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太極拳如何練,才會簡單、迅速、確實。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40:17 | 顯示全部樓層
lcl0401 寫到:
樹影兄:

小弟從開始起,就在談論站樁與拳的關係,可是您好像是未能體會,先前是不認定站樁是太極拳的基本功,現在仍要小弟解釋站樁與拳的關係。
小弟檢討後,認為有兩個可能,一是小弟的表達能力太差,讓人看不明白;二是您已建立自己的一套觀念,主觀很穩固的情形下,難以接受小弟的看法,就以站樁來說,您認為站樁是講求鬆緊兼顧,而不認同小弟只求鬆的看法。



從前面您所表達的的站樁功法,您認為已經足夠?一個平步的渾圓樁,一直放鬆沉到腳下,先天之氣形成,就可以作用於技擊?我是想師兄能否明確指出,從站樁之後是如何過渡於實戰,還是只追求自身感覺良好就算?

引言回覆:

您我看法練法不同並不打緊,小弟先前說,練習太極拳發勁有兩種練法:
硬的要練到不硬
軟的要練到不軟
這兩種練法殊途同歸。


這是師兄您從前的貼文
lcl0401 寫到:

太軟的要練到不軟
這類人練習「發勁」幾乎是用手掌「按」,因為是軟柔的身體,動作看來是「先向下沉,再向前」,「若將物掀起,而加以挫之意」的味道濃厚,鄭曼青先生為代表人(個人主觀看法),因為師父要求學生,練拳不可有一絲一毫的拙力,所以學生平常打拳,除了支撐身體重量外,致力追求「一羽不能加,螢虫不落」,以致身體太軟,看來頗有塌陷的感覺,練習「發勁」,有「不及」的弊端,「不及」是因為不可用拙力,所以,一接觸到對方碰到抗力,就不知道如何繼續下去,不是手的動作停下來,就是退縮了,身體沒有節節貫串。

站樁有一定的程度後,自然會矯正這個缺失,放鬆的站樁到一定的程度後,因為呼吸產生的身體上下位移,會感覺身體重心上下起伏,下沉時,因為與地面的抗力,會讓我們體會到「彈性」,而且,因為身體並不是固定不動的,些微的移動,會讓我們體會橫向的「動盪」,這個「彈性」與「動盪」會讓我們知道如何把身體節節貫串起來,讓身體整個形成一個鬆彈體,再經由意念前後左右的駕馭,產生鬆彈勁,重心沉的越低,鬆彈勁的動能越大,要打人時,專注於整體的動作,手接觸對方後,只要吐氣下沉,整體向對方「盪」過去,即可
「發勁」。


如果完全瞭解狀況,並且日日認真的鍛鍊,應該三年有成,如果是摸索的練習,十年有成亦不算晚。


這是否已經過渡到練拳架的階段?亦是師兄一門對站樁的體認?我看到有上下的「彈性」,橫向的「動盪」,前後左右的駕馭!只要吐氣下沉就可以「發勁」?這是一套合理的訓練方式,但想請教是樁功的練習還是拳架要注意的地方呢?

lcl0401 寫到:

太硬的要練到不硬
傳統的練習「發勁」,手都有使一點力,小弟所知的練法中,最極端的是用雙手掐住對方胸下兩側,使對方不能動,身體再整個的衝彈出去,這樣也可以「發勁」,只是較有撞擊感,是「下乘」的發勁;也有用雙手扶著對方的手臂或身體的,或是雙手像「掤」又像「擠」,雙手圓撐,用手臂去碰觸對方,身體再整個的衝彈出去,這些都是傳統的方法,這類練習「發勁」屬於「掤」的成分較大,因為是較剛的身體,動作看來偏向「直接向前衝」。

傳統的練習方式,是先接觸對方(初級階段先用一點力控制對方,對方在接觸時的一瞬間,即會有反應),隨即全身彈打出去,初練時,較有撞擊感,等到越來越熟練,用力日小,最後拙力慢慢減至難以感知。此種練習方式,進度很快,容易有成效,但是要達到拙力難以感知的程度,亦須相當歲月。

師兄沒有解釋到如何更有效果地「發勁」!師兄看看以下的一段教學片段,這是意拳中的控與發的技術,與你們的比較如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8oHEB4lU8&feature=related

引言回覆:

台灣楊家太極拳有兩個主流〈鄭子與王子和先生〉,王先生門下說,王先生曾說,他的練法與鄭子不同,綜觀這兩家的發勁,很典型的就是一硬一軟,不同練法同樣是楊派傳人。

可以有視頻比較一下兩者的不同嗎?

