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
神、氣、形的天才、地才、人才之三才渾合一之法身道體,乃通過“靜練法”而修得。是“以逸待勞”的方法。渾合如一之道體“靜”,靜則無不應。即聽探的良知功能極佳,可測知彼之動變分毫不差,較技中有此極佳的聽探之良知,可免去許多妄動之勞苦,故“渾之體”以靜為用。故曰:以逸待勞。
元之玄機,即“玄則元”,馭靜以動。即以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動中亦靜,是說在順化的動變之過程,亦隨時也聽探著對方的變化呢。只有以自身的聽探之良知,駕馭順化之良能。則自己法身道“體”之正,方能有出奇制勝之用。才能有自己法身道體的元之玄的出奇之進退之機,遲速奇正的幻轉之妙,全部出於無心,系自然之運用。即達到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運用,便是出於無心。有感而應、應物自然,是修煉出來的聽探順化相互為用的功夫藝境.此存在體內和中樞中。
只有自身的攻防機制,精熟到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功夫藝境時才能達到因時而變,因力制人的出奇制勝之功夫藝境。因時致變,因力制人的功夫,乃出於不攖人之力的順其勢,借其力;讓力頭,打力尾的順隨之法的修煉、以柔用剛之技術方法運用過程中的積累。只不過這樣的用法,達到了有感而應、應物自然的自動化藝境時,就是“出於無心的自然之運用”的功夫藝境了。即“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之三皇聖道所傳之法。
至於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這裡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中的“方圓立體”指何而言?二是“自然之神”指何而言?
首先說“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中的“方圓立體”是指何說!如按“神、氣、形”三者的本體而言,則“神”,即自身的自然之神。也就是“靈神”,乃是“圓融”無形無象之體。有論為證:“養神者,外養全體之神以合氣”.乃言全體之神是圓融之體的意思。神不圓融則不靈。內氣象天乾,故內氣的本體亦是圓融之體;外形象地坤,故外形的本體自是方正之體。此本于古認識論的“天圓地方”說,自有其理存焉!此乃以“體”而論的。傳統手戰之道以此而論之。
如以用而論。神與意合,神圓意方,內氣體圓又自有方之用。外形體方,亦自有圓之用,因坤從乾以顯其德。故外形從主於內氣。自然可知神、內氣、外形三者渾合如一之法身道“體”乃外圓內方之存在,也自然有立體方圓變化之妙用了。此乃“萬象不出一圓一方。拳之萬象亦不出此一圓一方”之論斷的精義。
而在傳統手戰之道中的攻防變化之運用,皆本“曲化直發”的法則。曲化者,圓曲走化;直發者,方正直擊而發。曲化者為靜,從本“體”而論;直發者為動,從至“用”而論。故有“曲直變化”之妙的論說。即“以柔用剛”的方圓變化之法。
而此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乃言內氣外形“方圓立體”的發用之妙。而最重要的一點,此“方圓之立體”非形也,乃超出象外的“法身”之立體的方圓,即神、氣、形三者渾合為一的道“體”所成之方圓。而此方圓立體發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統蓄以先天寸綿之力,為無為無不為也。也是說自己的道體“法身”之方圓的。
自然之神,乃自身與生俱來的聽探之良知和順化之良能的綜合之最佳功能,謂之自然之神。《易》說“神明”,道家言“靈神”。皆是此自身內的綜合功能的最佳狀態。是通過系統修煉而得之。
什麼是“為無為無不為也”?無為者,不先物為之義也。傳統手戰之道的練、用,皆本“無爭之爭為爭”。即遵依“道”的順隨為法,便是法“無為”的修煉。無不為者,是因物之所為也。即不攖人之力的順其勢、借其力,以柔用剛,粘走相生,化打合一,以此為法,可達無不為之藝境。
所以,傳統手戰之道,不管是以內氣、外形來論;還是以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的渾元法立論。或是以聽探的良知和順化的良能相互為用;外柔內剛的“以柔用剛”之二元合一法立論。還是以“動,靜動,動”的三元合一法立論。皆以內外的動靜互為其根為“伏機”,陰陽迭神其用的。此中陰陽迭神之“神”,即前面所說的“陰陽互蒂之神”。也就是“自然之神”。也就是“生之制者之神也”。
非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似萬物的原始之初,即無形無象之“道”體的狀態。如何能得其元之玄機妙用。又,非有渾合如一的初始之修,又如何能得元玄之妙用。此乃是對“渾合之極,元始為尊”句的解說。
非元之大,無所不能包容,無以顯渾合如一之道“體”之德。此德乃上德,正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所以說:“渾元者,其即無生妙有也”。神、氣、形三者渾合如一,如萬物原始之初始,即無形無象,無狀之狀,乃道體本“無”。只有從此“無”中,才能生出元之玄機妙用來。此正是“無生妙有”之精義。有無相生之至用。
此乃遵從老子所論的“有從無處生”,“無”乃萬物之大祖的意思,而論傳統手戰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基本法則及其概念的。此乃傳統拳學之特點。
這裡要論一論“玄”,何為“玄”?老子在《道德經》首章中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此文中說明:“無有同出,同謂之玄”。此說法表明了什麼意思呢?不好以理而言說以論之。只好舉例而言了:如用瓷土做個茶杯,當有瓷土時,沒有茶杯。當茶杯做成了,無有瓷土了。誰也不會將瓷土叫茶杯;誰也不會將茶杯叫瓷土。有了瓷土,無茶杯;有了茶杯,無此瓷土。當我們以瓷土做茶杯,在整個製作過程中,瓷土是由有化無,茶杯是從無到有。故老子說:此兩者即“有無”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老子在這裡表明了:“對待世間任何事物及其變化都要用這種“有無同出”的觀點去認識對待,就能把握成功。這樣以有無同出的“順逆”觀點認識、看待事物變化的始終過程之法則、規律,是名玄觀,研究用玄觀的方法觀察認識事物變化始終過程的內在本質規律的學問名“玄學”。故知“玄學不玄,認識最全”。
而《渾元劍經》基本上就是用這個玄觀的方法,來認識傳統手戰之道的修煉、建體、至用之一切內容的。故知,其之所論,皆是真實的學問,修之可以證驗,故是真實。
玄學的基本觀點:修煉皆應起於萬物之初始的狀態。即“道”體的存在狀態。求得萬有,再能回歸到道體的狀態。修煉傳統手戰之道的“靜”功法,乃是複歸本真於道體存在的狀態,再求攻防變化之萬有的招法。雖已生萬有,然最終修煉還要回到這個道體的存在狀態上來。是名“能與道合”。能與道合,方明至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