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Zoce

《1865年太極拳》

[複製鏈接]
TAZ 發表於 2011-8-22 07: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法說] 說的是太極拳,沒有假。

[六合法說] 和 [六合彩法說] 就可能.........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2 07: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8-22 07:39 編輯

回復 Zoce 的帖子

ZOCE:
我以「1865年太極拳」為名。這是根據,我認為楊露
禪入京授拳的年份。

最後,結論會否自圓其,交待一套有根據的古拳法?
------------------------------------------



《太極法》云:「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既然楊祿禪沒有一定的架子教人,我們憑什麼去推想他的拳架模樣?若要推想,袛有參考早期傳人的各種架子吧!

...................................................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2 09: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TAZ 發表於 2011-8-22 07:17
[太極法說] 說的是太極拳,沒有假。

[六合法說] 和 [六合彩法說] 就可能......... ...

太極,早在宋元明巳有。所以未必會入文字獄。太極拳,可能是New Labal。
清代,大小廟宇、佛堂、道堂、地標的門聯集、游記,我記憶,好似無「太極」。

六合拳、八卦拳、六趟拳、陰陽拳、先天拳等都是「義和拳」的分子。但義和拳,沒有太極拳。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2 09:4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2 07:17
回復 Zoce 的帖子

ZOCE:我以「1865年太極拳」為名。這是根據,我認為楊露

對。拳法,是行拳的法則。
架子,是架勢。

所以少林拳,與太極拳的架子可能很似。但拳法就不一樣。
例如,打虎式,二起、施風腿、雙推掌、三換掌、單鞭。

直接與楊露禪有關的,都是「可能」。
例如:凌山、萬春、全佑,剛、柔、化。
鳳、班、健,化的成份比例較少。李亦畬拳論、董英傑拳譜
,有講用勁。

明顯上的分別:
楊健侯傳楊澄甫、汪永泉的架子。
吳全佑傳吳鑑泉、王茂齋的架子。

至於內在的分別,架子就分不出來。

若前人說是真傳、正宗,那麼楊露禪可能教一套「拳法」。
而分門立派,主要便是用勁之分別。從而發展身法、步法、架子。

沒有一定的架子,但有約定的拳法。
從董英傑用勁的分析,陳式拳現時也沒有這說法。
楊露禪架子與陳式拳架子,套路編排很似。楊露禪學陳拳,是可信的。
但拳法上,楊露禪的用勁從那裡學來?還是自修?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4 07: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復 Zoce 的帖子

每一功夫門派都有自家的拳經拳論。拳經拳論是由創派袓師所著述。少林拳有少林拳的拳經拳論。太極拳有太極拳的拳經拳論。

陳溝拳有自家的拳經拳論嗎?答案是:有的。他們承繼了戚繼光的拳經。何解?因為陳溝拳源自戚繼光的拳法。繼承了戚繼光的拳,當然以戚繼光的拳經為依據了。

...................................................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4 08:36: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oce 於 2011-8-24 08:53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4 07:09
回復 Zoce 的帖子

每一功夫門派都有自家的拳經拳論。拳經拳論是由創派袓師所著述。少林拳有少林拳的拳經拳 ...


