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功夫漫談 ....... 閒雲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2:36:46 | 顯示全部樓層
香港,七十年代初的一個黄昏。在一輛頗為擠逼的巴士上,
閒雲是其中一位站立的乘客。
行駛的巴士不停的擺動。忽然感覺到有人觸摸右後袋。
那是閒雲放銀包的地方。於是,梢移身體位置以避開觸碰。
約兩秒鐘後,再感到同樣的輕摸。
心中立即想到,那不是無意的觸碰,而是有意的試探了。

當時我是左手握著巴士的扶手,右手垂下的。
於是,右手向後一抄,就抓著了一隻手。他立即要把手縮回,
我把抓著的手掌一翻一舉,同時轉過身來對著他。
他的左手仍握著巴士的扶手。原來右手掌已給我扭翻向上抬起,動彈不得。
他哎哎地叫,說道:「…你想怎樣?」。我問道:「為什摸我後袋?」
他當然否認。旁邊似乎有一同夥的,說:「喂,你要生事嗎?放手吧!」
我說:「生事?今天沒時間跟你們玩。下次再見時才玩吧?」
這時,巴士到站。我也放開了手。那两人怱怱下車去了。

事後回想起來,若他手中握有刀片在割袋,我豈不…….?
真險!!!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2:37:31 | 顯示全部樓層
愚見以為,拳腳功夫應包括拿、鎖、抓、摔…等技法。
當然,也要包括反拿、反銷、反抓…等的法門。
可惜很多拳派都沒有傳下來。

市面上有「沾衣十八跌」之類的影碟出售。可以参考。
影碟有抓拿跌等技法示範。但沒有詳解技法的要訣。

要認識到的是,我們的手近身時有力。手伸開離身遠了,力也減弱了。
所以,施法時,要把對方的手拉離他的身體,而自己的手要接近已身。
認識到這點,再細看示範者如何制腕、退步、彎身、轉身…等動作時,
就容易領悟了。
看到示範者的彎身、轉身…等動作時,你也應注意到腰帶手動、
整體發力的合一性。

各招式的使用只是提供實例。認識了原理,就要靈活運用。
找些朋友探索研究,你可能找出「十八跌」以外的技法呢!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3:48:22 | 顯示全部樓層
幾週前,在電視看到一則這樣的新聞:

“一名劫匪走入一間便利商店。走到櫃檯前。店員上前迎客。
劫匪用雙手一把抓住店員的右前臂,要把店員拉出櫃檯。
(櫃檯上裝有防彈玻璃,開有約二呎見方的窗口。)
店員的手被拉,本能地用力扯回。兩人身形體格相近。
經過簡短的拉扯,劫匪反被店員從窗口拉進櫃檯內。
(劫匪雙手戴著棉質勞工手套。手套的握物一面有防滑膠。)

進了櫃檯內,劫匪仍兩手死抓店員右手不放。
在兩人仍然拉扯爭持不下時,另一持鎗劫匪走近,向店員開了一鎗。
店員命喪當場。”

這是功夫漫談,當然要談談該兩人的拉扯爭持了。
劫匪雖然有防滑手套之助,但不懂鎖拿之道,只靠蠻力死抓,
而沒法把對方鎖制。
另一方面,店員只是本能地對拉。相恃不下時,被第三者所乘。
店員若懂滑脫或反制鎖之道,就可在第一時間擺脫鎖拿,及時逃命去了。

學了功夫,可能一世也用不到。
也可能只有一次使用的機會。而這一次,可能是救命的。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3: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最近看到兩位年青人友誼自由搏擊。一位常攻,另一位常退。

退,不一定不好。但失勢,就不好了。退,要做到退而不失勢。
那位常退者,是失勢的退。
退後時常犯的錯誤,往往是上身拗後,失去平衡,被對手追打。

退,有自行引退,有借力而退。

自行引退,是見勢不利或敵勢未明時,退離敵方的攻擊矩程,
再作審察。這是最常用到的退。

借力而退,是與敵接觸糾纏時,借助他的推力而“彈”退。

無論是「自行引退」或是「借力而退」,要點是要保持身體平衡。
身體能保持平衡,才不失去防禦能力。才不致因失勢而手忙腳亂。

另一種退,是拳王阿里的「蝴蝶步」。飄忽來去。是擾敵法。伺機而攻。
這樣的「飄忽」,也要保持身體平衡。隨時可以出擊。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7: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前文談到劫匪用手套抓拿,想起了另一手套的使用者。

