地認識到“空靈”妙境的狀態和功能了。這一點,在《太極拳經》中以“用力日久,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聖。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豈知我心,柢守一敬”。這樣的論述方式,說明了“虛靈妙境”的,也就是“空靈”之境。于此可知:“空靈”乃傳統手戰之道的“神聖之藝境”。古今各武學修煉家的認識始終是一致的。這從《渾元劍經》的一切論述中都可以體現得到的。從這裡就可以見到傳統手戰之道的開宗明義之宗旨,始終一而貫之。《渾元劍經》的真實價值也就此而體現了出來,因為其早于或同於各家之論,而有此系統全面而又鮮明的見解。 “是統三才於一致”。由誰統?自身的神、氣、形,天、地、人之三才統於一,是由誰統一呢?首先是“道”統,即“誠者,天道”。以“道”統三才歸於一。這是對“道”的理解認識,方能知“道”的道理。即以“道”統,就要知“道”!這就是“為學日益”的知“道”的過程,有了對“道”的正確認識,才能自覺地認可“道”統三才於一致。理性的認知,正是修煉的開始。此說明“理心、道心”的重要作用。 傳統手戰之道本是人的修煉,既然是人自己修煉之事,就要“以神為主,以氣為充,形從而利”的統三才於一致,此乃是以“神”統之事。即“誠之者,人道也”之意思。此乃知“道”統以後,而“體道”的過程。這就是“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誠之者”無為而修之內容。 只有以“誠之者”的人道之修,才得以做到“無為而治”,才能統三才於一致。而使自身內的“精足、氣充、神全”。精足則不知饑,氣充則不知疲,神全則達於至靈。而精氣神無少缺欠之狀態,即自身致“全體透空,虛靈妙境”。按本文所講,乃“渾之為體也,純而篤靜;其為用也,動而多玄”之功夫藝境爾;外筋骨皮一息堅融。即一氣貫串之剛堅:具有“破之不能開,撞之不能散”之藝境;一氣貫串之圓融:“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毫不受力之化境也。練功至此,神統內氣、外形,三才歸於一致,至是則內空靈,而外靈便。即是“體純靜”而“用之動則多玄”的藝境。又見“內主外從”之體用的精義了。 上述乃“渾元”之功,驗證之所以如此,皆“唯道是從”所致也。本道法自然而成之。 以上的論述,就是:“心愈專,意昧三,精愈堅,氣愈安,神愈鮮”的精旨妙義。 ②、渾噩一身貫,形具切忌散。拳出如流星,變手似閃電: 所謂“渾噩一身貫,形具切忌散”的意思,就是統領自身“神、氣、形”三才於一致,內而精氣神無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堅融,至是則內空靈,而外靈便。 ③、舌卷齒更扣,頭頂如懸磬,兩目神光耀,鼻息耳凝斂,心目宜內視: 具體的說,舌卷則心氣收斂。就是如注文所言:“舌為肉之梢,肉為氣之囊,舌卷氣降,注於氣海,又能接引腎氣結入丹田”。扣齒的功能作用,因為齒為骨梢,扣則氣斂入骨則骨質堅硬,具有強固的作用。頭為六陽之首,五官百骸莫不聽命於此。頭頂虛領若懸,一身三關九竅易通順暢達,自能白雲朝頂,一點靈光頂頭懸,不單拳家如此,此亦禪學之要素也。眼乃心之窗,精光收縮而尖銳,自然眼有青蒼之神光照射,使敵一見望而生畏懼心理。鼻之呼吸細微而自入丹田則有根,耳要聞聽自身之骨,則骨之剛柔聽命於耳,因為腎主骨。心目內視,是指觀注自身內的景象變化,才能了然於心。 這段論述,一是內功修煉的方法,又是動手較技時的身法規矩。這樣的理解、應用,才能夠體現歌訣的深刻含義。 ④、腰轉如滑車,進足如鋼鑽: 腰為一身之中節,又名根珠,上下左右動轉變化之樞紐。其具有“剛、柔”運用的兩種功能:一是發放時的鞭直堅固之剛勢;亦是化解變化時的柔弱無骨的柔勢。有關腰的功能,前賢多有論述,以資對照,錄之如下: 身形腰頂(七言八句) 拳法樞機妙無形,無形樞機自當熟。
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
腰頂窮研生不已,身形順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終何極?十年數載亦糊塗。
歌訣的此中描述,已將腰的種種功能作用,論述的周密而又精詳了。
足乃一身攻防動變之根基,何止“進足如鋼鑽”之一意耳?此乃言足說步法的功能呢!看前賢是如何認識、論述足步法的: 步法第九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敵,皆本諸身,而所以為身之砥柱者也,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為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蕩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彎抹角,千變萬化。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為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 動作出於于無心,鼓舞出於不覺,身欲動,而步以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逼,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者”,其斯之謂歟矣? 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有定位矣。 總之,拳以論勢,而握其要者,步也。活與不活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