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先天本性與屬於自己的後天養成個性,其實在網路是由文看人之性,不是聽人說啥,你較 sensitiye,so could be a little bit care much and some time turn to be acting too much.但也不用太 care 因畢竟那是需從生活上的應對慢慢柔化軟化,心氣會反映在拳架上,我從很早就知道此道理,故對不會生氣的我是用盡力氣消耗體力,比如到現在在後草原,只要學生不過來討皮癢,每天還是跟偷來的局裡電桿對幹,(因打不能等要打了才準備要打,是天天都已要打的心態準備,且打時誰會問你是太極否?)但若是跟會動氣的,那得學習像抱嬰兒般呵護,小心翼翼別惹老人家生氣。
John 我其實早知道你對我有些誤解,但心想人貴「知心」不重「言說」,我只知道你是那麼的投入,所表達就不會錯到哪。只是對我切入的角度不同而有所誤解,我沒辯解只因太極的聽畢竟是由心聽而不是由耳聽。只是要習慣用「心聽」需花些時間。
John 透過文字或影像的表達往往只能是點或線性式的傳述,但人情事理的變化卻往往屬面性甚至是空間式的瞬息萬變。就如看是靜止,其實身仍是地球轉動。舉列而言,再重的拳再快的腿,若除去心理因素的畏懼與害怕,在彼與我的間絕對有線的存在不可能只如向人頭石塊的點。而這所謂的線存在有多少點?而單點有可多空間與多角度的影響?又為甚麼講「後發先至」?又為何說「太極八法」?這表明內家不強調結果的期待,而專注過程的影響。能在無限的可能過程中影響對方,接下只是順勢處理而已。觀念是活的但手法是死的,所以觀念雖可表現手法,但不能因先入為主的習慣而被手法綁死,又手法雖能表現觀念,但不離觀念中又必須有可有可無的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