香港,六十年代,一個星期六,接到一位張姓師兄弟的電話。
約翌晨到何文田民天大酒樓飲茶。民天以蓮蓉包馳名。是閒雲所愛。
當即答應茶叙。並囑託找個近點心出口的枱子。免得蓮蓉包一出
就被人搶光。

依時到達。張已找到好位。只見同枱還有两位陌生人。經介紹後,
得知一位是張的好友梁某。另一位是梁的朋友陳某。
原來陳剛從內地出來不久。陳曾習練多年太極拳。現在身在香港。
要看看香港的拳技如何。梁遂介紹張跟他試招。張的試拳經驗尚淺。
故找閒雲倍伴壯胆。

點心吃夠了(當然包括蓮蓉包啦),普洱也嘆夠了,四人一同走上
附近一座大厦的天台。陳張两人身形相近。陳比張稍高。
閒雲與張走在前,找到一處頗為平滑的地點。回頭望時,祗見陳某
戴上一雙白手套。手套輭萡貼身。閒雲立即想到其用意,
對張說:「他是要用抓拿摔跌之法了。使用滑脫或反抓拿法。
他的手套是起不了作用的。」
然後轉身問陳,說:「你們要玩推手呢?還是散手呢?」
陳答:「都可以。」於是,閒雲說:「現在可以開始啦!」

張站前六後四左馬。左手半垂在前。右手輕放右腰側。
陳似乎沒擺什麼架式。抬起雙手向張走來。還未走完第二步
張已滑步搶前,左手一揮。說時遲那時快。陳的左面頰立時中招。
這一招「揚鞭式」,使得清脆利落,快如閃電。但沒用上重手。
一招得逞,張立即退開。陳驚感意外。定神後問:「為何突襲?」

原來陳的所謂散手,是在推手時使用摔法。

於是,兩人坐馬相對搭手。在來回推了幾下後,陳突然左手一抓張的
左腕向後便拉,同時右按控張的左肘。張反應敏捷。立即順勢上一大步,
左手下沉、轉腕、一扭一翻,擺脫了抓拿,同時左肩向其胸前一靠。
陳當即踉蹌跌出。他本以為戴了手套就可把人抓牢。想不到給張輕易滑脫。
陳自覺沒趣,握手而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4 17:03:30 | 顯示全部樓層
前文所述的張陳試手,發生於香港仲夏。天氣濕熱而滑手。戴手套的確
有助抓拿。但若果對手擅於反抓拿與及反應敏捷的話,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一般只能用以對付不擅反抓拿者。如前文談述的劫匪事件。

從第一次接觸中招來看,陳是缺乏搏擊經驗的。有經驗的話,在他一看到
張擺出的姿勢,就應知到這就是個防衛與準備攻擊的架式。但他懵然不知。
還問人家為何突襲。亦即是說,他缺乏最低限度的審敵能力。

在抓拿時,陳大概也對自己的手套過份信心,因而失去了應變的能力。
一旦失敗,又信心全失。也就失去鬥志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6 07:30:50 | 顯示全部樓層
八十年代初,美國最南部的城市紐奧良。經朋友的介紹,
認識了波比。波比是兼職跆拳教練,帶同一位學生,在閒雲
及幾位朋友面前演練了幾招散手。手法剛勁敏捷。又演示
了一下踢腳。一腳把他的學生踢得從地拔起。(學生有護身,
師徒兩人體格相約)。

一天,與波比閒談中,提到抓拿技法。他很好奇。要見識
一下。於是,两人站起來。我伸出右手,叫他用右手抓緊
我手腕。我右腕一轉,向後橫擺,便輕易滑脫了。他叫我抓他。
要試試用同樣方法脫手,卻擺脫不了。
於是,我再示範了一下簡單的抓摔法。叫他同樣的握緊我
的右手腕。讓他抓緊後,我右手一翻反拿他的手腕,向後一帶。
把他摔向我的右後方。但沒讓他跌倒便把他拉起。

他站定以後。十分驚喜。好像發現了新大陸。立即表示要學。
閒雲也甚感意外。心想怎麽這城市偏僻得連這樣的抓拿功夫也未見過?
有賺錢機會,心中當然高興。於是說道:「以你這樣的身手,
我可在两個鐘頭內教曉你擒拿與反擒拿的技巧及原理。……」
致於學費方面,就不能太便宜了!……但波比沒嫌貴。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6 07:31:22 | 顯示全部樓層
Anonymous 寫到:
閒雲 寫到:
「彼微動,已先動」有三種打法。
一是直打。二是閃打。三是截打。