紀效新書/卷十四
《拳經捷要篇》 明 戚繼光
(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但眾之不能強者,亦聽 其所便耳。 ) 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 故存於後,以備二家。 學拳要身法活便,手法便利,腳法輕固,進退得宜,腿可飛騰。 而其妙也,顛起倒插。 而其猛也,披劈橫拳。 而其快也,活捉朝天。 而其柔也,知當斜閃。
故擇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勢,勢勢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微妙莫測, 窈焉冥焉,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
俗雲 : 【拳打不知】 ,是迅雷不及掩耳。
所謂 : 【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
博記廣學,多算而勝。
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化拳。 各勢各有所稱,而實大同小異。 至今之溫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鎖,二十四棄探馬,入閃番,十二 短, 此亦善之善者也。 呂紅八下 雖剛,未及綿張短打。山東李半天之腿,鷹爪王之拿,千跌張之 跌,張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與青田棍法相兼,楊氏鎗法,與巴子拳棍 ,皆今 之有名者。(請注意:此時有名拳種中並無太極拳) 雖各有所取,然傳有上而無下,有下而無上,就可取勝於人,此不過偏於一 隅,若 以各家拳法兼而習之,正如常山蛇陣法,擊首則尾應,擊尾則首應 , 擊其身而首尾相應,此謂 : 【上下周全,無有不勝】。 大抵拳、棍、刀.鎗、耙、劍、戟、弓、矢、鉤鐮、挨牌之穎,莫不先有拳法,活動 身手,其 拳也為武藝之源。
今結之以勢,註之以訣,以啟後學,既得藝,必試敵,切不可以勝負為愧為奇,當思 何以勝之,何以敗之,勉而久試。
怯敵還是藝淺, 善戰必定藝精。
古雲 : 【藝高人膽大】 ,信不誣矣。
余在舟山公署,得參戎劉草堂打拳,所謂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謂也, 此最妙,即棍中之連打。