引言回覆:

您說站樁要有鬆有緊,但卻未說何時應緊、何時應鬆,鬆緊如何轉換。
是不是請您來詳細說一番,讓大家參考。
謝謝。

為何有此一站?從意拳訓練看站樁的實用性!

“意拳”以“站樁”為基本功,訓練人從精神到肢體的「鬆、緊」。

首先訓練放鬆,進而訓練鬆、緊相互轉換,達到鬆緊諧調。

這種鬆緊諧調,要做到“鬆而不懈, 緊而不僵”。

可促使氣血通暢,新陳代謝旺盛,調整內臟器官的功能,使其均整平衡,從而能增強體質。

“站樁”訓練人體,使之達到高度的協調統一,肢體間能處處連通成一個有機構的整體,相互呼應,即所謂“一動無不動”,練成

自身感覺的高度靈敏協調;並通過鬆緊轉化,培養整體的彈力,要求“無點不彈簧”。(意思是指肢體各部能發揮出相彈簧似的彈

力),使之在技擊中發揮作用。

“試力”是站樁在空間的延伸,不可用力,動作慢優於快,要動中求靜,進而在微動中求速動,還要照顧到整體。“一動無不動”

亦即在站樁中培養的渾元力,在肢體有位移的情況下,體驗是否仍然能夠均整得力,可以運用自如的練習,為能隨機、隨勢任意發

力創造條件。

“走步”是結合試力進行步法訓練,其原則要求是“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在前後、左右、進退轉換中,能保持身體中心的

平衡,和整體協調,以有利於隨時發力。

“發力”訓練是集各項基本功的總成。通過站樁培養渾元力的基礎上經過試力降站樁所求的渾元力在有位元移動的情況下降力發出

,即稱“爆發力”。

“推手”是肢體接觸間的對抗。通過推手瞭解對方虛實,破壞平衡隨機隨勢打擊對方。推手也是補散手之不足。不能為推手而推,

而是通過推手威脅對方中線,破壞平衡為發力創造良好條件。

“推手、散手”是拳術技擊的實踐訓練。推手是為補散手之不足,亦是試力和走步的具體化。推手是訓練主要是解決當雙方肢體接

觸時,要善於觀察對方虛實、強弱和力量的方向,並能牽制對方,施以有效打擊。散手是拳術各項訓練的總成,是直接檢驗拳術鍛

煉的綜合體現,就其原始意義來講,乃是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徒手搏擊。

轉自北京中意武館內有圖片和視頻介紹

http://www.yiquan-zywg.com/inc/wz/wz-show.php?wz=jingxuan/ycr/ycr01.inc
_________________
看似有象而無象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42:28 | 顯示全部樓層
賣老﹕

就是有這些數不完的太極混球﹗
這些個太極混球到不是現在才有,古已有之。

剛開始上網時,看這些太極混球的貼文會看得讓人吐血。
看多了,現在比較習慣了這些太極混球大腦的運作方式。

心情好時,就上網貼貼文。反正英英美代子。
心情不好時,就懶得理這些個太極混球。

_________________
我天天都在想太極拳為何要從慢練起﹖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42:59 | 顯示全部樓層
Leen-Hoo Choung 寫到:
賣老﹕

就是有這些數不完的太極混球﹗
這些個太極混球到不是現在才有,古已有之。

剛開始上網時,看這些太極混球的貼文會看得讓人吐血。
看多了,現在比較習慣了這些太極混球大腦的運作方式。

心情好時,就上網貼貼文。反正英英美代子。
心情不好時,就懶得理這些個太極混球。

Leen-Hoo Choung兄:每一位網友也會有自己的認知,有了這一份認知才會上網發表希望別人認同,我與Leen-Hoo Choung兄當年也有過不少爭辯,亦感謝師兄的激勵,小弟的腳步才不至於慢下來!
現今的太極拳不是沒有高技術的發展,只是有些人仍然停在一個多想少做的空間上而已,因此,說人球不球的時候,是否應立身以正,以理服人呢?否則球來球往則變成世界杯了。
在我們說理的同時,亦是驗證自己的表達是否正確,看見別人眼中刺的同時有否忽略自己的眼前樑呢?
我不想用刪文作為一種手段,我只希望太極論壇能保持理性討論就可以了,引發罵戰我相信是非君子的所為,大家也是網上的朋友,保持彼此的風度和面子好嗎?