直打。是不接手的打法。敵方擊來,沒有採取中線。
我直接發中線直拳擊之。這是「後發先至」。因為他出拳慢。
(前文已談過,發拳的快慢,端賴發拳的方法與訓諫。)
從他想要發招時的「形」,可斷定他是快是慢,發怎樣的拳。

閃打。也是不接手的打法。對方一拳打來,我稍作閃避,
同時還擊。閃避與還擊不可分開,要來同一剎那施為。
雖然“你打我又打”,但他的是虛,而我打的是實。

截打。不讓敵方一招使盡,半途截之,同時反擊。
截與打,也應在同一剎那施為。
截打時,使用逼身的打法。逼近的打法是要控制敵人橋手。
敵人正面攻來,我可正面迎上,或側上,截制來橋,攻其虛。


相信是閒雲的文意不夠清淅,令這位無名訪客不解。

「彼微動,己先動」,是先靜觀,待敵一動時就搶先擊敵的策畧。
這策畧有賴於你的審敵能力。
敵人一動,你就要能夠判斷他怎樣攻來,你才能決定作出怎樣的
反擊。你作出的反擊可以是:直打、閃打、或截打。

怎樣判斷、怎樣反擊,全在你腦中。沒有細想的時間。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6 07:32:04 | 顯示全部樓層
老爸講的另一個真人真事:

三十年代。北婆羅洲一個名叫山打根的小埠。
有一位名叫根叔的中年人。年約五十開外,性情温馴,熱心助人。

一天。在朋友的商店裏閒聊時,店門外一位同鄉跟一位苦力
不知為什麽引起爭吵。越吵越烈。眼看就要動武了。
根叔趨前,邊勸邊拉著鄉親就要離去。苦力一步追前抓著老鄉就想打人。
根叔居中用两手撥開两人。苦力怒不可遏。遷怒於根叔。
舉拳就向這中間人打來。眾人只見那拳頭剛剛舉起,苦力便立即踉蹌倒退。
原來在他舉拳之際,根叔本來撥在他身上的手掌,立即輕輕的一按,
把他“彈”了開去。
他站定後。衝前,舉拳再打。拳還未落下,便連跌帶翻的滚落地上。
站起來後,臉帶驚惶之色,一手按著心口,氣憤憤的邊駡邊跑而去。
原來根叔見他再上時,有意示以顏色,出掌加重了一點。

翌日,苦力帶同七八名夥伴來尋仇。每人都手拿担挑。
根叔也正在該商店閒聊。遠遠見眾苦力來勢凶凶,知事情不妙。
立即囑鄉親廻避。只見根叔急忙走向店舖後側,出來時手持一支
長約十呎的晾衣竹。
根叔不願朋友的商店遭殃及,立即持著竹杆走出迎敵。一話不說,
只見杆影在担挑叢中飛動。在“哎呀!噢!呀”聲中,眾苦力轉身
狼狽而逃。担挑散佈地上。

卻原來,根叔青少年時,在鄉間曾習武多年。移民到這裏,從沒向人提起。
這事件的發生,逼使他露了功夫。也叫眾親友大感驚喜意外。
詢眾的要求,根叔就教起功夫來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6 07:3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學功夫,要搞清楚目的是什麽?……是健身?是自衛?

若果是自衛,就朝著自衛的目的前進。
拳術門派祗是你達到自衛目的的方法。拳派,不應是你的目的。
所以,你不須因為身屬某門派而過度自傲。
過度自傲,你就看不到人家的長處,也限制了你的發展與吸收。

也不能迷信拳論。拳論是前人的經驗之談,但你未必能百分百的了解。
解釋起來,人言人殊。還是靠自己的體驗為上。

大師們說得天花龍鳳,妙技教人叫絕。
要想想,這些教人叫絕的妙技,可在拳壇上站上一腳?

拳架的招法衹是自衛的一些實例。在實際的搏擊中,要隨機隨勢而變。
不能說我們沒這招法就不能用。拳架是不可能收集所有變化無窮的招式的。
畢竟,自衛才是目的。門派不是!
況且,我們對自己門派的所謂認識,是真的認識嗎?

認清學拳目的,及認清技法的實用性,是當今求藝者所不能忽視的
兩大要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36 , Processed in 0.006833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