按語 :1981年8 月 顧留馨記(本文取自顧留馨所編 《砲捶》一書)
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四為《拳經》三十二勢圖訣。 清初陳夢雷所輯 《圖書集成》收有戚氏 《拳經》 ,但僅有三十二勢訣,無圖。
1843年錢塘許乃釗重刻《紀效新書》 ,《拳經》三十二勢僅有二十四勢圖訣。許氏 於凡例中敘明是根據照叭閣、來鹿堂諸本校訂重刻的,未見到明代兵部尚 書周世選的重刻本。 日人平山潛於寬政十年( 公元1798年 ) 所刻戚氏 《拳經》 ,採用明萬曆二十三年(公 元1595年) 周世選重刻《紀效新書》本,附有周世選 【重刻紀效新書序】, 其 序雲 : 【 是書,余推常時所獲,蓋善本也" 。 但平山潛所刻 《拳經》 ,亦僅有二十四勢圖訣。
1958年春,余因教務去杭州, 向省立圖書館查閱文瀾閣四庫全書本 《紀效新書》, 其中 《拳經》 亦僅二十 四勢圖訣。
其他坊間翻刻本 《紀效新書》 中 《拳經》 都僅二十四勢圖訣。
惟上海圖書館 所藏明,茅元儀 《武備志》 卷八十四所輯《拳經》 ,三十二勢圖訣俱全。
《武備志》 刻印後,不幾年,明亡, 《武備志》 遂成禁書。未有翻印本。
今據 《武備志》 所載 《拳經》 三十二勢圖訣, ( 由內人張守真摹圖 ) ,附於本人所編《砲捶》一書中,一以供愛好戚氏《拳經》者得窺全 豹, 二以明太極拳博採各家拳法 ,而以 《拳經》 為基礎。 近從李松福處見 《三才圖會》 ,其書刊行在 《武備志》 之前,收有 《拳經》三十 二勢圖訣俱全,惜次序顛倒,顯為手民誤植,刻書者未校正。益感 《武備志》中所輯《拳經》為鳳毛麟角也。 據 《武備志》中《拳經》三十二勢圖訣順序,各家翻刻本所缺八勢圖訣為: 15、井欄四平 16、鬼蹴腳 17、指襠勢 18、獸頭勢 21、高四平 22、 倒插勢 23、神拳 24、一條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紀效新書》卷十四《拳經》三十二勢 圖訣
第一式 懶扎衣 懶扎衣出門架子, 變下勢霎步單鞭, 對敵若無膽向先, 空自眼明手便。
第二式 金雞獨立 金雞獨立顛起, 裝腿橫拳相兼。 搶背臥牛雙倒, 遭著叫苦連天。
第三式 探馬 探馬傳自太祖, 諸勢可降可變, 進攻退閃弱生強, 接短拳之至善。
第四式 拗單鞭 拗單鞭黃花緊進, 披挑腿左右難防, 搶步上拳連劈揭, 沉香勢推倒太山。
第五式 七星拳 七星拳手足相顧, 挨步逼上下提籠, 饒君手快腳如風, 我自有攪衝劈重。
第六式 倒騎龍 倒騎龍詐輸佯走, 誘追入遂我回衝, 恁伊力猛硬來攻, 怎當我連珠砲動。
第七式 懸腳 懸御虛餌彼輕進, 二換腿決不饒輕, 趕上一掌滿天星, 誰敢再來比並。
第八式 邱劉勢 邱劉勢左搬右掌, 劈來腳入步連心, 挪更拳法探馬均, 打人一著命盡。
第九式 下插勢 下插勢專降快腿, 得進步攪靠無別, 鉤腳鎖臂不容離, 上驚下取一跌。
第十式 埋伏勢 埋伏勢窩弓待虎, 犯圈套寸步難移, 就機連發幾腿, 他受打必定昏危。
第十一式 拋架子 拋架子搶步披掛, 補上腿那怕他識, 右橫左採快如飛, 架一掌不知天地。
第十二式 拈肘勢 拈肘勢防他弄腿, 我截短須認高低, 劈打推壓要皆依, 切勿手掌忙急。
第十三式 一霎步 一霎步隨機應變。 左右腿衝敵連珠, 恁伊勢固手風雷, 怎當我閃驚巧取。
第十四式 擒拿勢 擒拿勢封腳套子, 左右壓一如四平, 直來拳逢我投活, 恁快腿不得通融。
第十五式 井攔四平 井攔四平直進, 剪鐮踢膝當頭, 滾穿劈靠抹一鉤, 鐵樣將軍也走。
第十六式 鬼蹴腳 鬼蹴腳搶人先著, 補前掃轉上紅拳, 背弓顛披揭起, 穿心肘靠妙難傳。
第十七式 指當勢 指當勢是箇丁法, 他難進我好向前, 踢膝滾躦上面, 急回步顛短紅拳。
第十八式 獸頭勢 獸頭勢如牌挨進, 恁快腳遇我慌忙, 低驚高取他難防, 接短披紅衝上。
第十九式中四平 中四平勢實推固, 便攻進快腿難來, 雙手逼他單手, 短打以熟為乖。
第二十式 伏虎勢 伏虎勢側身弄腿, 但來湊我前撐, 看他立站不穩, 後掃一跌分明。
第二十一式 高四平 高四平身法活變, 左右短出入如飛, 逼敵人手足無措, 恁我便腳踢拳捶。
第二十二式 倒插 倒插勢不與招架, 靠腿快討他之贏, 背弓進步莫遲停, 打如谷聲相應。
第二十三式 神拳 神拳當面插下, 進步火焰攢心 遇巧就拿就跌, 舉手不得留情。
第二十四式 一條鞭 一條鞭橫直披砍, 兩進腿當面傷人, 不怕他力粗膽大, 我巧好打神通。
第二十五式 雀地龍 雀地龍下盤腿法, 前揭起後進紅拳, 他退我雖顛補, 衝來短當休延。
第二十六式 朝陽手 朝陽手偏身防腿, 無縫鎖逼退豪英, 倒陣勢彈他一腳, 好教師也喪聲名。
第二十七式 鷹翅 鷹翅側身挨進, 快腳走不留停, 追上穿庄一腿, 要加剪劈推紅。
第二十八式 跨虎勢 跨虎勢挪移發腳, 要腿去不使他知, 左右跟掃一連施, 失手剪刀分易。
第二十九式 拗鸞肘 拗鸞肘出步顛剁, 搬下掌摘打其心, 拏鷹捉兔硬開弓。 手腳必須相應。
第三十式 當頭炮 當頭砲勢衝入怕, 進步虎直摘兩拳, 他退閃我又顛踹, 不跌倒他也忙然。
第三十一式 順鸞肘 順鸞肘靠身搬, 打滾快他難遮攔, 復外絞刷回拴, 肚搭一跌,誰敢爭先。
第三十二式 旗鼓勢 旗鼓勢左右壓進, 近他手橫劈雙行, 絞靠跌人人識得, 虎抱頭要躲無門。
来自“http://zh.wikisource.org/wiki/%E7%B4%80%E6%95%88%E6%96%B0%E6%9B%B8/%E5%8D%B7%E5%8D%81%E5%9B%9B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4 08:4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

