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541|回復: 1

氣功武術基本概論

[複製鏈接]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3-1 18: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講述:陳清河老師
整理:呂瑞旭教練


氣功一般來說可分為幾種,如醫療性氣功、健身性氣功及我們要談的武術氣功。單是武術性氣功又分很多種,以少林拳系統而言可分為順式及逆式,而這其中又分為很多派。一種是不重視肢體,以意念守丹田。另一種雖也是以丹田來牽引,但並非所有氣息都集中於丹田,丹田有如鋼絲般懸吊著,氣則集到四肢末端。

以四種不同特性的拳術為例做說明:工字伏虎拳是先求丹田穩定再帶動動作﹔長拳則由動作的彎轉,以轉化身形來牽動氣息。鶴拳、蛇拳與長拳、工字伏虎拳又不一樣。鶴拳是逆式呼吸、氣息上提,這是因為牽涉到速度。氣息上提走輕不走穩,因為氣一入丹田步就不快,只能走威猛、沈穩,氣往上提,力才能巧。蛇拳則是以丹田為中心,但氣息一貫,分佈於身體各部。

「以丹田為中心」

武術氣功的第一個基本觀念是「以丹田為中心」。在武術的呼吸中,不能用胸部來呼吸,胸部呼吸屬後天氣,本身有限。從某些理論來說肺屬陰,本就不宜做激烈的振盪,很容易造成傷害。因而在很多武術的開始練習,會要求吃傷藥,便是這個道理。丹田可分為上丹田(眉間),中丹田(膻中)及下丹田(臍下三寸)。在武術氣功中的氣存丹田多指中丹田、下丹田而言。在此上丹田我們只講精神而不講呼吸,「精神」即是意念,不論是練拳、練氣都要憑藉意念。武術中所提到的「三尖相對」,便是一種意念的培養,由體內的鍛練,達到體外的凝聚。在對敵之時用眼看到敵人的動作,再傳大腦再反應已太慢。意念的凝聚,讓我們容易感到敵人的動,彷彿手有知覺可以看到一般,能夠直接反應。

武術性氣功中呼吸藉由鼻子吸入體內再直接入丹田,而不是停留在胸。莊子的大宗師中提到「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說明呼吸時要儘量往下要深。在武術的開始練習之時,一些基本動作其實早與氣息脫離不了關係。以活臂為例,動作時腳趾抓地、身體放鬆,氣自然就能入丹田。若閉氣則氣停於胸部振盪,三焦氣容易岔到,造成內傷。若腳不穩鬆掉,氣就不穩,氣上浮,下盤就會跟著晃動。以後拳術能不能進步,其關鍵便在於最初能不能掌握這些基本要領。另外有一點易造成誤解的是,由於氣入丹田會造成下腹起伏,有些人便以為呼吸是在腹部的表皮,這是錯誤的。當做動作時,由於我們以脊椎為支撐,而脊椎位於身體的後面,此時若氣在腹部表面,因為肚皮是軟的,身體一動氣息便跟著搖晃,便無法守住丹田。

「練氣的動作基本要領」

吸氣時以鼻吸入、閉眼入視、眼觀鼻、鼻觀心,舌抵上額含胸,下額微內含,氣息穩定慢慢自然的吸入丹田,不要用力擠壓氣息。吐氣則舌抵下顎慢慢由口吐出,手的動作則以工字伏虎拳的起手式便可。在我們的氣功練習中主要講的是觀念,招式只是一種假借。

平常人精神容易煥散,眼睛若打開,精神更容易受外界影嚮,除非能做到視而不見。練氣首先是要將凌散的魂魄集中起來,將眼、耳、鼻、舌、身的知覺集中起來統一由意念掌管。閉眼並不是無意識,而是往內看自己的氣息,跟著氣息走,就有如打拳時的眼隨拳走。舌往上抵頭才不會晃動,下額微內含氣便能順暢吸入體內。胸不能挺要內含,但也不是凹胸駝背,氣息沿脊椎內側直接入丹田而不是在腹部表面,此時自然會有提肛的效果。吐氣時舌抵下額,將氣息慢慢吐出,氣才能穩。有如一個吹脹的氣球,若要放掉其內的空氣,必需用手掐住其出口,讓氣慢慢放出,氣球才不會亂飛。

