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王宗岳《太極拳譜》串述及思考

[複製鏈接]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2 07:18: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8-12 07:20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6-16 17:47
作者:張寶銀

王宗嶽《太極拳譜》包括:《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 ...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行功、練功,以
何為法?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因敵變化示神奇。

這「行功、練功」是自己獨練拳架、抑或跟同門對練散手、抑或是對敵實戰呢?
有人想得通嗎?

...............................................
Zoce 發表於 2012-8-12 07:42:54 | 顯示全部樓層
行功與練功,不同。
行房,房與動作無關。所以行功,不是功本身。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3 01:53:0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8-13 04:35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2-8-12 07:42
行功與練功,不同。
行房,房與動作無關。所以行功,不是功本身。


「行房」需有對手。試練實戰兩者都須要對手的。試練可用吹氣假人。有真人做對手纔是實戰。
         真人一樣的吹氣公仔  

以我這閒人的理解,「行功」即是「練功」。是單人獨自練習。但張老哥似乎是把「行功、練功」當作實戰。因為他提出「行功、練功」的法則是「彼不動,己不動」、「因敵變化示神奇」。

《鹽舖祕笈》內容拉三搭四、文意雜亂。累得張老哥也腦筋紊亂不清。

........................
Zoce 發表於 2012-8-13 11:22:40 | 顯示全部樓層
公仔與程式,都不是「實」。打game多幾次,明白了程式,就要升level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5 10:31: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8-15 10:36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2-6-16 17:47
作者:張寶銀

王宗嶽《太極拳譜》包括:《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行功歌訣》、《打手要言》、 ...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太極拳行功、練功,以
何為法?曰:“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內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因敵變化示神奇。

張老哥提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之語後,沒有多作釋義便繼而談「行功、練功」。不知兩者有何關連。假若「行功、練功」是拳架,那是提醒眾人要知拳架要分陰陽了吧?

談到拳架分陰陽,眾「太極拳家」都能把各招式陰陽說得絕不模糊,例如那一隻是虛(陰)腿,又那一隻是實(陽)腿...等等。可是「起式」與「收式」都是兩腳並立,都是等量承受身體的重量的。

「太極拳家」認為兩腳同量承受體重是「雙重」,沒有陰陽之分就不是太極。於是乎,聰明的「太極拳家」想出了連自己也不相信的妙論。曰:「雖然我兩腳並立而等量承受身體的重量,但我腳底分陰陽也」。哈,傻話自有傻人信!況且是出自名重位高的權威之口,焉有不令人折服之理!......我這閒人就折服得五體投地啦!

其實《鹽經》“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之後兩句就說得很清楚了。曰:「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即是說「動的時候分陰陽。不動時則合而為一,沒有陰陽之分」。拳架未開始時是靜止的,不分陰陽。一開始動才分陰陽。拳架打完後收式,又重歸靜止。陰陽一合,又無陰陽之分了。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居然是「太極拳家」!...點到我唔服?

..........................................
Zoce 發表於 2012-8-15 16:33:3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Zoce 於 2012-8-15 22:27 編輯

腳底分陰陽,真可以不分陰陽嗎?
要做到分不了才算嘛。
根本,兩手兩腳平均力度,是非常難的。
Juggle 4 balls,就知道了。
拳經說,處處都有虛實。所以,有人講,起式、收式,腳底分陰陽。
無極而生,復歸無極。才會產生第二次的太極。
無極,比太極更難。
即是,手腳底不分陰陽,才算「無極」。
我試用四個波示範,即動中的無極、太極,而不是定式不動的叫「無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4kzAUqo3Y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6 05:46:3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8-19 11:43 編輯
Zoce 發表於 2012-8-15 16:33
腳底分陰陽,真可以不分陰陽嗎?
要做到分不了才算嘛。
根本,兩手兩腳平均力度,是非常難的。

邵師傅說的「腳底分陰陽」,跟「大師」說的不同意義。邵師傅說的「陰陽」是「輕重」。大師說的是「腳底暗藏虛實」。

不過,太極拳的「陰、陽」是「虛、實」,是「」,不是輕、重」。

「無極」的「極」是指兩極,兩極是陰與陽。「無極」就是不分陰陽。
處處都有虛實不是拳經說的,是「鹽經」說的。在動的時候,每一動都有虛實。不動時,就無虛實之分了。

拳架未開始而在靜止時,是不分陰陽。完結時的靜止也不分陰陽。「不分陰陽」就是「無極」。戰鬥時相對擺著守勢不動,是為「無極」。一動,就分出「陰陽」了。

民國初年開始,政府有鑑於國民體質虛弱,大力推行體育強民運動。提倡國術,是該運動的主要一項。拳架,在舊日的太極拳中不是重要的一項。「陰陽」技擊之法,主要是在戰鬥攻防中使用。但舊日的教法不適合教授大班學員(實戰是一對一教授,並不輕鬆的),纔改變為先教拳架。這樣一改,拳架就變成重要的一項目。《鹽舖祕笈》的公開後,《鹽經》便成為拳架的指引。...真多得武氏兄弟唔少!(其實,鹽經沒有主旨。拉三搭四,語焉不詳。)


............................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9 05:31:4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8-19 05:37 編輯

談拳架的陰陽虛實

打拳架的目的是什麼?拳譜寫得很清楚。曰:「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滑拳也。又恐入於硬拳,也決不可失其綿軟。」但沒有提及拳架式子中的陰陽互換的走勢。究其原因,拳架只是提醒習拳者毋忘「綿軟」之道而已。

拳架的法則,當為民國初年起,在大班制的情況下訂定的。「緩慢、不用力與及分清虛實」的原則便一直都被後學者遵守著。楊澄甫的後人(包括鄭曼青)雖然都口談「虛實分清」,其實已經變成「虛者不全虛,實者不全實」的「半虛半實、輕重步」了。

就是因為這些名家「口頭上說虛實,而實際上是虛不虛、實不實」。這種「輕、重」步就理所當然地被「公認」地變成「陰、陽」步了。

實際「陰陽」步的典範,當首推已故吳公儀先生在晚年所定的「關節拳」拳式。
.........
Zoce 發表於 2012-8-19 08:33:40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9 05:31
談拳架的陰陽虛實
打拳架的目的是什麼?拳譜寫得很清楚。曰:「萬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於滑拳也。又 ...

吳公儀玩野,如果虛實分清,即係扒街。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8-19 11:31:23 | 顯示全部樓層
Zoce 發表於 2012-8-19 08:33
吳公儀玩野,如果虛實分清,即係扒街。

太極拳的拳架不是實戰的訓練。把拳架變作「實不實、虛不虛」後就可實戰嗎?現今眾「實不實、虛不虛」的大師除了口水與表演神技外,有實際的功夫教出來嗎?

私以為教人「實不實、虛不虛」的拳架是可以的。但不要把「實不實、虛不虛」說成「分清虛實」。(在我這閒人的教拳經驗中看得多了。我以身授口講說明虛實的姿勢,但很多學員都打成不實不虛的樣子。)

國術門派甚繁,請問那一門派可以打拳架打出功夫來的?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6-18 19:30 , Processed in 0.054744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