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試探《內功四經》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5 21: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
《靈樞•經脈》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骨入於胃,脈道以通,四氣乃行。」。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5 21:10:5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曰橫勁,曰豎勁,變之分明,橫以濟豎,豎以橫用。
豎者,肩至足底;橫者,兩臂及手也。以身說則豎者,自督脈至兩肩穴也。橫者,自六腑轉於手骨背也。自襠至足底,自膝至於臀,以腿而言之也。
===========

影片.....六腑、退六腑、推六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2MjkwNDEy.html
若說六腑是一般認知的身體器官好像不太對,因為它們的位置都在身體內部不在手屬於,在過去的時代,凡精通武術者莫不精推拿以備運動傷害所需,所以圖片顯示的推拿位置比較合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5 21: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六腑穴:在前臂尺側陰池至肘或少海穴成一直線。推拿時,用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肘、或少海穴推向腕,稱推六腑,或退六腑。
來源:網路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5 21:12:3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內功之傳,脈絡甚真,不知脈絡,勉強用之,則無益而有損。
卷一 內功篇
學醫道者,不可不明乎經絡,何況習內功乎?若不明脈絡,猶習射而操弓矢,其不能也決矣。能內景遂道,返觀而以察之,則體用兼備矣。
前任後督,氣行滾滾,井池雙穴,發勁循循。
=======================
標題:內景隧道,唯返觀者察之是何義?
  “內景返觀”一詞,出自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的《奇經八脈考》一書中,他說:“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說,臟腑內景和經絡隧道,只有通過某種修煉的人,才能內視(返觀)體察認識到。《素問•上古天真論》認為“真人”能“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至人”能“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晉代醫學兼道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樸子•內篇》中也提及內視,曰:“反聽而後所聞徹,內視而後見無朕。”(王明:《抱樸子內篇校釋》)但是要想談清楚這個問題並且使人信服,恐怕還得從經絡形成時代的道家認識論談起。
  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早就認為人認識客觀世界有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為學”即外求的方式,它是建立外界世界的抽象概念,然後用一些公式、推論來使概念之間發生聯繫,來推測並認識人們所要認識的客觀世界,這也是西方人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另一種是“聞道”即內求的方式,不是建立在形成概念並在概念之間進行推理的基礎上,而是通過一種東方人所特有的修煉方式而實現的。我們可以把“為學”和外求的方法稱之為理性的方法,“聞道”或內求的方法稱之為非理性的方法或直覺方法。這是中國(東方)與西方的認知方法最明顯的不同。
  以老子為代表的直覺主義者認為,人若常處在有欲的狀態,便只能通過感官接受到鮮明昭著的事物之資訊,也可說此時是通過理性意識來認識事物。而人若常處在無欲狀態,“玄覽”(即後來醫學認為的經絡系統)便可接受到深遠莫測的“常道”之資訊,也可以說是通過潛在意識和非理性意識來認識事物。由此可見,感官和“玄覽”都是接受資訊的管道或稱之為資訊接收器。所不同的是,感官只能接收到來自外界的資訊,而“玄覽”則不僅能接受外界的(微弱)資訊,同時還能接收來自體內的資訊。
來源:網路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5 21: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內景
  又稱內象,指臟腑、筋骨、經絡、氣血等人體內部的組織結構,及由此而產生的形象。梁丘子《黃庭內景經•注序》:「內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內者心也,景者色象也,內象喻血肉筋骨臟腑之象也。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李時珍《奇經八脈考》中有“內景隧道”,隧道即經隧、經絡,故經絡也屬內景。梁丘子還認為,景者神也,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黃庭內景經》認為臟腑部位等,各有神主其事,如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膽神,以至腦神、眼神等也是內景景象。
來源:道教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7 20:24: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回復 4# zoce
根據邵保勝大話黃帝內經,人的血流與共振有關。
調節共振,可能與音頻有關。
承漿、人中穴的鬆鬆,可能會對頭部的血液循環有關。
即是發聲的練功,如六字訣、咒語等,引動血液循環。