有人說初學者練一個小時不如高手練一分鐘,那是因為高手每一個要領都掌握到,自然能達到最大功效。而初學者練一個小時都是在磨缺點,運動效果是達到,但對拳術提昇,氣息的儲養可能無所助益。但若鍛練得久,缺點慢慢的磨掉,便可以掌握住要領。拳術與氣息要領愈練愈快,進步也就愈快。練拳的瓶頸便是在此,若氣息拳術不能貫通,就只是鍛練招式、動作。

「練氣的四項要求」--「深、細、長、均勻」

一、「深」:

練氣功的第一項要求是「深」,在練氣之時最好找一個空氣流通之處,吸氣之時愈深愈好彷彿要將天地間的靈氣都吸進一般。武術氣功可分為四個階段「吸、轉、運、化」。吸就是儲養之意,要將氣功導入拳術中,首先一定要本身有氣。氣就像載舟的水一般,當儲養的氣愈深愈多時所能托起的船便愈大。一般人會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練工字伏虎拳時,拳術才開始跟氣有關係。但事實上從一開始如活臂,甩腰或是連步拳、功力拳,氣息便與拳術密不可分。照理練工字伏虎拳之時,氣息的配合應該可以很順暢很快。但現在變成是學工字伏虎拳才開始認識到氣,結果一開始練工字伏虎便遇到呼吸要很快,造成只用胸力,使出來不是剛猛的勁而是混濁的力。這便是因無法認識氣功的基本概念,將之導入拳術、兵器,把它變成有生命的原故。

在初練工字伏虎拳便很猛烈,對練氣來講是很忌諱。氣一開始一定要先儲養,丹田之中若沒有氣息等於沒有重心,沒有重心下盤便不穩,使出來的只是肌肉的牽動而沒有用到精神,只是力而非勁。力就是只憑肌肉和骨架所產的力。勁在發出之時肌肉不一定是緊繃,勁是用意念來使氣,再用氣息來使力,所以用的幾乎是全身的力。尤其以腰、腿、丹田為中心透過意念、氣息而形成的力量。另外前面提到並非工字伏虎所發出來剛猛的氣才叫氣,長拳、蛇拳、鶴拳所發出的勁也是氣的另一種表現。氣本身是無形的,可以扁、可以圓、可長、可短,它是可以變化的。用氣可輕可重,就像水一般可以形成大浪也可化為小水流。意念要怎麼導這股氣,怎麼發揮力量都憑自己,但當然你要先有這股氣,要形成大浪便要有足夠形成大浪的氣。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3-1 18:20:57 | 顯示全部樓層
二、「細」:

氣功的鍛練決不能急躁,要靠慢慢的鍛練。「細」就是為了培養耐性,以達到循序漸近。因為一急躁氣就短,便不能達到「氣長力必大」的效果。吸氣時有如牽著絲般的進入丹田,吐氣時也一樣,吸吐之時若過快就會造成斷續。練氣如流水,需綿延不斷,以後才能產生一貫。倘若急躁未能傷人先傷己,練氣功會造成所謂的走火入魔便是這個原因。

練拳與練氣都非常的強調精神的集中,氣若愈細精神就愈需要集中。一開始呼吸要很細,細到只讓自己感覺到這呼吸。吐氣時可分為兩派,一般的少林拳要求要細。另外在南少林拳則要求要出聲,但在此氣息還是細,只是藉由出聲來檢視呼吸對不對、有沒有停頓。但我們提到,練氣時眼、耳、鼻、舌、身、意全部都集中,因而不需再靠出聲來檢視。所以我們採用較傳統少林拳的做法,以不出聲為原則。在南少林的拳術有些動作因為較激烈需要出聲,在此談到是屬於運用性氣息,此時若不出聲會將氣悶著反而不好。跟我們所講的儲養性的氣功不出聲不一樣,不能混為一談。在要求細的同時要注意到不能斷。就有如我們在練長拳,練習連步拳時還好,但在練功力拳時有些人為了出一拳一腳會很用力的把拳打出去。雖說是很用力,看起來很有精神,但一拳打完就什麼都沒有。勁道好不容易提昇起來,結果一拳打完後又散掉了。每次都再重新開始,造成拳與拳之間都會頓一下不能連貫。

三、「長」:

