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太極功夫:觸之旋轉自如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9 19:42:25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19 22:59:31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0 07:09:16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0 07:37:3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0 08:02 編輯
吳公儀和白克服之戰相信大家都看過網上的視頻,吳公儀的太極拳功夫肯定不一般,而為什麼打出來的效果是那樣的?他用胳膊砸人家打出的手臂,有時人家打來沒砸上,有時人家沒出手也砸了下去,空砸一下,整個過程沒出現人們想像的“粘黏連隨、不丟不頂”等太極拳高明技法,太極拳功夫怎麼成了這樣?難道吳公儀不是太極拳高手嗎?其實不然,吳公儀肯定是太極拳高手,否則他也不可能和比自己小那麼多的高手擂臺比試,而是我們對太極拳功夫的用法在認識上產生了偏差,對拳譜的認識產生了偏差。高手相較誰都不可能隨心所欲,門裡和門外的效果不一樣,擂臺上和擂臺下效果又不一樣,以性命相搏時的效果就更不一樣!一個會比一個難看,但是一個會比一個實用。傳說中的楊露禪和董海川不分勝負,可以想像的出楊露禪也不可能一直和董海川“粘黏連隨、不丟不頂”。

講的很好 !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1 18: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1 18:06 編輯


標題:學習李亦畬《虛實開合圖》的體會
來源:邯鄲太極網

清季王宗岳先生《太極拳論》的學術思想源于宋儒周敦頤(1017年--1073年)之《太極圖說》,以陰陽為體,以剛柔為用,尚未脫離周氏《太極圖說》之用語。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實踐體會之不同,武派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先生(1812年。1880年)在 《十三勢說略》中率先提出“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的虛實說。其傳人李亦禽(1832年~1892年)在《五字訣》中進而強調“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要“開合有致,虛實清楚”。於是虛實開合的相應變換就成為武派太極拳的技術核心,深化了王宗嶽《太極拳論》中陰陽剛柔變化之理,為眾多太極拳家所採用,進一步豐富了太極拳的理論寶庫。

  為了形象地說明“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和“開合有致,虛實清楚”,李亦佘先生晚年還親手繪製兩幅《虛實開合圖》,並寫了說明,在武派太極傳人中廣為流傳,深為人們珍視。我也將它編入拙作《武派太極拳體用全書》之中。因兩圖畫的內容比較含蓄,一般讀者不易理解,常有拳友問我圖中含意。為此不揣淺陋,僅據1935年出版的《李氏太極拳譜》所載《左虛右實之圖》和《右虛左實之圖》及說明文字,談談個人學習的膚淺體會,供研究者參考。

  李亦佘先生圖中所繪拳勢,因為不是肖像畫,也不似後來的攝影拳照,乍看近似單鞭,但從具體細節分析實為懶紮衣,一為左懶紮衣(左手右足在前),一為右懶紮衣(右手右足在前),因懶紮衣是母勢,道理弄通後,可舉一反三,有助於對其他拳勢虛實開合的理解。

  現以《左虛右實之圖》為例,談點個人體會。圖中虛線之處表示“虛”,實線之處表示“實”。武派太極拳最重視身法,本圖的重點雖然是講虛實開合,且也不能脫離創始人武禹襄先生手訂的 《身法八要》,所以研究時應當注意圖中標示的身法要點。

    一.頂(頭部)注明“虛領”,即虛領頂勁,也就是《身法八要》中的“提頂”。頭可提攜全身,頭頂百會穴與襠部會陰穴應上下一線貫串,為“立如平准、活似車輪”和“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之根本,故《虛實開合圖》除標明頂要虛領外,在脊部又示明“直豎”。走架打手下顆微收,頭頸骨自然豎起,頭頂百會穴處似有一線上提,頭部自然端正。頭正脊豎,神態自然、脊骨拉長,伸縮自如,周身關節節節貫串,圓活靈通。且頭為諸陽之會,精髓之海,任督二脈交會之所,統領一身之氣,提頂豎脊有助於氣血運行,氣血通泰始有“滿身輕利”之感。

    二.肩(膀)部標明“鬆活”,就是 《身法八要》中的“鬆肩”。肩關節要舒展放鬆,不可用力控制。走架打手既不可聳肩,肩頭上端,也不可扣肩向裡過緊收,二者都會使肩關節僵滯。肩松則臂活,勁才能達梢節,故 《虛實開合圖》,在肩部標明“鬆肩”。“鬆”是要求,“活”效果,能鬆才能活。

  “鬆肩”的同時要“沉肘”,肘關節常有下沉墜落之意,內含綿韌之旋彈勁;切忌高抬上揚。肘不鬆沉,肩峰必然聳起,肩不能鬆,肘端也易上抬,肩關節僵滯,走架打手則難靈活。鬆肩沉肘也有益於含胸拔背。松肩之同時還要做到肩與胯合,尤其是二者的內勁必須相合。

  三、胸部注明“運動”,武派太極拳對胸部的要求是“含胸”,《虛實開合圖》為何標明“運動”?蓋因與人打手走粘多賴胸部的柔化和腰際的抽換,故《虛實開合圖》在胸部標明“運動”之同時,又在脊部注明“直豎”。腰部注明"變換"。腰脊松沉直豎,才能兩足有力,下盤穩固,意貫兩膊,虛靈輕妙。上下肢的虛實變化全賴腰脊轉折便利合宜,其中自然還包括著裹襠護肫,尾閭正中,氣沉丹田等身法要求的具體體現,否則胸部的運動,腰部的變換也無從做起。

