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海大富

雲手

[複製鏈接]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8:52:43 | 顯示全部樓層
Leen-Hoo Choung 寫到:
賣老 寫到:
1
第二,是個人觀念,我不改你的,但可思考我的........

『無「中」可守,要守的一定不是「中」』,又先拿掉「中」,若「守」時你不會是「攻」,又「攻」時你絕不是「守」。這跟常人說「以攻代守」的說法兩回事。常人因人之攻而想守,故攻者當然可不守,不是攻就是守。這裡就不談「鐘」了否則又....。

拿「不倒翁」,他不用守著如何「不倒」。雖不頂抗,動後仍能「不倒」,但這「不倒」跟「不動」是兩回事。人一有所謂「守中」的觀念,一定是想「守著不想被動」的中,這跟老子道德經的「守中」是兩個「坡」。因體會拳架後,人就已如吊墜中墜在哪,等一切可能的動。如人就只等人動我,就能動叫中。「中」是太極本身就是「中」了,太極不是教你如何守中的方法。

賣老誤解我所謂的「守中」。
陳微明先生言:「伸、展、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
吾師教吾練拳時應守此「中定」之氣。

狐兄
我來插個話
身上有感覺,加些想像力, 跟人用時可驗證合了,可解說如下:

不倒翁和懸垂物,人未動他們時如:「伸、展、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

人動他們時他們就合動了如:賣老言:"因體會拳架後,人就已如吊墜中墜在哪,等一切可能的動。如人就只等人動我,就能動叫中"

這讓我想起一句:靜中觸動,動猶靜
這不倒翁, 蓮, 柳, 懸物 ...."體會"了拳架之後,就如體己能如前幾物,
風動旗動心不動這功夫應用起來,著實好用
無畏之合
但自然真的很難, 因在那但無須守,這就自然些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8:53:26 | 顯示全部樓層
賣老誤解我所謂的「守中」。
陳微明先生言:「伸、展、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
吾師教吾練拳時應守此「中定」之氣
................................
我絕對沒無解,來我解釋給你聽。

老狐!當人叫你名你答「有」,人容易記你「面」但會忘你有「背」。但一個人是前「面」後「背」之總稱。

不談守先談「定」,「未發之謂中」這中不是「中」是能動未動的狀況,又「寂」然不動的寂是甚麼意?不是後的「不動」,而是如人入空谷,谷能響但未有一絲聲響前的「靜」叫不動之「寂」,跟外形的「動」與「不動」無關。

字不是為要綁死人而生,是為要「生靈活現」的表出人內心的活意才有字。

故這「寂然不動」之定,是如這寧靜的空氣中,但清風、微風、到狂風、颶風都蘊藏這看似「定」的寧靜裡。這將動未動、將生未生、將起未起,試問!你怎麼守?又會是怎麼個守法?

故你的觀念犯三錯,1不知甚是「定」2.不知甚是「守」.3.綁死在文意。

這定的背面是「大變大化」,而你心卻只見未變前的「前貌」就成為「定」。而人知道這定會變的心意,這「知」就是守,怎會還有守?

古人只是見景生情用文抒意,是要去深刻的體會其為文之心,不是由文揣字意。

為甚是「觀」?不是「看」,不是「見」不是「視」,更不是「瞪」不是「瞧」,說是「動態」卻是靜靜的觀察,說是「靜態」,又若無極細膩與專注的心念又無法明察「秋毫」。這就是觀的意函。

故定如蜻蜓、蒼蠅,形雖是「定」但卻是隨時能警覺外在一切變動的心念,而守不是守此定,而是與這隨時能順便的心意「同在」,是「合」非「守」。而這心念與身形常不離這動與不動間就是「自然中」。故「中」本就不離中,「定」只是能變未變之際,「守」不是有甚麼可守。我只點到著。
_________________
賣老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8:54:32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於: 星期二 六月 03, 2008 12:48 pm
   文章主題:

Fred 兄:

我來講古玩玩。

1925年,陳微明先生南下上海,於寧波同鄉會內創辦致柔拳社,並集結多年習拳心得,於同年出版《太極拳講義》、《太極拳問答》二書。

楊澄甫的十要,沒有中定。

陳微明是文化界人。解書,便找到了宋儒朱熹。朱熹是國學大師,喜歡閒時來作畫。風格類似彩色清明上河「圖」。思考慨念,是Picture 狀態。

1929年某日,楊澄甫看到孫中山的黑白影片,聽到國父呼叫三民主義。

回來後,看到鄭曼青打拳。便創作了三鬆。即不鬆、不鬆、不鬆。

鄭曼青明白了movie 是流程,便創作了Compass,不倒翁。

練楊氏太極拳的人很勤,沒有時間看清明上河圖,也不看電視DVD。只愛唱karaoke。所以論拳時,多照畫面的字唱唱,荒腔走板變做潮流。潮流變做真理。

定?字幕未出,不能自己先唱呀!等等,將出未出....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看這樣談下來,有趣多了
佩服白兄humor 中的含意
不說鬆,說個現象:

泥沼看似平靜無流程,可遇它物之重則生流程
這泥沼載不住體重,故有流程,己體之重都不載
惶論人外加之重, 這是觀來的, 但照的不好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19:24 | 顯示全部樓層
賣老 寫到:
賣老誤解我所謂的「守中」。
陳微明先生言:「伸、展、開、合之未發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
吾師教吾練拳時應守此「中定」之氣
................................
我絕對沒無解,來我解釋給你聽。

老狐!當人叫你名你答「有」,人容易記你「面」但會忘你有「背」。但一個人是前「面」後「背」之總稱。

不談守先談「定」,「未發之謂中」這中不是「中」是能動未動的狀況,又「寂」然不動的寂是甚麼意?不是後的「不動」,而是如人入空谷,谷能響但未有一絲聲響前的「靜」叫不動之「寂」,跟外形的「動」與「不動」無關。

字不是為要綁死人而生,是為要「生靈活現」的表出人內心的活意才有字。

故這「寂然不動」之定,是如這寧靜的空氣中,但清風、微風、到狂風、颶風都蘊藏這看似「定」的寧靜裡。這將動未動、將生未生、將起未起,試問!你怎麼守?又會是怎麼個守法?