樹影
_________________
看似有象而無象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43:45 | 顯示全部樓層
樹影兄:

小弟先請您看一看。
請看第一頁小弟貼的連結第28頁,
Randolph兄在11/25/2009 11:19 pm 貼了王子和先生系統下,歐師父的發勁片段;
鄭曼青先生的發勁影片,流傳較廣,您應該看過吧。

抱歉
小弟不會貼圖


...........lcl0401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50:06 | 顯示全部樓層
講開發勁,我又賣下廣告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dxtNtdOci8

太春馮正
_________________
www.imperialtaichi.com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50:30 | 顯示全部樓層
lcl0401 寫到:
樹影兄:

小弟先請您看一看。
請看第一頁小弟貼的連結第28頁,
Randolph兄在11/25/2009 11:19 pm 貼了王子和先生系統下,歐師父的發勁片段;
鄭曼青先生的發勁影片,流傳較廣,您應該看過吧。

抱歉
小弟不會貼圖

Dr. John K. Fung 寫到:
講開發勁,我又賣下廣告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dxtNtdOci8

太春馮正

兩段片也有一個特點,不是在真正的推手情況中做事,Fung兄的片段還有兩邊的步法走動,接近實際的應用情況。lcl0401兄的只一碰就飛了,連控也不用,現實中真的可以如此?如有,師兄可有親身試過?可以介紹我一試嗎?我本月底會到台南一遊,有機會一試嗎?我不會用脫手的打法,只希望在推手之中一試!
_________________
看似有象而無象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51:06 | 顯示全部樓層
樹影兄:

歐師父的打法是Randolph兄介紹的,你也可以看看Randolph兄的練習心得,雖然是靜態的發勁,還不夠資格說可以在對打中應用,但是「那是真的」,因為沒有對手,這些師父也沒有機會再深入推手、散手。小弟前曾介紹台北地區的高手,他們都有類似的功力,只是有的較柔性。這些師父只對熟人發勁,不對陌生人做動作。小弟30年前也是被師父打出來的,相信的有緣分,大家在一塊兒練了就知道。

以下是小弟的推論:
內家拳的發勁方式,不論是形意或太極,早期應該是如樹影兄所說的:身體維持適度的彈性,再全身彈打出去,這樣也可以有最大的動能,但是,初學時,較有撞擊感,這種方式也是小弟所說的傳統的練習方式:硬的要練到不硬。小弟判定楊露禪先生開始也應該是如此,等到晚期,因緣際會,放下拙力,才轉變為用意不用力。又可能是因為楊太極的慢動作,有類似靜坐的功效,養生效果較佳,或者是天命的安排,楊太極的普及程度超越了陳太極及其他的內家拳。

小弟的看法是楊太極有早期/晚期兩種練習方式,由歐師父的動作可以感覺到他的身體較有剛性,彈性較強,較有霸氣;反觀鄭曼青先生的動作,較為柔軟。也因此,王子和先生才告訴學生,他的練法與鄭子不同。小弟所說的練習方法,只是其中之一,專講鬆柔。


...lcl0401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6:51:32 | 顯示全部樓層
要注意三個問題:

1、有分文練和武練。文練追求技術,武練追求技擊。
2、鬆柔不是完全無力,而是完全無硬力。跟踢球非常相似。
3、中成功夫,借力打力。上成功夫,借人意氣,打人意氣。其實,打人意氣,即是打人意識反應,令對手不攻自破。

太極馮正
_________________
www.imperialtaichi.com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7: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蒙塵兄:

您的「舞步」動作順暢,非常悅目,果是玩圖高手。

小弟不會貼圖,想請您幫忙。
您是否可以幫忙把「01論壇」中,「太極拳體用全書(一)」中,楊澄浦先生的「攬雀尾按法」轉貼過來。因為師父曾細說此式,小弟較為熟悉。

先謝謝。


...lcl0401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5-21 17: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lcl0401 寫到:
蒙塵兄:

您的「舞步」動作順暢,非常悅目,果是玩圖高手。

小弟不會貼圖,想請您幫忙。
您是否可以幫忙把「01論壇」中,「太極拳體用全書(一)」中,楊澄浦先生的「攬雀尾按法」轉貼過來。因為師父曾細說此式,小弟較為熟悉。

先謝謝。



攬雀尾按法
由前勢,設敵人乘勢從左側來擠,我即將兩腕,從左側往上提勁,空其擠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於左腿,速用兩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實,伸左腿腰亦同時往前進攻,眼神隨動往前從上送去,則敵人即後仰跌出矣。

.....二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12:24 , Processed in 0.01136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