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太極功夫:觸之旋轉自如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3 19:3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4 07:01 編輯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4 09: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4 09:24 編輯
楊家: 虛靈頂勁, 吳家: 虛領頂勁

“靈”字有往空的方向走的意味,田兆麟的《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並未如此說,我對楊氏的看法以田兆麟為尊。

若持靈為練拳的基準會失去技擊的用途,因為無頂頭懸則支撐身體從事技擊所需的中心線就沒了。

內家: 多需心意念的範疇, 練內家的人對自己的心意, 觀: 向內察 住: 發 或 聚 .....
此不是在說佛法, 而是心念意識的狀態.


前陣子才聽武學先進講過,我也很有興趣去了解。
uhe5lin 發表於 2011-1-24 16:07:5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uhe5lin 於 2011-1-24 16:46 編輯

在下對於" 靈 " 這個字的解釋, 並不是指 "空".   建議朝向,  虛靈頂勁, 或虛領頂勁, 為何而需要? 的方向去體會,
有感覺, 自然明白, 沒感覺. 那就先擺著.  不要自己解釋.    這是個人建議. 參考就好.   
這個話題是有些遠了, 海兄, 不必深究.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4 19:33:1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4 19:34 編輯

標題:郝月如太極拳拳論

太極拳不在樣式而在氣勢,不在外面而在內。平日行工走架,須研究揣摩空松圓活之道,要神氣鼓蕩,全身好似氣球,氣勢貴騰挪,身體有如懸空。兩手無論高低屈伸,一前一後,一左一右,皆是靈活自如。兩腿不論前進後退,左右旋轉,虛實變換,無不隨心所欲。日久功深,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之境。明白原理,練熟身法,善於用意,巧於運氣,到此地步,一舉一動,皆能合度,無所謂不對。

習太極拳者必先求尾閭正中。正中者,脊骨根對臉之中間也。邁左步,左胯微往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邁右步,右胯微往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則尾閭自然正中。能正中,則能八面支撐;能八面支撐,則能旋轉自如,無不得力。次則步法虛實分清:虛非全然無力,內中要有騰挪,即預動之勢也;實非全然占煞,內中要貫注精神,即上提之意也。切記兩足在前弓後蹬時不要全然占煞,應該分清一虛一實,否則即成雙重之病。兩肩須要鬆開,不用絲毫之力,用力則不能舍己從人,引進落空。沉肘即肘尖常向下沉之意。前膊和兩股注意內中要有騰挪之勢,無騰挪則不靈活,不靈活則無圓活之趣。又須護肫,肫不護則尾無力,便一身無主宰矣。又須養氣,氣以直養而無害,即沉于丹田,涵養無傷之謂也。又須蓄勁,勁以屈蓄而有餘,並須虛斂於脊骨之內。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是即太極拳呼吸之道也(此中所說 “呼吸”,專指太極拳的“開、合、蓄、發”而言,與吾人平常呼吸不同,請讀者不要誤會)。

太極拳之為技也,即精微巧妙,非特力大手快也,夫力大手快者,先天自然賦有,又何須學焉。是故欲學斯技者,宜先從涵胸、拔背、裹襠、護肫、提頂、吊襠、松肩、沉肘、虛實分清求之。這些對了,再求斂氣,氣斂脊骨,注於腰間。然後再求騰挪。騰挪者,即精氣神也。精氣神貫注於兩腳、兩腿、兩手、兩膊前節之間。彼挨我何處,我注意何處,周身無一寸無精氣神,無一寸非太極,而後再求進退旋轉之法。旋轉樞紐在於腰隙。能旋轉自如,絲毫不亂,再求動靜之術,靜則無,無中生有,即有意也。意無定向,要八面支撐。單練之時,每一勢分四字,即“起、承、開、合”。一字一問能否八面支撐,不能八面支撐,即速揣摩之。如二人打手,我意在先,彼手快不如我意先,彼力大不如我氣斂;彼以巨力打來,我以意去接;彼挨我皮毛不讓打著,借其力,趁其勢,四面八方何處順,即向何處打之。切記不可用力,不可尚氣,不可頂,不可丟;須要從人仍是由己,得機得勢,方能隨手而奏效。動亦是意,步動而身不亂,手動而氣勢不散。單練之時,每一動要問能否由動中向八面轉換,不能八面轉換,即速揣摩之。如二人打手,我欲去彼,先將周身安排好,意仍在先,對定彼之重點,筆直去之;我之意方挨彼皮毛,如能應手,一呼即出;如彼之力頂來,不讓其力發出,我之意仍借彼力,不丟不頂,順其力而打之;此即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之妙也。此全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能以意打人,久之則意亦不用,身法無所不合。到此境界,已臻圓融精妙之境。說有即有,說無即無,一舉一動,無不從心所欲。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矣。

習太極拳者,須悟太極之理。欲知太極之理于行功時先要提起全副精神,外示安逸,內固精神,氣勢騰挪,腹內鼓蕩。太極即是周身,周身即是太極。如同氣球,前進不凸,後退不凹,左轉不缺,右轉不陷,變化萬端,絕無斷續,一氣呵成,無外無內,行神皆忘,乃能進於精微矣。
在打手時,我意須要在先,彼之力挨我何處,我之意用在何處,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以己之意接彼之力,非以己之力頂撞彼之力,恰好不後不先,我之意與彼之力相合,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所謂沾連粘隨,不丟不頂者是也。