故你的觀念犯三錯,1不知甚是「定」2.不知甚是「守」.3.綁死在文意。

這定的背面是「大變大化」,而你心卻只見未變前的「前貌」就成為「定」。而人知道這定會變的心意,這「知」就是守,怎會還有守?

古人只是見景生情用文抒意,是要去深刻的體會其為文之心,不是由文揣字意。

為甚是「觀」?不是「看」,不是「見」不是「視」,更不是「瞪」不是「瞧」,說是「動態」卻是靜靜的觀察,說是「靜態」,又若無極細膩與專注的心念又無法明察「秋毫」。這就是觀的意函。

故定如蜻蜓、蒼蠅,形雖是「定」但卻是隨時能警覺外在一切變動的心念,而守不是守此定,而是與這隨時能順便的心意「同在」,是「合」非「守」。而這心念與身形常不離這動與不動間就是「自然中」。故「中」本就不離中,「定」只是能變未變之際,「守」不是有甚麼可守。我只點到著。

賣老﹕

多謝﹗開心﹗真開心﹗

吾師教我「守中」時,我都覺得蠻不錯的。等我搞懂了我的「守中」,吾師才說我
盤架子有點太極味了。這時在推手中已很受用了。這「寂然不動」之定,我當時就
是個「不動心」,聽之而已﹗

賣老說【這定的背面是「大變大化」,而你心卻只見未變前的「前貌」就成為定。】
實在透徹﹗聽賣老一席話,覺得豁然開朗﹗

賣老說這「寂」和賣老以前所引王維的一首詩「鳥鳴澗」是相通的。

真想馬上向賣老和郝兄當面請益﹗
世上事無可奈何的事真多﹗

_________________
我天天都在想太極拳為何要從慢練起﹖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這夭壽的拳論
豁然就讓你我爽到不行
還要求貫通,唉,怎一個"難"字  .......  Fred Hao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20:21 | 顯示全部樓層
賣老說這「寂」和賣老以前所引王維的一首詩「鳥鳴澗」是相通的
..........................
通!

人「閒」桂花落..........已閒到連米粒般的小花落都知。..........誰知?

夜「靜」春山空..........夜靜到連整個山境都覺得空曠。..........誰知?

月出「驚」山鳥..........月昇本靜默卻因夜暗月明而驚。..........誰知?

時「鳴」春澗中..........花落山空月出鳥鳴皆春中活意。..........誰知?

「知」即是守。 一切活意之「境」即是「中」。靜中之一切活意即是「定」。

同理推手中之「沾」與「感」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_________________
賣老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20:55 | 顯示全部樓層
賣老 寫到:
其實我在說時,思維的觸角卻不由得入到「二泉仔」思維的脈動中。

他只有「知」,他的知,是不需要知道人怎麼解釋才是「對」,也不需一定懂人是怎麼解釋,但他只是知道........人是怎麼的解釋自己的想法。

賣老前輩,可能是你所體,頗契合我正專注在學習的方向,所以略有所感,也因之讓你有這印象吧。說實在你所述寶貴經驗,我從中吸收不少養份。

2Spring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Fred Hao 寫到:
這夭壽的拳論
豁然就讓你我爽到不行
還要求貫通,唉,怎一個"難"字

參考前輩,真抱歉!這幾天當空中飛人,所以回覆的慢。

>>腳底兩湧泉和周身有無契機互應啊?
>>那絕對的自由....呵呵, 不打誑語, 給能說的說

的確如此,誠如太極圈所言:「…….能如水磨催急緩,雲龍風虎象周全。要用天盤從此覓,久而久之出天然。…..」

談到太極的學習我們往往一味追求中正,然而唐初孫過庭《書譜》提出如下的學書法過程,其觀點也頗有可借鏡之處: 「...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仲尼云:五十知命,七十從心。...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 ,因之在太極傳統理論裏有:「...若不出斷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勁,不能不出也...」之言,就不足為怪了。

2Spring
 樓主| 海大富 發表於 2011-4-23 19:22:27 | 顯示全部樓層
海大富 寫到:
田金龍講解雲手的練法

http://www.taijiclub.net/dispbbs.asp?boardID=25&ID=12619&page=2

他這雲手的架子與我學的類似.

他的拳架很好,腰腿及身旋轉的力都能表演出來.但可惜有點兒像外家的表現方式.定步雲手應最能令學者體會身體左右陰陽的互換,綿綿不斷,但如中軸左搖右擺,重心忽高忽低,這轉換就會變成斷斷續續....於是要以自身的力來補充....這練法對學者來說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我不知道....但肯定可速成,打低那些軟手軟腳的....



.....  小毛頭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太極論壇

GMT+8, 2024-5-17 18:12 , Processed in 0.046630 second(s), 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