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太極閒人 於 2012-12-6 12:42 編輯
太極閒人 發表於 2012-12-4 12:25
你說的哪位名家已在2008年歸道山去了。他自少年開始習武,跟過多名外家內家名師。所學很雜。晚年專注他自悟的所謂“太極拳”。他把三家內家拳比喻為一條魚:太極是魚頭(感覺靈明);形意是魚身(爆發力強);八卦是魚尾(柔軟靈活)。
太極拳只是魚頭?file:///C:\Users\George\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gif...由此觀之(我私下認為),他對太極拳認識有限。
學拳主要是師父的口傳身授。拳術的應用更需要師父的督導訓練。從實際的應用去了解拳經拳論。所不幸的,絕大多數的學拳者都缺乏適當的搏擊訓練,而純粹依賴拳經拳論文字上的引導。更不幸的,他們所依賴的拳經拳論卻不是來自太極拳家的傳授。民國開始以來,太極拳家收錄很多學生,目的是要維持生活。能獲得到他們傾囊相授的會有很多嗎?
從這名家的立論、與及他對拳架所作的改動來看,私以為他從未接受過太極拳的搏擊訓練。他也無緣看過真正的太極拳拳譜。他如果接受過太極拳的搏擊訓練,就不會把拳架改得如此怪模怪樣。如此怪模怪樣來推手還可以;用來跟人家打鬥?...還有,他如果看過太極拳譜真本,就應知拳架的真正作用。...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