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4-19 19:32 編輯
摘自:《侍機而動如貓行》/ 魏坤梁
“如貓捕鼠之行”還是太極拳之拳架鍛煉與實戰中“步履要輕隨,步步要滑齊”等的概括。外家拳一般進退分明,暴露無遺,腳未進,身軀已經反映出腳將進了;腳未退,身軀已經反映出腳將退了。太極拳的進退步法形式則主要是腳移動時離地面較近像是滑動似的悄無聲息,就像是瞎子探索狀地移步,就像是“進而欲退,退而欲進”,被稱為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似乎移步是遮遮掩掩的。從力學角度講,這種步法就是離地移動的一腳尚未落地之前,身體重心始終是由另一腳支持著絕不移動的,這樣,即使落地之腳落了空或受到了對方的攻擊,也不會影響身體重心的穩定。葉大密先生 1967年6月12日在他的《談談我的推手體會》一文中則更直觀地稱其為“腳動身不動”。“如貓行”的步法不僅使得練太極拳者在一腳輕靈“無根”的移動中身體重心如落地“有根”般的穩定,而且往往使得對方難以察覺。因此,顧留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介紹一些近代太極拳家稱楊家太極拳的進步是“偷上半步”。這是因為這種步法是在與對方搏鬥時雖然自己身軀沒有移動的反映,其實腳已經進或退了。如李雅軒先生所說的“進則令其覺察不出來,我已進去使其不能逃避;退則令其不知我已脫開他發勁的範圍”。可見“如貓行”的步法也是太極拳之“人不知我”的一個因素。而從健身角度講,“如貓行”的步法是強健腿腳的一種很好的鍛煉方法。事實上現代練太極拳資深者幾乎都知道太極拳步法應該“如貓行”,但有不少人練起拳來前腳落地似乎沉重有聲,假設前腳是落在河上的薄冰處,可以想像薄冰必定會被踩得破碎而前腳會陷入到冰下的河水裡去的,所以這種步法是違反太極拳“如貓行”法則的。而要做到步法“如貓行”,一個重要的關鍵是必須以腰胯帶動腳;而要以腰胯帶動腳,腰胯的運動或運動趨向必須與腳的運動方向相反,而且腳的運動是由腰胯的運動所引起的,腰胯的運動則又是另一著地之腳傳遞上來的。這種腰胯與腿腳的反應正如王培生先生在《吳式太極拳詮真·太極拳推手對身法的要求》所說的“如邁左腳時左胯微向後抽,同時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只有這樣,在腳步移動時,無論腰胯還是腿腳才是放鬆的。其實,這樣的方法凡是太極拳都是如此的,孫祿堂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尤其多次強調,稱為是“兩腿雷根同時往回縮勁”。
需要注意的,“如貓行”是對太極拳“侍機而動”的舉例說明。“侍機而動如貓行”主要是指貓捕鼠時的精神與行為之整體的神態。因此,“如貓行”並不是單單指太極拳的步法,也不是說真的要模仿貓那樣的行走。太極拳手足一切“輕靈”的“舉動”都必需滿足沾粘連隨與發勁的需要,這些“輕靈”的“舉動”都是屬於“侍機而動如貓行”,這是貓捕鼠時的神態不能全部包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