習太極拳者,須悟陰陽相濟之意。動之則分,靜之則合。分者、開大也。合者、縮小也。其中皆由陰陽兩氣開合轉換,互相呼應,始終不離也。開是大,非頂撞也;縮是小也,非躲閃也。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者,氣轉也;靜者,有欲動之勢也。所謂視靜猶動,視動猶靜。氣如車輪,腰如車軸。非兩手亂動,身體亂挪。緊要全在蓄勁,蓄勁如張弓,發勁似放箭。無蓄勁,則無發箭之力。發勁要上下相隨,勁起於腳跟,注於腰間,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腰如弓把,腳手如弓梢,內中要有彈性,方有發箭之力也。自己安排好,彼一挨我皮毛,我意接定彼勁,挨皮毛,即是不丟不頂,用意去接,即是順隨之勢;能順隨,則能借力;能借力,則能打人,此所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是也。到此地步,手上便有分寸,能稱彼勁之大小,能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左顧右盼,處處恰合,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也。平日走架打手,須要從此做去,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此皆一理。走架每一勢要分四字,即“起、承、開、合”是也。一字一問對不對,少有不對,即速改換。差之毫釐,失之千里。能領悟此意,行住坐臥皆是太極,學者不可不詳辯焉。

平日走架行功時,必須以意將氣下沉,送于丹田(以意非以力,非怒氣,非用呼吸),存養涵蓄,不使上浮,腹內松靜,氣勢騰然。依法練習,日久自能斂氣入骨(脊骨)。然後用意將脊骨之氣由尾閭從丹田往上翻之。達此境界,就能以意運氣,遍及全身。彼挨我何處,我意即到何處,氣亦從之而出,如響斯應,疾如電掣。周身無一處不是如此,此即所謂“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催”,亦即“意到氣即到”是也。又丹田之氣,須直養無害,才能如長江大海之水,用之不竭,取之不盡。迨至功夫純熟,練成周身一家,宛如氣球一樣,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物來順應,無不恰合。凡此皆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 ”,“在內不在外”,亦即“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是也。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4 21: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4 21:22 編輯


圖片的浮水印就是用photoscope軟體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1-1-25 13:13: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1-1-25 13:16 編輯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1 20:16

海大富語:
王宗岳的《太極拳論》以陰陽為體剛柔為用,未脫離周敦頤《太極圖說》的用語。
--------------------------------


陰陽學說是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對立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相對的。剛是陽,柔是陰。


柔是用以消解,稱陰。剛是用以攻擊,稱陽。陰陽理論是用來詮釋攻防。每一招法、每一攻防之法,都包含陰陽生剋之象。有攻無防是有陽無陰。有防無攻是有陰無陽。攻防無先後纔是完整的招法。陰陽並存纔是完整的太極。


陰與陽,解說柔與剛的性質。並非體與用之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5 18:27:3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5 18:28 編輯

陰陽為體,其他演繹出來的宇宙相對立的事物例如:男女、大小、剛柔、虛實、開合都是用。

再舉個例子:談易經都是講64個卦的卦名不提“陰陽”2字,只有在解卦時會提到第幾爻,這時候就要分辨爻是陰爻或陽爻。

同樣的我們談太極拳時都是剛柔、虛實、開合這些“用”的名詞,當要再進一步對各個主題深究時就會用“陰陽”2字就來分。

因此將第37個發言,改為下面這個圖就清楚多了。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5 21: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我挑「觸之則旋轉自如」開始做整理,因為發現原標題的內文可建立太極拳理論的完整體系,如果有甚麼問題大家盡管提出討論。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5 21: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5 21:52 編輯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1-26 07:18:0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海大富 於 2011-1-26 07:22 編輯

邁左步,左胯微往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邁右步,右胯微往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這是描述變步時胯的動作,文內用邁步稱呼。

足下變步,從略微翹足尖開始,原則是腰胯轉動為主軸,帶動腿、足而移動。就是腰胯帶動大腿、小腿、腳和足掌移動。因為腿是大腿連著小腿共2節,所以老輩的拳家稱此時的腳為連枝腳。

中無過失,過中虛實分明,中是形體轉換空間管理的保證。腳的根是踝、中是膝蓋、梢是胯,所以旋完實腳的第2弧道-膝關節的弧道後,完成虛腳的腳掌外擺的動作,接著才同時進行轉身與提實腳的動作。當膝蓋向前彎曲移動實腳時,切忌膝蓋超過足尖,最好是由上往下俯瞰成一垂直線。

變步要做的好必須有2個條件,胯要活即胯關節鬆開、腰部靈活旋轉如球。下面2個圖將變步的要點講的很清楚,力由腳掌開始旋,接著是踝、膝,當重心在雙重點時,用腹拉胯的力量旋轉腰部的方向,身體的方向就跟著變了,此時就帶動腿變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12-23 08:25 , Processed in 0.007798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