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淺談太極拳“接手”

[複製鏈接]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18 08:1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0 08:04 編輯

「吳陳之戰」- 只為揚名!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1940s/1950s),在香港流行的國術主要是廣東省內的拳派。其中以洪拳名聲最響。洪拳名家黃飛鴻及其弟子林世榮的生平事蹟(真實的與虛構的)常見於小說及電影。黃飛鴻的片集更讓主演者關德興獲得「翻生黃飛鴻」的美譽。太極拳在吳鑑泉南下時(1940s),也在香江逐漸生根茁壯,學員不少。

那時白鶴派在香港名氣不大,聲名遠遠不及洪拳與太極(網上很多人說陳克夫是白鶴派掌門。非也!白鶴派掌門是吳肇鍾。陳是吳的弟子吳肇鍾告介弟子的名言是唯德永耀,守道超玄」。但在這「吳陳之戰」一役,他卻縱容陳克夫挑戰太極拳的吳公儀。何以之故?...我這閒人喜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吳肇鍾之所以縱容弟子陳克夫挑戰名頭不小的吳公儀,目的是要白鶴派揚名也!否則,他只要一句「小子休得無禮」,那還怎會有這「吳陳之戰」的發生?

當時太極門中打架出名的有兩人,一是吳大揆,另一是鄭天熊。吳大揆願意代父親吳公儀迎戰陳克夫。但陳不接受。不接受是有很好理由的。吳大揆既然善於打架,並正當盛年,跟他比武勝算不大。...跟他年紀大的父親較量會勝算高一點嗎?...也不見得!但跟地位與名氣都高的吳公比武,輸了絕對沒有損失,自己本來就是一介無名小子嘛!一旦嬴了呢?哈,立即一躍龍門聲價十倍啦!
白鶴掌門吳肇鍾當然也懂這如意算盤打得甚響,又怎會阻止小子鬧事呢?


.......................................

花留香 發表於 2012-11-18 10:1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18 08:18
「吳陳之戰」- 只為揚名!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1940s/1950s),在香港流行的國術主要是廣東省內的拳派。其中 ...

聽聞先輩講,董英傑宗師當年跟吳宗師稔熟,深知吳宗師斯文敦厚,曾在事前善言勸阻。他闢明:吳若勝出,則是不負眾望,沒有驚喜;若失手,則有損英名之患。按:陳吳賽前,有身穿長衫的表演者,就是董英傑宗師。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19 11:41: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1 00:57 編輯

回復 花留香 的帖子


「吳陳之戰」- 並不公平

很多人都不讚成吳公接受這場挑戰的。國人講究輩份與地位。出戰一位無名小子,十分不化算。吳大揆磨拳擦掌要教訓那小子。吳公則不許他妄動生事。更有人提議兩場比武。一場是吳公儀對吳肇鍾;一場是吳大揆對陳克夫。但白鶴派方面早已打好如意算盤,絕不接受就是。假道學的吳肇鍾掌門一心要把握這白鶴派揚名的機會,那有公平與道義可言?

大概吳公經不起各報章媒體不斷的煽風點火,終於作出這不應作出的決定。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錯誤的一個決定吧!

主辨兼總裁判的大腹賈何賢最後宣佈賽果為「不勝、不和、不負」。目的是不想兩拳派不和。我想他早就想好這「和氣收場」的結果了。無論戰情經過怎樣,他都會在比武中途找藉口中斷賽事而宣佈「不勝、不和、不負」的。要認真處理這場賽事的話,第一次犯規可以警戒續賽;或停賽後以點數論勝負。但他沒有宣佈點數。這賽果分明是有「預謀」的。

何賢以為定了這“賽果”是做了件好事。其實不然。第一。原定打五回合,每回合五分鐘,休息三分鐘。但只打了兩個非常短暫的回合便草草收場。這十分對不起買票入場的觀眾;第二。國人重視輩份。這樣「不勝、不和、不負」的賽果並非“公平”,而是讓高一輩的吳公難看。要公平就效仿西例,打到最後以KO或點數論賽果,而不論輩份高低,也不論門派。
....................................

Zoce 發表於 2012-11-19 17:00:1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勝、有負、有和,是太極。無過、不及、守中。
不勝、不和、不負,不是太極?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20 03: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0 03:27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2-11-19 17:00
有勝、有負、有和,是太極。無過、不及、守中。
不勝、不和、不負,不是太極? ...

「不勝、不和、不負」是太極

如果比賽雙方都是太極門的,這賽果絕對是太極;也是必然的結果纔對。因為太極拳的戰鬥原則是「彼不動、己不動」。

比賽開始時,甲乙雙方都等著對方先動。甲不要先動。乙也不要先動。兩人就這樣都一直僵著如彫像般的站立。待公証人站到腳軟而又等得不耐煩時,就會宣佈賽果為「不勝、不和、不負」啦!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21 10:07: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1 10:21 編輯

「吳陳之戰」 -  前因

1953年八月,吳公在報章上發表了一篇介紹太極拳的文章,解說太極拳的特點。文末並說(大概是)「歡迎任何人士跟他研究」。問題就出在 「研究」 一詞。有人解說是 「邀人切磋」 或說 「意即向人挑戰」。 好事者成機指責吳公傲慢、目空同濟。身在澳門的陳克夫立即登報挑釁。報紙佬乘機煽風點火以增加報紙銷量。吳公幾番解釋不為接受。

「研究」 不是 「切磋」。 「切磋」 本意是友誼比試,不計勝負。也被引用作為挑戰的代詞。 「研究」是對於拳理、拳式用法的探討,不跟人家比較。更無比試的意味。

把 「研究」 一詞解作「挑戰」 或可勉強過得去。但吳公已公開解釋便應該沒事了。如果「挑戰」是他的本意,又何需作出解釋與及表明歉意?你要打不就正中下懷嗎?

陳克夫事後也自知那不是很正當的理由。人家已解釋過並表明歉意了,那還有較量的理由?為了掩飾自己的不是,後來有人問起比武因由時,竟然夠膽生按白造、歪曲事實,說道:「吳公儀說他自北至南,未逢敵手。」。...其實自承年青時桀傲不羈也不是什麼邪惡壞事!何須歪曲事實?
媽的,現在一大把年紀了,竟仍要捏造出無中生有的罪名來污辱吳公。...這陳某也,忒也厚顏無恥
(參考:http://www.fx120.net/sports/200808/sports_25044.html

..............................................

Zoce 發表於 2012-11-21 10:28:26 | 顯示全部樓層

在西洋拳的勾拳來說,詠春膀手,太極彎弓射虎
至於用不用到,是兩回事
Zoce 發表於 2012-11-22 00: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Zoce 發表於 2012-11-21 10:28
在西洋拳的勾拳來說,詠春膀手,太極彎弓射虎
至於用不用到,是兩回事
...

點評

把詠春拳理比作中庸之道是不倫不類。不通!  發表於 2012-11-22 06:14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22 06: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2 06:10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2-11-21 10:28
在西洋拳的勾拳來說,詠春膀手,太極彎弓射虎
至於用不用到,是兩回事
...

一開始時,霍師傅示範了「搬攔捶」的打法。在右掤左打時,上身過度前伸而幾乎失衡。既然目標太遠,就應迎上接招以保平穩。迎上接招的衝勢更可加強攻擊力。在攻防的運作中,頭顱不可後仰。頭顱後仰會抵消一點攻擊力。...其餘不談了。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1-22 08:30:2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1-22 08:33 編輯

deleted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5-1-9 06:18 , Processed in 0.02124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