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先生這段話是不是可以為他的“述而不作”作個注腳。天下的事,本來就不可能都弄明白,老師此舉可以任人猜想。世間的書太多了,有用的也很少。老師這本書,出了也像沒出,它是本無字書啊。至於我們從中領會到什麼,全在自己了。
不拍錄拳照
不愛拍拳照,這是經梧先生給弟子們的一個鮮明印象。到目前為止,我知道老師留下的拳照只有1982年大勇、德和、益健、徐翔、志明等幾位元師兄組織拍攝的一套陳式一、二路拳照,算是老師最完整的一套拳照了。2003年我從中選出21張發表到《中華武術》第4期上,立刻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轟動,一時間,許多網站都轉載了。國際音像文化交流出版社出版的《陳式太極精粹》VCD介紹先生,也是選用的其中幾張拳照。要知道,老師從上世紀50年代末移居北戴河以後,很少外出,更不宣傳,他爐火純青的拳藝,外人也難以得見。此次刊發的先生拳照雖僅是露了冰山一角,然而已足讓人大開眼界。
另外,徐翔師兄自費出資在1980年也給老師拍過一組陳式拳照,約有30多張一、二路定式,這是目前所見老師最早且有系統的拳照了,可是,先生時年已68周歲了。
而吳式拳,先生竟然沒有一套拳照留下。似乎僅有60年代初的那張“退步跨虎”一張!80年代後雖也偶爾拍一兩張拳照,幾乎都是陳式一兩個動作。
我曾多方搜尋,也僅止於此。演練器械的照片更近乎無。
那麼拍攝錄相呢?先生就更少拍,我目前收集的先生錄相資料該是最全的了,然而,也少得有限,有些都是老師晚年坐在椅上與弟子或徒孫們說手了。 客觀地說,那時節拍照、錄相都是費用較高昂的,一般人家都做不到。但是師兄弟們湊錢也不是不可以,關鍵是老人家主觀上不願意拍。印象中,每次一說到這事,老師都是不同意。為此,我專門詢問過先生,他的回答也簡單直白:我老了,拳打不出當年的神氣,有些姿勢也做不到位,留下拳照會讓後人笑話,更怕貽誤後人。
我聽後愣了半晌。沒辦法,先生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不僅想到了自己的體面,更想到了貽誤後學的責任。
我曾在友人的幫助下,費盡周折,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先生最早的錄相(實為電影)資料——1958年應國家体委之邀由老師示範演練的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科教片的原始錄相。那一年先生46歲。這是先生最早的演拳影像資料了。通過它,我們可以看到先生中年的打拳風姿。
有時,我看到許多太極拳家的出版物上有那麼多拳照,十分羡慕,覺得老師留下的打拳資料太少了,不禁覺得有些遺憾。可是,現在想想,世間的好東西總是不會太多。正是因為它稀有,才彌足珍貴。況且,窺一斑而知全豹。就先生留下的有限拳照,我們已經能夠一瞻大師風采了。若是相比于楊露蟬、武禹襄那代人,老師已很“幸運”了。我們也該知足了。
先生早已遠行。但先生遺世的有限拳照和錄相資料就如書藝中的碑帖,後學可以不斷學習、欣賞、玩味其中的內蘊,我們也可以滿足了。王羲之的墨寶當然不可多得。顏真卿不也只有那麼幾件墨妙留下來嗎? 不願拍錄拳照,更讓後人想往。這也是經梧先生的淡泊隱退吧。君子不器,大象無形。
沒有門戶之見
歷來練武之人,多有門戶之見。此種習氣很少習武者能不沾染。所謂先入為主,既有成見在先,就不容易見人之長處而虛心學習。於是門派紛爭,同行是冤家,既不利於武術界團結,也極大地阻礙了中華武術的良性發展。我甚至認為這種習氣之有無,正是體現一位武術家道德修養的試金石。 李經梧先生從無門戶之見,他虛懷若谷,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因此才能練成過人的功夫。上世紀40年代初期,經梧先生已經是吳式太極門的“五虎上將”,但他聽說陳式拳很厲害,在北平有個陳發科與人較技從無敗績,於是便前往拜訪,試手之後輸給了陳發科,便從此帶藝學習陳式太極,直到陳發科去世。據說,陳家拳原來只在河南陳家溝陳姓家族傳授,1928年陳照丕邀請陳發科到北京傳拳,始漸為人知。但是,雖然許多來試手者均一一敗北而去,而真正從學于陳發科的人卻不多。其中原委,一是民國時期在北平人們只知太極拳是楊家、吳家所傳,尚不瞭解陳家太極;二是陳家是河南農民,社會地位不夠高,也被世俗社會看不起;三是陳發科沒什麼文化,又講的是滿口河南土話,人家聽不懂,況且他也不善講話,人們佩服他的功夫都無法從學。據經梧老師講,當時許多學生、徒弟都不敢跟陳師推手,因為他功力太大,放人時一般人都受不了。只有經梧師、孫楓秋、田秀臣、李劍華等極少幾個徒弟敢與陳師推手。1946年是陳師60大壽,經梧先生與田秀臣、孫楓秋、宋麟閣(一說還有劉金生)四人正式磕頭拜師。據說,這是陳師第一次正式舉行收徒儀式,此前,陳發科不知道如何舉行收徒儀式,是經梧先生提出按吳式門規而辦的。前後經梧先生從學于陳發科十三四年之久,盡得真傳。
那時,經梧先生已是北平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理事和推手組長,與楊禹廷師叔早已熟悉,但未拜門。抗戰勝利前夕,經梧先生的第一位太極蒙師趙鐵庵隱遁,他開始同時習練陳式拳,時或向楊禹廷師叔請教,1953年又正式拜師入門。這裡要交待一句,楊禹廷雖然也練吳式拳,但因師承不同,拳架也不同于趙鐵庵。趙鐵庵是吳鑒泉、王茂齋共傳大弟子,這從1933年的吳式門合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那時吳鑒泉已去南方,而全佑的三個弟子中的兩位弟子都在北方。照片上王茂齋、郭松亭師兄弟居中而坐,左右側則坐著趙鐵庵和張子和,而王茂齋的兒子王子超、王子英以及吳季康等都是站在後排,可見趙鐵庵在弟子輩中的份量。趙所傳授的拳架是吳鑒泉的架子,與楊禹廷所練的王茂齋架子同中有異。經梧師先從學于趙,現在又從學于楊,足見其善學、好學與虛心。此外,經梧師的推手功夫又多受教于王子英。王子英是王茂齋次子,功夫高超,但性情剛烈而孤僻,因此傳人甚少。作為師叔,他對經梧先生恩愛有加,傾囊相授。經梧先師生前多次提到王子英,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在陳發科那裡經梧先生又結識胡耀貞先生,胡耀貞是山西心意六合名家,學通易醫,內功深厚,經梧先生曾向他請教氣功之學,後亦拜門執弟子禮。由上述可見他的取人之長,好學虛心之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