練習氣功時,呼吸的時間一定要比平時的呼吸來的長。我們常以龜、蛇、鶴來代表長壽,因為牠們的呼吸很慢很長新陳代謝慢所以能長壽。練氣不僅是呼吸而已,重要的還是精神,精神能延續愈久,意念、氣息才能綿延不以斷。我們常用長拳、蛇拳的動作來鍛練氣息的長,同樣一個動作雖然可以很快的做完,但藉著動作的放慢,動作的加大,讓氣息可以跟著身形走,就如同眼睛跟著身形走一般。前面講到練拳時不能斷,拳與拳之間勁雖斷但意不斷,意念不斷動作才能隨時繼續不需再重新由無到有。練氣就是要使意念不斷,意斷每個動作的勁就要重新凝聚,形成空檔。練拳就是要這些空檔化掉,若每做一個動作都是意念散掉再重新凝聚,即使練十年也沒用。就算一拳可以打倒一棵樹,但一拳打完就沒有,當你一拳沒打到,敵人可能回了四、五拳。練氣就是要使空檔消失,像海水一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延續不斷。

在練拳之始,要將動作放慢,就是要檢視氣息是否有跟著牽過去隨身形而走。若很快很用力打將氣閉住,這時會覺得有一股甜辣辣的血味,這便是因為氣產生燥,會對身體產生傷害。藉由意念的延長,檢視氣從進來到出去是否串連,若是串連就沒錯,可以繼續練下去,若不對便要回過頭來檢討基本動作。拳術能不能進步的瓶頸,就在於藉由練氣回來自我檢討檢視學過的動作。

四、「均勻」:

「均勻」是氣息平均分配,從吸到吐的過程中氣息不但不能斷而且要均勻。這不能與練拳時有輕、重、快、慢搞混,這已經是談到氣息的運用。即使是練拳在剛開始之時,動作也不能快,動作放慢而均勻,全身的氣息才能連貫,等到動作純熟,意念一加緊動作自然能快。

練工字伏虎拳時談到「舉步風雲起,氣吼山河動」,但剛開始之時一定慢,慢才能串連,開始就想快,氣息便會斷,這樣只是鍛練招式而已。

氣息由慢而平穩之後才能快,氣息經鍛練一階段後便自然能感覺得到體內所產生身體的伸縮。在開始時感覺到的是身體的動,後來便是氣息的動,產生所謂的氣感。練氣最重要的便在產生這個氣感,太極拳經有云:「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當肉體碰肉體時雙方一定都有知覺,當氣感碰肉體時,敵人尚未有感覺時,我們早已有知覺。「拳無不破,唯快不破」。這裡的快,並不是動作上的快,而是藉由氣感的先走,感覺到敵人的動而達到後發先至的道理。除非是速度過快(如子彈)或過於尖銳,使氣感來不及反應,這是因為人是有一定的極限。自己的氣息若不均勻不穩,便不可能感覺到外來氣息的變化,不穩便無法牽動敵。

牽帶氣息的道理,可以從擒拿或掙脫為例。由於我們的氣是一貫,但敵人的抗力是一段一段,藉由我們穩定感覺到敵人的氣息的變化,便能控制敵人。此外氣息最忌諱回流,氣息的加緊,氣息的轉化是一再加為二、二再加為三,而不是一變成零再變成一。

「以意念為導向」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但這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有意識,要知道這一招一式的含意用法,否則練出來只是動作的自然卻不能實用。如水滸傳中所提到的九紋龍史進,史進拜了一大堆師父練習棍法,練得非常漂亮、順暢。動作可以說是非常的自然,但一遇行家八十萬禁軍王進,他的棍便一點用處都沒有。所以在我們的拳術或氣功中,強調都是在以精神、意念為導向。並不是教你這個動作出去手應該擺幾度,距離身體幾公分,而是說這個動作的意義,對不同人與不同情況,動作姿勢自然要跟著做適當的調整以達到其效果,這樣的話使即是自己一個人練習也能有進步。

「結論」

氣功的開始練習,首先要將基本觀念弄清楚,再開始練。找一個空氣流通不易受干擾的地方,精神集中、放鬆身體、不急不躁,根據要領原則緩緩的呼吸再慢慢的將氣息延長。剛開始氣息不要太快太猛,勿好高騖遠。練氣功並不是一種交待,需要一遍一遍好好的練習,馬虎不得。寧可好好的做一遍而不要馬虎的做二十下,這樣自然一次有一次的成效。練氣首重精神,不要硬做,精神若不在便沒有效果。練氣最重要的是效果形成,要先培養氣感,先要有秧苗,再慢慢培養,切忌揠苗助長。此外武術性氣功,根本還是要將氣導入拳術中,否則氣功歸氣功,拳術歸拳術。練拳若不能配合著氣,拳便無法進步,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34 , Processed in 0.01023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