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0-12-31 08:23 編輯
標題:命意源頭在腰隙
這是Bobee的ㄤ(Nick)對「命意源頭在腰隙」的精采看法,我代Po上來與諸君共享。Nick從力學的角度來談太極,這與陶炳祥先生談推手幾乎一致,極有意思。(文末有Bobee在泉州少林寺大殿前練拳舞劍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美女現身了) ==============================
首先版主隱喻H姑娘是王語嫣(語嫣者語笑嫣然,是金庸筆下不會武功的武學奇才),那也容我以理工學理的基礎來論一口好拳。
太極圖造型應以立體3-dimensions想像之,陰陽輪動,實虛互表,在一定的力場範圍內,勁吐即收,勁收即生,太極拳要義在於形緩意速,內息生生不滅,越是高手, 形越緩而內息輪動越速.
於是,從力學觀點分析,靜態狀況下,如同版主所說,腰隙是圓的圓心,是想像中的一個點狀,但是太極拳事實上是動態的,從某些觀點想像,是激烈作動的,因此,即便在很短的時間段裡,這個點狀也是球狀,想像中,是液態球狀,內含力的梯度.
打太極拳上半身和下半身功能不同,旋轉半徑不同,力勁方向角度都不同,想像中是以腰部為上半身大球和下半身較小球兩球的切面,故有“腰隙”的想像, 由於上半身是大球, 下半身是小球,所以, 腰隙應儘量降低, 下半身小球要儘量作大, 腰隙切面要儘量水平.
力學定理,總能量=總位能+總動能+總角能, 上半身總能量和下半身總能量如果不相等,人就要傾倒,而太極拳之異於其他武術獨樹一幟,就在於它善於將位能和動能化為角能,而其要義即在“腰隙”.
我們試想, 打太極拳時上半身劃出10米路徑時,下半身也不過劃出1米路徑,因此上半身動能要遠大於下半身動能, 且上半身位能也要遠大於下半身位能,所以角能必須要化去不平衡的位動能,而化解的關鍵就集中在腰部,因力場梯度陡峭且集中在腰部,故口訣說<命意源頭在腰隙>的“腰隙”,是要我們學者放空腰部,如隙無力, 如隙游動,反過來說,因腰如隙無阻,上拳能導引自如,下盤能磐如金石.
記得<倚天屠龍記>一書中,張三丰欲傳太極拳於張無忌時,有一段精采對白: 張三丰先演練給張無忌看後問張無忌記住多少?張無忌起先答說:「記得三招」,再演再問,答說「忘了一大半」,再演再問,進一步說「全忘了」~~,這一段對白堪稱精典,也讓人對太極拳有無窮的想像,憧憬……
歌訣<命意源頭在腰隙>,其中,“意”和現代科學的“意識”概念應該不同, 現代科學的意識是腦部的活動之一,而歌訣裡的“意”,是反應過程中去掉腦部活動的簡化行為,也就是說把人受外在刺激時的反應過程,<外在刺激感知神經傳遞中樞神經叢接收腦部接收腦部判斷腦部命令中樞神經叢接收神經傳遞器官反應>,過程中的腦部活動全部跳過,直接由中樞神經叢反射反應,這樣的反射反應就是“意”.
因此,張無忌在學招式的時候是“記”,在融會貫通的過程是“忘”,也就是說,學招要一形一式經過腦部接收思考學習,而融會貫通時重在反應,僅求其律動,所以說無招勝有招, 但無招不是真無招,只是無形,不可忽視其內蘊.
回到歌訣<命意源頭在腰隙>,我個人最終的理解是:反射反應的啟動點在腰隙,腰隙引動而上下身形隨而自動;又反射,又腰隙引動,又形自動……
最後,我家娘子Bobee師姐,特允許我在此放肆吹兩句,對錯權且暫擱一邊,Bobee師姐的大師兄及眾同道,武學基底深厚,必有以教之。
N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