1.          太極起勢

2.          金剛搗碓

3.          懶扎衣

4.          六封四閉

5.          單鞭

6.          躍步護心拳

7.          進步斜行

8.          回頭金剛搗碓

9.          撇身捶

10.      指襠

11.      斬手

12.      翻花舞袖

13.      掩手肱拳

14.      轉身腰攔肘

15.      大肱拳小肱拳

16.      玉女穿梭

17.      倒騎龍

18.      掩手肱拳

19.      裹鞭裹鞭

20.      獸頭勢

21.      披架子

22.      掩手肱拳

23.      伏虎

24.      抹眉肱

25.      黃龍三攪水

26.      左沖右沖

27.      掩手肱拳

28.      掃膛腿

29.      掩手肱拳

30.      全炮捶

31.      掩手肱拳

32.      搗叉搗叉

33.      左二肱右二肱

34.      回頭當門炮

35.      變勢大捉炮

36.      腰攔肘

37.      順攔肘

38.      窩底炮

39.      回頭井攔直人

40.      金剛搗碓

41.      收勢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4 08:56:23 | 顯示全部樓層
紀效新書:人不得而窺者謂之神

所以,表演的神,摶擊的神,是不一樣的。

驚人不知,造手關目,是戲行。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5 00:57:3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8-25 01:00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1-8-24 08:36
紀效新書/卷十四
《拳經捷要篇》 明 戚繼光
( 此藝不甚預於兵,能有餘力,則亦武門所當習,但眾之不能強 ...

「綿張短打」是指張松溪的短打。張松溪的後人明指張三丰是袓師。「綿」,當是「綿拳」之意。「太極拳」不也稱「綿拳」嗎?

「中國人」也稱「唐人」。不提「中國人」而衹稱「唐人」就認為「唐人」不是「中國人」嗎?

戚繼光傳下多路拳套。陳王廷也傳下多路(七)拳套。有一一例出比較嗎?比較一下招式名稱,戚拳與陳拳不更接近嗎?陳拳若是「太極拳」,何以沒有太極拳經論作依據而要採用《紀效新書》?

戚繼光與陳王廷所傳的拳法有一定的套路。而太極拳則不受套路所規範,可隨意而行架。柔和與隨意而行,是太極拳的特色。太極拳架不用勁,是拳譜的指示。用勁之法在功法中。在拳架中用勁,是教與沒有學功的學員。有學功的弟子就絕無在拳架中用勁的必要。

陳拳招式跟太極拳的名稱近似而打法與用法則不一樣。道家拳法更不會採用佛家的名稱如「金剛搗碓」。

......................................................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8-25 12: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8-25 00:57
「綿張短打」是指張松溪的短打。張松溪的後人明指張三丰是袓師。「綿」,當是「綿拳」之意。「太極拳」不 ...

有道理。用勁在「觸點」。整勁在結構。

若然是搭手、接手,勁已給人聽到,與打套路的方便,是不同。

又,所謂到位,若是指到「點」。那麼,一個動作,豈不是經常不到位?
搭手時不給你「點」,豈不是無法用勁?或是比人「老點」,「到位」豈不是「敗勢」比人玩?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47 , Processed in 0.01146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