  四、腿部注明“屈”,是指膝關節而言。左懶紮衣的起勢身軀重心在右腿,支撐全身,是實,然而又不可“全然站煞”,站得過死、過實。要“實中有虛”,精神貫注,自胯至膝至足關節肌肉都要松沉,體重落于足心湧泉穴。足心要虛,有吸引地心之意,故 《虛實開合圖》注明“腳懸”。左腿雖虛,也要“一波三折”膝部微曲,有上提之意,足尖(腳前掌)點地,是虛,但虛也非“全然無力”,足尖著地處要有騰挪之勢,上與胸部相系相副,故圖中注明“提腳”。

  《虛實開合圖》脊部繪有四個三角(△),有些拳友問我這是何意?對此我過去未聽師長講過,也末看到哪位高賢在文章中說明過,只好臆測。我認為這四個△自上而下指位於脊部的夾脊穴、命門穴、散骨和尾聞(含長強穴),因此四處在走架打手時都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十三勢行功歌》雲:“尾閭正中神貫頂”,尾閭處松沉直豎,真氣凝聚,下可達兩足,上可貫兩膊。又尾閭如同船舵,此處轉動,兩肩兩胯即靈活有力。命門穴前對神闕,上對夾脊,下對尾閭,為真氣所居之地。因為這四處都很重要,故李亦佘先生在圖中特予標出,以便引起人們的注意。

  《虛實開合圖》雖然說明不少問題,但是作者仍然指出這僅是“虛實之大概。究之周身無一處無虛實、又離不得此虛實”。也就是武禹襄先生在 《十三勢說略》中談到的“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太極拳的修煉著重神意的鍛煉,不尚拙力。應用時敵實我虛,敵虛我實,故平時走架就須注意自身的虛實變化,內勁的潛換,處處講求虛實。每一動作前後左右上下均有虛實重點之可循,務要分析清楚做到心中有數,打手時才“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隨著內勁的潛換,形體的開合,虛實也在不斷地變化,或先虛而後實,或先實而後虛,意之所致,彼響斯應。

  李亦畬先生在圖中不僅說明了虛實,也強調了開合,說“虛實即是開合”。因走架打手時的虛實多指內勁,只能覺察而不易看到,開合則指外形、動作明顯可見。然而形體與內勁要內外合一、互為作用,才符合李亦佘先生繪製此圖的本意。曾得到李亦佘先生教誨的郝月如先生(1877~1935)對虛實開合曾有精闢的闡述:“習太極拳者須悟陰陽相濟之義,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者,開大也;合者、縮小也。其中皆由陰陽兩氣開合轉換,互相呼應、始終不離也。開是大,非頂撞也;縮是小,非躲閃也。”(郝月如《太極拳的走架打手》)指出開要舒展,走架時筋骨關節放鬆,以便氣血通暢,手眼身腰步協調合一,一動皆動,勢如張弓,內氣周旋,外應百變。合要緊湊,雙手各管半個身軀,護中用中,步武穩健靈敏,腿法嚴密快速,有的放矢,一發即收。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舒展不忘緊湊,緊湊撒續舒展。

  由於我國攝影術在晚清尚未普及到民間,武禹襄、李亦畬、郝為真等前輩均未留有拳照,但從李亦畬所繪《虛實開合圖》中,我們隱約可以欣賞到這些前輩走架之風範:“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撐”,重心穩定、結體精嚴、法度完備,嚴整工謹,靈動飄逸,大氣磅礴,虛非全虛,實非全實,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奇正相生,變化無端,周身一家,氣勢連貫、格調高雅,富有深厚的文化意境,為我們後人走架打手提供了典範。

  由於武派太極拳以陰陽為體,中庸為綱,虛實開合為用,故研習者稱之為“開合太極拳”。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1 20:16:11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1 22:05:29 | 顯示全部樓層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2 09:30:14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22 13:44:59 | 顯示全部樓層
引富大富2011-1-19 13:14文:

承第28個發言
胞弟啟軒嘗以毬譬之:如置毬於平坦,人莫可攀躋,強臨其上,向前用力——後跌,向後用力,前跌。譬喻甚明,細揣其理,非「捨己從人」、「一身一家」之明證乎?得此一譬,「引進落空」、「四兩撥千金」之理,可盡人而明矣!

毬:渾圓形的物件,通球。

若不用球,豈不違反經論?

-----------------------------

海兄且先勿被什麼「經論」嚇倒!

當你說「球」時,它是指什麼呢?是指你的身體嗎?你的身體像球?能滾動如球?「如置毬於平坦,人莫可攀躋」...人家用拳頭打你時,等如攀上你球形的體格?這樣不倫不類的比喻能教你什麼呢?

再說「攀球自跌」是球不自動而你自跌。球並無引你上而你自跌,算不上「引進落空」,也不是「四兩撥千斤」之理。而是自己不懂平衝而自倒。

對手用力推你左邊,你左邊卸讓是軸心轉而不是滾動的轉。怎會似「球」?人家推你腹部時,你在原地收腹轉側而上身稍向前俯以保持平衝。這怎會似球的轉動?除了被人打翻落地似滾地胡蘆之外,請問還有什麼是轉動似球的?這是什麼太極經論?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2 13:47:1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2 14:27 編輯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32 , Processed in 0.01044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