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Zoce

邵保勝談中正安舒

[複製鏈接]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7-11 11:47: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oce 於 2011-7-11 17:40 編輯

Chiko (Japan) practices Lee's Tai Chi.
Lee's Tai Chi, based on Yang Style, was created by Grandmaster Lee Ying-arg in 1964.
The form is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time appeared in open Tai Chi competition.

給海兄睇真D.........不是指功夫,而是化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LyAzD_-aJ4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7-13 01:01:24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RgsfLPbpqg
海兄眼力好,煩請也看看黑衣人有無傾斜。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3 08:39: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7-13 08:48 編輯


   ............卡住了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7-15 13:41:50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youtu.be/IxHmaRgM0AQ

今早來一個「一字馬」。立身中正,一定瓜直。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15 18:44: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7-15 18:45 編輯

......棒 !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25 19:51:44 | 顯示全部樓層
標題:陳沛菊老師談怎樣做到“立身中正”

    我們的身體結構,就是頭、軀幹、四肢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兩肩和兩胯連接軀幹、四肢。兩肩和兩胯的端正性,就像一個四方形一樣,是讓做到立身中正的最關鍵的四個點,四個點就像鏡框一樣往那一掛,中規中矩的,什麼時候這四個點都不能歪斜。平行四邊形一定是個矩形,不能有斜向,如果出現斜向了,立身中正肯定歪了,中線肯定偏移了,這很好理解的。


    我們怎麼才能做到立身中正?軀幹部位是由腰在連接的。怎麼理解腰的概念?外面很多人練腰都是練的腰以上,一說腰的轉動,都是上邊轉動,這個概念是錯誤的。太極拳指腰的運動是講腰以下運動,腰胯是講後腰,而不是在前腹,這個一定要注意。老師說“以腰為軸”,是說後邊兩個腰眼兒、胯這個三角體的運動。

    向下是兩個髖關節的運動,因為髖關節向下直接連著我們兩條腿的兩個支撐力力量的變化。我們不管做任何運動,力量只在兩腿之間,沒有第三個地方。兩腳是負責我們力量的變化和轉換的,所以腰的運動首先得講腰以下。那麼就得出結論,所有我們練拳的順序是從下往上的,而不是從上往下的,這是很多人練反拳的問題所在,一說到以腰為軸,都動上身。很多練陳氏大架太極拳的好晃身子,都是從上邊開始晃的。上面不動,下邊托著上邊走,就像整體樓得移動或是桌上放著一摞書,拿上邊的書,下邊的不會動,可是推下邊書的時候,雖然它是一層層摞的,一層層擺的,不連接,但整體都動了。切記,下面要是不推動,上面整體就不動。

    所以在移動重心和做腰部變化的時候,腰以下,“下在上先”。是以腰為界線,腰以下先動,腰下面在“上”之前。這樣才能保持立身中正。

    我們如果做樁功或定勢的時候,做的很端正,一個動作很到位,一松合對著了,但是一移動就開始偏,就是這個問題,就是上面動了,下面沒動。有很多人在這個問題上犯毛病。只要移動,腰胯動,肩相隨。上下相隨是指兩肩對著兩胯。

    這是我們的第一步,做到立身中正。四個關節非常重要,只有在四個關節、兩個大關節對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到肘、膝、手腳的對應,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四肢的協調運動。
 樓主| Zoce 發表於 2011-7-25 23:52:07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於不發力的慢太極,基本上分別不大。

我會說,「主宰在腰」,若指用腰力,是太極拳的一大謬誤。遲些詳談。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7-26 10: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
我會說,「主宰在腰」,若指用腰力,是太極拳的一大謬誤。遲些詳談。
=================

作者忽略了http://taichi.sunyata.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9&extra=page%3D3的第2個發言的重要論點。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1 20: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斜中寓直的混醬論》
太極拳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斜中寓直」、「斜中寓正
」、「中正之偏」。與拳經的「中正」論不一致。
吳鑑泉有照片留下。一般以「斜直」、「上下一氣貫通
」,「就算中正安舒了」解釋。
即是,「斜」、「直」、「中正」,通通都對。
話說陳長興無論坐、立、行動、練拳、推手,身法總是
保持中正不偏,當時時人稱「牌位大王」。即立身如牌
位的直豎。
據翁同龢形容楊露禪的拳姿,活似猿猴,手捧太極。這
與陳長興的牌位身法不乎。
當知,「上下一條線」是牌位豎立時,最易倒下的形態

我對牌位,另有理解。
牌位,應是指身步如串連的「一列」牌位。重心不在一
個牌位上,所以不容易摸到死點,而不易被推倒。
即是,行拳時,身體不會無時不中正。而是扭曲、搖擺
、滾動、伸縮、放長。其一作用,避開來勁,「引進落
空」。
身體曲折,才易「節節貫串」、「曲中求直」。
彎曲之後,這時才做下一動作。即「立身須中正」來找
豎勁。「安舒」,是緊曲後放鬆的現象。放鬆之後,身
上整體均整圓融,感覺「支撐八面」。
「支撐八面」是「引進落空」的相反詞。
我會說,「中正」,是指導「走向」中正的慨念,合乎
狀態上的「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
四個要求。「隨曲就伸」,才能「運化」「變化萬端」
,不為人制。
「曲直相求」,才合太極拳理。
邵保勝 1. 1. 2010

_________________
YouSeeMe
琴棋書畫,改頭換面,過癮埋往後幾個寒暑,早抖;
刀槍劍棍,裝模作樣,風騷得至多三至五年,再見。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8-7 15:52:57 | 顯示全部樓層
Vincent 發表於: 星期三 九月 30, 2009 8:23 pm 寫到:
不知大家對吳家斜中寓正(吳圖南好像不認同)和川字步(双腳平行)的看法(好處), 會不會對膝蓋(弓步時)造成壓力。


斜中寓正,川字步


“斜中寓正” 是要把重心放在一隻腳上,稱為實腿。另一不受力的腳則叫虛腿。在
行拳走架時連續不斷的虛實互換,兩腿得到連續不斷一鬆一緊的運動。這樣一鬆
一緊的運動有什麼好處?自己想想啦!

不是所有的招式都可以如上述般“虛實分清”的。特大馬步的如低身下勢、打虎
式等就不是。

“虛實分清”與“平行腳”有利於上步與轉身。

例如:「摟膝拗步」在上步時,重心已然在前腿,而腳又平行,就很輕易地先正身
提後腿,然後放前。(楊式的則要先把重心稍往後移,跟著把正向的前腳轉向側,
然後再把重心前移全放在前腿,才可提後腳往前放。)

例如: 「斜單鞭」轉「肘底看捶」。因為「斜單鞭」用「平行腳」,左腳向左轉
67度半的時候,減少了右腳被扭的程度。

把全身重量放在一腿,當然對膝蓋造成壓力。相信這壓力較走路及跑步為小。比較
在健身院中的壓力器械輕微得多了。筋肌是需要多用才可增強性能。一般所稱打太
極拳傷膝,可能毛病早己隱藏一段時期了。很多有膝痛的患者,打太極拳得到減輕
痛楚。

_________________
有影像為憑,易於明瞭;
無事實根據,難以探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45 , Processed in 0.018836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