佛經是種咒語也是音頻,以前還在職場打拼時工作壓力很大,為了求明以為生涯的突破,我會在假日家中無人時嘗試課誦《金剛經》,每次都是課誦幾個章節後人就昏昏欲睡,只好上床睡午覺。後來才發現專心課誦佛經有放鬆的效果,也是從頭部開始放鬆,對上班族有釋放因一週的工作所帶來的身體疲勞的效果,一旦睡眠不足就馬上會引起想睡覺的欲望。所以直到現在我還是從未課誦完全部的金剛經,實在有愧佛祖的關愛。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7 20:25:0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楊家秘傳太極拳的特點之一『收尾閭』
http://taichi.sunyata.cc/forum.p ... &extra=page%3D1
==============
  一般人聽到薦骨大多不明所以,更糟糕的是,還想到「賤」骨頭去吧。此薦非彼賤,薦骨雖然知名度不高,但它其實是位於身體中心,就如同插銷一般,用來固定上半身以及下半身的重要骨頭。倘若薦骨角度偏離,我們的脊椎會受影響而逐漸歪斜,導致身體姿態不良,使得血液循環受阻、內臟受到壓迫、四肢不協調…。
  本書強調我們可以藉由調整薦骨的角度來矯正身體,姿勢如果改變,骨骼及內臟所承受的負擔也會改變,如此即可獲得健康的身體。只要稍加調整,就可以影響到全身,薦骨說起來就像是為了維持人類的中心柱─脊椎的端正,使全身各部位能夠協調運作的一扇門。
摘自:《健康,從脊椎薦骨開始》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7 20:25:3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試一試!使用「薦骨」,感受身體重心
http://www.misscare.com/news/show/1353397890_1.html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7 20:26: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標題:神奇的頭薦骨平衡療法
http://www.enlightcenter.com.tw/m-cranio%2001.htm
==========
這篇文章就是說明太極拳要求放鬆,百會、會陰成一直線對身體健康很有幫助的醫學理論。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4-3-27 20:26: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海大富 的帖子

標題:從形意二十四法和《內功四經》看“頭的要領”
作者:田浩
    現在很多練內家拳的朋友對於頭部的要領有多種解釋。當前,一般認為有“虛領頂勁”,“百會上頂,有如大石壓頂之感”等等說法,那麼,內家拳對頭部的正確要求到底是什麼呢?
    形意拳“八字二十四法”中的“三頂”就有對頭部的具體要求。頭頂:有前頂和上頂兩個含義。頭前頂是指頭的上額也就是天庭部位要有前頂之勁。怎麼做到前頂呢?大家都知道內家拳的要領裡面有個“下頜內收”,其實,做到下頜內收,同時就可以做到上額前頂了,這樣就使得頭部形成了一個前後的對稱之力,也就是爭力。頭的上頂有人認為就是指的百會穴上頂,這實際是相當要不得的。這是因為,只有向上而沒有向下的勁力,就不可能使勁力平衡,更不可能使氣血平衡,百會常往上頂,會使得人的氣血向上逆行而造成頭暈,耳鳴,目赤,眼花等等的負面作用。百會穴向下有虛涵之意,也是前輩們所謂的“五心合一”中的頂心合于丹田。那麼正確的頭上頂是怎麼上頂的呢?在著名的《內功四經》裡面有說到“提玉樓者,提耳後高骨也”,玉樓,是指的完骨。指耳廓後面隆起的骨,即解剖學上的顳骨乳突的部份。同時,完骨還是一個穴位的名稱,位於顳骨乳突尖端的後方凹陷處,屬足少陽膽經。
    提玉樓,就是指頭部的四周向上虛頂,而同時頭頂心也就是百會穴要向下虛涵。同時頭的上頂也離不開項部的豎勁,因為頭頸的聯繫是不能夠分開的。這樣就有了“頭頂項豎”的說法。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13 , Processed in 0.02276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